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爲了進一步深化上學期進行的教學改革,學校於本週進行了聽評課活動。

我聽了兩節語文課,首先聽得是是白叢林老師講的《雪》,這節課白老師上得比較成功,充分落實了合作探究的課堂理念,學生基本上能夠做到小組的合作交流,在學習中,小組能起到比較積極的作用。不足之處就是,白老師不注意一些課堂細節,如在課堂上,亂用口頭語和方言,並且,有時候,不注意傾聽學生的問題,導致了有的學生出現了錯誤老師沒有及時的改正。

我聽得第二節課是蔣佰紅老師講的《木蘭詩》,這節課蔣老師做了充分的備課,並且,整堂課老師充滿了激情,一直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是學生就是不怎麼配合,就是不進行合作,小組的作用基本上沒有發揮出來。我想,造成這種情況,也許是因爲學生沒有預習好,也許是因爲學生在平時沒有養成合作的習慣。

我上課的體會是如果在課堂上採取一些評價機制,如給小組加分,或者獎勵星星等,學生的積極性是提高了,但往往出現了小組參與爭先恐後,但他們老是想着分或獎勵,而忽視了課堂的紀律,有時爭得面紅耳赤,難以收場。

通過這兩節課,還有自己上課的體會,我感覺到,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效率,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在實踐中摸索出適合各個班級的方法,因爲我們這次課改的目的就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帶動起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用心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單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就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我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我

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我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這種狀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周。這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光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我的寫作個性。

教師能夠允許學生有不一樣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我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八年級期末考試結束了,針對這次考試情況,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我做如下反思:

一、平時認真教學,勤勤懇懇。期末定好計劃,紮實複習。

二、考試中反應的問題

(1)期末基礎知識的複習雖然有目標、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但沒有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關注不夠。

(2)古詩文背誦默寫仍存在不該錯的錯了,寫錯字別字情況仍是很多。如:“箸”字寫“著”。

(3)綜合性學習的課有上,但似乎無效。

(4)詩歌教學過於單一,只注重讀背。

(5)文言文教學中對文本的引導和理解沒有注重。

(6)現代文教學中指向有錯,仍是教內容爲主,忽視了結合教本引導理解形式的運用。

(7)作文的指導不到位,不夠細,沒有片斷的專項訓練,以致作文不具休、不豐滿、不生動。

總之,我們的教學就是仍不夠有心、用心,常常忽視學生實實在在的問題。

三、下階段具體教學對策。

(1)今後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有目標、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更要針對性,各方面的知識要融入文本教學中,滲透期間,自然領會。

(2)古詩文背誦默寫的檢查鞏固,要在平時抓起,學前背,學時檢,學後練。期末是再進行必要的複習。

(3)綜合性學習要以活動爲主,課前有計劃,課中有活動,課後有總結反思,談收穫。

(4)詩歌教學進行大力整改,從目標到過程,要結合技法,把握情感,注重朗讀,深入理解。

(5)文言文教學除了掌握詞意、句意,更要注重朗讀和對文本的引導和理解。

(6)現代文教學將以教本爲載體,重視引導理解文章形式的運用,如結構、語言等。

(7)作文的指導將討論制定出片斷的專項訓練,讓學生的作文具休、生動、豐滿。

總之,我們的教學將要更有心,更用心,真真切切站在學生角度結合自己實力上好每堂課,做一個有紅心的老師。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一學期在緊張匆忙中結束了,期間在工作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爲使今後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將學生與教材方面的問題做出總結,並反思。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爲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進程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髮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爲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衆所周知,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在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已經不是教學重點,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又成爲難題。所以,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在本冊教材中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

課文獨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學生的認知更加強化。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我的教學行爲,使我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在這一個學年的教學過程中,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不過我覺得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課堂上要不斷的創新,不然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時充電、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片新天地。

四、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六、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爲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七、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

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中國石拱橋》是比較典範的介紹事物的說明文。在教學第一課《中國石拱橋》時,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回憶前面學過的記敘文和抒情意味比較濃的課文,在比較中發現說明文和它們的不同之處,如沒有貫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濃郁的感情打動人,不注重細緻人微的描寫、刻畫等。然後在學完課文後,和學生共同總結說明文的文體特徵。在比較中認識說明文的文體特徵。

1、爲讓學生明白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並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特徵,大屏幕展示說明文的基礎知識。分析總結不同於其它文體的特點,在課堂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步驟。

2、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首先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前提下,給題目加修飾語。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瞭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不必現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有了這個基礎,纔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是怎樣解說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徵。。試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找出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是歷史悠久、形式優美、成就突出、結構堅固、分佈廣泛、形式多樣。接着分析趙州橋、盧溝橋作爲中國石拱橋的代表性的橋樑,哪些詞句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在教學第二課時,我讓學生注意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從文中的詞句體會到: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尋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於準確。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打比方、引用、舉例子、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等。找出句子說說採用了哪種說明方法。經過三課時的細緻教學,學生對說明文的特點有了認識,學習說明文也有了方法。但是,我是教得吃力,學生是學得乏味。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我的母親》是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是追敘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的文章,人文內涵豐富。

在講授這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模式。在課堂上我又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比如,導入之後,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如果讓他們來寫這篇作文會如何做,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又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構思與課文進行比較,可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

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我沒有想展現太多的東西,只把理清思路作爲重點,以此引出對母親性格特徵的把握。這樣,課堂上出現一個主問題,便於學生對課堂的把握,便於學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課堂上講的東西過多,學生什麼都設計了,最後也什麼都沒有弄明白。

在學生的回答上,我沒有爲了讓課堂進展的順利而刻意地去挑選好學生,而是把中下等學生作爲重點,如果他們回答不上來,再讓好一點的學生去補充。這樣既照顧了差學生,又兼顧了課堂。

因而,課堂上我表現的也比較輕鬆。當然,也存在不完備的地方,如學校要求的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準確性、邏輯性,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等,這些還需要在以後的課堂上慢慢去做。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5、6)班語文教學工作。八年級與其他年紀叫教學相比,八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過度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來說確實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學生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等問題。因此我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學教法,虛心向前輩同行們學習,在摸索中不斷的前進,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反思才能進步,現將我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備課是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教學過程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分,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既要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如果不充分或是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氛圍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對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與教法,直到自己滿意爲止。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老師學生受益匪淺。講課時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就會感到沉悶和無聊。如果備課充分,講課時就會胸有成竹,課堂氣氛活躍,而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習特別認真,能夠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

第二、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句話,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總結的另一條經驗。對八年級的學生而言,這種訓練需要一個較長而反覆的過程。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爲了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每個學生都要有讀書筆記天天都寫,每天要求學生讀一篇課外文章並總結出中心思想,我要求學生每天記日記,哪怕寫幾個字也要堅持,還有我經常舉行一些知識性的比賽,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給學生增加了樂趣……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三、語文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

這個學期,我給學生合理的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藉口。比文言文的背誦,詩歌的聽寫,默寫等等,我都要求他們必須當天完成。

其次,我教會他們必須要合理規劃每天的時間。把必須完成的工作儘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什麼時候做其它事情,什麼時候要看語文,教會他們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另外,要懂得及時複習。爲了使學習有成效,應該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研究表明,及時複習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考試的時候尤其要跟他們強調這一點。

再有,教會學生懂得向自己提問。不時地向自己詢問“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做”等問題,是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發現薄弱環節的好方法。當然,養成做筆記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做筆記既可以幫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問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要記錄下來,便於以後查閱和複習。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了。經過一個學期的認真教學努力工作,期末考是對這一學期的考驗。學生的學習成績可能高也可能低,但這都是這學期的教學成績。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爲過去的我們永遠無法彌補,所以只能在本學期後根據上學期的得失來總結經驗,不斷反思,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只有在不足中不斷的進步,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同行們學習,在今天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爭取更大的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反思。由於知識水平和經驗等方面,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在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的成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啓發和培養,讓學生接受情感的薰陶,感受感情世界的豐富多彩。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體驗情感”的教學重點就放在情感的薰陶和感受上。本單元所選三篇課文分別是從親情、友情和鄉情三種不同情感來體驗。《我的母親》是屬於親情體驗的,這篇課文通過對母親形象的塑造表現了母親的優秀品質和對兒女無聲的愛,也表達了自己“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和悔恨。因此,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讓學生體驗母愛的偉大和作者的悔恨之情,在體驗之中促發感受,並把感受傾訴出來,在傾訴之中進一步帶動情感的發展。我把這個過程概括爲“以情促感,以感帶情”。接下來,我展開論述具體做法。

  一、利用豐富生動的導入創設氛圍

因爲這是一篇表現母愛的文章,所以,在進入新課前,我先蒐集了很多能夠表現母愛的資料,比如,圖片、俗語、詩詞、名言、節日等等,其中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有人類的也有動物的,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有形象的,也有抽象的,可謂豐富而生動。然後再從中挑選一些較有代表性和表現力的製成課件並按順序投放給學生看,以此來創設濃厚的情感氛圍。當然,在每一種類型投放之前或之後我都會插入一些與母愛有關的較有感染力的話來引入或過渡或總結。比如,在投完一組圖片之後,我如是說:“看完這組圖片後同學們應該可以感受到,母愛是相通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蘊含着深深的母愛。母愛也是偉大的,所以自古以來,母愛就一直成爲人們傳頌的話題,無論是高雅的詩詞,還是通俗的諺語,都涌現了不少歌頌母愛的作品。”這段話既揭示了圖片的意義,也增添了情感氛圍,讓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受到感染。還能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在放完所有的資料後,我作這樣的總結:從以上資料可以感受到,母愛是不受時空的限制的。母愛可以說是天底下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我們每個人都有母愛,但每個人對母愛的表達方式又有所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的文章《我的母親》,來看看老舍先生是如何來表達母愛的偉大的。這段話既可以總結前面的內容,也可以開啓下面的內容,爲新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氛圍。

實踐證明,這種豐富生動的導入一方面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一方面又能爲課堂創設濃厚的情感氛圍,爲新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真摯感人的內容體悟深情

《我的母親》是一篇洋溢着濃濃母愛的文章,作者老舍在文中通過幾個細節表現了母親的優秀品質和對兒女深深的愛,也通過樸實的文字表達了自己未能孝敬母親而帶來的深深的歉意和失去母親後內心的巨大悲痛。讀來令人心酸、令人感動。在教學中,我通過初讀、朗讀、品讀三個步驟逐步加深學生對於母親對兒女的愛和作者對母親的歉意這兩種情感的體悟,在體悟中促發內心的感受。具體做法如下:初讀:讓學生小聲初讀課文,然後概括出老舍母親的優秀品質,感受老舍母親的人格魅力。我發現學生在概括時都很激動。我原以爲是受老舍母親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震撼了。後來有一位學生直接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原來,他們除了被老舍母親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震撼外,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從中看到了自己母親的影子,發現自己的母親和老舍的母親一樣,是如此之優秀,如此之偉大。這種發現深深地震撼了他們的內心,使他們第一次從心底裏爲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因此顯得非常激動。

朗讀:讓學生深情朗讀課文,然後在文中找出表達母親對兒女們的感情的細節描寫,體悟母親對兒女內斂而又含蓄的愛,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這些細節描寫讓學生們認識到,老舍的母親其實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也是一位疼愛子女、關心子女的母親,儘管她不常表達出來,更多的是默默忍受和以淚代言,但正是如此,更顯其無私和偉大,也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品讀:讓學生靜默品讀課文,然後在文中找出一兩句給你印象最深或者能讓你產生共鳴的句子來細細咀嚼品味,以此更加深入地理解母愛和作者內心感受。這個環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解讀文本,一方面還可以爲學生情感的表達醞釀情緒。

  三、利用自由輕鬆的氛圍表達情感

學生心裏有了感受之後,就要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及時表達出來。因此,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播放了閻維文的歌曲《母親》,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想一想這個問題:你曾爲母親做了什麼,你打算以後怎麼做?由於這首歌感人至深,再加上前面對文本的感悟,不少學生眼睛裏都打溼了淚水,心中頓時也積滿了想法。在接下來的自由發言階段,不少學生都是噙着淚水錶達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的經歷跟老舍是相似的,都有一個時刻疼愛自己、關心自己的母親,但是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甚至認爲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平時也就很少或者沒有想到如何去報答母親。而這篇課文無疑給他們敲了一個警鐘,讓他們意識到生前的孝順是多麼地重要,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結局則是一種無法挽回的悲劇。所以,他們的發言大都表示會在以後的日子裏對母親多一點關心、多一點照顧。盡最大努力爲母親謀幸福。聽了學生的發言之後,我也頗受感動,學生的發言是肺腑之言,是真情告白。通過情感的表達,使他們的感情得到了遷移和昇華,進一步帶動了情感的發展,也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最後,在一曲動人的歌曲《母親我爲你驕傲》中結束本課。讓學生通過歌聲進一步表達對母親的感謝和祝福。

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還有人文性,而情感教育是人文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貫穿這種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闡述的方法只是在教學《我的母親》這篇課文後總結出來的一種方法,可能還略顯淺顯,希望廣大的語文教師能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討,總結出更多更實用的情感教育的方法,以供後人使用和借鑑。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辛苦準備很久的《記承天寺夜遊》上完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聽課老師的較好評價,課賽評委們也給出瞭如下評價:“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運用,又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挖掘的知識面廣、深,充分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很好。讓學生提出異議,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將材料進行理解,空間較開放。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深度,真正做到了文學給人需要的境界。”領導的錯愛讓我很是惶恐,在認真做完課堂實錄後我靜下心來反思了一下這堂課,現將收穫整理如下:

其實這堂課我自己也還算滿意,打磨過很多遍,真正上的時候因爲學生的參與和投入讓我也能放下所有顧慮去激情施教,所以下課後很久我仍處在課堂上那種高漲的熱情中。

不得不說,學生給了我很多驚喜,首先是“明句讀”部分學生的質疑與解疑讓我很驚喜。爲了踐行我教學設計中利用加標點的方式來疏通文意的想法,課前我並未佈置學生預習,但這篇文章學生其實已經在之前早自習上齊讀過多遍,有的學生已經會背了,所以課前我還擔心學生很簡單地就完成了加標點的任務,卻靜不下心來仔細推敲,達不到“曉文意”的目標,但學生的表現讓我很是驚喜,他們在加標點的時候我就簡單地檢查了大家掌握的情況,沒有我預想中的順利,最可喜的是他們還主動將自己的困惑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四個問題都是極有價值的:“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和“夜”之間要不要停頓?“解衣欲睡”後面似乎應該打句號?“尋張懷民”後面語意未完,應該打逗號?“水中藻荇交橫”和“蓋竹柏影也”中間應該是逗號吧?明確了共性問題後學生小組討論自己解決,解決的效果也比較好,大家依次明確:“夜”字前加逗號是爲了停頓表強調;“解衣欲睡”和“月色入戶”是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語意未完應該是逗號;“尋張懷明”一句是承接“念無與樂者”想要去找,而後面是已經找到,分別是兩個完整的語意,所以中間應該是逗號;“水中藻荇交橫”用了比喻,而“蓋竹柏影也”一句則點明瞭比喻的本體,合起來纔是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中間應該打逗號。因爲我的學生基礎不很理想,文言文的學習,他們本能地就有畏難情緒,四個文意問題的解決爲後面的課開了好頭,學生髮現問題是他“跳一跳”能夠到的,他們便來了興致。

此外,在“悟奇情”部分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也讓我很驚喜。設計這環節時,思前想後,爲了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最終我只拋出了一個主問題:“賞空明之月的是個什麼樣的人?”結果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和我預設的差不多,很多學生拿到這個問題便直奔着“閒人”二字去了,將文中其他信息一概拋到腦後,巡視學生小組討論情況時我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我立即補充了一個要求:儘量多挖掘,把文章中每個句子都用上。這樣一來,學生又回到文中從頭細細分析,其實這對後面“閒人”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學生最終得出了蘇軾是一個“愛月、有詩意”的人,一個“重情義”的人,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一個“幽默”的人,一個“隨緣自適”的人等評價。並且深刻地解讀了“閒人”二字所蘊含的心境。學生都有話可說,舉手的人太多,但因爲後面我還有一個借蘇軾的詩詞來揭示他心境的環節,不得不盡快結束了這一輪發言,這點讓我很遺憾。如果是常規課裏,我一定會盡量讓每個舉手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哪怕的發言並不夠精彩或獨到,我始終覺得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慾就是在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在我“堅持”拖了幾分鐘堂的情況下劃下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宣佈下課時,我留意到很多學生眼中都閃爍着兩簇小火花,那是一種有所獲的表情,而這也纔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成就感來源。課畢和聽課老師們交流,大腦風暴般的討論後,我又有了很多收穫。就我最擔心的學生一來就直奔“閒人”二字,完全忽略其他文本的問題,老師建議我可以倒過來處理,讓學生回到文中進一步尋找閒人的證據。這種處理很機智,比我要求學生要全面得、認真地分析每一句文本要好。一位非語文老師的課賽評委告訴我,他從我這堂課中得到了一個感悟就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一點和我近期看書的心得不謀而合。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中,老師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及時、準確、恰到好處、帶有啓發性和激勵性的評價纔是有效的評價,而有效評價可以促進師生交流,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反思我平日的課堂,因追求“答案”,不注意鼓勵學生,或者鼓勵停留在表面,沒能及時地抓住生的閃光點,以後要注意。

最後說說這堂課帶給我的兩個思考。一、如何幫助學生簡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明句讀”一部分我沒有重講文意,學生很歡愉地學了。“析美文”時我讓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句中讀到的月夜美景,除了一名學生結合註釋翻譯了一遍便再無人舉手。我反思到這可能和學生對文言文沒有信心有關係,他們其實有些抗拒字詞的翻譯,因爲不確定,所以不安不自信,其他開放一些的問題就沒有出現如此的情況。二、如何點評學生的回答?最近聽了很多老師的課,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課堂語言太羅嗦了,就拿我自己而言,我總擔心學生沒有聽清,所以習慣性地會重複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話語,這種機械的重複不僅沒有意義而且浪費時間,很多本來答問題就不夠自信,聲音很小的同學也因此養成小聲習慣,他們都等着我再幫他們重複一遍。想來,這還真是個致命的習慣,在整理教學實錄的時候我就關注了一下本節課的點評語言,較日常課堂要簡練些,重複學生話語的情況要少些,但是鼓勵性的話語還不夠。

總說課堂是遺憾的藝術,找到遺憾再去彌補纔會提升。這堂課裏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對“蓋竹柏影也”一句中的“蓋”字的挖掘還只停留在驚喜這個層面,其實“蓋”字也有一種閒適的情愫在裏面,正在因爲閒,纔會突然發現“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對於文本的解讀一點點在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也一點點在積累,我願意多借助一些公開課的平臺來打磨自己。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單元以“科學”爲主題編選了五課各具特色的介紹科學知識的短文共六篇。它們是《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綜合性學習是“走上辯論臺”。應注重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來闡明自己觀點的能力。

1.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本單元以“科學”爲主題,所以,教學時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即不失時機地加強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形成科學正確的世界觀。 本單元所選課文與現代科技和現代生活關係密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現代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和變化,留意觀察身邊生活,養成科學觀察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與習慣。 本單元基本上是說明文,因此在教學中要學習說明文的基本寫法和說明的常用技巧,如釋義、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 關於本單元的閱讀指導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學會篩選信息,二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的積累,在積累語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說明語言的表達方式與語體特點。 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應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達成。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的學習來搞架空分析,或脫離語文學習搞“科學教育”。

2.教學中幾點注意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傳統課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學習這篇課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1.文章開頭幾段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幅季節更替、物候變遷的大自然的美妙圖景。學習時要注意體會它的效果;注意積累其中的優美語句。

2.文章在點明“物候學”之後,對影響物候現象的'幾種因素作了條分縷析的說明。在這幾段說明文字中,體現了作者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比如,文中不僅用具體事實作說明,而且運用了作比較的方法,還列出時間和數據,使說明更顯準確而嚴密。僅從行文來看,似是表達的功能,而實際上是來自作者深入細緻的觀察和研究。

3.文章最後點明研究物候學的重要意義,使全文結構非常完整。全文結構大體可分爲:描述物候現象---作出了科學解釋(物候學)---追究因果關係----闡述研究意義。作者行文思路清晰明瞭,說明問題逐步深入。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方法和行文思路是我們教學時要注意的。

4、注意在引導學生通讀、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體會語言運用的準確嚴謹。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學家談家楨寫的一篇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既要了解克隆這一科技成果,更要從中學習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鍥而不捨、不斷攀登的精神,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爲了說明什麼是“克隆”,作者精心組織材料,分設四個小標題,把“克隆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介紹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於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是融入自己的讚賞之情和嚴肅思考。具體地說,本文既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科學知識,又展現了包括我國科學家在內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引領讀者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

本文的學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和整體理解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感悟並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並且通過對“科學發展引發相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的討論,獲得對於科學的更爲深刻全面的認識,努力實現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統一。另外,本文中多種說明方法的使用,應引導學生體會其效果。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我擔任八(6、12)班語文教學。因爲本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八年級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我注意課堂的藝術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爲了上好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爲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爲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爲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爲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爲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爲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爲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爲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爲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爲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纔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爲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親自檢查學生背書情況,並做到凡是要求學生背的,我都先背。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

雖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存在的問題實在還有很多。教學方法陳舊,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學,上課力求面面俱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發展,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即使我有10多年的教學經歷,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學習,爭取教學水平再上一層樓。

正式接手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差不多一學期了,我發現了以下問題,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將是我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爲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進程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髮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爲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於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的提高。

來這裏已經將近一個月了,這裏的老師與學生都很好,我教的是初二語文,有時會跟其他老師(不管是語文還是其他科目的老師)一起探討關於教學方面的問題,有的時候還會問問學生對我的看法以及對我上課的看法,我知道,對於我來說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畢竟我沒有什麼教學經驗,只是憑感覺來講,有的時候確實抓不到重點,往往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它不考,一筆帶過的東西反而會考,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老師不僅僅需要知道哪些是重點難點,還要多瞭解考試方面的信息,如最近幾年的考試動態,考試趨勢,考試題型等等。當然,我們不能脫離新課標,多研究新課標,因爲它指導着我們的教學,它提出了對於各個階段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而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與素養的培養。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上課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保持微笑,讓學生覺得你很容易親近,因爲我問了一些學生,他們都喜歡帶有微笑的老師,而不喜歡板着臉的老師,當然這裏也不是說當學生不聽話時也對他笑,該嚴肅的時候還是得嚴肅的,要不然學生會肆無忌憚,局面就會難以控制。當發現學生說話或者是做些小動作時,可以先盯着他,用眼神告訴他我已經發現了,給他點面子,不行的話就直接點名教訓,沒必要再給他面子。

至於板書方面,我認爲該寫的還是要寫,沒必要寫的就不要寫,有學生就向我反應,有些字不會寫,所以最好不要只念不寫。

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特別是課上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就會走神,我發現有個方法很有用,就是故意寫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然後再強調一下,這樣印象會更深刻一點,學生記得更牢。

前面已經提到過,現在老師教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注重的是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傳統的教學套路在我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灌輸式的教學是最常見的,就是一次性的“授之以魚”。爲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該教學生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是怎麼樣,有必要的話還需解釋它是怎麼來的,也就是爲什麼會這樣,即長久的“授之以漁”,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做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對於新的知識點,特別是一些重點,需要詳細講,比如說象徵手法,以前學生都幾乎沒接觸過這個概念,在分析這種手法的時候,先要跟學生聲明什麼是象徵,以及用象徵有什麼好處,然後再分析具體的句子,加深學生對於象徵手法的印象,這是遵循從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最後到特殊 ( 也就是解題)的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好理解。

初二的學生一般不是很積極,上課比較沉悶,很多情況下都是沒多少人在認真聽的,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讓學生喜歡聽語文課,是不是課外知識越多越好?活動越多越好?我想應該不是,這樣很容易造成課堂秩序混亂,反而弄巧成拙,適當地可以增加點與課內相關的課外知識,偶爾搞點活動,比如朗讀比賽,比賽回答問題,扮演角色朗讀課文等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們都在生活的網中,時時刻刻都與周圍的人與事聯繫着,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時候還需要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注意梳理,以便學生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比如說八年級的第二單元,基本上用到了象徵這種手法,在講這種手法的時候就可以聯繫以前的課文來講,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學會運用這種手法。

當然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上課語言不豐富,過渡語言不夠,往往覺得沒詞,不知道應該怎樣從這個知識點過渡到下個知識點,導致上課時老是出現一些像“然後,這個”之類的口頭禪,也許自己沒注意,其實自己說了很多次;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往往自己知道的東西,卻很難跟學生講清楚,也許是表達能力不行吧,也許是經驗不夠吧,一般我們老師覺得簡單的問題學生覺得難,這就啓示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爲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爲主體,多分析學情,瞭解學生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以前學過什麼,需要學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應該以什麼方式教學生,必要的時候還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

昨天晚上有個學生問到有關謂語句的類型,有四種“名詞、動詞、形容詞、主謂”謂語句,要判斷具體的謂語句的類型,當時我對這個也感到陌生,不過我最終還是給他們講清楚了,這當然離不開便利的網絡,結合自己以前學過的以及網上的有關謂語句的知識,我把它拿下來了。這啓示着我們老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那句話說得好“要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要不斷複習以往的知識,所謂“溫故而知新”嘛,將學過的知識與將要學的知識結合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感想,對於教學我們應該共同探索,共同反思,以促進自身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的提高,不段提高自身的教育 素養。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1、本文我上了兩次。第一次我以朗誦入題,學生沒有被感染,這樣,在情境創設不夠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理解一個離異的媽媽對孩子的那種牽腸掛肚,欲哭無淚的悲情。所以朗讀時讀不出母親的悲哀與痛苦。而第二節課我在導語設置上注意創設情境,用了一個故事來導入,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課堂的氛圍就遠遠超越第一節課。

2、課堂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的交流,一味地注重討論分析,往往會使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收穫甚微。因爲學生的交流失去了導向,出現了漫無節制的空談散講。我想學生的討論應該在情感的體驗中自然完成,讓文章的情打動他們進入作者的心靈

3、備課不僅要備文本更要備學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體驗應該建立在他們的品讀與感悟的基礎之上,只有讓學生把文本讀深讀透,才能讓他們的心扉與讀者的心靈相通,課堂的高潮在這個時候纔會水到渠成的出現。爲了完成教學環節而脫離學生的教學設計是一定要失敗的。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以往教學相比,八年級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分化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基礎仍然要重視,尤其是字詞積累;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寫作方面應該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同時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在摸索中前進,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以往教學模式,突破新天地。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學生前面已學習了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對學好本課時內容有一定的幫助。八年級學生有一定邏輯推理能力、代數式的運算的能力,但數與式的差別也制約着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分子、分母爲多項式的乘除法運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在分式的乘除法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分數的乘除法的運算方法,提示學生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要求他們用語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學生反應較好,能基本上完整地講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在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當一系列思想活動中發現法則、理解法則、應用法則,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以培養學生的代數表達能力、運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問題能力。這堂課是以學生探究爲主的一堂新授課。

一、教材處理分式乘除法類比分數乘除法,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教法學法對於這堂課,我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教師講、學生練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自學檢測明確了法則,達到了預計的目標,分層訓練完全超出了我的預計,效果非常好。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易錯點都找得挺準。整個教學過程從多角度對分式的乘除法進行了訓練,避免了教師一種講法部分學生不理解的尷尬,既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三、不足之處

1、對基礎差的學生關注不夠,他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很多,可是由於在課堂上需要面對的是大多數學生,另外在課堂上時間也是一個原因,如果是人數比較少的班級授課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2、對於錯誤的處理方法需要完善,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髮現錯誤、糾正錯誤。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分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合作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