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精選9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精選9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1

讀《雪兒》真的愛雪兒,也愛“我”的爸爸。“我”的爸爸用受了傷的雪兒與“我”作伴,其用意真的獨特,孤獨的“我”許久不再孤獨,與雪兒同時好起來,飛向藍天。這也許就是人與大自然的一種融合吧。

看得出,“我”的爸爸、媽媽多麼的忙碌;看得出“我”的爸爸、媽媽用心良苦。“我”的爸爸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怎樣面對跌傷,而是用那隻“信鴿”來傳達父親那種特別的叮嚀。爸爸給“我”帶回一隻受傷的白鴿,爸爸和“我”給它洗澡、敷藥,爸爸對“我”說信鴿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飛越千山萬水。文中寫“爸爸”有五個動詞——給、帶、撿、洗、說,這五個詞改變了“我”,讓“我”的注意力從此轉移了,讓“我”懂得了“關注”,讓“我”有着美麗的期盼,終於有一天“我”爲雪兒歡呼了,這種歡呼其實就是“我”的自我歡呼,這種歡呼,“我”的爸爸、媽媽都能看見,這種歡呼屬於這個忙碌而極具愛心的家庭……

也許我們無法讓我們的學生理解這一切,我想在引導學生閱讀中,也會自然滲透這種特殊的“愛”,特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閱讀,學生如果邊讀邊想,也會在無形之中,把這種“愛”轉移至自己的心中。

“理解”文中爸爸的行爲,其實就是引導三年級學生初步學會思考,通過“我”對雪兒的所爲,思考如何自主面對生活。這一課,“我”的行動,其實是讓自己健康成長的最好的藥。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2

簡簡單單學語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這是我們三年級上學期一直追求的目標。爲此,張志軍主任還特爲大家上了一節研討課,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我想綜合大家的建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在本學期的課堂教學中繼續進行嘗試。今天我上了《雪兒》這篇課文,設計教學過程簡單,孩子們參與率高,課堂上說得好,讀得多,感覺很不錯。

《雪兒》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講述了“我”爲受傷的雪兒療傷並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飛上藍天的事,表現了“我”對鳥類的愛護,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與嚮往。整篇課文內容對孩子來說不是很難,但是體會小作者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和了解“信鴿”有一定難度。整個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課前預習,認識生字詞,讀熟課文,不懂的地方做記號,並查找有關資料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留課堂交流。

二、第一課時,重點解決:

1、生字詞會讀會寫;

2、課文讀正確、流利,一段一段指名讀。

3、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覺得文中的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三、第二課時重點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小作者喜愛雪兒?”這個問題開展學習,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引導孩子品詞析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的朗讀。

讀書時,我看到每個孩子都在認真的讀書,並用筆在書上不停地畫一畫、寫一寫。交流的時候,孩子們非常積極,都能找到課文的的一些重點句子並說出理由,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特別讓我高興地是,有一個成績較差,平時頑皮,課堂很少舉手的小男孩舉手說,“我把雪兒輕輕捧起……從這一句也能看出小作者喜歡雪兒。因爲小作者輕輕地捧着雪兒,‘輕輕’說明他很喜歡雪兒,害怕碰傷了他。”雖然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從這個孩子嘴裏說出來,讓我非常高興!我覺得整過教學過程,孩子們都非常投入。

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還交流了有關“信鴿”的知識,說實話,孩子知道的比我多多了,有一個孩子直接不要看材料,站起來就說,介紹很詳細,讓我覺得很高興,同時也很慚愧,我得像孩子學習。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3

我覺得課文中“我”對雪兒的愛顯而易見,但要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光靠課文中的語言是難以企及的。

我在反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選擇了這樣一句話,作爲想象的基點,“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引導學生想象,我們看到藍天時心裏又會想什麼呢?外面的天是那麼藍,我們卻只能待在家裏,多麼希望能到外面去玩呀……通過一次次的想象,一次次的讀文,雪兒和“我”對自由的那份嚮往之情便呼之欲出了。在有所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抓住“給它洗了澡”、“在它傷口上敷了藥”、“和雪兒一起……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飄飄悠悠的白雲”等到詞語,讀懂“我”對雪兒的關切、憐愛之情,特別是通過“啊!我爲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我把雪兒輕輕捧起”等詞語,悟出“我”對雪兒的喜愛以及爲它重返藍天而快樂的心情。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4

《雪兒》這篇課文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腿受傷的孩子純潔美好的內心世界:嚮往春光與藍天,富有愛心和同情心,具有美好無私的情懷。本文的教學關鍵是使學生融入、體驗。文章的亮點是“我”的所做、所說、所想,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孩子心靈的純潔、無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動中。“雪兒”雖是信鴿的名字,更是孩子純潔美好心靈的寫照。在教學時以“讀”爲中心,滲透聽、說、寫各種技能的訓練平臺,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體會“我”的孤獨和寂寞,我着重將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作爲指導的重點,通過猜想春天窗外有什麼,來了解“我”不能享受這美好的一切,又沒有人陪伴的心理。然後引出“雪兒”受傷時的樣子,讓學生說說如果是你,看到這隻鴿子會不會收留它,引起學生對“雪兒”的憐愛,同時引發學生與“我”的思想共鳴。在反覆朗讀中,學生了解“我”對雪兒的情感在日益增加。最後提出疑問:如果雪兒飛走了,傷還沒有好的“我”會怎樣呢?學生自己會不自覺的思考,爲什麼要放走雪兒?當學生在“我爲雪兒歡呼!”中瞭解到小作者對雪兒、對自由、對健康的熱愛,不解便消失的無影無蹤,情感也就進一步提高了。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5

我覺得在教學《雪兒》時,首先應該是讓學生對這隻信鴿有着同情的心,同時我們應該爲小作者珍愛生命的美好心靈而感動。

首先,瞭解雪兒來之前小作者的孤單無聊;接着感受小作者對雪兒的憐愛;再由爸爸的話想像雪兒在藍天飛翔承當信使的樣子。在反覆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小作者在與雪兒相處中日益增強的感情,同時也融入自己對雪兒的喜愛之情。此時,不免產生疑問:如果雪兒飛走了,傷還沒有好的我還會怎樣呢?學生自己不覺思考,爲什麼“我”要放雪兒走?這時也激起學生的思想鬥爭。學生由生疑而生辯,開啓探究性思維。在自主探討中“啊,我爲雪兒歡呼!”“藍天才是你施展本領的地方。”成爲關注的焦點。瞭解到“我”對雪兒,對自由,對健康的熱愛,不解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情感進一步提高。也由衷地爲小作者尊重生命的行爲、純潔美好的心靈而喝彩。

其次,對於本課的詞語我在教學都能夠穿插講解完,雖然方法不夠新穎但基本上還是能夠完成這一項教學任務。不足的是對課文的把握不是很好,有點被學生牽着鼻子走,還有就是在朗讀的培養上沒有能夠堅持下來,在本課中朗讀這一塊就相對於要欠缺些。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6

今天我執教《雪兒》這一課,讓我感覺最成功的是第四自然段的教學,“終於有一天,雪兒展開雙翅飛起來了。啊,我爲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讓學生悟出“我”對雪兒的喜愛以及爲它重返藍天而快樂的心情。我抓住“歡呼”一詞,提問“歡呼”在此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學生回答“高興”“激動”“興奮”“高喊”……是啊,雪兒終於飛回了藍天,終於又能在藍天下翱翔了,這是多麼令人興奮啊!讓我們一起爲它高興。學生們一個個聲情並茂的朗讀課文。接下來我要求學生可以邊讀邊配上動作。學生連聲叫好,開始津津有味地朗讀起來,邊讀邊演,很是投入。

接下去,我要求同學們聯繫上下文,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描述“我”和雪兒告別的情景。可學生的回答都是圍繞那幾句話,例如:雪兒又飛回陽臺,轉着圈兒咕咕直叫,好似在說:“謝謝你的精心照顧,使我重回藍天。”“我又能飛了,我好高興啊!”“祝你早日康復,天天快樂!”而我的回答“雪兒,你去吧,藍天才是你施展本領的地方。”“我會想你的!”……顯得單調,怎樣才能寫成一段生動告別情景。我反思除了語言上描述外,應該指導學生加上一些告別的動作,如“雪兒用它那潔白的翅膀蹭着我的臉,我用手輕輕地撫摩着它等等。”一定會使告別的場面更感人,更生動。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7

教完《雪兒》,我思緒萬千。課文中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我”對雪兒的喜愛。洗澡、敷藥、取名字……正是因爲作者極其用心的呵護,才使這隻鴿子沒幾天就和“我”熟了,纔會有人鳥一起相依在陽臺看藍天白雲的溫馨畫面。爲了使學生能更近地走進課文,我讓他們閉眼想象那動人的一刻應該是怎樣的?想象“我”還會爲“雪兒”做些什麼?由此進行的再加工創造豐富了文本,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可就在我們都陶醉在“我”對“雪兒”的濃濃情意之中時,班級的一個思想有些成熟的學生卻站起來了:“老師,我想知道,這隻白鴿是怎麼受傷的?”老實說,在教這篇課文之前我可沒思考過這個問題,當他把這個問題拋出來的時候,我第一個答案就是劊子手捕鳥者,然後纔想到也許這隻鴿子是自己不小心弄傷的。學生顯然和我第一個答案同出一轍。話題自然就牽扯到“愛鳥護鳥、保護動物”上來了,於是,我的思緒又回到了課文的開頭,“這隻白鴿是爸爸在路上撿的。”“眼睛裏充滿哀傷。”所幸它遇到的是文中那個善良的小姑娘,纔會有最後完美的.結局。想到這兒,我又接着問學生:“站在陽臺上看藍天白雲的‘雪兒’此時最渴望什麼呢?”“它渴望自由自在地在藍天上飛翔!”一個學生的回答很完整。“它除了需要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外,我想,它更渴望一個和平美好的自然環境。”很深遠,也很精彩的回答!

我想,有的時候,真的要放開空間讓學生去讀課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依據可言,有道理可講,那就是會品了。語文這東西,有時真的沒有必要追求唯一的答案,就好像“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裏面的省略號,讓人遐想的內容有很多,不需要受很多限制的。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8

《雪兒》這個課題很有意思,於是我就讓孩子們猜猜雪兒是什麼?有同學猜是小姑娘的名字,引得全班鬨堂大笑,雖是如此,但已經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了。

這篇課文是以小作者和白鴿的相伴到離別爲線索的,而我們班的同學以“愛”爲線索,能從爸爸和我的行爲中,覺得他們非常有愛心,很善良。我問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有同學說爸爸看見了就把它撿回來,還幫它洗澡,療傷,很有愛心,還有同學說爸爸和我沒有把雪兒關進籠子裏,更能說明我和爸爸都很有愛心。有同學說作者盼望着雪兒快些好起來,看到它能展翅飛翔而爲它歡呼中能感受到。我本想這樣的回答已經可以了,但有一個同學高高舉起小說,當雪兒傷好時,我輕輕捧起雪兒,讓雪兒飛回大自然的那一瞬間,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對雪兒的愛,正因爲愛它,纔會放了它。

是啊,雖然作者是戀戀不捨的,多麼希望把它留在身邊,但是他還是把雪兒放回了大自然,難道這不是一種愛嗎?正如有一首小詩中所說的“愛是給予,愛是人類的春天,愛是生靈的樂園,你愛着世界,世界也愛着你!”動物都是有靈性的,你看,雪兒又飛回陽臺,來感謝小作者呢!這裏我設計的“雪兒又飛回陽臺,轉着圈兒咕咕直叫好像在說——”同學們就圍繞着愛進行討論了,效果不錯。在孩子們的心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愛身邊的動物的意識。本課又達成了另一個教學目標。其實,課堂生成的資源是很有價值的,我們都應及時去把握。

三年級語文上冊《雪兒》教學反思 篇9

讀這篇文章,我不知道“我”的年齡,但從文中可以想到“我”年齡不是很大。從“我的腿跌傷了。爸爸、媽媽每天要去上班,家裏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冬天過去了,我多麼嚮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很明顯可以讀出“我”的爸爸、媽媽真的很忙,以至於無法照顧“我”,從後面的文字可以看出“我”能夠照顧雪兒,可以看出“我”雖受傷在家,卻還能夠在家中照顧自己,這種獨立也會給學生一些啓發。不過這一點,可讓人擔心的。因爲假如“我”是個未成年人,其爸爸、媽媽的如此做法是一種違法,在西方肯定是不行的,因爲未成年人是不能一個人在家的。但“我”的這種經歷也是美的,“我”把精力獻給了雪兒,其實就是獻給自己,這是理解爸爸、媽媽收穫到的一種幸福。

也許我們無法讓我們的學生理解這一切,但老師從這些方面認識這篇文章,我想在引導學生閱讀中,也會自然滲透這種特殊的“愛”,特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閱讀,學生如果邊讀邊想,也會在無形之中,把這種“愛”轉移至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