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5K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本課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於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着水面”說明都是一剎那之間進行的`。這幾個動作聯繫在一起,突出了翠鳥捉魚的迅速、敏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

1、我引導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再進一步弄清楚每一段寫了什麼。然後,通過反覆朗讀,體會翠鳥小巧、美麗、可愛的樣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魚的動作。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始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想象。在這個基礎上,把個人讀懂的或有疑問的地方講出來,和同學們交流、討論。同時,結合形象直觀生動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翠鳥捕魚的動作敏捷和翠鳥外形的關係。

2、指導朗讀、背誦。在教學翠鳥等魚、捕魚的部分,我以“誰有勇氣也來讀讀這兩段”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於是,我課前設計了讓學生給翠鳥上色和課上介紹翠鳥外形的教學環節。

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

二是這樣做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

三是訓練說的能力。手段是爲目的服務的。給翠鳥上色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

另外,我還讓學生讀寫結合,寫出興趣。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不僅需要模仿,而且善於模仿。這是因爲小學生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侷限,他們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可以說小學生的最初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中年級學生初學作文更是如此,我要求他們嘗試模仿這段話介紹鳥的外形。學生在這一環節表現還是不錯的。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教參》中也明確強調,略讀課文,在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即使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後解決。

在教學中我也清楚這些,但對其精髓可能還是沒領會明白。學生對前幾課精讀課文中學習方法的掌握運用情況也能有個準確的瞭解,同時能檢測出我們在前幾課精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當然在教學中一定還有許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多提寶貴意見。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區別多音的不同用法,讀準每個字的讀音,並能根據讀音組詞。

2詞語接龍,擴大學生的詞彙量,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

3把詞語連接成句,積累語言。

4認識3種修改符合,學習用這3種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造句、習作。

5閱讀短文,學習狀物文章的寫作方法。

6通過說話練習,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7學習怎樣寫自己喜歡的一個小物件,把它的樣子寫清楚。

教學重點:

短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把自己喜歡的一個小物件的樣子寫清楚。

板書設計:

鼻子長長的翹着

牙齒匕首似的伸出來

小瓷象耳朵像扇子微微掀起

腿有的有的彷彿

尾巴又小又細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區別多音字的不同用法,讀準每個字的不同讀音,會根據讀音組詞。

2詞語接龍,擴大學生的詞彙量,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

3把詞語連接成句,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用下面的多音字分別組成詞語。

gān()fā()dǎo()shǎ()

幹發倒數

gàn()fà()dào()shà()

二詞語接龍

看懂例子,有什麼規律?

所組的詞是常用且規範的,越多越好。

兩人一組完成,看哪組最快組的詞最多,並寫出來。

三把詞語連接成句。

看明白例子,讀一讀。

自己試着做,讀一讀,覺得合適嗎?

指名彙報。

把句子抄寫在練習本上,並背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3種修改符號,學習使用這3種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2閱讀短文,使學生初步學習狀物的一些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認識修改符合,自己試着用一用。

(一)讀一讀句子,找一找句子的毛病。

(二)結合句子,看一看說明,弄明白3種修改符號分別表示的意思和作用。

(三)學生說一說什麼情況下用哪種符號。

(四)練習:用不同的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上課鈴聲響了,我立刻馬上跑進教室。(刪去)

2.我們必須遵守紀律的習慣。(增加)

3.五龍亭建在靠進湖岸的水中。(更換)

二閱讀短文

(一)讀短文,藉助字典學習不認識的字。

(二)帶着問題默讀思考:短文介紹了小瓷象哪幾部分?用畫出,每一部分什麼樣?用~~畫出。

(三)討論短文是怎樣介紹小瓷象的

鼻子長長的翹着

牙齒匕首似的伸出來

小瓷象耳朵像扇子微微掀起

腿有的有的彷彿

尾巴又小又細

(四)再讀短文,體會寫法。

教學反思:

學生對短文的學習較好,能夠體會寫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能把自己的歡樂或煩惱講清楚。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每個人都有過歡樂,也都遇到過煩惱。總是裝在心理挺不好受的。那麼今天老師就給你們提供一個說的機會。對於歡樂,我們大家共同分享,對於煩惱,同學們要給予熱情的幫助與鼓勵。

二指導準備

(一)讀懂題目,明確要求。

(二)學生自己選擇說的內容,是說歡樂的事,還是講煩惱的事。

(三)想一想,怎樣說給同學聽更清楚更明白。

(四)4四個人一組,進行聽說練習。同學之間互相評議,選代表向全班彙報。

(五)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認爲做得比較到位的有這樣幾點:

一、對於整體感知環節的處理。

整體感知環節一直是我們比較頭疼的部分,以往經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說說“這節課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把學生難住不會收到整體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引導學生住抓住主題,圍繞“拜”字,大膽提問思考。誰拜誰爲師?爲什麼拜師?怎麼樣拜師?拜師的結果如何?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全文整體感知。

二、對於課文中重點詞語的`處理。

例如對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情況展開想象,從字詞基本意思着手理解詞語意思,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生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接下來說幾點這節課處理得不到位的地方,反思有以下幾點:第一,今天的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我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只是自己做了簡要介紹,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第二,在教學設計方面,欠缺靈活,本來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學生表現與我預期不符,,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課堂上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服務。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我一直在苦惱,現在的孩子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孩子對學習經常沒有什麼興趣,我們教師不得不絞盡腦汁來想很多的策略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不過有一次在一節語文上孩子的表現,讓我有了新的一些收穫。

那是一篇叫做《冰燈》的課文,課文中提到小軍的爸爸用錢給小軍買了一個很美的玻璃燈,作者也很喜歡透明的等,就讓爸爸做一個,家裏沒有玻璃,爸爸爲了做這個燈,就凍了一塊冰,在除夕早上起來,磨冰塊,做冰燈。爲了讓孩子感悟爸爸的愛,但是爲了讓孩子有思考,討論的餘地,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哪個冰燈更美一些?

有學生回答我:"老師我覺得小軍的燈更美,因爲它是玻璃做的,而'我'的燈是爸爸做的,還是用冰做得,怎麼可能做得好看呢?"

這時候,很多學生愣了一下,大家對這種想法都有點意外,很多學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很多人開始思索,有人馬上去讀課文。

我咋一聽也覺得學生是不是沒有理解課文中得含義呢,我很想引導他理解這層含義,可是轉念一想,爲什麼不尊重一下學生的看法,讓學生再讀一讀,和同學討論一下,再來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一場小小的爭論呢?新課程不是很注重學生的獨特的見解嗎?我也尊重一下學生。學生經過讀、討論,開始發言。

一學生:"老師我還是覺得'我'的冰燈更美,因爲那是爸爸忍受着寒冷,在除夕早上做的……這是包含着爸爸對我深深的愛的冰燈,所以……"然後學生還讀了書中的詞句來說明。大家也很贊同他的看法。因勢利導,我就讓他們帶着感情來朗讀課文。我發現,學生的'興趣很濃,讀得特別認真。讀完後,那個我讓另一方的同學來發表他的意見。

一學生說:"老師,你們都說那個冰燈含着爸爸對'我'的愛,那小軍的玻璃燈不也包含着他的爸爸對他的愛。"我和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我也一下子意識到了這一點,對呀!我讓他繼續說說他的看法:"小軍的爸爸給小軍買的冰燈不也是爸爸跑到鎮裏買的,這也是愛的表現,另外,他爸爸買的冰燈比較貴,要花很多錢,而這些錢不也是爸爸辛苦掙來的,和'我'的爸爸辛苦地做冰燈不是一樣的嗎?"

我真佩服孩子這種獨特的想法,真佩服他那樣與衆不同的思考方式,同學們聽了都覺得很有道理,也表示贊同,當然其他孩子也針鋒相對,認爲'我'的爸爸的愛更美什麼的,但是在爭論中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也毫不放過一次次的機會,引導學生思考,發表各自的意見,朗讀,效果很好。

在另外一篇課文中,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在學習《電話的發明》的時候,課文中出現一句話"……他們的實驗又失敗了……",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有個孩子發現了這句話中有個"又"字,馬上提出:"老師,課文只講到他們做的一次實驗,爲什麼這裏還用'又'呢?"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注意到,備課的時候也沒有在意,而其他孩子對這個問題很疑惑,很有興趣,我趕緊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再讀課文,再來回答這個問題。本來這篇課文沒有什麼味道,孩子不是很愛讀,來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們馬上來了興趣,很多孩子認真讀起課文,尋找原因。經過這麼一讀,他們找到了了用"又"的原因,同時他們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興趣似乎也提高了很多,接下來的學習中好像都不放過課文中的每個字眼。

以上兩個的小環節中,我發現,其實孩子的心理特點就是這樣,對很對自己不明白的事物都很有興趣,只要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抓住這個特點,抓住孩子每一次的靈感的閃現,拋棄原來固化的模式和你原來的打算,讓孩子自發的對學習中的疑惑或一些不同看法激發出對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孩子自己帶着自己的興趣去學習,這樣不就是所謂的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嗎?作爲老師,我想要特別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設置有時還得鼓勵;老師還要善於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的靈光的閃現,要捕捉住那一瞬間,因爲有時候那些能夠激發興趣的"光"就是一閃而過的;老師更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讓孩子用興趣引導學習;老師還得要有熱情,我發現如果老師能夠像孩子一樣,興奮地、熱情地對待這些瞬間,孩子也對因爲你地投入而更加投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在我講課文之前,我都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在預習本課時,很多學生提出了疑問:爲什麼蜜蜂會辨認方向?我一聽,立馬感覺到學生有興趣,並且意識到這是個讓學生自己動手查資料、自主學習的好機會。

因此,我佈置學生各自回去收集資料。上課這天,學生準備了很多資料。上課時,我預留了時間給學生上臺展示、講述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了幾個之後,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換收集的資料,並解答組員提出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一節課,我並沒有真正讓學習課文,而是讓學生盡情交流感興趣的內容。在交流過程中,我也適時進行總結,並梳理學生思路或者講解較難理解的`字詞、知識。

這一節課主要的收穫是將課堂內容向課外拓展,要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我認爲,這也是讓學生對語文課保持興趣的方法之一。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爲樂的特點,因爲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麼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

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及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爲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孩子幹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幹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幹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隻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屬於半放半扶。

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翠鳥》抓住重點詞語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得那麼美那麼可愛的,然後再把體會到的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教學時,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

一、以趣促讀,讀出情趣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教學中,尤其是講讀課文中,我認爲課件適時地引入,對於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讀書時的情感投入,確實起到積極作用。

我在教學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時,及時補充課件,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翠鳥外形的美麗和行動的敏捷。然後再充分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己讀的過程中體會翠鳥的“美麗和機靈”,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如第二自然段:“儘管小魚是那樣機靈,只悄悄地把頭露出了水面來吹了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目光。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叼起一條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讓學生體會情景朗讀,師給予提示:“悄悄地”讀輕聲,“吹了個小泡泡“也讀輕聲,表現出小魚的“機靈”。“儘管”是個轉折詞,讀得重一些。動詞:蹬、叼、貼、飛需讀得重,整個捉魚的一句都要快讀。最後一句:只有蘆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就應該讀得舒緩了,以表示餘波未盡……可以請學生示範讀,或比較讀。從而體會小魚的機靈,翠鳥捉魚速度的快。

再如第三自然段:老漁翁看了看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裏嗎?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裏面又很深,不容易逮啊!”應該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讓學生比一比,誰的語氣最像老爺爺的說的話?

二、自主選擇,合作探究

在學生初讀課文,知道課文是從外形、活動以及生活習性三方面來介紹翠鳥之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翠鳥的什麼,以此激發學生深入研究的熱情。然後讓學生用自己最擅長的學習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獨自或自選合作伙伴,進一步探究有關翠鳥的知識。如:第一自然段,寫到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那爲什麼不直接寫翠鳥頭上,背上和腹部羽毛的顏色呢?學生們合作學習,進一步體會到比喻句的形象生動,進一步感受到生動靈活的語言才能抓住讀者的心。

在第二自然段裏,描寫的是翠鳥活動的特點。可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來合作探討、理解:動起來的翠鳥和停在蘆葦稈上安靜的翠鳥。“動”起來的速度快是爲了什麼,“一動不動”又是爲了什麼?因此讓學生理解翠鳥“動”和“不動”的目的都是爲了捕捉小魚。也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學習中學生應該什麼時候動起來,什麼時候該安靜?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一、創立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資料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教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教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我紀律沒抓好。之後看了一位教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纔有所感悟,這位教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爲她足夠的自信自我的課孩子必須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教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活力,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本事。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主角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理解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忙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到達目標的最佳途徑;明白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本事;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我的學習。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本事。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本事。再者多問一些有創立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能夠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到達自我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我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本事,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我看過的書;又能幫忙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資料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養,才幹僅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能夠經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資料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當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教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燕子》這篇課文選自鄭振鐸先生的散文《海燕》,描繪了春天裏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中飛掠和休息的畫面。是燕子爲“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把早春的山光水色點綴的更加美麗。在文中,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的春天景色,讚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的讚美之情。 本單元的一個教學重點是通過這幾篇文章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做個熱愛學習的人。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之所以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於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於不斷地觀察,來自於多層面的感受,二三月微風,千萬條柔柳,陽光下斜身掠過,稻田中,湖面上,電線上,這一個個場景,構成了伶俐可愛的小燕子。而少了這些,怎麼可能有這篇美文?因此,同學們也要仔細觀察、認真聆聽,積累更多有沒的詞句。

課文中有很多寫得很精彩的句子。例如“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一句,作者把春天花開草長,萬木齊發的景象比喻爲“趕集似的聚攏來”,充滿熱鬧歡快的氣氛。教學中,我問學生:你們趕過集嗎?你能說說趕集的盛況嗎?學生說: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有串親戚的,有賣商品的,有通過這一說學生明白了比喻的恰到好處。

“還有幾隻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這句話中:一個“掠”字,寫出了燕子飛過水麪時,飛得很低,距離水面很近,簡直就是從水面上拂了過去;一個“沾”字,寫出了燕子身體並沒有觸着水面,只是剪尾或翼尖偶爾捱了一下水面,足見燕子的輕捷靈巧了。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燕子飛行的動畫,一目瞭然,學生明白了燕子飛行的速度快,而且動作非常美。

我讓學生反覆閱讀這幾句優美的語句,通過閱讀來感悟語言的魅力,讓閱讀真正成爲一種美的享受。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葉聖陶在荷花池邊欣賞美麗的荷花,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

本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達到審美的目的。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態美.爲後面作者展開想象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依據。爲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慾望。在教學中,我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學習,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態之美,並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我先讓學生找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

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

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

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

3.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在教完這三句話後,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

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解讀不到位。不光是指導學生讀,讓學生表演,這樣做對文字的解讀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讀。在教學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鑽、衝、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再者,可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想象白荷花冒出來之後想些什麼、幹些什麼?並讓學生動筆寫下來,寫完後交流。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爲了貫徹落實語文“課標”提出的新理念,休現“課標”倡導的新學習方式,我這樣設計教學思路,效果較好。

一、課前做好兩個準備工作

1、佈置預習,可讓學生看看有關趙州橋的圖畫,然後讀讀課文,查查工具書籍,自學生字,並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雄偉、堅固、創舉、美觀、遺產”等詞語的意思。檢查預習時,要把重點放在糾正讀音上。預習中要求理解的詞語可以在理解課文過程中檢查處理。

2、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途徑蒐集或下載與課文有拳圖片、文字資料等,以拓寬學生視野,使他們進一步瞭解趙州橋及相關知識。

二、課上抓住三個重要環節

1、直接從學生預習或所獲資料入手,避免在“導入”環節上兜圈子、浪費有效教學時間,穩、準、快地進入課文的學習。

2、略讀一、四段。第一段可彩教師引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白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及建造的時間。第四段的處理建議彩感情朗讀法,讓學生明確這段是作者對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發出的由衷讚美。這樣做既體現了“課標”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積累的要求,又節省了教學時間。

3、精學二、三段。可在開課伊始問問學生,通過預習,你最喜歡文中的第幾段。漢有的學生答到第二段或第三段可就先直接重點學習第二或第三段。第二、第三段的精學,教師應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的權利,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自由圍坐(或站)一起,結合討論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的討論題可設計爲:這段寫出了趙州橋的吧兩個特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你最喜歡這段中的哪句話?站起來大膽地讀給大家聽聽。第三段的討論題可設計爲:這段寫出了趙州橋的哪個特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這段的第一句在第二、第三段中起什麼作用?你喜歡這段描寫的哪種姿態的龍?爲什麼?你能讀好這段話嗎?試着讀給你的小夥伴聽聽。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展開交流。這時老師應結合學生交流用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出示以下重點句讓學生加以理解,並練習感情朗讀:(1)“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創舉”的意思是什麼?爲什麼稱趙州橋是個創舉?“這種設計”指什麼?這種設計有哪兩個優點?引導學生理解“這種設計”是指在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建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優點有:防洪排澇,加固橋身,節省石料。這種高超巧妙的設計稱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說它是建橋史上的創舉。(2)“有的刻着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裏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着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遙望;不有的刻着雙龍戲珠。所遙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了一樣。討論:這裏寫了圖案上的龍的幾種姿態?“所有的`龍”指的是哪些龍?引導學生明白,這裏寫了圖案上的龍的三種姿態。第一種是兩條龍的身體纏在一起,第二種是騰空飛起的龍,第三種是兩條龍在玩一個珠子。與此同時播放與第一、第三句文字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配音範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語言文字,輔之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對課文理解,讀出對造橋人智慧才幹的佩服,讀出爲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完成以上環節後讓學生練習背誦第二、第三段。

三、課後設計四個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的情況和學生的興趣,課後我們可設計以下拓展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任選其中的一至二個題目完成:

1、做回小導遊,向你的父母或親戚介紹一下世界聞名的趙州橋。

2、蒐集有關中國石拱橋的圖片、文字資料展示給斧小夥伴們看。

3、畫一畫你所喜歡或你心目中的石拱橋。

4、仿照課文中第二、三段的寫法,選擇家鄉的或你熟悉的一座橋,寫一段話。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爲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在檢查朗讀方面,一開始就採用了全班齊讀的形式,效果很好。在個別抽查讀書時,讀音錯得最多,最不熟練的詞語是"憧憬","倏地","磨坊",特別是"磨坊"的聲調需要糾正很多次才基本讀準。

在感知課文內容方面,我在備課時,發現把課文按照"做風箏,放風箏,斷風箏,找風箏"比課後提示的"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更恰當,但是我沒有直接說出來,我在教學這個環節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事情,然後然學生想想圍繞風箏按照什麼順序來寫,學生說出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我板書後,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自然段,學生說出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我再引導學生找找"找風箏" 這個內容還有沒有其他自然段,學生很快找出了是"第五至第八自然段"。這時候,我讓學生看板書,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了還缺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我留在第二課時講)那麼第四自然段講什麼呢學生紛紛舉手,但是沒有想到一個準確的詞來概括,比如:"飛""跑"等。正在我納悶的時候,一個聲音忍不住冒出來:"丟!"丟好!也不錯,雖然不是我預想的那個字,但也不錯。後來,雖然大家也說了幾個,但經過一番比較大家都認爲用這個"丟"字更準確。這時候,又一個驚喜出現了: 有一個學生竟然說出了一個字:斷!是呀,正是這個字,這一自然段就是講"斷風箏"。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對他進行了大力表揚。所以用上"斷"和"丟"都比較好。

明確了內容分段後,再分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後來在第二課時才擠了十幾分鍾進行了生字的認讀和寫字指導。但開學到現在,還沒有從容指導過寫字,學生的寫字跟二年級相比,很多同學是退步了,看來生字的指導書寫還要進一步加強,在第一課時要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書寫。

在檢查朗讀方面,一開始就採用了全班齊讀的形式,效果很好。在個別抽查讀書時,讀音錯得最多,最不熟練的詞語是"憧憬","倏地","磨坊",特別是"磨坊"的聲調需要糾正很多次才基本讀準。

在感知課文內容方面,我在備課時,發現把課文按照"做風箏,放風箏,斷風箏,找風箏"比課後提示的`"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更恰當,但是我沒有直接說出來,我在教學這個環節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事情,然後然學生想想圍繞風箏按照什麼順序來寫,學生說出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我板書後,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自然段,學生說出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我再引導學生找找"找風箏" 這個內容還有沒有其他自然段,學生很快找出了是"第五至第八自然段"。這時候,我讓學生看板書,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了還缺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我留在第二課時講)那麼第四自然段講什麼呢學生紛紛舉手,但是沒有想到一個準確的詞來概括,比如:"飛""跑"等。正在我納悶的時候,一個聲音忍不住冒出來:"丟!"丟好!也不錯,雖然不是我預想的那個字,但也不錯。後來,雖然大家也說了幾個,但經過一番比較大家都認爲用這個"丟"字更準確。這時候,又一個驚喜出現了: 有一個學生竟然說出了一個字:斷!是呀,正是這個字,這一自然段就是講"斷風箏"。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對他進行了大力表揚。所以用上"斷"和"丟"都比較好。

明確了內容分段後,再分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後來在第二課時才擠了十幾分鍾進行了生字的認讀和寫字指導。但開學到現在,還沒有從容指導過寫字,學生的寫字跟二年級相比,很多同學是退步了,看來生字的指導書寫還要進一步加強,在第一課時要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