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除三害》是三年級下冊的選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主要講述了周處年輕時橫行霸道,欺侮百姓,與猛虎、惡龍被老百姓並稱爲“三害”,老百姓設計讓周處去除猛虎、惡龍,周處在除掉兩害後,看到老百姓以爲他死了後喜氣洋洋,他明白道理後,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敬重的人的這樣一件事情,告訴人們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任何缺點、錯誤都能改正。根據課文的內容,我設計了根據課題提問,得出三個問題,(A、三害是哪三害?B、誰除掉了三害?C、他是怎麼除掉的?)然後,以這三個問題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最後以“伏猛虎降惡龍百姓拍手稱快,引深思明道理周處除掉三害”這一副對聯總結全文,讓學生加橫批,加橫批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評價周處這個人的.過程,這個設計比較好。不足之處是除三害的過程中,除了除猛虎這一環節之外,除惡龍和除周處的惡習兩個過程過於平均用力,重點不夠突出。對於周處這個人物,我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去仔細研讀第一自然段,因此學生理解得還不夠透徹,導致後來學生對於除周處實際上是除掉他的惡習還不是很理解。在下一次的備課中,我要挖掘周處這個人的人物特點,讓這個人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豐滿起來,讓整節課豐滿起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這課堂的教學中,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這篇課文是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單元的配套閱讀課文,所以我希望學生能瞭解一些民間故事的特點。因此,我設計這樣一個導語: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傳着一些動人的故事,我們稱爲民間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精彩的一個民間故事——除三害。(板書課題)

然後,我引導學生由“害”展開生聯想,學生肯定會說到“害人、禍害”等一些不好的東西,教師小結,所以“害”是不好的,我們要堅決——除三害。

古人云:學貴有疑。所以,我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我進行引導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怎麼除這三害的?並進行板書。充分體現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讓問題激活思維,以問題爲載體,對學生後面的自主學習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

問題是從學生中來的,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感悟。所以,我們還是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把問題回拋給學生。請大家帶着這三個問題默讀課文,找到相應的詞句畫下來。當學生默讀完畢之後,很快能回答其中的兩個比較容易的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山間的猛虎

周處 除掉 河裏的惡龍

地上的周處

接着,我讓學生讀讀板書,說說發現什麼問題?學生很快能提出“周處除掉地上的周處”,自己除掉自己嗎?我引導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和最後一自然段,學生就能從句子中發現,周處其實除掉的是自己的惡習。於是,我就改寫板書,把“地上的周處”改成“自己的惡習”。學生通過自學,三個問題解決了兩個,會很有成就感。

概括文章大意是本課一個重點,所以,這裏,我向學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借助板書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同桌互說指名說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充分的說的時間和機會。有了板書這個基礎,相信學生概括會比較容易:課文描述了周處除掉了山間的猛虎,河裏的惡龍,並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在這一環節中,既能體現教師的“扶”,又能體現學生自主地“學”,學生就比較輕鬆地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重點。

(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

學生提的問題,只剩最後一個:怎麼除三害的?因爲是略讀課文,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這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請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周處是怎麼除三害的?找一找相關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並可以在邊上試着寫寫自己的感受。寫完之後,四人小組先交流。學生邊讀邊感悟,並書寫感受體會,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在教學時還是有較大的差異,略讀課文不可能像精讀課文那樣面面俱到,教師對教材必須有所取捨。課文中描寫周處降龍部分寫得非常精彩,學生很可能會對周處降龍這一部分比較感興趣。所以,我把這作爲學習的一個重點之一。我用兩個環節展開:1、抓重點詞,品味語言;2、朗讀指導,感受畫面。學生在交流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句進行體會:三天三夜、驚濤拍岸、濁浪衝天,當學生說到這些重點詞的時候,我進行板書,並提問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繼而進行朗讀指導,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理解這些字詞,另一方面也能加深體會降龍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忽而……忽而……可以讓學生加上動作讀,引導學生讀出惡龍不容易對付的感覺。我適時進行引讀:三天以後,大河平突然靜了,沒有(引說)……沒有…… …… 不見了…… 不見了,當激烈鬥爭結束,一切恢復平靜又該怎麼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從緊張激烈到平靜的變化。接着,我引導學生說:“同學們,你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精彩的降龍的場面再現一下?”用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形式進行朗讀練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當時搏鬥時的緊張激烈,同時也可以積累生動語言,體會周處的勇猛。這也就突破本課另一個重點。

如果學生說到伏虎這一段,可以讓仿照周處剁龍這一部分,展開想象,描述周處是怎麼伏虎的?可以抓住一些動作詞,體會周處的勇猛。

周處的勇於改過的性格特徵是本課人文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所以,學生如果說到周處痛改前非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如果你是周處,你出生入死,上山殺虎,下河剁龍,除了兩害,立了大功,成了一名大英雄,你想象一下人們會用哪些方式迎接他的到來?引導學生說敲鑼、打鼓、放鞭炮、鮮花、歡呼、高高舉起…… 而事實上,人們又是怎麼迎接你的?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1)人們以爲他死了,在喜氣洋洋地奔走相告(2)遠遠地朝他點點頭,趕緊躲開了,面對巨大的反差,你會怎麼想:寫一寫,出示小練筆;他想起( ),想起( ),想起( ) ……他終於明白了( )。讓學生深刻體會周處以前的“非”,繼而能“痛改”。然後,我進行小結:是的,正如你們所說的,周處終於明白了自己以前錯了。也和猛虎、惡龍一樣成了禍害。他如夢初醒,從此,橫行霸道的周處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敬重的人。那麼學生對周處勇於改過這一性格特徵有了更深的印象。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自主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問題,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被激發出來了。在靜讀默思、在積極探究、在熱烈交流中學生感悟了本文,領會了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他們的閱讀能力在這樣過程中不知不覺得到提升。

(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這就是周處除三害。課文學完了,你能說說周處是一個怎樣的人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例如,勇猛、知錯能改等。這時,我進行提問:你知道周處後來成爲一個怎樣的人?如果學生有知道的,就讓學生自己說。如果學生不清楚,那麼我提供一個補充資料,讓學生讀一讀。讓學生對周處優一個全面的認識。(後來呀,周處痛改前非,立志好學,志向高遠,爲官期間,他執法公正嚴明,後來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直至戰死沙場。後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認他爲平西將軍,還特地建造了周王廟來紀念他。)

略讀課文就是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去自主學習課文,那麼課後的拓展延伸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持續地鍛鍊,同時也激發對名民間故事的熱愛之情。所以學完課文,除了這篇課文,你還讀過我國的哪些民間故事?學生可能會說許多,我進行小結:民間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認真地閱讀這些民間故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真善美的享受。《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四個民間故事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大家可以課後去這些民間故事的海洋中遨遊。

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用“質疑引入,品讀感悟,角色體驗”等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感悟學習的能力,最後的拓展延伸還把學生引入大語文的學習中去,幫助他們去感受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秋天的雨》是一篇語言特別有韻味的寫景美文。我在教學之前便給它定位爲重點讓學生欣賞的語言的韻味,感受秋天絢麗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聲音,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來感受和想象。

教學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節特點導入,然後配樂範讀課文。讓學生聽朗讀,說說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通過詞語分組讓學生感受新詞的層次,在這裏我沒有在田字格里給學生範寫,這是一個關鍵的失誤,三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獨自認讀、寫字的能力,這一點以後我會多加註意。

重點講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麼?讓學生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 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並同桌討論,再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然後拓展訓練“_______像______”的句式。在讓學生欣賞優美句子的同時,讓學生髮揮想象,能說能寫。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說說秋天有那些顏色?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在重點字詞上,抓住“郵”這個字,用換詞的方法,例如換成“帶”可不可以,讓學生體會“郵”字的.好處,並進行交流。

上完這節課,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穫也有遺憾,教學中,首先是師生都走進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時能較好地落實知識點並拓展,收到較好的效果。但也有遺憾,安排計劃只能是預設的,而課堂是多變的。當學生不能按照我的預設回答問題時,我有一些手忙腳亂,安排欠妥,在某些環節放開了沒能即時收回來,造成時間不夠,沒有時間“回讀”感受也說明我的教學不嫺熟,沒有做到“教育機智”。而且這篇課文應以讀爲主,但在指導學生朗讀上功夫不夠,沒有讓人感覺到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層次的進步的朗讀,應該讓學生也嘗試配樂朗讀。

在安排課時上第一課時應該重點強調字詞基礎,把生字和生詞砸實,比如組詞,多音字,偏旁等,讓學生在預習的同時自己來交流反饋。並且把練習冊的練習當堂訂正反饋。而我在教學中省略了這些步驟,有失妥當。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多多注重細節,靈活應變,爭取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對於三年級語文,自己儘管教了快一個學期了,但還是不摸門,不是很明白,只是記得黃X老師強調過自然段和結構段的教學,而且讀寫結合在三年級又尤爲重要,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但這次自己講《海底世界》,又聽黃老師的評課,感覺自己只要繼續這樣講,就應該能找對路。

我想對於我現在來說,還是要把握教材。《海底世界》儘管確實有兩層含義: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而且教參上也是這樣講解的。我沒有準確把握和分析,就擅自按照教參的分析教孩子把課文第二結構段分爲了兩層,但其實,課文的寫作意圖是在景色奇異中體會物產豐富,而物產豐富有寓有景色奇異,這是兩個沒有辦法明確分開的層面,對於課文我還要更正確地把握,只有我正確把握課文內容了,才能帶領學生正確理解,才能教會他們學習語文的方法。

在策略上還要多想,要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學會學習。講到“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備教案時是想說一句“看,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把海洋的寧靜映襯得更鮮明瞭”,結果由於看時間耽誤有些多,就一着急,忘說了,學生光知道海底世界是寧靜的,而不知道這一自然段寫作的意圖所在了,等於前面的所教沒有讓學生內化成他們的所學,還是要不停地教給他們方法。“最”的處理很生硬,只是讓學生自己讀,而黃老師說的用一些資料就能更直觀地讓學生明白“最大的.風浪”和“最強烈的陽光”對海底的影響了,這樣學生也能用這樣的作比較和舉例子把文章寫具體了。

在讀上還是要注意層次。我總感覺自己講課說的話特別多,黃老師一點就豁然開朗,只要注意了層次朗讀,學生就能體會到位,講到最難的一個自然段“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第一個層次: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第二個層次:創設情境再讀一讀,“我就是一名潛水員,我戴着水中聽音器來聽你們的竊竊私語啦”,讀出感情;第三個層次:想像一下,海底還會有什麼小動物的聲音,簡單說一說;同桌之間交流一下,再寫,再彙報;第四個層次:再回讀,帶着新的感受和理解。這樣梳理下來,感覺比我講得清楚很多,讀的不同層次,這樣就是讀書的條理。

我想三年級是一個轉變,不僅要擴大識字量,還要積累閱讀的不同方法,是一個關鍵的年段,作爲語文教師,就要多學習,多吸收,使自己的課能讓學生明白,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我想,這纔是我現在最應該紮實去做的。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說,主要講了巨人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有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把盤古“用他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寫的生動有趣。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想象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段落,以句式引導,段式引路,啓發學生填補空白,組織語言,訓練能力。

一、巧妙的使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導入課文,我用的是幾首孩子們熟悉的動畫片的主題曲,《西遊記》、《小哪吒》、《葫蘆兄弟》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性地使用動畫片音樂,起到引起共鳴、激發興趣的作用。

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

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分開天地。在教學時,抓“掄”“猛”等詞語體會盤古的動作,並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的所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所妙之處。

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體會盤古爲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讓學生伸出雙臂上舉,靜靜站1分鐘,你累了嗎?想象盤古頂天蹬地持續了多久?他累嗎?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 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 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結合文本,展開想象

在指導閱讀完第四自然段後,我這樣引導學生:

師:同學們,多麼神奇的畫面啊!讓我們共同合作,分享這神奇的文字,再現這神奇的畫面吧!看投影,全體女同學讀盤古身體的一部分;全體男同學讀盤古身體變化的部分,注意讀出巨大的神奇的變化!

學生進行合作朗讀,感悟盤古社體的巨大變化。

(出示句子)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

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

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

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

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

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的神奇畫面難道僅僅只是課文裏所寫的嗎?仔細看,你還會看到更多更多的畫面,大家想想盤古的牙齒、鼻子、耳朵、頭髮、眉毛、手指頭、腳指頭、骨骼、經脈……會變成什麼?

出示:他的( ),變成了( )的( )。

師:請你們仿照上面的句式,將“他的( ),變成了( )的( )”補充完整,提醒同學注意句子中的第二個括號:他的什麼變成了怎樣的什麼。不要只說成是什麼變成了什麼。自己說給自己聽,然後在小組裏交流。

(學生自由說,小組交流,然後指名說)

生1:他的心臟,變成了紅紅的太陽。

師: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2:他的鬍鬚,變成了柔軟蒼翠的柳條。

生3:他的頭髮,變成了隨風飄舞的柳枝。

生4:盤古的手指變成了五座高山,盤古的頭髮變成了茂盛的草地.

師:神奇的想象,生動的表達!

生5:他的牙齒,變成了天上閃閃發光的星星。

生6:他的鼻子變成了黑漆漆的大山洞。

生7:他的鬍鬚,變成了金燦燦的絲線。

生8:他的肌膚,變成了廣闊無邊的草原。

生9:盤古的耳朵變成了起伏的山峯;他的汗毛變成了茂密的叢林…..

同學們,剛纔大家說的那麼多畫面,如果把他補到課文第四段,那麼,這一段末尾的省略號,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齊說:不行!

生:不能省略,因爲很多我們還有沒想到。

師:是啊,還有我們沒想到的,天地間所有的一切都是盤古化成的,講得完嗎?

生齊說:講不完。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號是課文本身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所在。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男女生合作朗讀來整體感悟語言表達的結構。即: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自然界中的什麼。爲了引導學生把語言表達得更生動具體,教師特別強調是變成了“什麼樣的”“什麼”。留下空白,讓學生有問題可思考,有時間可思考,有機會去思考。這樣的課堂就會相對地少一點灌輸,多一點啓發;少一點講授,多一點學生的思考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初讀課文,只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只有對重點字詞、句子理解後,才能讀出味道。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同桌接讀、師生接讀、男女接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將身體的部位、以及變成什麼鮮明呈現出來。而且這一部分有許多偏正結構的短語。如:飄動的雲 隆隆的雷聲遼闊的大地 ,以次方式朗讀還可以突出要積累的好詞佳句。

五、在遺憾中成長

這節課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學生朗讀時,雖然我用了許多方法,比如範讀,男女賽讀,抽讀,但是不能遊刃有餘地指導學生朗讀,個人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其次對有些環節的處理還欠考慮,如“盤古的身體化作宇宙萬物”一段,我將男女師三者合作起來讀,效果不太理想,不如緊接前面的同桌互相練習,直接進行男女生對讀,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穫了這許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將磨礪自己,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1 以問促讀(何謂泉“泉”是指“從地下流出的水”,第二自然段寫什麼,其中一個學生說寫的環境,學生回答的雖然不是預設的,但卻是一個很好的答案,於是我因事利導,提出了一個抓重點的問題,提出了一個紅花與綠葉的問題,講到了上一課荷花與荷葉的描寫的關係,引出綠、清、深的水,學生明白了許多問題,我想這是這節課的亮點.啓發:注意課堂的動態生成纔是生態課堂,不要光想把學生往教案上引,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 以疑促讀(提出自己的問題,簡單問題立刻互相解決,遇到稍難的問題可保留。)以賽促讀(“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比誰讀的好,用什麼樣的感情. 邊讀邊悟,邊演邊悟,這樣避免了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同時注重學生、文本、教師三者的對話,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創造能力得到了培養,這樣的課堂學生學得輕鬆、紮實,教師教得自在。) 以品促讀(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 這篇文章描述了家鄉珍珠泉的美麗、有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在這部分裏,作者首先描寫珍珠泉的外觀——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繞;泉水又綠又深,清可見底。然後,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最後,用自豪的語氣說明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鄉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讚美之情。像《珍珠泉》這類語言優美的散文正是學生積累背誦的好典範。只有讓學生徜徉在語文文本的真實情境之中,經歷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裏的情境纔是真摯的,纔是永恆的。教學中,我力求爲學生創設輕鬆愉悅和諧互動的實踐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並藉助多媒體課件,利用其生動形象的圖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尋美、體驗美和交流美,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3 今天,學生都興致勃勃地說着、讀着,思維活躍,真情勃發,靈性涌動,課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這應該歸功於課堂中對文本的感悟。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詩意的課堂最融合孩子最詩意的心靈,“孩子是天生的詩人”!讓孩子詩意地學着,還孩子一個輕鬆的、詩意般的課堂!

4 不足:如果學生課前讀熟,就可贏得更多的時間.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故事往往篇幅很長,但是語言淺顯易懂,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根據故事情節,一邊讀一邊預測,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預測的時候,說一說是根據什麼預測的,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出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積累經驗,以鍛鍊和培養能力。利用表演來深入理解課文。童話充滿了表演性,故事充滿了趣味性,童話中往往出現的人物衆多,每個孩子理解的角度也不同,就可以鼓勵孩子們分小組,自己分角色表演,加入自己的動作和語言,再全班交流評析。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課文,讀出感情,讀出個性。

在課堂上也有很多不足,板書有些多,既有黑板的板書,也有多媒體的板書。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如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完全可以利用已經寫好的`黑板粉筆板書進行回顧、概括,而不需要多媒體再把課文三個畫面呈現了一遍。我們總希望能夠盡善盡美地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呈現給學生,結果卻顯得有些重複囉嗦。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設計要簡約有效,真正做到不搞花架子,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雪兒”是一隻信鴿的名字,在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雪兒》一課中,它渾身雪白雪白的,有兩顆金黃的眼珠,外表非常美麗可愛。

誰能讀懂“雪兒”的心呢?當然是充滿愛心的小作者。你看,爸爸剛把雪兒撿回家時,雪兒身上很髒,可是小作者卻讀懂了它眼中充滿哀傷;當受傷的“雪兒”還不能飛翔時,小作者天天陪着它到陽臺上看藍天,看藍天上飄飄悠悠的白雲……當“雪兒”終於能展開雙翅飛起來時,小作者爲它歡呼;當“雪兒”飛回陽臺轉圈圈時,小作者對它說:“雪兒,你去吧!藍天才是你施展本領的地方。”

《雪兒》是一篇散文,課文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可字裏行間充滿了感人的人鴿深情。如何引導孩子通過品讀課文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呢?

教學時我並沒有逐句逐段分析,而是抓住了一條主線:體會小作者對雪兒的喜愛之情。初讀課文,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通過讀課文,你體會到小作者對雪兒是一種怎樣的'感情?然後圍繞“喜愛之情”引導學生用心默讀課文,畫出能表達小作者喜愛雪兒的句子加以體會。

在第二自然段中,學生畫出了“我和爸爸給它洗了澡,敷了藥,它變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給它取名‘雪兒’。”和“我對雪兒說:‘雪兒,這兒就是你的家,你安心養傷吧!’”這兩句。品讀前一句,請學生畫出寫我的動作的詞語“洗、敷、取名”,體會我對雪兒的細心呵護;後一句主要通過感情朗讀體會我對雪兒的體貼關愛。老師進一步加以點撥:小作者不但爲雪兒洗澡、敷藥、取名,陪它說話,他還懂雪兒的心,你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學生馬上會注意“眼裏充滿哀傷”“天天陪它到陽臺上看藍天”等語句,這樣學生不但讀懂了雪兒的心,也體會到了小作者對雪兒的一片深情。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從一個“盼”字,第四自然段從“歡呼”一詞,進一步體會了小作者對雪兒真摯的關心和喜愛。學生讀懂了小作者對雪兒真摯感情,就能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教師的第一要務是潛心地與文本對話、深入地解讀文本,用心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像《雪兒》一課,教師在與文本對話時要像小作者一樣,先要讀懂雪兒的心,再巧妙地激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在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教學要求:

1.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2.知道哪些詞語形容哪些季節。用正確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筆姿勢和坐姿,把字寫得規範、端正、整潔。

4.積累一些描寫季節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1.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2.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筆姿勢和坐姿,把字寫得規範、端正、整潔。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組內交流一下,當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應該怎麼做?

2.班裏討論一下有哪些形容季節的詞語。

3.使用鋼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二、詞句段運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詞語。

2.(出示一些夏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詞語。

3.(出示一些秋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詞語。

4.(出示一些冬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詞語。

5.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學生相互交流。各自說說自己理解詞義的方法。

6.教師在一旁點撥。

三、書寫提示。

我們的漢字博大精深,要想寫好看的鋼筆字,就要注意執筆的姿勢和坐姿。

1.觀察鋼筆字,你從中學到什麼?

2.怎樣才能把鋼筆字寫得規範、端正?

橫畫要寫的平穩,豎畫要寫的端正,橫平豎直,字就會平穩端正。

3.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筆姿勢和坐姿。

4.書寫練習,老師邊走邊看,指出錯誤。

5.展示、交流、評價。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課本上的9個詞語。

2.學生看課件和老師一起誦讀。

3.小組討論一下還有什麼類似的詞語。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先通過給同學們出一個之前他們不理解的詞語來引入新課,然後和他們一起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接着讓同學們通過PPT看到一些關於四季的圖片等,讓同學們真實感受四季的變化,把同學們帶入到教材中,並且讓同學們自己小組內思考有什麼形容季節的詞語,隨後全班一起討論。最後練習正確的使用鋼筆,注意執筆的姿勢和坐姿。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我提起筆又一次滿懷希翼地打開學生的作業本,準備批改人教版三下《荷花》這一課的作業,看着第一本批改的作業孩子完成的認一認,寫一寫、讀一讀,寫一寫字跡工整勻稱,整潔漂亮,心頭不禁涌起一絲絲喜悅之情。再看主觀題,照樣子,寫句子、想象天地也是完成得一絲不苟,答案五彩紛呈,心裏不免更加竊喜,唰,唰一個個紅鉤鉤在我手下歡快地滑動,猶如一朵朵嬌豔欲滴的山茶花在春風裏欣然怒放。當改拓展題時,我的筆凝重了,久久難以在這一道題上鉤出一道漂亮而醒目的弧線。這是一道小練筆,學習小夥伴親切的提醒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呀,我也要寫寫自己喜歡的花。這孩子是這樣寫的:桃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樹上的桃花挨挨擠擠的,粉紅色的花瓣非常美麗,小蜜蜂在翩翩起舞。說她寫得不認真吧,不是的,她根據題目要求一板三眼地仿寫了;你說寫得不夠優美吧,可她也用了好詞語挨挨擠擠、翩翩起舞呀。可爲什麼心頭難以肯定她的練筆呢?究其原因,這位學生只是刻板、機械地挪用了課文中的詞句而加以拼湊,缺少的是自己的眼睛、體驗、感悟,因此會如此生硬缺乏靈氣。那其他的呢?我迅速地翻開十幾本作業本,迫不及待地查閱,固不出我所料,態度認真的小練筆跟這位認真作業的孩子如出一轍,不認真的胡亂編幾句來應付老師,且字跡模糊不清。就連平時寫話優美靈動的潘家悅,也是三言兩語來打發。

我放棄了批改,掩上作業本陷入了深思:這是怎麼回事,大概孩子們眼中無花吧,即使眼中有花也是匆匆一瞥,熟視無睹,沒有悉心留意身邊的春花是如何的燦爛芬芳,所以拼湊幾句或寫個了了幾句來打發作業,應付老師。這也難怪巧媳婦難爲無米之炊讓我來爲孩子們尋找糧食吧。

時值早春,報紙上一幅梅花正競相吐豔,絢麗逼人。何不提供圖片讓孩子們寫梅花呢?有了圖片,孩子們如身臨其境,不是可以親眼目睹梅花絢麗的色、迷人的姿了嗎?還怕他們無米下炊嗎?

下午第一節剛好是語文課,我急匆匆地衝進教室,把一本本作業本發下來,大聲說:這一次的寫花小練筆統統不過關,沒有寫出花的美麗和迷人,也沒有表達出喜愛之情,都重寫吧!孩子們接過自己的本子,小聲地嘀咕:那該怎麼寫呢?我打開了電腦上梅花的圖片:瞧,梅花多美呀!我們全改寫梅花吧。本來孩子們都像霜打了的茄子,耷拉着腦袋,一看到屏幕上展示的多姿多彩的梅花,一下子興奮了起來:啊!哇塞,多美呀,讚歎聲充滿了整個課堂,黑亮的眸子閃爍着。有膽大的還高聲叫:老師,那一幅紅豔豔的梅花開得特熱鬧,放大些。不,我想看雪一樣潔白的梅花。我興奮起來,不禁爲自己突然尋到的習作材料暗暗喝彩:孩子們如此讚美梅花,迷戀梅花,還怕他們不情動而辭發,寫不出錦繡片段嗎?我抓住時機招呼說:快寫吧,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寫下來。我以爲全班的孩子都會奮筆疾書,出乎意料的是,只有幾個蹙眉下筆,其他的孩子有的左顧右盼:寫什麼,怎麼寫?有的趴在桌上,臉上的興奮之情蕩然無存。咦,有米還不下炊?奧,是不知如何下炊也!我馬上點撥:孩子們,《荷花》這一課又如何寫出荷花的美的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寫了全開的、半開的、打花骨朵的荷花。

還寫了全開的、半開的、打花骨朵的荷花不同的模樣。

用露寫出了小蓮蓬的可愛。

飽脹這個詞語使我好象看到了那花骨朵像快要生娃娃的媽媽。

葉聖陶爺爺還寫了荷花姿勢的美,從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我好象看到荷花千姿百態,引人注目。

還用了表示顏色的詞語。

你們真會學習!寫梅花時咱們也要寫顏色、模樣、姿態,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就成功了。看,這是全開的梅花,露出了花蕊。這是半開的,這是花骨朵。在春風吹拂下,一樹梅花隨風搖曳,多美呀!我頓了頓又微笑着點撥說,用上好詞佳句,才美啊。

孩子們開始落筆了。不大會兒,拿給我看,真讓我啼笑皆非,搖頭嘆息。這些孩子,真是孺子可教也:

清早,我去公園玩,一進門就聞到一股清香,我趕緊向梅花林跑去。梅花挨挨擠擠地開滿了枝頭,有的展開了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這麼多的梅花,一朵有一朵的模樣,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梅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全展開了,露出粉紅色的笑臉;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看着這麼美的梅花,我彷彿也變成一朵梅花了。

冬天別的花都落了,只有堅強的梅花挨挨擠擠的,有的半開,有的全開,有的還是花骨朵。全展開的露出了淡黃色的花蕊,引來了幾隻小蜜蜂在翩翩起舞。

我的.笑凝住了,耐心地引導:雖然是仿寫,但也不能把書上的大部分句子抄下來。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還是拿回去再寫吧。孩子們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我掃射了一下課堂,他們一個個屏住呼吸,眉頭緊鎖,一聲不吭。沉默,教室裏出現難見的沉默。我嘆息:那麼我們再仔細欣賞梅花,假如你此時正在梅花林裏,你會對小夥伴說什麼呢?

在仔細觀察,品味之後,孩子頭腦中的閱讀積累被激活:

遠看梅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半開的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不肯把自己嬌美的臉龐全露出來。

這一樹的梅花欣然怒放,好象要和其他的花比美。

花骨朵象成熟的桃子,飽脹得快要破裂了。

梅花穿着潔白的公主裙,在春風吹拂下,輕輕擺動,真像一位芭蕾舞演員,在跳優美的舞蹈。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梅花實在太迷人。引來了一羣羣小蜜蜂正在翩翩起舞呢!

孩子們妙語連珠,,我見時機成熟:寫吧,會說就會寫,說得精彩寫得也精彩。

突然,活潑的童怡靜站起來:老師,我要寫自己想寫的花,可以嗎?我心頭一顫:你想寫什麼?桃花。我家的後面一棵桃花開了,是粉紅色,放學後,我都去看蜜蜂採花粉。她大聲說。

你能寫出桃花的美嗎?

能,那好吧,你寫桃花

這一答應,教室裏又雀躍起來了。

老師,我要寫茶花,行麼?

老師,我要寫迎春花,好嗎?

老師,我要寫苜蓿花。田野裏的苜蓿花早開了,我還在上面翻過跟頭呢!

我顯得有點尷尬,爲自己簡單的想當然而懊悔,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啊。

教室裏再次寂靜下來,偶爾聽見的是筆尖摩擦草稿紙沙沙的響聲。一會兒,一隻只小手高高舉起。我讓他們上來朗讀自己的心靈妙語:

春天來了,茶花在春姑娘的呼喚下,展開了美麗的花瓣。中間有一朵大大的茶花似乎是一位大公主,旁邊的花好似一位位小丫頭。一陣微風吹來,小丫頭圍着公主跳舞,我站在茶樹下,我也好象是一朵小茶花,跟這些小丫頭一起跳舞。

田野裏紫色的苜蓿花開了一大片,把大地媽媽打扮的多漂亮啊!小朋友們有的在採摘苜蓿花編花環套在頭上,真像一位美麗的花仙子;有的撲進大地媽媽的懷抱,在她懷裏打滾、翻跟頭,哈哈真好玩!

迎春花,開黃花,朵朵張開小喇叭我們校園的牆角下的迎春花競相開放。嫩黃的花朵真像一支支小喇叭在廣播:春來了,春來了,小朋友,快來欣賞美麗的春色吧!

我最喜歡桃花,因爲桃花是春天的天使呀!你們看,粉紅色的花瓣像羞紅了臉的小姑娘,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大人說紅一般表示喜事或好運,那喜歡桃花就會給我帶來好運氣。

校園裏的茶花開放了,引來許多老師和同學來觀看。有的的茶花好像一個個精巧的小喇叭,正在吹奏春天的讚歌。有的茶花好象一個個鮮豔奪目的小絨球,正含苞欲放呢!茶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使我越看越着迷。我也把自己當作茶花了,和蜻蜓捉迷藏,和蝴蝶玩耍,和蜜蜂聊天

一堂語文課在孩子們的高聲朗讀中結束了,但我要寫自己想寫的這句話已深深地烙在心中。感謝這爲女同學肺腑之言,使我如醍醐灌頂。我把這句不是出自教育家之口但能揭示教育真諦的話寫在辦公室的牆報上,讓我,讓所有的老師都能思考着這句話,讓今後的課堂能真正成爲學生的綠色的課堂。

〔解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3、4年級習作應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學生的生活是那麼的豐富多彩,他們用自己純真的童心感受着這多姿多彩的世界。老師應該提醒學生留心觀察,應該爲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這是重要的再現生活的能力,引導學生要如實表達,事實是什麼樣的,就寫成什麼樣,不瞎編,不說假話。讓學生保持一種放鬆的心態,享受我手寫我口的快樂,產生內驅力,從而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自信,產生樂於書面表達的願望。

要求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是給予學生自主擬題,自由表達的權利,是讓學生書寫真情實感。所以習作時既可以寫想象中的事,也可以寫實,不用過分要求華麗的辭藻,只注重情感的真實。鼓勵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分析和反思〕:

這是一堂普通的作業講評課。卻是一波三折,最後慶幸峯迴路轉。學生們經歷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習作過程。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臥薪嚐膽》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進行了一場戰爭,結果越王兵敗會稽,勾踐無奈向吳王求和,帶夫人到吳國爲奴僕,受盡屈辱,回國後臥薪嚐膽二十年,終於使越國轉敗爲勝,用奇兵滅掉了吳國。

在執教這一課時我確定文章的重難點是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的頑強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利用歷史知識,激發學生多讀書、多交流,從而進一步瞭解越王,也能瞭解夫差;明白故事的道理,從中得到啓發。

在學習第二節吳國的謀臣們紛紛給吳王建議時,我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假設他們就是吳國的謀臣,面對越王勾踐的求和,提出自己的建議。假如你們就是吳國的謀臣,你們會怎麼說?“我還引導他們想象,越王勾踐在吳國除了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屈辱外,還可能會受到哪些屈辱。學生們大膽想象,發散思維,踊躍發言。

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弄清楚勾踐在什麼時候臥薪嚐膽的.?又是如何臥薪嚐膽?他爲什麼要臥薪嚐膽?提出這些疑問,以引起學生學習第四自然段的興趣。當學生讀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告訴學生這就叫做“臥薪”當學生讀到“。。。。。。總要嚐嚐它的苦味。。。。。。”時我就說這就叫做“嘗膽”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說出臥薪嚐膽的意思了。緊接着引導學生勾踐爲什麼要臥薪嚐膽,學生答報仇雪恨,引導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

上課過程中,我緊緊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爲什麼要向吳王求和時要抓住“萬般無奈”這個詞,反覆朗讀、品味萬般無奈的心情。在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時抓住“受盡屈辱”這個詞來展開、探討越王在吳國受過哪些屈辱並且結合“奴”和“僕”這兩個字的象形文字來引導學生來感受這種屈辱。這些關鍵詞要反覆體會、朗讀、感悟、想象、深刻把握文本的內涵。

在課文快要結束時我問孩子們,從越王勾踐身上你學到了什麼?學完這篇課文,你體會到了什麼?抓住這兩個問,能夠讓學生鞏固文章的重難點。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篇千古流傳的神話故事,在教學課文之前,我深入孩子中瞭解了孩子對故事的瞭解情況,發現大多數孩子以前都聽過或看過這個神話,所以,我想在教學時學生想要理解故事內容應該是件很簡單的事情,想要把這篇課文上好,必須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能力上,所以我反覆思考,決定把教學重點擺在訓練學生能力上。

在教學中,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1、在學生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緊緊抓住一個"鬧"字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在板書課題之後,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通過齊讀解課題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將問題總結爲三個:哪吒爲什麼要鬧海?哪吒是怎樣鬧海的?哪吒鬧海的結果怎樣?通過朗讀,學生體會到東海龍王父子的可惡,也會體會到哪吒爲民着想,敢於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標出重點詞;“稱霸一方”、“作惡多端”、“興風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氣”,通過觀看動畫讓學生理解“稱霸一方”、 “興風作浪”,我指名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要求學生邊讀邊感悟,引導學生可以用語氣,也可以用手勢來加強朗讀表現力,但一定要讓聽的人感受到龍王父子的“惡”和小哪吒的“勇”。通過朗讀,學生不難感悟出“鬧”的原因,最後讓學生歸納說說哪吒鬧海的原因,則是水到渠成。通過朗讀,學生已經瞭解到了“鬧”的原因,於是,我有設置懸念;小哪吒又是怎樣鬧的呢?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邊讀邊思考。老師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放手讓學生充分自瀆,圈畫出關鍵詞語,弄清個自然段主要寫什麼?接着,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小哪吒鬧了幾次?每次又是怎樣鬧的?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並由學生自己評說。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描寫哪吒機敏、果斷的一系列詞語要讀出氣勢來。這樣安排,不但訓練了學生口語交際,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感悟。同時,總結出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同桌學習第三自然段,自學第五自然段。最後一段,引導學生聯繫課文體會“胡作非爲”這個詞語的意思,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弄清哪吒鬧海是爲了整治惡人,讓老百姓過上太平日子,進一步感悟哪吒敢於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

2、學習語文是爲了運用語言,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圈畫出關鍵詞語,讓學生注意用詞的準確。如“跳進”“取下”“擺”“掀起”“搖晃”“機靈”“一閃”“躲過”“氣沖沖”“舉槍便刺”等,強調這些詞語也是爲了方便學生更好的記憶,複述課文時能儘量運用書上的原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多次抓住了文章中的“留白”,想象說話,讓學生學會創造性的複述。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爲此,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課文、引讀、齊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閱讀中感知課文大意。

一、課件出示,品味重點語段。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通過出示重點語段,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讀中體會情感,並將關鍵字詞下面點上圓點,讓學生於細微處體味細膩的感情,領會其中包含的深刻內涵。如出示小英在那次演講前後變化的語段時,抓住“總是默默地”、“一角”來感受小英因身體缺陷而表現出的自卑憂鬱,通過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之大,不但不再憂鬱,而是更加樂觀自信了。再如出示小英上講臺之前的表現一段時,抓住了“把頭低了下去”、“猶豫”、“慢吞吞”、“眼圈兒紅了”這些詞語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小英當時痛苦無奈的心情和矛盾心理,也更突顯出緊接着那驟然間響起的掌聲的重要!這當中尤以表現小英神態變化的詞語爲重,使學生由表及裏,感受小英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加深了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全心投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如今的語文教學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它標誌着語文教學不再是單調地傳授文本知識,而是注重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培養人格。《掌聲》一課情文並茂,加上我動情的'講述,感染打動學生則是必然的事情。我在研讀教材時,首先被貫穿全文的“情”打動,課堂上我帶着這樣的“情”全身心地投入,帶領學生產生共鳴,達到移情效果,教會做人的道理。就在學生還沉浸其中時,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再次響起:“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就這樣,以情激情,情中悟理,給人美的享受,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不光是上了一節語文課,更是上了一節思想品德課。在這裏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課堂氣氛和諧而美好!

在理解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過程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小英同學,自己體會怎樣說,這樣他們理解起來就容易獲得一種真切的感受了。而且,當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爲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課堂教學“唱響了愛的旋律”。初讀課文感知“愛”,細讀課文體驗“愛”,生活拓展抒發“愛”。使我們感受到,不僅是在學習一篇課文,讀懂一個故事,而且在發現人間的真情,呼喚愛的奉獻。

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三、妙設情境,把“小英”請進課堂。

把“此時此刻,小英有太多的話想說,她想說……她想說……”改成“此時此刻,你就是小英,你有太多的話想說,你想說……你想說……”我想: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淨化了學生的靈魂,是課堂教學中閃亮的一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略讀教學一直是我們課堂教學中的盲區。不知道和精讀課文的教學有何區別。通過教學和查找資料,覺得略讀教學可以這樣來教。

王崧舟認爲:設計應以大框架、大板塊爲主。教學流程不宜過精過細。同時,教學應從閱讀技能的鞏固運用着眼。

因此,教這課時,我這樣設計:

一讀:

統攬全篇,整體感知。弄清楚課文主要寫的一件什麼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容。

二讀:

抓詞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讓學生去學,當然老師可以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圍繞這個題目去圈點。去劃出有關語句,或者有關句子寫出體會。一定要動手動筆動腦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感悟。

三讀:

入情入境,邊讀邊體會。邊交流各自的觀點感想。老師做聽衆,先不作評價,只作比較。讓學生去評價正確與否。從文中找出依據和理由。

四讀:

全面欣賞體會。感受人物的可貴品質。明白寫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來描寫。

通過教學,我覺得略讀課文不能像精讀課文那樣精耕細作,不分輕重主次的教學就失去了編者設計略讀課文的意圖。但也絕對不能只是泛泛而談,不求甚解,簡單馬虎走過場。要注意閱讀方法的訓練,閱讀技能的指導。學習形式可以編排課本劇。當導遊解說,辯論會,填寫表格,閱讀推薦等。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2這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慶齡想起要在當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在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運用默讀、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等多種形式,讀通讀懂課文,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讀後有什麼感受”展開探討交流。在討論、交流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內容:“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讓學生知道從宋慶齡的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出她拒絕的態度十分直接了當,沒有絲毫猶豫。“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並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我讓學生認真探討這些話的含義,有的學生說:“宋慶齡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她不能跟爸媽一起去伯伯家,她要在家等小珍。”有的學生說:“宋慶齡拒絕了媽媽的建議,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沒有忘記這件事,如果因此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現,這種明知故犯的失信,比無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對了。”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文中的對話和動作來領會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使學生學有所悟,讀有所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得到啓示。

在下午的.班會課上,我還讓學生針對“慶齡這樣做對不對”這一主題進行了辯論,“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進行身體力行的設想,學生在思維火花不斷的碰撞中感悟體會誠實守信的可貴之處,都決心向她學習,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在學校要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家中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3《我不能失信》一課講述了一個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通過宋慶齡爲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疊花籃的約會而放棄了去伯伯家看可愛的鴿子一事,表現宋慶齡的誠實守信品格。因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打算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出示了成語“一諾千金”,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訴學生一諾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課文中後,我就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學習課文,最後大家又在“一諾千金”的說話練習中結束學習。一節課下來,我比來時少說了一半的話,但學生學習積極性卻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課後,好些學生在隨筆中寫了自己的想法。如,歐陽豔寫到:今天,我學習了第八課《我不能失信》,知道宋慶齡爲教小珍疊花籃沒有去伯伯家,她是一個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樣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通過這節課,我有兩點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始終貫穿於教學活動。課堂中所傳授的不應僅僅是學文識字,而應該將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學中要相信學生,該放手時要放手。在本次課堂上,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同時,我也發現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的鑽研還比較膚淺。今後備課要更紮實地鑽研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