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選14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選14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一篇詩歌,描寫了秋天農家秋景圖、江面深秋圖、原野深秋圖三幅畫面,表達作者對秋天喜愛讚美之情。

詩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詩歌的朗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重音、停頓、感情都要把握到位,我先範讀課文,然後拿出一小節讓學生和我共同感悟,欣賞詩歌的音韻美,最後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愛上朗讀、學會朗讀。

詩歌的語言精煉生動,品味語句、賞析詞語可以讓我們真正的去懂得詩的美。例如:“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飽食”來形容鐮刀,鐮刀飽食什麼了?“稻香”很容易讓人想到沉甸甸的稻穗。這些都讓人想到秋天的豐收之景。爲了有比較的.賞析,把“飽食過稻香的”去掉,再讓學生體會,加上和去掉的不同,更易看出作者用詞的生動形象。然後學生自己品味詞語的美,這樣,學生探索的激情產生了,聰明的智慧得已在課堂中閃爍。

總的來看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今後借鑑:

1、使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利用圖畫、音樂及教師本身富有情感的語言,創設出一種既能愉悅學生的目光又能愉悅學生心靈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呈現出一片流光溢彩的景象。這樣的教學情境是學生樂於學習之境,有效地滿足了他們的生理感官與心理需求,同時使科學和藝術得到完美的結合。

2、真正做到課堂師生角色的轉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處於一種平等的,合作的關係,彼此還架設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樑,使得課堂成爲師生、生生相互對話的平臺。對於學生的回答,只要是能夠反映其內心世界的真情實感的,教師都加以肯定與表揚。

3、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公,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的學習爲主,或合作學習,或獨立思考,或朗讀課文,或描述畫面,或分析語言,或改寫詩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成爲課堂風景圖中的最亮點,與詩情畫意的教學設計渾然融爲一體。

4、給學生提供了詩歌學習的方法。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明白品味語言是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朗頌是品味語言的極好手段,朗頌時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並且要投入情感,使自己成爲詩歌的一部分,爲了更好地體會詩歌內容,還可以讓詩與畫與歌和諧交融。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兩個班語文教學。因爲教學經驗尚淺。所以,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討教。經由一段時間的全力,獲取了良多貴重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期中的教學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彼此聯繫,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以,體味和分析學生情形,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主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侯,我還不懂得體味學生對教學的主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活躍,學生易接管。

備課是一個必不成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欠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欠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空費心計心情。”一堂預備充實的課,會令學生和教員都獲益不淺。假如照本宣科地講解,學生會感應堅苦和沉悶。爲了上好這堂課,我當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預備有針對性地講。爲了令教學活躍,不沉悶,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預備好的音頻資料,讓學生觀摩,學生非常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當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欠好,與此對比可見,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備課充實,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把握課堂的'能力,因爲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教態自然,授課活躍,難易適中,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教師天天都要有充沛的精神,讓學生感應感染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爲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感就受到影響,而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授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甚至影響教學效果。

語文是一門社會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艱苦,在這樣一種情形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發生畏難情感,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

因爲語文課程的特點,學生會呈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爲此,我擬定了具體的計劃和方針。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的教育。我把這批學生分爲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日常懶動腦子不學的學生,對這些學生,我採納集體教育,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因爲能力不強的學生。對這部分學生要恰當指導,耐心教育,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盡力,成績就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欠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學生。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教育。因爲這部分學生需要在一個恬靜而又不受干擾的情形,纔會立下心來進修。只要堅持教育,這些學生基本從頭成立起來,往後授課的下場就會更好。

語文是說話。困此,除了課堂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爲此,在早讀時,我堅持全班早讀,發現問題及時更正。課後發現學生功課問題也及時解決,讓學生及時消化。此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學生還採納強硬背誦等方法,提高他們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期中的教學工作總結。因爲經驗頗淺,多處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在各位老教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

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爲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合適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明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危機,形成了活躍和默然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默然,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進程作一些合適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髮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七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合適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薄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優美的情感、健康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爲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山市》這篇文言文對於初一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

首先,在對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的理解上,學生不可能理解深刻,往往侷限於狐仙鬼怪上,對“異”所指代的內容有誤解,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去理解,消除他們對鬼怪的恐懼感,以期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聊齋志異》的積極性。

其次,是在意思的理解上,這篇文章裏有較多的文言詞語,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如表示時間的`“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漸、倏忽”等,學生以前都沒有接觸過,臨時性的記憶是可以的,但要掌握鞏固,恐怕得花點時間。再如文章中出現的“恆”“顧”“念”“連亙”“歷歷”“洞開”“危樓”“憑”“遂”等常用詞,也需要學生掌握,爲以後的文言文學習作準備,學生在預習時不可能做到如此充分。

以上兩點原因極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的靈活性。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依着學生爲本的思想,我把教學內容定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很有情趣,學生興趣較濃。兩個課時下來本人有以下幾點感受:

1、根據以往經驗教師一開始是對作者和作品進行介紹,然後是教師範讀或聽錄音朗讀。本堂課上我先是讓學生試讀課文,讓學生髮現自己朗讀上的難處,然後教師再範讀。這樣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文本,學生更有興趣,效果更好,記憶更深刻。

2、在探討本文的“物外之趣”這難點上,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如爲什麼不把蚊子比作麻雀,而是比作白鶴?這必須要結合文章的文眼“物外之趣”和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浮生六記》緣由來理解,這樣既加深了對“觀蚊如鶴”這一情趣的理解,又進一步加深了對作家、作品的瞭解,可謂一舉兩得。

3、本文在寫法上的最大特點是善於觀察和想象。那麼老師在教的時候是否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也對原文進行想象加工呢?如蚊子在素帳中飛舞,這只是視覺上的效果,那麼聽覺上的效果呢?文中沒有記敘,讀者可以想象,蚊子們不該是在開什麼演唱會吧!文中最後寫道:“……鞭數十,驅之別院。”那麼作者是拿什麼去鞭打蝦蟆的呢?是狗尾草、樹枝……還是真的鞭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和想象,一是利於活躍課堂氣氛,二是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4、對於初入文言文的學生來說,過去有些教師要求教師將文言翻譯擠着寫在課本原文的下面。這樣看似挺理想,學生一看就懂。但我實地拿了幾本這樣做的學生的課本,結果發現他們的課本已不是課本了,文章不是文章了,而是螞蟻在文章中搞遊行集會一樣,讓人辨認原文起來非常困難,看起來好像我們需要用手特意把什麼東西掰開似的,因爲文章的行距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去理解,去背誦重點詞語和句子,不必句句譯文在書。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這是第四單元的開篇文章,乍看是簡單易學的詩歌。但因爲這單元以科學知識爲主,使得詩歌語言表達的內容晦澀難懂。怎樣引導學生較快的理清思路,理解內容。這是我努力思考和探索的切入點。

所以本門課目的教學設計我預想的是1課時足以。先讓學生藉助課後讀一讀,寫一寫,標記感知少數幾個新詞的'讀音與解釋。然後錄音範讀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通讀順,接着齊讀。首要熟習步驟完成後,着重引導學生髮現②與⑦兩小節的一問一答,前後對應,從而詳細分析理解中間③~⑥部分化石所說的話,即化石帶給我們遐思的內容,說是詳解,其實也不用多講,關鍵語句的含義,重點字詞的比喻妙用,自然化石帶給我們的科學幻想就展露無貽。最後,我再補充性的回頭帶一下第一節,介紹四類最早的動植物祖先以及作者疑問開頭的作用。

自以爲這樣的構思合理滿意,實際上課過程也如我預料一般順利進行。但是,我的這種出發點錯誤了。對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不能預料也無法意料的。事實上,我讓學生剛翻到新課在自讀自劃自寫的環節中,他們熟悉詩歌的進度很慢。往往超出我預設的時間很久,問了一遍又一遍“好了嗎?”,學生的回答依舊是“還沒”,導致時間拖延。這門課實際上上了一節半。看來。我得加強這方面的積累,多迎合學生的心理(可能也是學生不預習的緣故)。不過,正因多了半個課時。反而有利於我發揮另外半個課時的課堂效率。讓學生及時鞏固,背誦並當堂完成作業本,效果挺好。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爲憑藉,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7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靠“忽悠”。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僅一節課下來,學生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扯淡,更有甚者某些專家還要刻意強調語文課堂的目標性,真不知道應該怎樣評價學生的情感感受。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爲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個人認爲這纔算語文課。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裏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着意刻畫了背的細節,並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並要把這種優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新學期開始,我又接了七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早就聽說這一級的學生基礎差,可是沒有想到竟然差到如此程度。全班數學80分以上的2人,70分的2人,60分的7人,也就是說及格的11人,不及格的45人,語文和英語也是如此。這樣的`基礎,今後將如何去教?真的讓任課老師犯愁。

果然,剛上了幾節課,就感覺到了這些。學生基本上沒有養成學習習慣,一節課下來,老師要不斷地維持課堂紀律,否則,幾乎沒有聽課的同學了。無論怎樣啓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激發不起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舉手的同學竟然很少。究其原因,只是因爲他們根本沒有去動腦思考。

開學一週多了,學生竟然不把鈴聲當回事,不知道保持衛生的清潔,自習紀律極差,隨便說話,沒有學習的意識。還保持着小學時的習慣,上課遲到,隨便下位等。

作爲班主任,真的感到太累了,有些事,講了多遍,學生總是不在乎。爲此,我進行了深深的思考。到底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我認爲,首先要改變學生的習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班規,來約束不守紀律的同學。通過家校聯繫,得到家長的配合,共同管理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班中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和任課教師多溝通,共同管理班級。

但願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學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以優帶新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遊刃有餘。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一年,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着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沒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爲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穫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傷仲永》重在一“傷”字。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可是,它背後的含義,學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幫助學生抓住它背後的含義,是學習本文的任務之一。“傷”字背後的含義是傷什麼呢?要讓學生思考。教學要讓學生明白,文章借仲永而擴及古今一切放棄學習的人,其意在警醒。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中評曰:“勸學之語,婉轉切至。傷仲永,不獨爲仲永也。聰明弟子,宜懸爲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此文,能感悟到此理,纔是一大收穫。

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和文章對話。學習文言文究竟讓學生學什麼?是單純地讓學生學習一些文言知識呢,還是讓學生學習、吸取思想精華和優秀文化呢?我認爲,後者的價值要比前者大得多。衆所周知,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多少年來,文言文的閱讀教學的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是走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教師逐字逐句講解的極端,一個是學生用主要精力做習題的極端。教師大都喜歡上文言文,因爲上文言文可以大講特講。一處不講,學生便一處不懂,教師豈能放心?不可否認,有些教師講字、詞句,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但是,這種口傳耳受,學生只有聽的份。那些零碎的知識只能使學生了解文章裏的一點一滴,卻不能使學生感知文章裏的潮起潮落,更不能使學生心動神搖。學生喜歡做習題,是爲求得分數,不是爲求得“營養”。所以,他們全不管文章的筋肉血脈。上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是受了考試的負面影響,即圈劃ABCD。學生在做習題的時候,即使是懵懂地蒙對了,得了分,也是毫無意義的。這種只取文章“骨骼”,拋棄文章“血肉”的做法,只能使語文變成面目可憎的骷髏。

那麼,怎麼解決這兩個極端呢?根本的方法是:加強誦讀;加強對話。誦讀其實是古人早就指出來的一條正確道路。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文裏的選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都需要反覆誦讀,牢記在心的。只要學生反覆誦讀了,他們總會對文章的某一方面有感受的。但是,誦讀之後,還需要進行對話。只有對話,才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那些對話是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最直接,最真實,最動人,也最有價值。

在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時,我讓學生給仲永下評語,就是想讓學生和仲永進行對話。由於學生的閱讀角色發生了轉換,他們成了仲永的老師,讀書就格外小心了。一下子把學生讀、思、寫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讓學生寫評語,學生由仲永的同齡人變成了評論者,他們的角色發生了轉換,閱讀的視角也就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也許他們對某一個字的意思或者用法還沒搞明白,但那並不妨礙他們和仲永的對話。他們和仲永的對話過程,不就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過程嗎?不就是他們吸取營養,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嗎?這不比單純記住一字一詞有意義得多嗎?

初中的文言文教學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正確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養成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所以字、詞的積累還是很重要的,不是不要落實,關鍵是方法。

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強了語感,瞭解了道理: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本文作者爲一位“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惋惜,並發表議論,以此引發人們的思考。給學生展示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

在平羅四中給七年級(2)班的孩子們上完《傷仲永》這課後,我感觸頗深,首先,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表現在老師要求學生必須預習課文,並且老師親自一個一個地檢查。這些不僅僅是在培養學生的習慣,更是在幫助我順利的完成本次公開課,在此,我特別要感謝周春老師。其次,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都比較高,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在本次講課中還有很多不足,希望聽了我的課的老師們能給以批評、指正!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有關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事情,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和現在社會中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的熱點話題緊密聯繫,學生對它很是感興趣。根據本教材的特點和本年級的教學目標,我選擇了從人物入手的方式,將朗讀、情節分析和主題的感悟作爲此文主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將更大的自由給學生,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驗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欣賞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學會如何與他人、家人溝通。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我讓學生在日記中談談自己上初中後在家中的`變化,並且讓他們寫了一篇週記《我和我的父母》,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之間的一件事情。

這次的課前準備,學生很感興趣,也做得很認真,很多同學通過這次的日記和週記向我說了許多的心裏話。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我更加了解了學生,和他們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這讓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對我的教學幫助很大。學生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對此文也更加感興趣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進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強調“以讀爲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課前,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爲最適合的角色,然後每六人爲一組,進行各組間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讀、自評、自講,並評選出最佳的一組。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也很快、很準地總結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情節結構的學習,讓學生將自己的寫法和作者的寫法進行比較,從中學習此文情節結構的巧妙。

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安排了一個讓學生評述此文的環節,同學在發言中很機靈地說出了一個看法——課文很精彩,於是我順藤摸瓜,抓住情節這一重要的內容,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時間和相應發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後,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安排情節,將衆多的安排方式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體會本文情節結構安排的巧妙。

四.主題思想、作者創作意圖的把握,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啓示。

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節上表現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闢的,我都沒能考慮到。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節,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爲出發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爲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後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剛剛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學,我想不會有太大難度,我把教學目標定得比較低。從施教過程看,有啓發之處,有不足之處。

聽課老師指出本堂課的優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環節設置到位。缺點是:問題設置比較寬泛,針對性不夠明確,讓學生無所適從;老師在導入、教學環節銜接方面還應講究些藝術性,小結時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

經過認真反思,我不僅認識到本堂公開課的缺陷,而且意識到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於培養髮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說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爲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

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並不在於它新穎不新穎,而在於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最後,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總之,開課、聽課、評課,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