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年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八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創造一片新天地。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終於,需要我進行的公開課的已經結束一週了。說真的,這次課堂我準備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可思考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卻是很久的事情了。

自從我們學校引進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以後,我們都在摸摸索索的前進。上個學期,上了一節所謂的“立標課”,當時正趕上一篇自讀課文,加上對於這一模式的狹隘理解,我巧妙的設計了一節“自學能力比賽”,一個小組一個小組的展示對於這節課的學習情況,教師根據規則,選出最優秀的小組。雖然當時得到了全組老師和領導的好評,我心裏很短時間的得意了一把。後來,語文組員的達標課開始了。一節一節,不論是什麼性質的文章,統統來了個小組輪流展示,簡直是我那節課的.“翻版”,越聽,我心裏越不是滋味。彷彿擺在我面前的是一面面最真是的鏡子,清楚的映照出了我目前對於這一模式理解之粗淺,運用之拙劣。

整個寒假,我的思緒都在抵制“模式化教學”,彷彿自己帶着大家走了“遠路”,羞赧自責的不得了。新學期開始,領導又讓我上一節“立標課”,我有些不知所措。感覺自己的思想還徘徊在教改的邊緣,很難拿出一節標準的樣板課。我徹頭徹腦的考慮了好幾個時日,最後決定讓語文課堂迴歸自然,不要這樣追求形式上的相似。於是我淡化了小組整體展示的環節,把小組約束力變爲一種內在,以個體展示的形式來爲小組榮譽而戰。

我簡單的做了一個學案設計:(粗略記錄如下)

學習目標:

1、解讀文章,評點人物,理解題目的含義。

2、瞭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感悟文章主題,得到啓示。

重難點:重點是結合文章相關語句,對安妮老師的教育方式和海倫·凱勒的精神品質做出評論。難點是對課文題目含義的理解。

預習提綱:

(一)資料蒐集。(提示:查找關於作者及安妮·莎莉文的資料,進行篩選記錄,上課時進行交流。

海倫·凱勒:

安妮·莎莉文:

背景及其他:

(二)字詞整理。(提示:結合‘讀一讀寫一寫’注音,並查出詞語的意思,或補充重點詞語,補充到課本上。並在下列空白處認真抄寫詞語一遍。)

(三)內容初探。(提示:有些同學靜靜的讀課文,自己概括、旁批,鍛鍊自己的學習能力,有的同學課文也不讀,直接找到資料書,照搬過來。你願意做哪個?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1、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2、評點人物,在文中找到“支撐句”,勾畫並做出旁批。

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教育方式,你特別欣賞哪些,舉例說明。你覺得莎莉文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當你讀完本文,靜靜沉思,你覺得海倫是個怎樣的形象?可以結合文章語言來談。

合作探究:

1、爲什麼海倫稱莎莉文老師爲“再塑生命”的人?

2、愛是什麼?相信你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會有更深刻的體會。精讀25—39小節,勾畫出幾個什麼是愛的句子,理解含義。

3、結合文章和自己的情感體驗,完成仿句。

愛是什麼?愛是一縷縷花香,播撒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課堂小結:

說說你讀這篇文章的收穫:

佈置作業:(第二課時導學)

反思:

很顯然,從學生的反應來看,這個立標課比上個要紮實的多。不再追求形式上的相似,重在挖掘“魂”的相似。由課前作業檢查的量化,到課堂上一個接一個的搶答,競爭與謙讓同在。(寒假後,我重在訓練了學生的這一回答問題的方式,就是針對某一問題請一個同學打頭,其他的可以評點上一個的回答,也可以接着說自己的觀點,不用喊名字,學生非常有秩序的站立回答,使得問題探討過程和諧而緊湊。或許是受到這種氛圍的感染,學生特別投入,積極主動,最後談這節課的收穫將課堂推向了高潮。課後,各位同仁都很真誠的認可了這樣的課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其實,我們語文組個個都是虎將,從他們評課就可以看出來,個個是行家裏手。如金玉的評課顯示出了她教學的高超。(這傢伙教材處理起來特輕鬆巧妙,我很羨慕呢!)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提出了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節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鑑賞文學作品,手搔高雅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另外,俄國作家契訶夫在談論創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的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的氣象混莽,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衣爐火、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

鑑於這些,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培養月的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覆誦讀,並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並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瞭如下教學環節:

1.導語;2.展示教學目標;3.學生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4.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裏包括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藉助註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裏包括學生質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6.反覆誦讀,完成背誦(這裏包括背誦指導、學生聯繫、檢查背誦);7.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裏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對人物描寫的範例、小練筆----用白描手法描寫自己的同學,讓大家才一下寫的是水、作業佈置:課下請同學們用白描手法描寫自己的父母);8.總結語。

說實在的,在沒上之前我還頗爲得意,爲準備這堂課我專門有學習了調節教學的相關內容,首先這個設計體現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島嶼、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節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製;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繫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疑環節,由於學生質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可是上完課後發現者皆可還有很大的漏洞,特別是各位老師的平可使我的認識更深刻,收穫也很多。

下面我就談一談這節課存在的不足及我的認識。

1.三語,語速不能過快,導語的目的是創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我再說導語時就有些快,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過度語,是引領學生很好地從這一環節過渡到下一環節,這個沒有出現大的偏差;做大的'失誤就是結語,竟然忘記了,爲什麼會忘呢?緊張,因爲結語是背出來的,已緊張很容易忘。結語,它是對文章內容、情感、寫作特色很好地總結,通過老師對文章的把握把他總結出來,而不應該是背出來,背,很容易忘。也給人一生硬的感覺。

2.教學設計要科學,有條理。前邊大家可能看到了,我的教學設計大致是感知內容、理解感情、練習背誦、寫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運用。顯然,練習背誦放在第三個環節很不合適,要麼把它放在第一個環節,要麼放在最後一個環節,根據我這堂課可以把它放在最後,因爲背誦是常規教學,可以根據課堂時間靈活把握。

3.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爲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於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後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麼是白描。講完定義後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小練筆緩解由於時間緊,只讓學生寫了,而沒有展示,這是一個遺憾,這是一種反饋沒能夠實現。

4.讀書要有目的,目標要明確。這是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讀書有些盲目,其實,老師讓學生做的每一項活動都要有目的性,這樣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5.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6.這節課如果能夠藉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在這裏我非常感謝領導及我們全體語文組的老師,使我在教學上有了更多地認識,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謝謝大家!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着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着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於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0分鐘後,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於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開展辯論,自主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這篇教學反思也算是我對文言文教學教學的一個總結。從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學歌詞和學歌譜相互交替”的學習新歌的方法,從學習的過程中來說,按照“綜合——分析——再綜合”的模式,進行新歌的學習。這有利於將歌曲情感的感受、體驗貫穿於學習歌曲的全過程,避免了把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爲一個環節放到學習歌曲的最後階段去進行的缺點。這樣的學習新歌方法改變了傳統的`“先學歌譜,後學歌詞”的模式,比較符合初一學生對歌曲的認知規律。在學習歌曲曲譜的時候,先從節奏入手,這種方法也值得提倡,因爲它“先易後難”切實可行。用類似於指揮動作的單手劃“旋律線”的方法,使學習讀譜與身體動作相結合。這些都有利於提高讀譜的效果和減低讀譜的難度。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1、結合訓練重點:

語文教材中,“訓練重點”往往提得很精簡,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須在老師充分備課的前提下,才能把訓練重點在教學中落實下來。以第一冊《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爲例,本課訓練重點是①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②讀書摘要。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如何“生動”的說明事物。開頭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優美的詞語及擬人筆法,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第二段則用擬人手法,如布穀鳥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更有特色,說得更加生動。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知道頭三段說明的順序是什麼。顯而易見,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時序來說明,第二段舉的三個例子是以“耕,種,割,插”的農事活動先後爲序,第三段則是物候的知識的起源和發展,是從古代到近代。可見各段落裏面的句序講究條理性。而“讀書摘要,”實質上就是對語言信息進行篩選,把文章的重點或主要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由於學生初學編寫讀書摘要,要求不要過高,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練習”的一,二小題,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波浪線,然後這此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這種由淺入深的練習,學生就不會覺得“讀書摘要”茫無頭緒了,也逐漸培養成習慣。

2、結合預習提示:

如果把課文內容比作一把鎖,那麼“預習提示”便是這把鎖的鑰匙。“預習提示”中包含文體,文學,篇章,讀寫聽說知識,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閱讀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書理解或掌握生字,詞。“預習提示”的文字學生幾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關鍵詞關係着學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領會“提示些什麼。”例如《大自然的語言》的“預習提示”中,第一段只有兩句話,我讓學生默讀並思考它給我們提示些什麼,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比作”一詞,既提示了本文標題採用的是比擬的修辭手法,又回答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再讀第二句話,啓示他們回答句中的“具體生動”“條理分明”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而句中的“說明了”又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末句的`“特徵,成因和意義”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平時的反覆訓練後,我的學生幾乎都入了“讀懂預習提示”的門。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

3、結合課後練習:

“課後練習”如何處理,是教學的一個技巧,卻往往被忽視。我在教學中,首先打破先講課文後處理練習的陳規,將課後練習分散於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有的則置於課前,結合在預習中,或納入佈置給學生的自學提綱中。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在老師富有啓笛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導引下,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惟恐自己沒有展示和表現的機會。他們靈活地採用了讀、聽、看、演、討論、爭辯等各種形式。在此過程中,課堂變成了求知的樂園。學生的參與意識、想象力、創造力都得以超乎預想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時,沉默已不再是金。“什麼是物候學,影響物候來臨的因素,研究物候學的意義”,“事理說明文的.特徵,說明的語言、順序等”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教完本課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沒有好的學生和文本,而是現代課堂呼喚讓文本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好的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謝謝大家。

《大自然的語言》評課稿

今天,聽了姚老師的《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感受到了姚老師獨特的教學魅力,成竹在胸的把握,沉靜的氣質,以下就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粗略認識。

一、從教學目標看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姚老師在課堂中緊緊地握住本課的教學目標,揣摩語言,增強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對說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學生按照要求篩選信息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運用科學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本堂課很好的完成了這些目標。

二、從教學程序看

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從情境導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引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生動說明的語言特點,進行比較閱讀,學生自然地體味到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提高了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讀過程中配以優美的音樂背景,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更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學生自然而然的跟着音樂朗讀,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在對說明方法進行探究中,放手讓學生尋找說明方法,提高了學生按照要求準確提煉信息的能力,和發撒性思維能力。在對說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體、準確的默讀要求,這是對學生默讀習慣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解決了學生平時似乎會默讀,但又不確定到底該怎樣。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這是一片篇幅較長的文章,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閱讀障礙,對於重點、難點較難把握,需要長文短教。而學生經過前一段的閱讀訓練,大多數能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這堂課也需要讓學生在反覆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語文,因情感的滋潤而變得春意盎然。在語文教學中,觸發學生情感,使學生對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熱愛、嚮往、追求的慾望,是提高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這堂課,我想構築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情感化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採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中始終處於憤悱狀態,從而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爲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嘗春酒——品春酒——回味春酒”三個環節。三個環節,環環相扣,逐步引領着學生體悟文章的情感。首先,在舒緩的“思鄉”主題音樂中,學生通過深情的朗讀,能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從而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其次,在品春酒這個環節中,我設置了“我喜歡_____因爲_____。”的句式,讓學生活動起來,真正從課文之中去發掘去品去味體悟作者濃濃的鄉愁之情。第三,回味春酒,介紹作者生平時,我把它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蘊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後,已品嚐了這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後,希望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能瀰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爲了加強學生對故鄉情結的進一步的感悟,我泛讀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在感傷的旋律中,讓情感的渲染達到了一個高潮。最後,拓展訓練中,讓學生仿寫“故鄉的情節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顧整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着一些不足,讓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一、教學環節的'銜接處理不夠自然。課堂環節的緊湊、自然,更能突出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凸顯教師紮實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中,我忽視了教學環節的銜接,處理略顯生硬。

二、教學中,學生朗讀不夠充分。語文課堂少不了讀書聲,有了朗朗讀書聲的課堂,纔是真正的語文課堂。由於學生的朗讀不足,才導致了在後面環節中學生的活動雖熱烈卻不夠深入。

三、課堂活動中,學生對文本的發掘不夠充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悟那份故鄉情結是蘊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種滋味,它讓春酒的味道變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如果蘊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讓這些蘊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爲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活水。而在本節課的活動中,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僅能把握語言的文本意味,對於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後的情感意蘊體會不夠,這主要基於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不足。

淺陋的思考但卻是我最真實的心聲。懇請得到各位同行的熱情指教,同時對給予我鼓勵、支持和指點的教師們致以最真誠的感謝。我知道這些言辭已化爲一束溫暖的光,照亮我執着前行。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再塑生命》這篇課文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啓示世間真理,給我深沉的愛,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今天下午上這節課時,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情急之下,我臨時上網蒐集了作者的生平簡介,課文中需要學生理解的幾個重點問題,就匆匆忙忙地踏着鈴聲走進教室。課堂教學環節基本上按照作者簡介、整體感知、探究問題、分析人物形象等思路進行,結果發現:學生上課情緒低落,對於提出的問題毫無興趣可言,一節課下來幾乎是在聽我的.“獨角戲”,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更不要提什麼學生的創新了。於是我犯愁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整節課猶如一潭死水?

上網瀏覽了幾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讀着別人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的同時,我開始反思今天這節課的失敗之處:對教材不熟悉,缺少教師的情感投入,缺少寬鬆、民主的教學環境,又怎能激發學生用心去學習,去感悟,從而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又怎能被作者的堅韌頑強的精神所感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突出了幾個特點:

一、改變了以往對課文的設計,抓住“標本”整理文章脈絡,掌握說明對象的特徵。抓住“鑑賞”這個詞語,品味揣摩語言,以點帶面,學生能力有了拓展。說蘇州園林是“標本”,因爲它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鑑賞”《蘇州園林》,我們深深體會到它“完美的語言”。

二、突出學生學習的過程,安排四次閱讀活動。“初讀課文”,用各自喜愛的方式初讀文章之後,讓學生自己來談對蘇州園林有了哪些瞭解,學生的回答大都圍繞課文中的原句,教師充分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因爲這是學生開始“沉”入文本了。然後,教師作爲“一起初讀課文”的一員,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引用課文語言來解說園林圖片,一方面是進一步熟悉課文,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獨特感受。第三次則是“精讀課文”,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對課文某一個語段進行自我鑑賞,充分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第四次,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找出語言的精妙之處。

這樣安排,強調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要放手讓學生自由地閱讀,有創意的閱讀,而不是用老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這是符合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的。

三、教師的指導作用得到了體現。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導者,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闡述自己的觀點。注重教學過程的創新設計,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而且剛剛接觸說明文,雖然有前兩篇文章作鋪墊,但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還很薄弱,所以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很關鍵,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其次是農村中學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因此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講得天花亂墜也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藉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後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的使用特點。

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宮的建築佈局及特點。

2.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教學反思《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3.通過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爲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而努力學習。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瞭解故宮博物院全貌,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認識並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

(3)以太和殿爲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難點:

(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爲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2.讓學生當導遊,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築結構及佈局,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開學已經兩週了,但是學生的學習狀態還不太好。一方面可能寒假太放鬆,還沒調整過來,一方面可能是教師沒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課,定目標。我問學生:“你們覺得這一課要學什麼?”學生七嘴八舌。一班提到外貌、精神、經歷、成就、寫作手法、結構、句子理解。二班提到長相、精神、事蹟、句子賞析、寫作手法、結構,開始有點信口胡謅的味道。然後我一問他們是怎麼得出這些目標的,引導學生得出:學習目標的確定依據有課前提示、文章內容、課後練習、舊知。二補充一個:誇張修辭及作用。三確定本堂課目標。一班選的是外貌和誇張。二班開始選的.是長相和精神。”

第二步:獨立自學,小組討論。學習之前問:“要完成這兩個學習目標,你們知道要怎麼做嗎?”讓大家明白,要找到作者描寫的外貌部件,圈劃關鍵詞;劃記運用了誇張修辭的句子。

第三步:全班交流,教師點撥。交流兩個問題的看法。教師點撥,明確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由主到次的寫作順序。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小石潭記》課前讓學生進行了充分預習,並且有很多學生對課文以會背誦了,所以課堂上,我只是帶領學生簡單的翻譯了課文和賞析了語言的美。過後卻卻發現同學們斷句不準,對很多語句不理解。

由此我明白了文言文教學,就這就要求我們要從語感入手,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義是前提,決不能忽略這個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首先指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文章內容,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其次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形成誦讀能力。

通過反覆的誦讀,去深入感受文言語言的潛在魅力,去深切體悟文言語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質,能動地縮短現代人與古代書面語言之間的距離。只有增強了語感,學生纔會入情入境地品讀文章語言,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才能在學習《小石潭記》這樣富有情韻,語言優美的作品時,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纔會在腦海裏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纔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祕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