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掌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我通過讓學生對小英前後的對比,在輪到小英上臺演講,及小英一搖一晃走上講臺時的同學們目光的對比,及同學們兩掌聲的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得小英由原來的自卑、憂鬱變爲自信開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這節課上,我和學生都進入了狀態,因而教學效果比較令人滿意。不過課後我進行了反思,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可以更進一步。

1.兩次“目光”,第一次是:輪到小英上臺演講時,同學們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此時,同學們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關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猶豫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紅着眼圈,準備走向講臺時,同學們的目光爲“注視”。此時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支持和信任。這樣纔有當小英剛剛在講臺上站定,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熱烈、持久的掌聲的情況出現。教學中我沒有抓住這些,未讓學生清晰地體會到“目光到掌聲”,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同學們對小英態度的變化。

2.文中“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句,我只引導學生對“驟然間”的意思進行了理解,而未想到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驟然間”在這句中使用的準確,是“突然間、忽然間、一瞬間”所不夠替代的。這是本人對文本解讀不夠到位造成的。

3.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還是較有深度的,但在讀的指導上不夠到位。

4.在通過三次對比之後,學生體會到了小英的來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後發自內心的感慨。教學中我設計了寫詩的環節但由於時間有限只是匆匆帶過,這也讓人感到些許遺憾。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第一份偵察報告,我始終抓住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報告中的鳥兒受到傷害時憂傷、痛苦的心情。在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反覆朗讀感悟。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後的感受,抓住作者的心情,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

當然我也感到我的教學中對於朗讀的.指導還欠缺,課堂上孩子讀的還不夠,應該讓學生說出一種野雞媽媽的心情就練習朗讀,讓孩子反覆體會,這樣的效果會更好,這一點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不斷改進,儘量讓我的課堂更加完美!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太陽》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作者運用了引用傳說、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另外,還重點講述了太陽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

初讀課文,覺得文章的脈絡十分清晰,內容也非常簡單:太陽的相關知識及它與人類的關係。再讀課文,我覺得此篇課文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內容的教學上,更不能在這兩部分的內容上平均使用教學時間,其實,特點與關係之間既有主次之分,也有着必然的聯繫。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我思考。

第一、教學並不能將兩塊內容完全割裂開,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髮現這兩者之間的聯繫。

第二、對於說明方法的教學不能由教師來灌輸,而應由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通過這些說明方法體會課文采用這些方法描寫太陽特點的好處,從而將積累語言,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太陽與我們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這一部分進行重點教學,在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文後,設計語言訓練“沒有太陽,就沒有()。”幫助學生梳理文中較爲複雜的關係,而後借用媒體、借用文本材料、結合生活,讓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表述太陽與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繫,將自然科學知識的。獲得與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

由於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的能力,且對於說明方法在三年級時也有了接觸,所以在體會說明方法時,學生能夠結合課文中的語句去體會,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活動既理清了幾個關係,體會到了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同時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教學完畢,反思回顧時突然想到,太陽不僅給人類帶來好處,也會給人類造成危害。用辨證的觀點看,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那麼,是否要在本課的教學時有意識地滲透一點呢?這也是觀察、思考事物的方法呀!但是,從教學目標、教學是來看似乎是不需要,我想,可以放在第二課時拓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再說一說。嗨,教學無止境呀!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葉聖陶在荷花池邊欣賞美麗的荷花,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

本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達到審美的目的。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態美.爲後面作者展開想象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依據。爲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慾望。在教學中,我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學習,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態之美,並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我先讓學生找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

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

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

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

3.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在教完這三句話後,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

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解讀不到位。不光是指導學生讀,讓學生表演,這樣做對文字的解讀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讀。在教學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鑽、衝、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再者,可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想象白荷花冒出來之後想些什麼、幹些什麼?並讓學生動筆寫下來,寫完後交流。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的教學思路是:

1、談話激趣導入。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了解“寓言”的含義。接着揭示課題,亡羊補牢。“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於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爲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初讀課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在識字環節,爲了讓學生掌握生字,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讀中感悟,體會寓意。抓住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和表現不同進行教學,朗讀,感悟。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並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而且還總結了學習寓言的方法,爲下一則寓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不足之處:

1、課堂提問中,集體展示偏多,個人展示偏少,不能體現個體的能力。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課堂生成,使課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4、聯繫實際談體會環節,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是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結合本班實際對學生也進行了本次作文的訓練。對本次作文教學也有了一些認識和思考: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本次作文就是讓學生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這就是要求學生能注意留心觀察生活,注意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作爲三年級的起步作文就應該培養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興趣是最強的推動力。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難點。學生寫作文難、難寫作文已是普遍的`現象。如何讓學生不怕寫作文,愛上寫作文應該是老師貫穿作文教學始終的研究課題。但是,應試時,作文的寫作往往會有字數等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學也會難免此俗套。我想:這也是與讓學生我手寫我心相矛盾之處吧!

3、審題是三年級作文教學的重點。本次作文要求裏強調寫熟悉的人的一件值得寫的事。因此,教學時一定要明確寫作範圍是熟悉的人,寫的事是一件值得寫的事。如果審題不細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因此,審題的教學應是一大重點。

4、語言積累和素材的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較狹窄,往往有所侷限。如:值得寫的事就是

助人爲樂。因此,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很重要。學生在寫作時,所用的語言比較枯燥,語言形式也比較單一,所以在語言技巧的訓練上應該加強。

5、範文的合理適當運用。對初學寫作的人而言,怎麼用詞用句不知道,怎麼組織文章不知道。想有所創新,必先有所模仿。至於怎樣用,可探討。

6、細節描寫的訓練較難。例如本次作文,在寫事時,可寫人物語言、動作、表情、心理等。可是,學生不能較好地寫出來。怎樣訓練是個難點。希望能得到指導。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讀中品味,提高朗讀水平。教學中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到企鵝的可愛有趣,並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如:“這麼漂亮的金企鵝,你能給大家讀出來嗎?”“你就是阿德雷企鵝,你能把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領地的`情景讀出來嗎?”“三種企鵝真是各有各的樣子,各有各的特點,多有意思呀,請你們再讀讀這一段,快讀出來你的感受吧。”這樣就把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拓展資料,讀寫結合。在瞭解了三種企鵝之後,教師滲透寫法,要求學生進行仿寫。整堂課氣氛融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信》這篇課文是首充滿童趣和幻想的兒歌,它以“信”爲紐帶,以兒童特有的視角和口吻,描述“我”與小鳥、花朵、大海、雲、樹做朋友,並替它們寫信的有趣故事。詩句間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對自然的親暱,表達了孩子們運用“信”這個載體與小動物、植物等進行友情交流的喜悅之情,反映出了現代兒童樂於交往、善於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質。

如何在本課中讓學生學得有實效呢?在解讀文本中,我發現,本課中有許多優美的詞語,而且每節詩的結構基本相似,於是,我在教學中做了這樣的設計:

一、夯實“雙基”,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雙基”的訓練,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學習課文詩句中,我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詞語的比較、擴展。如:“一封——一封封”、“許多——許多許多”、“想——多麼想”。通過比較詞語的意思、程度,擴充例子,給學生留下了較深的印象,豐富了他們的詞彙。再如,詩句中有“奼紫嫣紅”一詞,我在讓學生明白詞意的基礎上,啓發他們說出意思相近的詞,如“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等,在學習“風平浪靜”時,讓學生藉助反義詞“波濤洶涌”來理解詞義,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還擴大了學生詞語的儲備,有利於說話寫話水平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三年級是學生的作文起步階段,而仿說、仿寫是訓練學生作文的有效手段,這首詩每小節結構相似,而且富有童趣,正是訓練學生仿說的`好時機。於是,我將語言訓練有機切入文本教學之中。這樣,既爲以後的作文教學做好了鋪墊,也是在利用教學的細節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得整個教學進入高潮,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因此,我抓住時機,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我還會給誰寫信?寫些什麼?”孩子們的思路打開,續編出一句句可愛的詩文。例:“替春天給冬天寫,請你趕快下班吧,我要給人們送去溫暖。”“替春風給柳枝寫,趕快發芽吧,春姑娘來了。”……

三、以“讀”爲本,內化感受。

閱讀是作者、文本、讀者之間進行的一場默默的交流。我以“讀”爲主要手段,通過自讀、分角色讀、體味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深入淺出地引導着孩子們自信地說出自己個人的感受和想法,領悟着文字背後的情感和內容,並藉助“讀”傳遞了出來。這就是一種閱讀的個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給他們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悅。

通過“讀”的品味,學生、悄然領悟了本文的情感內涵——用心交往。這是一種主觀的感覺,但是,在這種感覺下,有一種緣自內心的關切。對於教者而言,這是滲透。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在教學《風箏》一文時,我自己先讀幾遍,讓自己有對文章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並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因爲“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作者怎樣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那麼在教學中,我應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這一點呢。最後我決定以朗讀爲突破口來挖掘文本。這就是在“讀”上下功夫了。

第一課時教學比較簡單,就是引導學生識生字詞,然後反覆練讀課文,當然讀課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至於使學生厭煩。在熟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課時重點放在“讀”上:讀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要複雜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讀、齊讀,還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找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語言:①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的意思,以此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②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③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在這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有關心情變化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細心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着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可以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如文章的細節挖掘得不夠;指導朗讀評價性語言較少,教學的有些環節不是很連貫等。這些都須要多磨鍊,多給自己敲敲警鐘,儘快適應一些規模較大、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以後的日子裏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這學期我擔任學校301班語文教學工作,就語文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寫好生字,學好詞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所以要寫好漢字。寫好字,就要先觀察漢字,注意字的間架結構,琢磨漢字的特點。如學“艙”字時,左邊的“舟”旁寫的時候要注意中間的“一”不能在右邊通頭,爲什麼?有學生答曰:這是謙讓。寫字如同做人,從學寫“艙”字知道了謙讓很重要。一字一理,寫好漢字能讓人學到很多道理,學好語文漢字始。

三年級正是積累學習詞語的好時候。遇到生詞先讀熟,讀熟之後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還可以通過詢問別人知道其意思,當然在做不到以上途徑時,可以通過猜一猜或者換個詞語等方式。課堂上一般通過用詞語寫句子來達到理解運用的目的。只有詞語豐富了,句子才能順手拈來。

二、摘抄優美語句,學會積累運用。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文章寫得好不好,雖然決定於構思、動筆、修改那一連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連串功夫之前,還有許多功夫,所起的決定作用更大。那許多功夫都是在平時做的,並不是爲寫東西做準備的。一到寫東西的時候卻成了極爲重要的基礎。”優美語句大多意境優美,有許多流芳千古的佳句,積累多了,應用起來得心應手,表達也就能出口成章了。

學生摘抄的優美語句,可以是課內所學文章,也可以是課外閱讀的文章。摘抄之後,還需要經常讀讀看看,平時的作文與日記中學會運用。

三、注重朗讀實踐,去指讀啓默讀。

朗讀是我們中國人的最好的讀書方式之一,古人學習大多采取的是“朗讀”。在私塾裏,每天都要朗讀,幾年下來,讀了幾千萬字,就這樣輕輕鬆鬆把經典的書讀完了,把知識掌握了。所以說大聲“朗讀”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課堂內外,我都鼓勵學生大聲朗讀。

對幼兒園、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指讀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有限的注意力,並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令識字事半功倍。但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識字量增加,指讀應逐漸放棄。因爲,它會嚴重影響閱讀體驗和閱讀速度——眼睛掃描總比手指移動快。因此,在本學期我要求學生去指讀,學會默讀。默讀時,不會影響他人,它不受空間環境的影響,只要你有時間,手上有書,日常生活中,你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默讀,默讀的應用可謂非常廣。剛開始,學生不太適應,但我先讓學生從一小段一小段開始,慢慢地可以讀一篇課文,字數越來越多,學生也就習慣了默讀。默讀時,速度要比大聲朗讀快得多,這樣就使得我們可以大量閱讀書籍。可以說,學會了默讀,纔是幫學生真正打開了閱讀之門。

四、範文引路,寫好日記與作文。

寫好日記首先要明白日記的格式以及寫作的技巧,日記是對自己一天生活的回顧總結,對自己的要求以及一些事情的看法。寫日記前要簡單構思,達到語句通暢,意思表達清楚。三年級學生才接觸日記,我通過寫示範日記,讓學生消除寫日記的困難。其次通過每天的批閱及時指正和鼓勵,幫助孩子養成每天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期末通過評比,看看誰的日記最好,誰寫日記進步最大,調動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要想寫好作文,還得注意觀察,注重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像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纔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其次要注重閱讀,豐富間接生活積累。生活的直接積累對寫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但受着時間、空間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因此,要培養學生善於閱讀的好習慣,因爲大量的知識要從書本中來獲得。同時,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最好有寫閱讀筆記的習慣,但這得慢慢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要大量閱讀,善於積累,同樣可以從中獲得對生活的豐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認識。

當然,本學期我對教材的研讀還不深,對學情的把握還不夠到位,以後我在這些方面還要做得更好。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西周教指站語文教研活動如期開展。我執教的是《荷花》一課。雖然也上過許多公開課,但這一次卻給我與衆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動式的對話研討。這是一種答辯式評課方法,執教老師坐在臺上,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臺下老師針對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上師生雙邊活動,教學效果等進行討論、協商、指正。這種短兵相接的評課方式,改變了以往教者教,評者評的情況,使評課在答辯中更熱烈,更有效。不過我想如果在開始前,讓大家分小組先討論一下,整理出問題與思路的話,氛圍應該會更好些。

感受二:教學目標的指向性,操作性。從我自己的教學實際看,我很少注重教學目標的定位,總覺得心裏有數就行了,反正教學目標不就是那麼幾句套話嘛!所以備課時,特別是上公開課時,我們關注更多的還是教學設計,包括課件的製作。而這一次在唐老師的引領下,我們討論最多的還是教學目標的問題。臺下我深深反思: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句過渡導語,每一個問題,每一次練筆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就像靶心,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爲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經典的束縛。“冒”是《荷花》一課重點感悟的詞,在歷來的教學中,已經被演繹成了經典。一般步驟如下:1、讀句子,哪個詞用得好?2、冒可以換成什麼詞?3、比較這些詞,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課堂上,教學到這一環節,我卻遭遇了失敗:學生雖然絞盡腦汁換了許多詞,但感覺越換越離譜,到比較詞語時更是語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場,白荷花始終沒能順利地冒出來!

經典遭受失敗,原因很多,首先要檢討自己課堂調控能力不好,啓發不到位等。但也留給我一個思考:選入課文的大多是經過專家推敲、考證的語句,用詞準確生動,我們讓學生比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學生畢竟不能達到的這樣的高度,很多時候他們知道文中用詞好,但不知道爲什麼好。就這個“冒”字爲什麼好,我們許多老師也說不出所以然,我們又何必爲難學生呢?語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雋永的,學會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後,當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時,如果他們的心中會自然想到這個“冒”字,我們的教學就留有痕跡了。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一次教研活動,留下這麼多的遺憾與思索,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和價值吧!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趙州橋》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的特點,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爲主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爲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爲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爲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爲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二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爲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二、多種學習方式並存,自主選擇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我決定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同學們讀課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們一定還有許多不同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比如說:劃重點詞句,畫畫等!接下來就請你們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自已學習第二自然段!”“老師,我是用劃重點詞語的方法來學習的。我找到了‘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些句子來說明趙州橋的結構。”“嗯,你找得真不錯!還有同學用了別的方法嗎?”“老師,我用了畫圖的方法。”“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吧!”“嗯,你畫的趙州橋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爲什麼你不把這四個小橋洞畫在一起呢?”“那樣看起來就不舒服了!”“哦,原來趙州橋在設計時還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那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對稱的物品呢?”“蝴蝶!”“不錯!”“天平秤!”“你真聰明!”“人!”“對!我們生邊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對稱的物品,希望我們同學以後能夠多留心地來觀察它們!”(至於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樣的作用,這些內容書上都寫得較爲清楚,所以我沒有花大力氣去講,只作了簡單的分析)。接下來,我請學生對趙州橋的設計作一個評價。學生的`評價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僅僅指橋嗎?”“我覺得設計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爲什麼呢?”“因爲以前沒有卡車、挖土機這些機器幫助,全都是靠當時的勞動人民自己的雙手來建造的!”“嗯,聽了你的介紹之後老師也十分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老師,我覺得古代的人很偉大也很聰明!”“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這時全班都有了共鳴,師生共同來探討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悠久的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種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方法,從課本當中去感悟更多,這纔是最重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的。

遺憾之處:

1、沒有收集好關於趙州橋在建造時的一些書面資料。

2、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人教版三年級教材第一組課文編入了一組描寫家鄉景物的文章,緊扣第一單元主題,在語文園地一中編入了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主題的一次口語交際訓練和作文訓練。這次口語交際的主題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交際內容,緊扣學生生活實際。課前爲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我佈置學生觀察了一處身邊的景物。爲了活躍課堂氛圍,開課時我以一位旅遊公司的同學要求老師推薦幾名優秀小導遊代表宜昌市參加省優秀小導遊競賽,就以“介紹家鄉的一處景物”爲題在全班展開選拔激發學生的交際熱情。爲了讓本次口語交際課與作文教學銜接,讓學生有好的介紹效果,在激發學生的熱情後我出示了五條介紹要求:

1、這處景物在什麼地方?

2、介紹出景物的特點。

3、按一定的順序說清楚。

4、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感情。

5、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

要求提出後,教室裏舉手要求表達的學生並沒有如我預期的哪樣紛紛舉手,而是一片沉默。看到學生有困難,我又提示學生可將景點裏自己想介紹的具體景物列成提綱以便介紹。學生們都去思索提綱,好半天沒想好的樣子。一節課在沉悶與學生的思索中用去了一大半時間。此後匆匆的分小組交流、派代表介紹,草草收場。

課後與組內教師反思失敗的原因一是過分重視與作文銜接,忽視了口語交際的課型特點。忽視了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區別。二是一口氣提出了作文的.五點要求,忽視了學生年段特點,要求學生出口成章,拔高了口語交際的要求。老師貪多求全,反而擋住了學生的交際慾望,學生由於無法同時滿足種。種要求望而怯步。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爲住,這一思想同樣運用貫穿於口語交際教學之中,學生能說一段話,能針對五項要求在一段話中體現一項即是很大的了不起。

這節失敗的口語交際課提示我們,教師應時刻將學生年段特點放在心中,提出符合學生年段特點的要求。將教材中的種。種要求想出具體的辦法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不能生硬的出示成對學生的要求。在口語交際課中教師在創設寬鬆交際氛圍同時,更要提供給學生具體的說話材料,即讓學生有具體的說話內容,知道按怎樣的順序說,有哪些具體的詞彙和方式(如擬人、比喻、數字說明等)去說清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一步一步爲學生搭建一個寬鬆、自由、有話可說、知道如何說的交際平臺。在紮實的訓練中逐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資料。

2、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

3、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閱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

⑴ “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爲什麼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麼,又是在想什麼呢?原來,“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徵。面對這個結合着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爲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願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學生閱讀時要注意讀好“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⑵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爲什麼工程師和工人們都沉默不語呢?工程師“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表明他在此時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徵着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同樣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工人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也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程師沉默不語;工人們不想砍掉這棵橡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後作出安排。學生們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着氣。”“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一個“長久地”說明了工程師在內心深處經歷了比較複雜的心理鬥爭,他“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那麼,工程師是爲什麼嘆氣呢?聯繫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樹應該得到保護,另一方面“(要修築公路的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公路繞過橡樹,但這樣一來,公路就不會像箭一樣筆直了,因此,這聲嘆息含蓄地傳達出工程師爲了保護橡樹,在沒有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也沉重地嘆着氣”,表明工人們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之前,看到工程師在嘆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這兩句話語速也要舒緩、語調同樣要略顯低沉。

⑷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說。‘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工程師的話是陳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因此,他的語氣應該比較平靜。工人們的話則是出於對橡樹的'愛護,因此他們的話應該含有一定的激動的情緒,讀出來應該略顯激動。

⑸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說。”工程師的行動給了工人們一個最好的答覆,也使整個事件得到了較爲圓滿的解決;“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表明了工程師在解決問題之後的一種輕鬆心態。因此,這段話讀起來要輕快,但一連串的動作名詞“拿出、走到、打進”,語速稍緩、語氣略重。

⑹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裏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爲公路來講,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爲好,但人們爲保護橡樹卻將其築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爲橡樹特別設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⑺ “坐車過往這裏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不約而同地讚歎”,表明人們都很認同、讚賞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決定、行爲 (正應了上文工程師的那句話“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因此,他們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高尚的心”則是對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非常準確的、也是最好的評價。學生閱讀時要注意這兩處的詞語。在準確把握主要內容和領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爲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

4、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把自己認爲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參考資料】

〖橡樹〗

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澱粉。樹皮和殼鬥可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灌木〗

無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較矮小,近地面處枝幹叢生。例如紫荊、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師〗

技術幹部的職務名稱之一。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專門技術任務的設計、施工工作的專門人員。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種廢水的管道。

〖瀝青〗

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膠狀,有天然產的,也有分餾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來鋪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稱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