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14篇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課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14篇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

4月25日,我有幸在市十三小觀摩了馬桂雲、馬玉梅、朱靜三位老師的觀摩課。在三位老師的課堂上充分體現了他們在實踐新的課程理念,將其轉化爲教學行爲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三位教師都能用親切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引導學生想思、會思、能思。

現將三位老師教學中的特點總結如下:

馬桂雲老師的課授課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三冊《假如》這節課的特點:

1、時時處處能夠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在初讀課文時,師問:讀課文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怎麼辦?

生答:問同桌,問書上的`小樹葉,問老師,可以查字典。

師說:你們的辦法真多,用你們的辦法讀讀課文吧。

老師鼓勵的話語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如:學習第一小節時老師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老師設計了配樂朗誦,老師先跟着音樂朗讀,然後指名讓學生跟着朗讀,其他同學感覺跟着音樂讀這麼美,就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感覺,這時讓全班同學都跟着音樂讀,學生不但朗讀的熱情高,而且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習第二節時,老師先播放出了鳥的叫聲,學生們聽了鳥的叫聲後,

師問:聽到了這歡快的鳥叫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答:我彷彿看到了天上的小鳥

於是,老師播放圖片:一棵大樹,樹上有鳥巢,巢裏有小鳥,小鳥正嘰嘰喳喳的叫着。學生先聽到鳥叫,再看到樹上的小鳥,情趣高極了。

師說: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吧。

學生很高興的讀起課文來。

學習第三小節時,師問:你們想聽故事嗎?學生答:想。老師說: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學生說:好。這時,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講起故事:有一個女孩叫西西,她在操場上與同學們快活的遊戲,突然,有一天,她摔傷了……音樂越來越悲傷、老師的聲音越來越低沉。老師講完故事後,問同學:你聽了這個故事想說點什麼?學生回答,我想幫助西西……老師問:同學你想讀課文嗎?學生說:想。老師說:我們快來讀讀吧!老師用一個故事引起大家的興趣,加上低沉的音樂,使學生產生了同情感一種幫助同學的願望油然而生,讀課文的願望也強了。

3、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能力。如:學習完了第一節後,老師要求學生把書放在桌子上,聽老師配樂朗讀,想象眼前出現什麼?老師引導學生去想象,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馬玉梅老師的授課內容是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林海》這節課的特點:

1、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如:學習課文時,老師說:我們來看老舍筆下的大興安嶺是怎樣的,來自己讀,學生自由讀後,老師說:誰來說說作者從那幾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的,交流後,老師說:你喜歡哪種景物,就學習哪,老師給你提供一些小幫助。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幫助,順利的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效果很好。

2、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通過課件理解詞語。如:學習大興安嶺的特點時,老師出示課件,秦嶺與大興安嶺的對比畫面,讓學生體會“雲橫秦嶺”的意思,學生通過畫面的對比很容易的找出了大興安嶺的特點來。

3、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朱靜老師的授課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稱讚》這節課的特點:能讓學生當家作主,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去評價。

上面三節課有許多優點,也存在着不足。《假如》一課佈置作業時,若佈置這樣的作業:你願意畫一幅畫,就畫一幅畫;你願意寫一首詩,就寫一首詩;你願意唱一首歌曲,就唱一首歌曲;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特長。三節課都存在着老師講的過多,引導的太少,實效性低的特點。

我的課與這三節課相比,還存在着許多差距,如:課堂教學時老師講的過多,學生動腦動手不夠,情境設計得不夠靈活多樣……需要我不斷的努力提高。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雙向互動性是口語交際的一個重要特徵。本次口語交際課以“春遊”這個學生極感興趣、又貼近學生生活的“熱點”話題爲素材,整堂課自然流暢,學生情緒高漲,精彩紛呈。在教學設計時,力求充分體現 “互動”這一特點,在真實有效的互動中激活思維,讓學生獲得平等交際的權利,培養合作精神;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際平臺。

本節課在教學時,爲了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和研究點,我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採用小組交流,組際彙報和相互補充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交際中。

1、創設有效互動氛圍

課堂上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寬鬆、自由、信任的交際氛圍;尊重學生的表達方式,多表揚,少批評,及時發現學生說的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些,都使得學生願意盡情地展示自我,興趣盎然地參與交流。

2。創設有效互動情境

有人說:“環境塑造人。”這些話很有道理,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裏產生的言語活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把學生帶到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發學生產生口語交際的慾望。所以,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處你們想去的地方,交流去那兒的理由?打算安排什麼活動?需要做好哪些準備等。學生情緒因此高漲起來,參與互動的主動性被激發出來,學習的動力增強,達到了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

3。豐富有效互動的方式

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創造條件使學生由單向個體轉化爲不同的雙向組合,並在雙向的有效互動中進行動態的口語交際訓練。本次口語交際教學的互動方式很多: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羣體互動。同學們都積極地參與其中,暢所欲言。

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在於關注全體同學還做得不夠好:只注重了放手讓學生交流,而老師對學生的引導提升不夠:評價學生的方式太單一,激勵學生的思維不夠好。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3

今天上午在四年級班裏上了《觸摸春天》第一課時,原本設計時是想先讓學生感受到美麗的東西不一定要用眼睛看還可以用心靈去觸摸,然後從說安靜是個怎樣的女孩出發,引出她熱愛大自然及那攏蝶的神奇的靈性,到後面的放蝶提升到它珍惜生命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感受那劃過的美麗的弧線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生活態度,及到對殘疾人的尊重和讚賞的情感提升。

可是今天上完課後,實際生成的與設計的差距很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真正體會主人翁的`切身感受,教師對教材的研究部透徹,無法正確的抓點,上課的思路不夠新穎,對課堂的整體把握不夠,需要深一度的研究和反覆的磨課。

總體來說,自己在語文學科的教授上還是需要加強學習和探討,需要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生動的課堂,才能讓學生也變得生動起來。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4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我這時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爲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此時引導學生想一想,寫一寫:小珍珠鳥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學生的`筆頭沙沙作響,不一會兒,筆頭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深處。學生寫道:小珍珠鳥只在籠子四周活動,心想:媽媽告訴過我,外面的世界很危險,我還是乖一點,別跑遠了。它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心想:我要是把這些書都讀完了,我也是個“小博士”了吧!它蹦到杯子上,心想:什麼?茶?第一次聽說,不知道好喝不好喝?這樣想着它就俯下頭來喝茶,邊喝邊想:嗯,挺好喝的,解渴,主人不會怪我吧?它又偏過臉來瞧瞧主人的反應,心想:主人面色和善,微笑着看我,他沒生氣。後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寫字的筆尖,它想:這是什麼?嘴巴尖尖的,還能吐出一個個黑字。主人撫一撫它的絨毛,它友好地啄主人的手指,它想:哦,你喜歡我,我們交朋友吧!……學生入情入境,將原文中敘述性的文字進行擴展,在寫的訓練中,更深刻地體會了小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促進了對文本的理解,學生走了進去,又走了出來,在文章中走了個來回,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十分準確。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纔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爲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感悟“信賴”。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情感陶冶、心靈淨化。

在串讀課文引讀到第14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引導:“此時,你是否已經讀懂了作者的心聲,誰來談一談?”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信賴’是相互的,‘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對別人充分信賴,那麼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後,我以課件播放畫面的形式結束課文,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們的生活中,信賴無處不在。

這次新秀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讀課文,看課文,圈畫相關內容,概括主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上的主人。可細想起來,課堂上還存在着一些遺憾:在檢查預習後緊接着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前半堂課大段的時間處於“靜”的狀態,因此,學生的情緒難以很快調動起來;此外,在引導學生交流彙報時,形式有點單一。雖然最終留有遺憾,但將促使我不斷反思和成長,使教學實踐逐漸走向新的里程。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5

第一單元“人物風采”第五課《趙普》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第一篇古文,我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學習任務後(2月17日,星期二),所教的初06級四班遇到一個特殊情況:該班第二天中午有一場籃球賽並且當日下午第一節課正好是體育課,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在這種情景下進行文言文教學,一般是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的。根據實際情況,我臨時調整了教學設計,將“複習舊課”導入新課改爲“伏在桌上猜成語”的遊戲導入。具體的教學過程是:

一、開場白:

教師首先提問:我們四班今天的籃球賽輸了還是勝了?

(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又上來了,彷彿又回到了賽場上,異口同聲地說,贏了六個球。)

教師答到:首先要祝賀大家,取得了二連勝;其次我得向同學們說一句“真遺憾!今天中午未能到場觀看精彩的比賽”;第三讓我們以遊戲的方式來祝願整個集體的第二場勝利,大家說好不好?

(好,要得,可以……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下面,請讓我給大家介紹遊戲的規則:

第一、 請同學們伏在桌子上,靜靜地聽好題目;

第二、 答對的同學有獎,獎品是可以向我問一道今晚課後作業的答案。(這一點在後文有說明。)

怎麼樣,要求聽清了嗎?

1、這是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俗語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請問動物園裏有什麼“規”?

(“園規”,有一名同學衝口而出;“烏龜”,那一位同學自信地說。)

剛纔,是哪位同學回答的“烏龜”,是“尹崢”,大多數學生回答。

好,楊雋擁有一次提問的權力。

2、猜成語:(根據提示說成語)

A、最長的一天?

“天長地久”、“日月如年”,不對。“度日如年”。答對了,(獎勵一次提問機會。)

B、最大的變化?

“千變萬化”(這是成語,它是形容變化的數量多,而題目要求回答的是“變化巨大”。大家再想想。)

“天翻地覆”,對。(同學們學習詞語時,應該注意比較它們的細小區別,正確地使用詞語)

C、最難做的飯是?

“無米之炊”。(我們班上的同學,無論成績好的,還是成績不太理想的,如果不注重平時的知識積累,上課不認真聽講,不仔細筆記;課後不積極完成作業;有不明白的地方不主動問;作業有誤的知識也不糾正……這些人到考試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我們應該做好平時的複習鞏固工作。)

D、最怪的動物是什麼?

“虎頭蛇尾”(有的同學比如李亮,這學期剛開頭的時候進步較明顯,但從第二週的後半段起,他又一開始上課走神、課外作業不完成等等現象,正因爲這樣李亮的進步也就呈現出“虎頭蛇尾”的怪現象,希望我們班的同學做任何事都能有始有終,否則你就有可能出現這種怪事。)

(設計這一導入環節,主要是爲了緩解四班同學因爲中午與下午劇烈運動所產生的疲勞,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爲《趙普》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打下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完成本節課的任務。)

關於“獎勵答對的學生一次提問機會”的問題,主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臨時設計的,獎品實際上是教師在課堂上所要解答的問題,只不過換一種方式告訴同學。這種方式的改變,不僅讓學生完成了課堂上的練習,又提高了學生分析課文、努力提問的興趣,如後來在初06級1班上同樣內容時,有一名叫“龔傑”的男生,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普性深沉有岸谷’這一句中的‘有’爲什麼沒有解釋?”面對這個意料的收穫,我驚喜不已,急忙肯定了他的做法。接着,我向全班進行了說明:“這一問題,老師事先向其他語文教師請教過,他們告訴我,對於初一的同學,古文不便講得過深。所以,對這個‘有’的.用法與含義,我原來不打算講的,既然有同學提出來了,就補充說明一下。請同學們看屏幕,注意‘普性深沉有岸谷’這句話,‘普’指的是誰?對,趙普;‘性’怎麼理解?(學生回答:“性情”)答‘性格’也可以。‘深沉’是沉着的意思,‘岸谷’是形容趙普嚴肅剛正,那麼,位於兩個詞語之間的‘有’就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可以理解爲‘和、又’的意思。這裏的‘有’實際上就同‘又’形成了通假字的關係,即‘有’通‘又’。 ”

通過這樣合情合理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並能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實現了教與學的互動,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補充說明,在順利結束了初06級一班的第一節課後,該班的班主任在第二節輔導課開始之前,對全班進行了作業講評(昨天的作業只有兩成的同學全對,有部分同學還沒有做……)上課時,針對這一情況,我臨時決定,用一首含有一道數學題的詩作爲本次課的導入,並說明第一計算出答案的有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又來了。元代的朱世傑善於採用詩歌形式提出各種數學問題,如“我有一壺酒,攜着遊春走。遇店添一倍,遇友飲一斗。店友經三處,沒了壺中酒。借問此壺中,當原多少酒?”

當然,我將這首詩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生進行了介紹,要求學生用一元一次方程進行計算。這時,學生紛紛拿出草稿紙進行運算,我從旁提示。結果,大多數同學經過自己的計算,得出了正確答案。在此基礎上,我再對學生進行教育:我們班上的第一名還未進入全年級前50名,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我們班上的同學不努力嗎?不是。而是有的同學出現了嚴重的偏科現象,有的同學數學不好,有的英語拖了後腿,因此,大家必須注意各門功課的平衡發展。同學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老師,我們明白了。”)

20xx年2月18日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6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運用了信息技術可以刺激學生的表現慾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在網絡資源環境下,可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學習的真正的持續的動力來自內在的、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外在的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的表現慾望被激發並得到滿足,而學習內容所自然形成的評價標準使學生只有在深入學習後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現。有人說,在網絡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別人的眼球,那麼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只有更新的資源、明麗的色彩、豐富的動畫,更有新意的觀點,纔能有效的吸引別人的眼球,因此,網絡學習環境在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感知、想象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現代教育技術,將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的形式和過程,用仿真化、模擬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表現出來。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觀察、發現、體驗、利用生動的資源,透過現象探索本質,從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本質屬性圖像,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生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通過查看網絡資料,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古詩一類的課文,內容距今天的時空比較遠,學生在學習時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教學時,教師將收集到的有關文字、註釋、作者介紹、圖片、影視資料,製成資源庫,讓學生調用,彌補學生因時間和生活閱歷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課文內容而出現的`“斷層”現象,增強了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實時交互的功能,實時干預、引導、學生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生通過網絡的交互性獲得個別化指導,就能較快較好地把握課文重點,理解難點,獨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學生特別喜歡網絡,一進入網絡環境就充滿生氣,遇到困難,也不害怕,從而在學習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而獲得的。教學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資料和查閱資源庫中的資料,經過分析、思考、歸納後在電腦上完成練習。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也就各異。但這正體現了學生的智慧火花和創新精神。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7

愛因斯坦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人,因爲他有着巨大的科學成就,但細細讀過文本我發現,這篇文章並沒有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愛因斯坦的成就與貢獻,而是着重寫了他與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處"的幾個生活片段,通過這些生活片段,我們倒不難看出他的這樣一些品格:友好、謙遜、寬容、坦蕩、和藹、童心、誠懇……當然還有不拘小節。而這些品質,平平常常的人,也會具有啊。褪去了"偉大"光環的愛因斯坦,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禮有趣,似乎更能走進孩子們的心呢!"像是從童話故事書裏走出來的"那個人,孩子們怎麼不喜歡呢?

但是,再想想,課本的編寫者精心編寫這篇課文,僅僅是爲了讓孩子們去認識一個"怎樣的愛因斯坦"嗎?僅僅是這樣的話,對孩子們來說,他們"精神、情感"層面得到了怎樣的提升呢?學生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於"感知人物"的層面,而是還應該感知一種處世的態度。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抓住了典型的生活細節,着力刻畫出了一個形象鮮明的愛因斯坦,展現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課文透過一個12歲的小姑娘的眼睛,讓我們走近了愛因斯坦。課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愛因斯坦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他們去品讀愛因斯坦的"偉大"與"平凡",而這些就體現在課文的那些細節描寫中。因此,教學中,我還有目的地不斷促進學生抓住這些細節進行品讀,引導他們發現並思考。首先,引導學生從愛因斯坦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寫中抓住關鍵詞語認識人物。再通過三次相遇中,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讓學生去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我並不僅僅滿足於學生流於文字表面的膚淺閱讀,而是通過學生的體會,反覆朗讀、表演,聯繫生活實際的思考等,讓他們有的放矢,最後透過語言文字的本身去領悟其精神內涵。在這樣的橫向解讀後,學生的體悟就有了載體,也就更容易體會到愛因斯坦"偉大"與"平凡"的真諦了。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8

上《回憶我的母親》這一課時,我和同學們一起沉浸在作者爲失去敬愛的母親所釀造的悲痛氛圍中。然後我叫同學們也來談談自己的母親。一學生在說到有關她母親的點點滴滴時,聲音開始有點哽咽,進而失聲痛哭起來。我和其他學生爲她的真情流露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她當時有點尷尬。我叫她把內容寫下來。又一佳作誕生了。

我爲學生範讀《小巷深處》的部分段落時,很自然地想起我的母親:想起母親在毒日下勞作,想起她矮小的身軀挑着一百多斤的木柴在落日的餘輝中趕路,想起她奔赴三十餘里到學校爲我送來皺巴巴且又浸透汗水的生活費……眼淚在眼眶眶裏打轉,聲音也變得沙啞。也許沒有遇到過這種情形,我的學生感到有點突然,更多的是感動。我一點也不感到難堪。其實,老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

我給同學們上寫字課,開始時,我什麼也沒有講,只是在黑板上寫了一行端莊工整、頗能體現一定書法功底的正楷字,學生們在嘖嘖“老師寫得真漂亮!”“真好看!”“我要是能寫到那麼好就好了!”“老師,你能不能教教我們寫字的方法?”,同學們眼裏充滿了渴望,充滿了期待。這時,我纔開始教他們握筆的方法、坐立的姿勢、練字的步驟。這一節課,同學們學得特別認真。

上完《風箏》這一課的時候,我問同學們是否還有其它問題。一學生問道:“課文中說到‘我認爲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藝’,那麼,老師,‘我’認爲什麼纔是有出息的行爲呢?”由於對這個問題沒有準備,我一時回答不上來。於是,我認真而又平靜地對這位同學說:“你真厲害,把我問倒了。我暫時還不能準確回答你的問題。”臉上絲毫不覺得難爲情。我要讓學生知道:老師並不是一切皆知的“神”,也和他們一樣有許多

不懂的待探究的問題。

有個學生寫的作文立意深遠,用詞準確,文風潑辣。小小年紀有如此功底,確實不錯。禁不住在的作文中批道:你寫得真好,老師真應該向你學習!這不是客套話,也不是爲了取悅學生,抑或爲了鼓勵學生而鼓勵。而是我發自肺腑深處的一聲讚歎。教學相長,只要肯放下“架子”,我相信在學生身上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一天上課,一學生突然對我說:老師,你不能老是叫那幾個同學回答問題,這樣對我很不公平。聽後愕然。我一直以爲在學生眼中我是個公平正直的老師而併爲此沾沾自喜,卻不料被這個學生“一語驚醒夢中人”,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此,我上課總是把全部學生放在“心”上。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9

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全面推進,客觀地說,中學語文教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巨大成效。語文學科的引導學生在學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吸取精華充實底蘊,形成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並提高比較辨別和鑑賞評價能力 ,塑造健全人格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但是長期以來積存的語文教學的空洞乏味、脫離現實生活、強調知識概念導致的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的痼疾依然存在。只有不斷反思與總結,才能從得失成敗的交匯點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一、長處與優勢

自參加教學工作以來,我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對於尖子的輔優和差生的補差也頗有心得。在把握和處理教材上形成了獨到的認識與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保護和引導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了積極和諧而不失嚴謹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樂學、善學,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在文言文教學中,除了注重通過朗讀訓練來培養語感外,我較爲注重讓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並通過反覆的訓練來不斷強化。除了課堂教學的課文以外,每週還增加了適量的'課外文言文練習,並注意對一些常用實詞的意義加以歸類整理,使學生的知識得以系統地掌握。

在作文訓練中,長期以來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提煉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重視作文的批改和講評也是我在作文教學中常抓不懈的常規工作,既鼓勵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的放矢地讓學生通過交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又解決了學生寫作中自我的定位、寫作素材的提煉、寫作技巧的提高等諸多問題。縱觀學生寫作的全過程,興趣激發了,思想提高了,技巧圓熟了。

二、不足與缺陷

由於長期浸淫於老教材,或多或少受到應試教育的功利主義影響,在語文教學中難免存在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割裂開來、學生自主體驗少被動接受多、情感的培養和內化少概念和技巧的傳授多等諸多弊端。

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方面,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不強,偏重方技能傳授、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現象仍十分突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的薰陶的意識還有待提高,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完美”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三、改進與措施

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爲着眼點,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障礙點和發展點,不能將教學目標的三個緯度割裂開來。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根據學生實際隨時調整目標。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力圖引導學生感知作品的內容捕捉作者的思想脈搏,把他們已有的知識積累逐步形成理解、感悟、質疑的能力。

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的培養。要抓住和創造一切機會來培養學生運用得體語言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強化諸如默讀、散讀、分角色等朗讀訓練,堅持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寫作訓練除了量的要求外,應形成一定的序列,選擇專題進行訓練。另外,對於初三學生來說,形成一定的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佈局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0

1、應以讀爲主,加強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每次讀應提出具體的讀書要求。讀書的方式可多樣,建議加上分角色讀,調動積極學習氛圍。

2、怎樣讓學生感悟秋天的.美?單靠一次朗讀是不夠的,可讓學生反覆讀,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哪一句?爲什麼?彙報時讓學生先找出課文的句子,再用自己話說說怎麼美?學生邊彙報,教師邊出示相關的圖片,藉助圖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最後再指導感情朗讀。本節課老師出示圖片放在講解課文後,個人認爲不太合適,最好放在學生講完後馬上放。這環節的教學方法可以比較靈活,採取多樣的學法,避免學生精神分散。

3、發揮學生的想像進行拓展。在教完秋天各種景物後,提問學生:在秋天裏,除了書上描寫的景物,小朋友還能說出其他景色是怎麼樣的嗎?(提示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描述)

4、相機進行環保教育。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1

課題名稱

18、稱讚

年 級

二年級

學 科

語文

章 節

第六組

學 時

第二課時

教學環境

硬件環境

講臺、電腦、圖片等

軟件環境

Windows、PowerPoint 等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認讀清、板等10個生字,特別要讀好後鼻音音節。

2、 能規範書寫傍等8個生字,並會正確組詞。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4、 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並能用幾句話誇誇學生。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薰陶。 &nb

sp;2、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蒐集發生在身邊的關於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的事,反思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品格。

學習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識地抵制學習的心理機制並不成熟,同樣,完全自覺地投入學習的心理機制也不完善,需要老師認真引導。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媒體、教學資源、教學工具(含教學平臺)的使用及分析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複習檢測舊知

播放幻燈片第2頁、第3頁和第4頁,檢查學生生字、詞和多音字的掌握情況,並適時稱讚學生。

1、 觀看幻燈片第2頁,齊讀生字,指名學生讀隱去拼音後的生字。

2、 觀看幻燈片第3頁,開火車讀詞語。

3、 指名學生讀幻燈片第4頁。

通過齊讀、去拼音讀生字、詞語、多音字,檢查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爲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打下基礎。

1、PPT顯示生字:清、 板、凳、刺、蝟、傍、椅、但、消 瞧、留、糙

2、PPT顯示詞語:刺蝟、板凳等

3、PPT顯示帶多音字的句子:

清晨,刺蝟媽媽揹着小刺蝟去森林裏採果子。

傍晚,小獾回到家,從背上取下粗糙的小板凳,打算把它改成椅子。

此環節應用PPT能快速地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呈現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仔細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來小刺蝟和小獾是怎麼互相稱讚的呢?

1、提出問題:小刺蝟是怎麼稱讚小獾的`呢?指導學生讀好稱讚的句子。

2、呈現詞組一_比一___

引導、鼓勵學生說。

3、提出問題:小獾是怎麼稱讚小刺蝟的呢?指導學生讀好香極了。

4、提出問題:小獾和小刺蝟互相稱讚後,有什麼神奇的作用呢?

5、提出問題:簡短的幾句稱讚的話,爲什麼會起到這麼神奇的作用?適時播放幻燈片。

1、學生讀書、討論找出問題小刺蝟稱讚小獾的的句子,並讀一讀。

2、學生填一_比一___。

3、學生合作找出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話語,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地讀。

4、學生思考老師的問題,並進行小組交流。

5、學生討論、交流,再觀看幻燈片,理解稱讚的神奇的作用。

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理解稱讚的作用中也有鼓勵。

1、PPT顯示問題:仔細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來小刺蝟和小獾是怎麼互相稱讚的呢?

2、PPT顯示問題:小刺蝟是怎麼稱讚小獾的呢?以及相關句子。

3、PPT顯示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4、PPT顯示三個板凳照片

5、PPT顯示詞組練習

6、PPT顯示句子:小獾是怎麼稱讚小刺蝟的呢

7、PPT顯示句子:

你的蘋果香極了,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8、PPT顯示問題:

小獾和小刺蝟互相稱讚後,有什麼神奇的作用呢?

9、PPT顯示問題:

簡短的幾句稱讚的話,爲什麼會起到這麼神奇的作用?

10、PPT顯示句子:

小獾拉着小刺蝟的手,說: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

11、PPT顯示句子:

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說: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小刺蝟也高興極了,說: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回憶課文

在幻燈片上出示句子練習:

清晨,_____稱讚_____,稱讚他_____。

傍晚,_____ 稱讚_____,稱讚他_____。

學生看幻燈片,齊讀填空。

此環節引導學生對課文重新進行了梳理。

PPT顯示填空練習:

清晨,_____稱讚_____,稱讚他_____。

傍晚,_____ 稱讚_____,稱讚他_____。

討論、

探究等

播放幻燈片,引導學生思考:

在生活中,

別人做得好,我們需要_____;

別人做得並不理想,有困難時,我們更應該______。

學生看幻燈片,交流回答問題。

此環節培養學生鼓勵他人的情感。

PPT顯示探究問題:

在生活中,

別人做得好,我們需要_____;

別人做得並不理想,有困難時,我們更應該______。

感悟

播放幻燈片,帶領學生讀:稱讚的魔力

稱讚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

稱讚帶給我們進步,

稱讚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悅。

學生看幻燈片,在老師的帶領下,齊讀。

此環節可以加深學生對稱讚的再一次認識。

PPT顯示句子:

稱讚的魔力

稱讚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

稱讚帶給我們進步,

稱讚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悅。

知識、技能

運用展示

播放幻燈片,引導學生填句子:當我_______時候,____稱讚了我,

我___________。

學生看幻燈片,寫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再交流。

此環節結合學生過去的生活,可以促進學生的友誼。

此處應用音頻可以激發學生感激之情。

1、PPT顯示文字:

當我_______時候,____稱讚了我,

我___________。

2、應用了音頻文件:清新晨曦。mp3可以激發學生感激之情。

總 結

1、 老師總結:

稱讚給予我們那麼多神奇的力量,帶給我們那麼多的歡樂,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去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給予周圍人更多的稱讚。

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穫以及體會。

此環節再一次明確本課的中心。

板書設計

18、稱讚

小 充滿自信 小

刺蝟 (圖) 消除疲勞 獾(圖)

這樣的設計中心明確,看圖就能體會到稱讚的相互作用。

課外拓展

1、把今天學的故事講給鄰居小朋友聽。

2、仔細觀察身邊的人,發現他們的優點,用幾句話誇誇他們。

課後反思

本節課中我充分體現了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架起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爲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爲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我在最後設計了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稱讚稱讚周圍的人。如:同學、老師、父母等。來體會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幫助。學會感恩,在這一民主、平等、和諧、溫馨的氛圍中,激勵了學生敢想、敢說、樂說的學習精神,促進了情感的交流,人性的體驗。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2

上完《楊修之死》一課後,我又重新回顧了我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感慨頗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只是按照常規的方法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講解,分析了人物性格,處理了課後的練習。這種方法雖然讓學生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但傳統的教學方法致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沒有充分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談這一課的教學反思。

第一,教學中知識能力的反思

我認爲,在這一環節中我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這一節課,在知識能力方面我有以下幾個知識點:①講解插敘的寫作順序及作用;②學習如何概括事件主要內容;③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在教學中,我通過課堂講解,與學生互動,利用講解,啓發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住了插敘的作用是對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必要補充,概括事件主要內容的方法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掌握了人物的描寫方法展現了人物性格,我認爲這是一節課在知識能力方面學生最大的.收穫。

第二,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的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

首先找同學大聲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內容,其他同學爲其正音,找錯誤,這一個環節鍛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每讀一段找同學來概括文段內容,這一個訓練,我先告訴學生概括事件內容的方法: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例如第4自然段,就可概括爲'楊修改建園門',同學掌握了這個方法,就很容易概括出了其它段落的內容,效果良好。

但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令人擔憂,在朗讀課文中,有多位同學在朗讀中讀錯字,沒有感情和出現反覆的情況,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重點予以加強。

三,教學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反思

我覺得,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課堂教學中體現得不好,真正的語文教學,應張揚學生的個性,追求學生對問題獨特化的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對'曹操'這一人物的評價,歷來都有不同的觀點,如果我在課堂上安排讓學生自由發言,來評價曹操,也可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楊修之死的原因,我想一定會更好地幫助學生來理解輔導課文內容,並培養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可惜的是我在課堂上卻沒有安排,以後我要在課堂教學中多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獲取最真實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理念,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對象轉化爲主動學習的主人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3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全詩展現了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一隻會唱歌的的蟈蟈,希望這隻會唱歌的蟈蟈讓寂寞的盲婆婆聽着蟈蟈的歌聲“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回到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在本課教學中,我緊扣主題來組織教學。小孩爲什麼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引導學生認識到小孩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然後,抓開篇一個“樂”字指導朗讀,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蟈蟈給婆婆帶來了什麼?展開三、四節的朗讀指導,先體驗婆婆的生活本來是什麼樣的。先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提問:“婆婆的生活裏有紅花嗎?有綠草嗎?有青山綠水嗎?有藍天白雲嗎?有的只是——”生齊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脫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獨!”體驗到了盲婆婆的孤獨,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歡樂。“是呀,蟈蟈給孤獨的婆婆帶來了什麼?”生答:“歡樂!”

接着讀第三節,體驗婆婆的歡樂。我說:“現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請閉上眼睛,聽——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嗚嗚,嗚嗚,嘩嘩,嘩嘩……”在蟈蟈的叫聲中,我有意滲透了風聲,溪流聲,小動物的叫聲等。“小朋友,蟈蟈的歌聲領你到了哪裏?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又彷彿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孩子們睜開眼睛,興奮的交流着:“歌聲領我走進森林,聽到小鳥在枝頭唱歌。”“歌聲領我走進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歌聲領我走進田野,看到青蛙正在莊稼地裏忙碌着。”“歌聲領我走進山谷,聽到泉水正在彈琴。”……交流中,小朋友走進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聽到鳥鳴、蛙聲、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戲,在森林與動物玩耍……小朋友們的想象,在蟈蟈的歌聲中色彩繽紛!這樣的訓練,讓文本與感情的共同昇華,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 篇14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教學第十九課《生命生命》後,自己感覺在課堂中有失有得,現在與各位老師分享一下,懇請指正。

這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生命的好文章。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二是繼續學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在閱讀教學中,我本着落實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原則,在品析課文時,既有朗讀的指導,又有寫作方法的指導,還注重了教學方法的多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力爭成爲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啓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在找出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以後,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想、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例如,從“躍動”感受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讓學生聯繫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這樣,在文本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培養了語感,訓練了思維。

雖然我做了許多努力,但感覺部分學生情感並沒有得到激發,感受不到生命的可貴,不能理解“珍惜生命,不讓它白白流失”的意義。也許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關。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家中孩子不多,深受父母的寵愛,可以說快樂無憂。但這種環境也使他們耽於安逸,不懂得風險和感恩,要讓他們認同“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是多麼困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