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1

這課的情境圖十分有趣,憨厚的烏龜伯伯,可愛的小螞蟻,活潑的小魚兒,都是小朋友喜歡的動物,把它們連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因此,課始,我就讓小朋友猜一猜、編一編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紛紛要表達。接着,我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語境歌。

關於這3個字母的認讀,我採用了比較讓孩子容易接受的特點來記住: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嘴巴吹笛üüü。寫的時候,我引導學生看圖,因爲螞蟻、烏龜、金魚的身體都很形象地表現出了這三個單韻母。然後讓學生觀察他們的位置和筆順,培養觀察能力,我想這樣對以後生字的教學也是很有好處的。

教學i u ü的四聲,大家一起讀的時候按順序讀都會,但是跳着讀一部分學生不熟練。爲了讓他們讀準,我補充了較多日常用語中的讀音,有了這些的補充,我自認爲學生做起《補充習題》上的第二題是應該問題不大,然而,還是有較多學生錯誤,有的是聲調不對,有的標對了,卻忘記把i上的點去掉了。

我利用第二天的早讀課又進行了彌補,繼續讓學生i u ü的四聲,一邊說一邊比劃手勢,我想這樣效果應該好點。

語文教學反思2

倡導探究性學習,但不能無度開放。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

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如有一位教師執教《三峽》時給學生提出瞭如下探究問題:

1、在三峽地區我們國家正在建設一個什麼工程?

2、就你掌握的資料看,這一工程有什麼作用?

3、這一工程對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

4、假如爆發戰爭,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5、你知道我國黨和國家三代領導集體是如何關心和重視這一工程的?

這幾個問題在師生的互動、交流、爭論中佔了整個課堂的三分之二。這樣的“探究”看起來有“深度”和“廣度”,也很“開放”,但實際上是曲解開放,遠離文本,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爲,閱讀過程充滿了創造。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閱讀能力。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於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於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於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於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語文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樸實、耐讀、發人深省的民間故事。一枚戒指引出一個生動的故事,牽出一系列人物形象:貪婪的珠寶商、勤勞的農夫、立場不夠堅定但最終被丈夫說服的農夫的妻子》道出一個勤勞致富的道理。同時也提醒人們:盲目的依靠外力而不付出實際行動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造成嚴重後果。

在教學中爲了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學生容易領會,我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互相交流理解或質疑解難,爲了學生更加深理解故事的主題,進一步剖析人物的形象,我採用了讀思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加深討論,步步深入,再對學生提出瞭如下的問題。

(1)、課後第二題:(通過此題的交流,讓學生理解農夫的勤勞、本分的品質,懂得勤勞致富的深刻含義。)

(2)、如農夫聽了妻子的話動用了希望戒指,他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嗎?(這題讓學生認識到農夫不光勤勞、本分,更有堅定的信念,長遠的眼光。)

(3)、你覺得珠寶商是怎樣一個人?假如他沒有被砸死,他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嗎?(讓學生認識珠寶商貪婪的本性,並懂得不勞而獲的財富是短暫的,它更會腐蝕人、墮落人,最終毀滅人。)

(4)、你怎樣看待農夫的妻子?

在出示這些問題的同時,同學們在明白每個人物的本性的基礎上,我課件出示三個人物的語言,讓學生反覆品讀、感悟。學生再次從他們的語言中體會出珠寶商的貪婪,農夫及妻子的勤勞本性。最後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課文,把人物形象推向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節課我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能緊隨教師感悟人物形象,挖掘人物本質,思維一直處於一種思索狀態中。教學環節也比較緊湊,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不足之處:學生們雖然讀得比較熟練,但對人物形象在讀中還是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在學生朗讀方面還要下功夫

語文教學反思4

以前也教學過這篇文章,再次教學,有點不知從何下手了。它是一首詩歌,對於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先安排學生自由的小聲朗讀,邊讀邊思考本詩應該運用怎樣的語調來讀,然後指定一名學生朗讀,我有意喊了一名平時上課表現不好的男生起來讀,出乎意料今天讀得聲音較響亮,也注意了語調,之後請同學進行點評,站起來的三位同學都指出了該男生的不足,並示範地讀了一遍,點評的比較到位,朗讀的也比該男生好,但這樣就變成幾名學生都來指出該男生的不足,這樣就有點挫傷該男生的自尊心,以後誰也不願第一個站起來朗讀,雖然我也適時的表揚了該男生聲音響亮、感情豐富,我意識到這個環節處理得確實不是很好,如果改成自告奮勇地朗讀,或是先揣摩每一節詩的語調,討論明確之後再請同學起來朗讀,效果就會更好一些。之後我明白了教師不能僅限於傳授知識,還要時刻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用富有啓發性、趣味性的語言教育學生,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春雨對我們說了這麼多,你想對春雨說些什麼呢?”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詩的主旨,要求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自由地、創造地發揮,學生都踊躍舉手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我對學生的發言都一一進行肯定、讚賞,適時地進行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結合初三的學習生活來談,確實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不是淡化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每一篇課文,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特點設計課堂的教學重點和目標,把學生引導到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上,讓他們有目的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從而達到更高層面上的學習。其次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應該在“大語文”環境中進行。

語文教學反思5

《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親眼目睹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情況以及由此產生的感想。課文的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對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敬佩之意,飽含着對周總理的崇敬、熱愛和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薰陶情感的好課文。

課文緊緊圍繞“勞苦”和“簡樸”這兩個兩方面內容展開。從內容上看圍繞中心的句子較爲明顯,因此,我嘗試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另外,結合學校的四段一評教學模式,我組織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教學一開始,檢查了學生的自學情況,認讀了生字新詞,談了自己的感受,然後,瀏覽課文,緊緊抓住了“勞苦”和“簡樸””這個文章的文眼。

緊接着,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分小組圍繞“生活簡樸”、“工作勞苦”展開探討交流。在全班交流時學生能抓住關鍵的句子去談感悟。同時讓學生對有關鍵語句的反覆讀。學生們畢竟離周總理那時的生活年代較遠,在學生談句子時,不夠深刻,老師就嘗試着從字裏行間去引導挖掘,學生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了周總理的偉大人品,自然而然地激發起了自豪和敬佩之情。

本節課的語言文字學習,以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他們敢於發言,積極思維,課堂效果較好。對於情感的激發,老師蒐集了大量的周總理生前的圖片,在他最後的日子裏的工作,學生在配樂中瞭解,再加上視頻的運用,每一個孩子都情緒飽滿,甚至有的孩子有眼泛淚光,真正地感受了周總理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當然,在教學這課時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處理“一夜”與“每個夜晚”的內在聯繫時不夠深入。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從一夜的工作中,得出了周總理“多麼簡樸,多麼勞苦”這一重點。但由於時間緊,我對總理一夜的工作與每個夜晚的工作引導分析的不夠深入。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鑽研教材,備好學生,備好教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6

隨着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學生感興趣的flash正悄悄走進我們的課堂,正改變着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爲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正努力嘗試把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使信息技術更好的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

當今的信息社會,呼喚具有獨立性、敢於創新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從小敢於質疑、有獨立見解、能獨立思考,同時又善於收集處理信息、善於合作、敢於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課內外相結合,拓寬學習語文的空間,爲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太陽》,這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文章初步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太陽與動植物、自然現象、人類的關係,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中我利用flash課件,簡化知識理解上的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了一些flash課件,變抽象爲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一舉多得。

例如:我在教太陽與雨、雪、風形成過程的關係時,製作了課件。利用flash課件演示。學生一看就明白了風、雨、雪形成的過程。知道太陽和氣候的關係確實很密切,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變抽象爲具體,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總之,在課堂中運用flash課件,它爲學生創設情境,提供事實,呈現過程,展示範例,能引起學生的的興趣和共鳴,激發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

語文教學反思7

學習《氓》,學生首先遇到的是文字關。

漢字是以形表意的文字,依據《說文解字》和《漢語大字典》,從分析最初造字的字形入手,找出漢字形與意的聯繫,應是掌握漢字的科學有效的方法。

單純掌握漢字,難免有割裂詩歌內容之嫌。再者,不分主次又容易偏離學習目標。所以,要精選漢字,並以此爲線索,聯繫課文,分析人物,挖掘根源,進行思想教育,實現德育、智育的雙重目標。

重點漢字有:氓、蚩、愆、耽、筮、咎、咥、愛。

氓,《說文》:“氓,民也。”民,“衆萌也。”萌,同“氓”。“氓”“民”互訓。民,甲骨文作“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說,“周代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敵囚爲平民,乃盲其左目以爲奴徵。”由此可知,氓是奴隸,是庶民。

因此,氓的社會地位是低下的,經濟條件是惡劣的。這樣的家庭條件,曾經與氓有着“總角之宴的女主人公不可能不瞭解,未來艱難的家庭生活,即使在氓的信誓旦旦中而耽兮的她不可能不有所預料,然而,她仍然癡心不改。——多麼善良、多麼單純的姑娘啊!然而,就是這樣的姑娘,竟然遭到了氓的遺棄!”氓啊,你這個可鄙可憎的小人!

那麼,這個小人是如何得逞的呢?我們來看:

“蚩”。《說文》“蚩,蟲也。”蟲,古代是對一切動物的通稱。人像蟲一樣,比喻義爲“忠厚老實”。“蚩蚩”,寫出了氓的忠厚老實。——氓在和我談戀愛的時候,是那麼的傻得可愛呀!正是他的忠厚之貌,使我引爲終身的依靠。造成我終身的痛苦。這就告戒年輕的人們,要睜開你的慧眼呀,婚姻大事,不可草率呀!

就女主人公而言,是不是隻有氓的忠厚之貌矇蔽了她呢?

“愆”《說文》:“愆,過也。”甲骨文字型的意思是,一個人,在交覆深屋下,躲在草叢中,把良心踩在了腳下。——這難道不是天大的罪過嗎?犯了錯就要失掉、錯過一些好機會,故可引申爲“失掉錯過”,錯過了就要再等一等,所以又可引申爲“拖延”。愆期,即拖延時間。但她陷得太深了,在愛河中,她迷失了自己了!這就是“耽”。

“耽”。《說文》:“耳大垂也。”大耳垂肩,肩承受着兩耳,所以引申爲“承受|擔負”;兩個耳朵又是何其逍遙快樂呀,所以又引申爲快樂;過於快樂就樂不思蜀了,所以又引申爲“沉溺,迷戀”。——女主人公沉溺在“氓”的“信誓旦旦”中“不可說也”。況且,我怎麼就相信了那個女巫的鬼話了呢?

“筮”和“咎”。“筮”《一切經音義》中說,“筮者,揲蓍取卦,折竹爲爻。”甲骨文取一女巫拿竹兩袖展開成舞形,很顯然是占卜問卦。“咎”,《說文》:“災也。”甲骨文字型取“人各行其是”之意。人各行其是,非災而何?聯繫起來,可以想見,氓請來一個女巫,鑼鼓聲中跳起了大神,一番禱告之後,求得大吉大利的上上籤,巧舌如簧之下,“以耳車來,以我賄遷”,誘使我上了當,——是女巫與氓合夥把我騙了呀,至此,除去女主人公自身的原因外,造成悲劇的原因可以歸結爲兩個方面:一是受到氓這個感情騙子的矇蔽;二是女巫的推波助瀾,爲虎作倀。

女主人公相信了,她的生活就陷入了痛苦之中,離婚以後也受到了兄弟們的“咥”笑。

“咥”,大笑也。口大得到了不能再張的程度,笑得是多麼歡暢啊!“我”遭遺棄之後,整天生活在兄弟們的咥笑之中。這一切,都是那個負心漢造成的。順便問一句,你們知道那個氓姓什麼嗎?我敢說,他姓陳,要不後世怎麼有了陳世美了呢?“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我又何必爲你痛苦呢?“亦以焉哉”還是算了吧!

“愛”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愛情觀。從“愛”到“愛”的形體演變,就傳達出一種正確的愛情觀。

愛,從字型上看,是一隻手伸過去,把覆蓋物拿去,然後取走心。愛一個人,不就是相當於自己的心被別人拿走了嗎?但這種拿,有兩種可能,一是一個人伸出手來,強行把對方的心拿走,佔有對方的愛;一是一個人主動把自己的心捧出來,奉上自己的愛,不管對方接受不接受。兩種愛都不是健康的。前者是剝削階級的愛,後者是帶有一點自虐性質的愛,即常說的“單相思”。應破除舊“愛”,樹立新“愛”。去掉“心”而改爲“一”。一即“專一純正”。就愛而言,如果用手掀開重重覆蓋之後,得到的是純正專一的.感情,這不正是真愛的應有之意嗎?——從感情風波中走出來的我將勇敢地面對新生活,尋找屬於自己的真愛。

藉助字型分析,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字意。在講解中,藉助聯想和想象,很好地再現了詩歌的原貌,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有醍醐灌頂之感,老師有誨人不倦之風,一舉而數得,何樂而不爲?

語文教學反思8

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爲重要。課文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朗讀的效果較好,通過朗讀,讓學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但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圈點批註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並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爲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的空間,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個性化閱讀。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討論題,目的是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髮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踊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把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語文教學反思9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中的一篇課文,採用了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這篇課文敘述了寇準跟着先生登華山時讚美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寇準的聰明、才華。

古詩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難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詩意更是難上加難,“文包詩”這種新的課型解決了這一難點。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引領學生理解文包詩的特點,是本課設計的重點。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教材特點,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充滿興趣地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通過讀讀、想想、畫畫、演演、評評,來鍛鍊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畫畫、學生評議等環節,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受到華山美麗景色的薰陶,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後,讓學生交流“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既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評議,在反饋過程中,有機捕捉學生評議中的亮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大膽地發表創見,集思廣益,發揚民主,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設計,看似散,實質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不是旁觀者,而是引領者,一步一步引領學生在讀中悟,畫中悟,並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過朗讀、交流表達出來,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

語文教學反思10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重點是會讀課文,認識生字詞。可聽了李青老師的《東方明珠》一課後,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這些,印象較爲深刻的是水到渠成,巧妙的引導孩子理解詞語的精湛技藝。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東方明珠嗎?

生(異口同聲):喜歡!

師: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夜晚的東方明珠。

生:老師,我知道夜晚的東方明珠更美!

師:你是怎麼知道?

生:我跟爸爸去過上海,親眼看見過東方明珠電視塔。晚上塔上的燈全亮了,五顏六色的,可好看了!

生:我看過東方明珠的圖片,圖上東方明珠的燈光有許多顏色。

生:我從電視上看到過東方明珠的鏡頭,那上面的燈光非常美!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從課文中瞭解到東方明珠夜晚的美麗?請小朋友們讀屏幕上的句子。

生:自由讀屏幕上的句子。

生:我從“五光十色”瞭解到夜晚的東方明珠非常美麗。

師(大加表揚):你可真善於讀書。都有哪些顏色?我們的同學們個個都是出色的小畫家,繪畫的高手,調色的能手,想想看他們可能都有哪些顏色?

生:有紅、黃、藍、綠……這幾種顏色。

師:光有這幾種單調的顏色嗎?

生:不是。有紅色的,有綠色的,有黃色的,還有許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發着光,幾天也說不完。

師:聽到他的發言了嗎?真是太棒了。這麼多的顏色,而且閃着光,發着亮,這就我們課本上所用的一個詞“五光十色。”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夜晚東方明珠的美景。(出示畫面)

師:看,這就是五光十色的夜晚時的東方明珠。

語文教學反思11

20xx——20xx這一學期年,我擔任高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爲自己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精力投入,較爲圓滿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育教學工作。先將這一年的教學工作做一個反思,以便指導自己日後的工作。

一、對上學期工作的分析

(一)保持、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

1、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我認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一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引導,因此,我努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力圖用充沛的感情,豐富的語言、知識,深刻的思想,靈活的教法來吸引學生,引發學生興趣。比如我對《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導語設計: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爲山動,情爲水發,錦文華章噴涌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文豪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後人傳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高中的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的延伸和拓展。

2、復背課文

利用早自習時間,對所學詩歌、文言文進行復背檢查,讓學生在復背的過程中增強文言語感,有利於高中文言文教學。

3、堅持每週寫隨筆,不限制內容、體裁,只要求必須表達真情實感。同學們在隨筆中暢所欲言,喜怒哀樂任意表達。我堅持全批閱,每篇隨筆後面都有我或多或少的批語,這些話給學生們鼓勵,讓他們樂於表達。我還把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爲學生解答疑難問題。

4、加強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中,教學中特別將“自主、合作、探究”作爲重點進行倡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二)夯實基礎知識,培養語文能力

面對剛剛升入高中的高一學生,我該如何實施教學呢?首先,我把語文知識分爲兩類,一類是需要記憶、背誦、積累的基礎知識。一類是需要學生掌握技能、方法,進而形成能力的。比如:閱讀、寫作。對於第一部分內容,主要發揮了各班語文科代表的作用,請他們按照要求佈置、檢查、督促學生複習,利用早自習做過關練習。後來我覺得這樣做還不夠,就在第二學期改變做法,對1000個字音練習逐一過關,每個學生每星期過關100個字音,並且是老師逐一檢查每個學生過關。這項工作很煩瑣且歷時長,但師生都堅持得很好,學生興趣高漲。對於第二部分內容,就需要精講多練。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傾筐倒豆莢容易,畫龍點睛難”,“精講”講什麼?怎麼講?我想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比較好,爲此,我努力從學生練習中發現問題,精講一些可操作性較強的方法,並輔之以練習加強訓練。這學年主要強化的是學生寫作訓練。訓練學生審題、擬綱,訓練學生髮散思維,訓練學生辨證思考。

(三)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進行個別輔導,認真分析他們在平常學習和練習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督促改正。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每一次上課,我都覺得認真備課,參加集體備課,但一學期下來還是有許多遺憾。

1、作文訓練有些操之過急,且沒有做到分類施教。

2、面批作文量大,堅持的不好。

3、一個班的學生多,難免有偷懶的,我覺得忙碌的教學任務有時對學生監督的工作不能有始有終。

4、小組合作中,有時還不放心,擔心學生表達的不完整。

三、揚長補短,努力完善自我。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纔不會被淘汰。我參堅持每天讀書,做好筆記,充實自我,尋找一切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不斷汲取新知識、獲得新養料。我將自己的筆記做好分類,將重點的相關的知識點運用在課堂上,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課堂內容。

總之,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受到學生的歡迎,但我深知,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的。

語文教學反思12

上週過得充實也很有意義,連續聽了幾節好課,如冬日品茗茶香四溢散芬芳,又如春夜聽雨寧靜欣然潤心田。

上週四,XX中心學校主動到我校送課,X校長帶隊一行五人受到了學校師生的歡迎。多媒體教室擠滿了前來聽課的教師,座位不夠不少老師就站着聽。老師們不僅對這兩名老師的教學水平讚不絕口,同時深深感謝兄弟學校友好互助的行爲,不出家門就學到了精妙的授課藝術。週五,在縣教研室的安排部署下,中心小學又迎來了兩名優秀的送教教師,儘管是小學學科,但是我不願錯過極好的學習機會,還是調了課去了。

課堂永遠是我們的根!只有堅守我們的課堂,教育才能枝繁葉茂。這四節課分別是兩節語文,一節數學,一節主題班會課。送教的老師也分別來自不同的學校,課前沒有和學生作任何溝通與交流,完全憑藉個人獨特魅力和過硬的素質來駕馭課堂。沒有矯情作秀的成分,沒有千錘百煉的打磨;只有迴歸本真的學習,只有自由開放的課堂。返璞歸真,還原本於教學,就是實實在在的平常課,就是要求教師將平常的課堂當做優質課來打造,沒有扎花架子。這次送教活動讓我看到了一羣勤鑽苦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同行們,特別是厲山中心學校的兩名老師,更是敢於開放自己的課堂,主動要求來送課。

這四名送教老師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課件的製作、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語言的組織上,均體現出教學用心與獨具匠心。這些很能夠體現老師們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她們說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講起課來是娓娓動聽,特別是兩名小學教師聲音柔美語速不緊不慢很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特別是均勻中心小學包小紅老師,親和力的問候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孩子們的距離。他們並且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組織課堂的能力,生疏的授課環境,面對一羣新奇陌生的學生,在事先無溝通無預設的情境下,老師能以四兩撥千斤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確實不是一日之功!

學校開學初就拿出了“課內比教學”的新方案,即同課異構與說課比賽在五大教研組同時進行。語文教研組最後一輪“同課異構”於本週一畫上了句號。細細回想聆聽的每一節課,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課還真不多,包括對自己的一節同課異構課也不太滿意。

說實話我很喜歡參加同課異構的活動,每一位上課的教師,在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前,用着風格各異的方式,來傳授教學內容,來表現自己。雖然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似,相比之下每節課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卻有了差別,更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的高低水平。

三年前學校啓動課堂改革攪活了課堂教學一池春水,三年後又恰逢轟轟烈烈的“兩課”開展,成了推動我校課堂改革繼續前行的新引擎。老師將目光關注於每一節課,力求還課堂以本真。但在實踐中,我發覺我們的課堂與“理想”“高效”有着距離。真可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了教學比武親歷的我益發覺想上好一節“好課”確實不易。於漪老師不也說過這樣一句話嗎,她說:“我上的每一節課我都在想,究竟有多少課是上到學生心裏去的。”可見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高效起來,這遠遠不只是一個需要理想的事業,而是一個更需要理性的事業。

針對前一輪聽課情況,首先我覺得教師個人基本功和教學藝術還亟待提高。且不說是否說得一口準確、流利的普通話,就是那“嗯”“啊”的口頭禪也會讓人聽得索然無味,如果語言再不乾脆利落,那更是讓人心生厭煩。整個課堂上教師的導入語、評價語、過渡語、提示語是能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關鍵。還有就是教師的教態,要有親和力和感染力,這些都能體現教師的教學藝術。

然後就是教師個人的教學素養。他體現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挖掘,體現在教師與文本、與學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進行文本的探究,體現在師生心靈的溝通和精神的交融。而實際上我們的課堂則仍然是“三多三少”,即“牽”得多“引”得少;“點”得多“拔”得少;“講”得多“導”得少。故新授課變成習題課的比比皆是。現在我們老師的課改潛意識裏,一節好課就是看學生探究了沒有,小組討論了沒有,個人展示了沒有。教師們能把評課的角色從老師轉向學生,這種改變固然是對的。但從授課角度來看,一節好課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對教材使用的創新程度,對教學重點的明確程度,對教學難點的突破程度,對教學結構和過程設計的取捨程度,而不是說以教師爲中心變以學生的學爲中心,就意味着老師可以不教,可以讓學生來講。也就是說一節好課其實最終考量的是教師。

當然一節好課的着力點還是在學生,但同時也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理念上。教師授課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尊重了個體的差異,則又表現在學生的學習狀態上。我們的語文課追求的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精雕細琢,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看似這種“好課”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如果沒有教輔資料還能回答這麼“標準”?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討論是否富有成效?學困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教師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課堂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教師有沒有捕捉到學生不經意間迸發出的“智慧的火花”?

所以我認爲要讓自己的每節課都“精彩”都“閃光”,每節課都能讓學生受益甚至深藏記憶之中。教師要苦練基本功,練口語功,練粉筆功,練表演功。第二要加強學習,不學習的老師思想是封閉的,思想走不遠行動也不會走多遠。多閱讀新教學理論書和課堂案例,多研究新課程標準,只有多閱讀,深閱讀,才能厚積薄發、深入淺出、遊刃有餘、輕車熟路、收放自如。因參加市語文教學比武,故得機會與其中一名來自府河的評委老師交流,他說他閱讀過的有關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摞起來一人多高。湖北省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李作芳老師也說過,一名語文老師,要想在課堂上有底氣地站着,肚子裏沒有幾本書撐着是不行的。除了理論學習外,還應多觀摩他人課堂,以課堂爲鏡可知不足,不一定非要走出去學名師,每天主動走進我們身邊的教師課堂,“擇其善者而從之”。三要敢於挑戰。一個教師如果不敢開放自己的課堂,不敢放下手中的課本,不敢放手於學生,那說明教材還夠熟練,內心還不夠自信。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有課堂開放了,他人的觀摩與建議纔有實際意義,這樣才能得到“源頭活水”,會有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

沒有深入鑽研,就沒有駕輕就熟;沒有反覆推敲,就沒有豁然開朗;沒有深度開發,就沒有得心應手;沒有精心設計,就沒有課堂拔節的聲音……看來,“煉”好一節“好”課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實踐,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繼而享受語文教學的別樣精彩和魅力!

語文教學反思13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的確,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懷念母親》一課,作者通過介紹自己對兩位母親——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懷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你喜歡自己的母親嗎?誰能列舉一件小事談一談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感情?”簡短的一句話,開啓了學生感情的閘門,學生紛紛發言。正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簡單的交流中,學生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

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不到一年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是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回顧我聽過的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着: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語文教學反思14

根據十幾年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語文教學反思(楊)。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語文教學反思15

近幾年,我在教學中也積累了部分經驗,但卻沒有能積極記載,使得寶貴的教學體驗隨着記憶的消磨而流失了。現在,我終於鼓足勇氣,坐在電腦前,飛快地擊打着鍵盤,爲的是記錄下教學中的點滴,爲自己今後的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課程的改革如浪潮一樣涌來,於是有人困惑,有人迷茫,有人幸喜。其實,我認爲最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觀念轉變問題。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沒有教師的參與,科課程改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然而,當前最要緊的就是部分教師用老方法教新課程,方法還是那樣的方法,將學生視爲知識的容器,肢解文本,嚼碎後餵給學生,學生得到的是無味的知識殘渣。一些老師從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胸無丘壑,目中無人。學生被動的接受,於是語文課堂,變成了對課文的講解,沒有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體驗。學生成爲老師和課本的奴隸,成爲課堂的配角。像這樣的課堂,今天還在繼續上演着這樣的悲劇。倘若這樣實在是新課改的悲哀。

新課程標準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每一個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這一點,把握課程的基本實質。其實,我們不是要課課精彩,但必須課課精心。要始終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課堂上,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說,學生能問的,讓學生問,學生能寫的,讓學生寫。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深刻得體悟課文。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爲學生的課堂,成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我想如果這樣,新課改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