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一樣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就應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我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十分頭疼,教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應對這些問題,應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潛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透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潛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課文,六個閱讀鏈接和六個綜合學習,針對不一樣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明白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透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僅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狀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潛力的構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透過教師的組織、引導進行。所以教師要對自我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我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我的教學行爲,使自我的課堂教學得到化。如在教學《詩的材料》時,由於備課時側重於對課文資料的挖掘、側重於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着教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個性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此刻,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齊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30篇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立刻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透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我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以前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教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我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我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潛力,期望能衝破瓶頸,開拓教學的新天地。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這課堂的教學中,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這篇課文是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單元的配套閱讀課文,所以我希望學生能瞭解一些民間故事的特點。因此,我設計這樣一個導語: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傳着一些動人的故事,我們稱爲民間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精彩的一個民間故事——除三害。(板書課題)

然後,我引導學生由“害”展開生聯想,學生肯定會說到“害人、禍害”等一些不好的東西,教師小結,所以“害”是不好的,我們要堅決——除三害。

古人云:學貴有疑。所以,我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我進行引導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怎麼除這三害的?並進行板書。充分體現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讓問題激活思維,以問題爲載體,對學生後面的自主學習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

問題是從學生中來的,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感悟。所以,我們還是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把問題回拋給學生。請大家帶着這三個問題默讀課文,找到相應的詞句畫下來。當學生默讀完畢之後,很快能回答其中的兩個比較容易的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山間的猛虎

周處 除掉 河裏的惡龍

地上的周處

接着,我讓學生讀讀板書,說說發現什麼問題?學生很快能提出“周處除掉地上的周處”,自己除掉自己嗎?我引導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和最後一自然段,學生就能從句子中發現,周處其實除掉的是自己的惡習。於是,我就改寫板書,把“地上的周處”改成“自己的惡習”。學生通過自學,三個問題解決了兩個,會很有成就感。

概括文章大意是本課一個重點,所以,這裏,我向學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借助板書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同桌互說指名說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充分的說的時間和機會。有了板書這個基礎,相信學生概括會比較容易:課文描述了周處除掉了山間的猛虎,河裏的惡龍,並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在這一環節中,既能體現教師的“扶”,又能體現學生自主地“學”,學生就比較輕鬆地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重點。

(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

學生提的問題,只剩最後一個:怎麼除三害的?因爲是略讀課文,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這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請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周處是怎麼除三害的?找一找相關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並可以在邊上試着寫寫自己的感受。寫完之後,四人小組先交流。學生邊讀邊感悟,並書寫感受體會,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在教學時還是有較大的差異,略讀課文不可能像精讀課文那樣面面俱到,教師對教材必須有所取捨。課文中描寫周處降龍部分寫得非常精彩,學生很可能會對周處降龍這一部分比較感興趣。所以,我把這作爲學習的一個重點之一。我用兩個環節展開:1、抓重點詞,品味語言;2、朗讀指導,感受畫面。學生在交流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句進行體會:三天三夜、驚濤拍岸、濁浪衝天,當學生說到這些重點詞的時候,我進行板書,並提問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繼而進行朗讀指導,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理解這些字詞,另一方面也能加深體會降龍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忽而……忽而……可以讓學生加上動作讀,引導學生讀出惡龍不容易對付的感覺。我適時進行引讀:三天以後,大河平突然靜了,沒有(引說)……沒有…… …… 不見了…… 不見了,當激烈鬥爭結束,一切恢復平靜又該怎麼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從緊張激烈到平靜的變化。接着,我引導學生說:“同學們,你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精彩的降龍的場面再現一下?”用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形式進行朗讀練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當時搏鬥時的緊張激烈,同時也可以積累生動語言,體會周處的勇猛。這也就突破本課另一個重點。

如果學生說到伏虎這一段,可以讓仿照周處剁龍這一部分,展開想象,描述周處是怎麼伏虎的?可以抓住一些動作詞,體會周處的勇猛。

周處的勇於改過的性格特徵是本課人文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所以,學生如果說到周處痛改前非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如果你是周處,你出生入死,上山殺虎,下河剁龍,除了兩害,立了大功,成了一名大英雄,你想象一下人們會用哪些方式迎接他的到來?引導學生說敲鑼、打鼓、放鞭炮、鮮花、歡呼、高高舉起…… 而事實上,人們又是怎麼迎接你的?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1)人們以爲他死了,在喜氣洋洋地奔走相告(2)遠遠地朝他點點頭,趕緊躲開了,面對巨大的反差,你會怎麼想:寫一寫,出示小練筆;他想起( ),想起( ),想起( ) ……他終於明白了( )。讓學生深刻體會周處以前的`“非”,繼而能“痛改”。然後,我進行小結:是的,正如你們所說的,周處終於明白了自己以前錯了。也和猛虎、惡龍一樣成了禍害。他如夢初醒,從此,橫行霸道的周處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敬重的人。那麼學生對周處勇於改過這一性格特徵有了更深的印象。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自主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問題,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被激發出來了。在靜讀默思、在積極探究、在熱烈交流中學生感悟了本文,領會了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他們的閱讀能力在這樣過程中不知不覺得到提升。

(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這就是周處除三害。課文學完了,你能說說周處是一個怎樣的人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例如,勇猛、知錯能改等。這時,我進行提問:你知道周處後來成爲一個怎樣的人?如果學生有知道的,就讓學生自己說。如果學生不清楚,那麼我提供一個補充資料,讓學生讀一讀。讓學生對周處優一個全面的認識。(後來呀,周處痛改前非,立志好學,志向高遠,爲官期間,他執法公正嚴明,後來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直至戰死沙場。後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認他爲平西將軍,還特地建造了周王廟來紀念他。)

略讀課文就是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去自主學習課文,那麼課後的拓展延伸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持續地鍛鍊,同時也激發對名民間故事的熱愛之情。所以學完課文,除了這篇課文,你還讀過我國的哪些民間故事?學生可能會說許多,我進行小結:民間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認真地閱讀這些民間故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真善美的享受。《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四個民間故事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大家可以課後去這些民間故事的海洋中遨遊。

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用“質疑引入,品讀感悟,角色體驗”等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感悟學習的能力,最後的拓展延伸還把學生引入大語文的學習中去,幫助他們去感受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聽記考查。

內容:聽寫短句。

難度:較大

5人滿分。沒有得滿分者因爲“地”寫成“的”,漏字、錯字“遊”、“箏”而扣分。

反思:“的”、“得”、“地”,平時沒少強調,學生總是不能正確使用,還要在學習中不斷滲透,加強訓練。

二、說寫結合。

主要考學生對課文《荷花》的理解和運用。32人基本上理解題意並能得滿分。因爲平時強調過要緊扣題目進行說寫,因此,凡是廢話連篇的(小作者:媽媽,帶你去看個東西。媽媽:什麼東西?小作者:好看的東西。媽媽:好的。)一律扣一半或零分。

三、語言基礎。

總體戰況:慘敗!

原因分析:

看拼音寫詞語:20人滿分,“襯衫”和“彷彿”倒過來寫了,“黎”字幾經強調還是很多學生寫錯。

形近字組詞:20人滿分,本來很容易的題目,往往最容易丟分。很多學生把“睛”看成“晴”了;對“裁”的把握也不準。、

量詞填空:44人滿分。失分的兩個人主要是照着抄都抄錯!

反義詞:10人滿分。“沉重”和“難受”失分最多,主要是沒有理解好詞的意思,平時也沒充分挖掘教材裏的反義詞。“減少”錯的也不少,語感和積累都需要加強。

四字詞語:11人滿分,錯別字,錯別字,錯別字!

比喻句:13人滿分,主要失分在於第二句,還是練得少了。

一句話總結:這語言基礎真不紮實,平時的教學還需要找準語言訓練點,紮紮實實教語文。

四、積累運用:

歸類四字詞語:12人滿分。錯別字,忘記了,不會寫都有。

想象寫句子:35人滿分。失分的主要還是錯別字。

環保標語:43人滿分。3人失分因爲錯別字。

五、開心閱讀:

1、ABB:33人滿分。還是基礎不紮實,學了那麼多ABB,每次要用的時候都忘記。

2、反義詞:16人滿分,這道題可以聯繫上下文來尋找答案的,很多學生要麼不理解,要麼不會找。

3、一字多義:26人滿分。說真的`,這道題還真難!比以往遇到過的題目難很多。

4、選擇題:32人滿分。

5、想象說話:33人滿分。失分的一部分爲錯別字,一部分爲理解錯誤。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保護動物保護過頭了。

六、快樂習作:

大部分學生都是寫回自己在第一單元寫的習作,小部分學生臨場發揮,寫得比第一單元習作還要好。但還是有好幾個,沒有家長做寫手,就什麼都不會。其實也不是不會,是平時依賴性太強了,老是想着有家長代勞,皇帝不急太監急!

評講試卷的時候,我讓學生自己上來講試卷,自己做錯了哪道題,爲什麼會做錯,也許他們的現身說法總比我的“一言堂”好吧。

以後測驗最好在講完課後隔一兩天就進行,這次測試,因爲公開課的問題,拖了一個星期,很多東西都回生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海濱小城》是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片閱讀課文。本單元以“祖國河山”爲主體編排了四篇課文。旨在讓學生領略祖國各地美好的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19課《海濱小城》爲本單元第三篇課文,字裏行間流露着對海濱小城的熱愛之情。

本單元的單元導讀提示本單元語文要素有兩點:

1、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2、習作的時候,試着圍繞一個意思寫。本單元安排的幾篇課文,在落實語文要素貫穿學習方面方法來看18課《富饒的西沙羣島》第五自然段,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旁邊泡泡提示:我能發現這段話是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以這種形式提示學生關注關鍵語句。19課《海濱小城》的課後第二題: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是引導學生從段落中找出關鍵語句,從18課的關注到19課的找出,要求有所提高。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進口語文要素把教學重難點放在了讓學生能找出第四到第六自然段的關鍵語句,並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上。在教學本課時,我能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設計。

本節課優點如下:

1、課前通過圍繞“昌吉真是個好地方”看圖交流,較好地拉近了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同時讓孩子初步感受圍繞一個意思,怎樣去說一段話。貼合本課的語文要素訓練點。

2、注重寫字教學。在版書課題中,重點指導書寫“濱”,理解“濱”的意思,是水邊的意思,海濱就是海邊,拓展到河邊就是河濱,湖邊就是湖濱。從認讀、書寫、擴詞、到理解意思,融爲一體效果較好。而且三年級上冊爲二年級到三年級的過渡階段和中段語文的起始階段,教師在設計本課時,並沒有將字詞教學弱化。能以學生的學情定教,不僅板書了學生認讀比較有困難的新詞,多音字。而且通過課件出示的三組詞語,按照海上小城公園分類出示,並且在詞語中配有海濱小城特有的一些事物的圖片出示,一方面讓孩子能認讀詞語,另一方面,因爲學生對海濱小城比較陌生,詞語以這樣的形式呈現在背景圖上,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海濱小城的.事物,既認讀了詞語,又瞭解了這些陌生事物,對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字詞教學由詞到句,體現了由易到難的過程。對滿載的載和栽種的栽,也進行了紮實的讀與寫的教學。總之,本課字詞教學是紮實的。

3、課題預測有創新。第四單元爲閱讀策略單元:學習預測,本節課由課題海濱小城預測都會寫哪些內容,將單元要素的學習不僅限於一個單元,而是貫穿後續單元的學習。將前面學的內容在後面得以得以鞏固。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古詩的語言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但是詩中的某些詞語的理解卻是可意會而不好言傳的。

備課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反覆領悟古詩,瞭解學情,課堂中每個問題的設計,過渡語的反覆斟酌我都經歷了反覆思考反覆推敲的過程。備課結束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引得太多,放手不夠,課堂中老師要說的話也太多。後又經歷了幾次修改,但是問題依然存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執教的過程中,很多問題由於在備課的時候不夠周全,因此,問題就開始顯山露水了。

第一,孩子們的課堂常規訓練不夠到位。上整堂課,雖然我仔細觀察了孩子們,他們沒有任何出格的行爲,但是我認爲很多孩子是心不在焉的,是學習不夠認真的。我在想,第一是我的孩子沒有學會聽課,其次就是因爲我的課不夠吸引孩子們。第三就是孩子們見不得三寶,來了幾位老師聽課,他們就手足無措了,發言不夠踊躍,朗讀不夠放開。聽了耿老師的課,我才知道,其實三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組織教學也是少不了的程序,特別是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更要注意組織教學,這樣纔能有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瞭解學情不夠。應該說,我對孩子們還是不太瞭解,比如我問總相宜是怎麼理解的,孩子們是全然不知,回答的是風馬牛不相及。這就是我對孩子們的估計不足。在三6班上課的時候,我發現他們不懂淡妝濃抹是什麼意思,我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本打算將那個問題拋給學生的,我換成了兩幅對比圖片來幫助孩子理解,應該說那兩幅圖解決了淡妝濃抹的問題,但是我沒有將這個好的契機和總相宜結合起來。正如黃老師所說的那樣,直接問孩子們,這兩幅圖美不美?孩子們肯定肯定回答,美,然後我直接總結,這就是總相宜,那教學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第三,就是課前的預設還是不夠精細,這點從每個環節的設計連貫度就可以看出來。雖然說我在預設的時候還是關注瞭如何讓每個環節更連貫,讓過渡語更自然一些,也許是我教案記得不熟練,也許是我的臨場機智不夠,反正表現不盡人意。

第四,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訓練,讓課堂教學語言更美一些,讓教學流程更清晰一些,讓評價更多樣一些,讓普通話更標準一些,讓語氣更抑揚頓挫一些,讓感情更充沛一點,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散發勃勃的生命活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檢閱》一文,通過一個動人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應該怎樣維護自尊,怎樣尊重每一個人的平等權利。文中有兩個主要人物,殘疾兒童博萊克和兒童隊隊長,通過博萊克告訴孩子們在面對人生的劫難,應自立自強,而通過後者則突出的是一種尊重弱者,關愛弱勢羣體的心靈的主題,整篇文章體現了一種濃濃的人文關懷。

本文課後有一個寫話的題目:博萊克,我想對你說。今天,我仔細讀了全班同學的寫話作業,發現一個主要毛病:大部分同學都用回答問答題的方式表達了對博的敬佩,但語言平淡、言之無物,只有極少同學能聯想到博檢閱前的艱苦訓練,推人及己,再聯想到其它身殘志堅的故事,內容充實。總的來說,此次寫話是失敗的,後一反思,發現與其說寫話失敗,還不如說課堂上閱讀教學的環節感悟不到位,關鍵在於體會難點語句“這個孩子真棒”時,沒能充分地拓開孩子的思路,理解比較淺層,所以孩子們在寫話時就浮於表面,深入不下去。

在體會“這個孩子真棒”這個句子時,不能僅停留於博萊克檢閱時的表現,應充分展開聯想,縱的方面,聯想到他的訓練過程,走進他的內心等,橫的方面,應聯想到隊員對他的鼓勵,信任及其它的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從而讓博萊克的自信自強的形象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裏,並聯系孩子們平時遇上困難時的表現,讓他們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節課上得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孩子們是否學而有得,能得多少,善於挖掘人物形象背後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讓人物形象在孩子們心中變得豐滿、生動,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檢閱》一文,通過一個動人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應該怎樣維護自尊,怎樣尊重每一個人的`平等權利。文中有兩個主要人物,殘疾兒童博萊克和兒童隊隊長,通過博萊克告訴孩子們在面對人生的劫難,應自立自強,而通過後者則突出的是一種尊重弱者,關愛弱勢羣體的心靈的主題,整篇文章體現了一種濃濃的人文關懷。

本文課後有一個寫話的題目:博萊克,我想對你說。今天,我仔細讀了全班同學的寫話作業,發現一個主要毛病:大部分同學都用回答問答題的方式表達了對博的敬佩,但語言平淡、言之無物,只有極少同學能聯想到博檢閱前的艱苦訓練,推人及己,再聯想到其它身殘志堅的故事,內容充實。總的來說,此次寫話是失敗的,後一反思,發現與其說寫話失敗,還不如說課堂上閱讀教學的環節感悟不到位,關鍵在於體會難點語句“這個孩子真棒”時,沒能充分地拓開孩子的思路,理解比較淺層,所以孩子們在寫話時就浮於表面,深入不下去。

在體會“這個孩子真棒”這個句子時,不能僅停留於博萊克檢閱時的表現,應充分展開聯想,縱的方面,聯想到他的訓練過程,走進他的內心等,橫的方面,應聯想到隊員對他的鼓勵,信任及其它的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從而讓博萊克的自信自強的形象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裏,並聯系孩子們平時遇上困難時的表現,讓他們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節課上得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孩子們是否學而有得,能得多少,善於挖掘人物形象背後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讓人物形象在孩子們心中變得豐滿、生動,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檢閱》教學反思

《檢閱》一文,通過一個動人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應該怎樣維護自尊,怎樣尊重每一個人的平等權利。文中有兩個主要人物,殘疾兒童博萊克和兒童隊隊長,通過博萊克告訴孩子們在面對人生的劫難,應自立自強,而通過後者則突出的是一種尊重弱者,關愛弱勢羣體的心靈的主題,整篇文章體現了一種濃濃的人文關懷。

本文課後有一個寫話的題目:博萊克,我想對你說。今天,我仔細讀了全班同學的寫話作業,發現一個主要毛病:大部分同學都用回答問答題的方式表達了對博的敬佩,但語言平淡、言之無物,只有極少同學能聯想到博檢閱前的艱苦訓練,推人及己,再聯想到其它身殘志堅的故事,內容充實。總的來說,此次寫話是失敗的,後一反思,發現與其說寫話失敗,還不如說課堂上閱讀教學的環節感悟不到位,關鍵在於體會難點語句“這個孩子真棒”時,沒能充分地拓開孩子的思路,理解比較淺層,所以孩子們在寫話時就浮於表面,深入不下去。

在體會“這個孩子真棒”這個句子時,不能僅停留於博萊克檢閱時的表現,應充分展開聯想,縱的方面,聯想到他的訓練過程,走進他的內心等,橫的方面,應聯想到隊員對他的鼓勵,信任及其它的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從而讓博萊克的自信自強的形象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裏,並聯系孩子們平時遇上困難時的表現,讓他們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節課上得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孩子們是否學而有得,能得多少,善於挖掘人物形象背後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讓人物形象在孩子們心中變得豐滿、生動,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在教學《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時,我根據課文思考題“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麼想的?後來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結果怎樣?”設計了表格,讓學生自學課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出示表格以後,請學生自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表格。

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填表,克服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歸納學生死記的弊端,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自學獲得了知識,學會了學習。

課後,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音不準,我沒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羊人評價時,說了一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一環節,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出現了紕漏,作爲“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這是一個開發學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創設一個類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錢裝滿整間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本課的學習。

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啓發性。我就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懂,讓學生先參照課文提示,明確學習要求,獨立閱讀、思考,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交流、討論。

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開闊學生的思維。如:畫出《山深藏古剎》《十里傳蛙鳴》。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我與同學們共同學習了《第十二次微笑》這篇課文,文中講述的是一位空姐和一位乘客之間的故事:飛機起飛前,乘客提出需要開水吃藥,空姐告知等飛機飛穩當了再吃藥比較方便。結果,空姐由於工作忙碌而疏忽了這件事,使得乘客爲此極爲生氣。空姐一直以微笑面對,反覆致歉,但乘客均未理解。最後,飛機即將降落時,乘客想要投訴這位空姐,空姐依然以微笑相待,並最後一次致以誠懇的歉意,最終化干戈爲玉帛,乘客把投訴信改成了表揚信。

課堂上,我引領大家走入文本,通過朗讀去感悟人物內心的變化,並且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按課後習題要求找出描寫乘客態度前後變化的相關句子,與空姐的.每次表現做對比,從中感悟人物內心。彙報時,大部分同學都能抓住關鍵詞句來分析,比如乘客的“請→不理睬→臉色一變”,空姐的“面帶微笑→小心翼翼→請”等,從中體會到兩人之間的態度和內心。其間,一生問道:“課題寫十二次微笑,爲什麼課文中一共只出現了四次呢?”這個話題馬上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認同,大家都以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此時我說:“能發現這個問題的都是仔細閱讀的好孩子,懂得質疑就是一種閱讀的好習慣。”接着,我引導同學們在課文第5自然段找到了答案,讓大家瞭解到這一段中的“每次”一詞代表了空姐的9次微笑,而其它三段中寫的微笑都是具體的,這就是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至此,同學們才恍然大悟,同時也進一步深刻明白了有詳有略的寫作纔是技巧。

課堂上,還有同學提出對乘客的固執態度表示反感,同時又爲空姐感到委屈。對此,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我讓大家在小組裏進行了一番各抒己見的交流,讓大家都有了表達的機會,之前那些激動情緒就自然而然地淡化了。這時,我又引導同學們梳理了一遍乘客與空姐前後態度的表現,尤其是空姐的最後一次道歉,讓大家語氣朗讀了好幾次,從中感悟空姐當時的心情。結果,有同學說道:“空姐不想被投訴,所以一直真誠地道歉,這最後一次道歉讓乘客原諒了她,我覺得這位空姐很聰明。”還有一位同學說:“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隨便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就像這位空姐那樣做最後的努力,不是解決了這次困難嗎?”聽完,我帶頭鼓起了掌,同時說道:“對!我們要學會堅持,相信自己。人生當中,有些機會稍縱即逝,有機會就要及時抓住,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通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課後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遊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後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後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單元的課文講的是幾位名人的故事,但課文所展示的不是他們作爲名人的豐功偉績,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課前,我讓學生蒐集有關這些名人的資料,課文教學中以列寧和小男孩你喜歡誰爲主線,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作者的寫法。學生能夠從文章中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文章內容。在教學第一段時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抓特點寫灰雀的方法。這篇課文教學中着重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對話、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孩子們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到了高爾基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也體會到了小男孩的聰明、勇敢、對工作一絲不苟。續寫很成功,大多數孩子都認爲小男孩會回來,併成功完成了拍攝任務。學生續寫非常成功,想象豐富,語言優美。實踐證明,給孩子一個空間,它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本單元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還比較好,但是課前預習做得很不好,沒有幾個人去查找蒐集資料,以後在這方面還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單元的習作是寫一個熟悉的人,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寫作方法,條理清楚,知道通過具體的事情去寫人,也有一部分學生不知從何着手,東一句西一句,語句表達不清,線索混亂,需要好好加強練習。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單元的作文教學是寫寫自己最拿手的本領。

因爲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跟作文內容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所以我最先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把單元的口語交際和作文教學內容相整合,形成一條連貫的作文教學指導思路,同時可以節省一個教學課時。

本單元的作文教學設計得到了專家王校長的親切指導,也得到了同級組老師的`無私幫助,幾經修改,受益匪淺,在此特別感謝。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遵循一個原則:以生爲本。充分信任學生,高度依靠學生,大膽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和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展示各行各業各種各樣有本領的人士,讓孩子們對本領有一個相對直觀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從身邊熟悉的人物身上尋找特殊本領的寫作慾望,孩子們發言大膽積極,暢所欲言,自由奔放,言語間流露出對本領的欽佩和嚮往。

其次,我做了大量的準備。事先讓孩子們回去學做家務,學炒菜做飯學騎車等,孩子們已經有了一些學本領的直觀經驗,寫起來相對會比較順手。同時我也上網瀏覽了一些同齡孩子的優秀習作片段,給孩子們一些寫作方法的橫向指導。

本課的教學不足是留給孩子們寫作的時間不夠,所以沒來得及讓學生互評和個別點評。以後改進。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因此,語文課應力爭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瞭解、領悟課文的知識及思想價值,這是當今閱讀教學應追求的最高層次。我們教師要設計開放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以求發展。在這堂課的設計中,“你認爲宋慶齡是個怎樣的人?你的周圍有這樣的人嗎?”就是一道引起學生多元反應的問題,它帶動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閱讀和思考。在教學中,我驚喜地看到學生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體現這個理念呢?我在本課做了一次嘗試。在初讀感知後,我提出了探究內容——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不失信”?學生通過分析品讀,合作探究,共同解決了這個問題,體會到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一、設計理念

以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爲主線設計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濃厚興趣,去感受和想象法布爾在具體的情境中迷戀昆蟲的樣子,從而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祕。

二、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主體課文,這一篇童趣十足的敘事性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的迷戀,通過兩件主要的事件寫出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讓讀者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無限的好奇心。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事例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四、教學重點、難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朗讀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如果你看到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糖果,你會認爲他——(貪吃);看見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玩具,你會認爲他——(貪玩);可是,竟然有個人的口袋裏裝滿昆蟲,你認爲他——(愛昆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誰?(法布爾)我們趕緊走進課文,繼續去認識法布爾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小時候的法布爾有什麼特點呢?

(板書:對大自然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好奇心、迷戀昆蟲)

2.看,課文一開頭就寫到這一點,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第一自然段是怎樣講的。

3.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4.從哪兩個詞可以看出法布爾對大自然有着無限的好奇心?(無論、還是)

5.口頭造句

(三)品讀課文

師:是啊,法布爾對大自然裏的昆蟲有濃厚的興趣,那麼,課文告訴我們,法布爾迷戀哪兩種昆蟲呢?

生:紡織娘、小甲蟲

師:從小生活在鄉村的法布爾是一個對昆蟲非常迷戀的人。現在請你們回顧一下,哪些自然段在具體寫法布爾捉紡織娘和觀察小甲蟲的呢?

生:捉紡織娘(2、3)

觀察小甲蟲(4——6)

學習第2-3自然段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件事“捉紡織娘”。聽清要求,請你們自讀課文第二至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找,哪些詞語或者句子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三天前聽到的聲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尋找。

我們再仔細品味,哪些詞語可以更加生動地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三天前”、“終於”)

師: 請試着讀出你的感受

生:指名讀句子

師: 法布爾被紡織娘美妙的歌聲吸引了,爲了捉到它,三天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吃盡了苦頭,法布爾對紡織娘多麼着迷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生: 齊讀句子

師: 你們還能從這兩句話的什麼地方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 我還從“動聽”、“歌唱家”中體會到他對昆蟲着迷了。法布爾太喜歡這隻紡織娘了,已經把它當作是人,是會唱動聽歌聲的歌唱家了。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師: 跟他學!

生: 齊讀句子

師:(出示紡織娘圖)

瞧,這就是讓法布爾魂牽夢縈了三天的紡織娘。它是生活在草地裏的善於跳躍的昆蟲,它的後腿粗壯而有力,稍有動靜就會跳得老遠,很難逮到它。

師提問:你們能想象一下,法布爾爲了捉到這隻紡織娘可能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克服的呢?

生1:草叢中有小蟲子叮咬法布爾,爲了不驚動紡織娘,他一動不動地強忍着

生2: 法布爾發現了紡織娘,猛地一撲,可紡織娘蹦走了,法布爾摔破了膝蓋

師評價:老師從你們的描述中好像看見了當時的情景,爲了捉到自己喜愛的蟲子,法布爾可真是費了不少勁,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再去感受一下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吧!

生: 齊讀句子

師:這隻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真漂亮!難怪法布爾會高興地對媽媽喊着——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爲了捉到這隻能唱動聽歌曲的歌唱家,法布爾堅持不懈地尋找了三天,難怪他會高舉着紡織娘,對媽媽大聲炫耀到———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經過努力,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此時,你就是法布爾,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生:高興,激動,興奮……

師:法布爾就是這麼高興,這麼激動,這麼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媽媽,一起來:媽媽……(指導讀出興奮和高興)

學習第4-6自然段

1.師:法布爾對昆蟲着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時間去尋找他心愛的紡織娘,也可以爲了觀察蟲子,一整天都趴在陰冷潮溼的池塘邊,一動不動。

2.請同學們認真默讀4-6自然段,看看這件事的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並多讀幾遍,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用朗讀把他對昆蟲的濃厚興趣表現出來。

3.生默讀、勾畫、練讀

彙報: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 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談體會。

我從“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1:他“一動不動”、“靜靜地”,觀察地很仔細,只有對昆蟲很着迷了,法布爾才能夠克服周邊的一切困難全心全意地觀察。(師隨即勾畫句子和詞語)

生2:這個句子中的“趴”也說明法布爾觀察地很仔細。法布爾深深地迷戀着昆蟲,甚至在雜草叢生、陰冷潮溼的池塘邊,也要趴在地上細心觀察,生怕錯過了什麼!

4.師:法布爾如此細心地觀察,那他可能會看到哪些昆蟲在幹什麼?

生1:螞蟻搬家

生2:蜜蜂採蜜

生3:蜘蛛結網

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世界卻是奇妙的,難怪法布爾會這麼着迷。就讓我們和他一起再去看看這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生:齊讀句子

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迷戀。

生:我從“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裏,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拾起甲蟲的動作很小心,生怕弄傷了它。

師:你能來表演一下法布爾拾起甲蟲的動作嗎?

生:表演

師:孩子們,從他的表演中,你知道什麼是“小心翼翼”了嗎?

生:“小心翼翼”就是動作緩慢,絲毫不敢鬆懈

師:生活中,你們會小心翼翼地做什麼事情?

生1:我會小心翼翼地拿雞蛋。

師:爲什麼你要小心翼翼地拿?

生1:我怕把雞蛋打碎了。

生2:我會小心翼翼地洗碗。

師:爲什麼你要小心翼翼地洗?

生2:我怕把碗打碎了。

師:看來,對自己手裏的東西很在乎時,我們做事就會小心翼翼。法布爾就是因爲太喜歡這隻小甲蟲,生怕弄傷了它,所以他纔會小心翼翼地——

師:還有哪些地方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裏,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生:我還從“欣賞”一詞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法布爾已經不是簡單地看甲蟲,而是非常認真、仔細地觀察甲蟲。

師:生活中,我們會去什麼地方欣賞什麼呢?

生1:我們會去美術館欣賞美術作品

生2:我們會去音樂廳欣賞動聽的音樂

生3:我們會去電影院欣賞精彩的影片

師:哦,原來“欣賞”就是帶着喜愛的心情觀看美好的事物。法布爾已經把觀察蟲子當作是欣賞美好的事物,可見他是多麼迷戀昆蟲呀!

誰願意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指名讀句子

生:齊讀句子

生:我還從這句話中“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在別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甲蟲,在法布爾眼中卻是“寶貝”,這都說明他對昆蟲的迷戀。

生:齊讀句子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的口袋裏裝着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着鴨子回家了。

生:我從“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裏裝着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着鴨子回來了”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的口袋裏裝着心愛的蟲子,他心滿意足,很高興的樣子。

師:法布爾藉着放鴨子的機會觀察蟲子,天黑了,纔回來,難怪爸爸會怒氣衝衝地吼着——

生: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纔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師:法布爾只有這一次是因爲觀察甲蟲被爸爸訓斥嗎?你從哪知道的?

生:“老是”,他常常因爲觀察蟲子被爸爸訓斥

師:是的,但哪怕是這樣,我們的法布爾卻還是沉浸在自己的昆蟲世界中,難以自拔。這部分課文,我們從法布爾觀察和捉蟲子的神態、動作以及爸爸對他的態度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的迷戀。一起來讀第四到六自然段。

師:在法布爾的.眼中,所有的昆蟲都是那麼可愛,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是那麼美好,那麼神祕,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成爲了一名了不起的昆蟲學家……)

師:法布爾的世界只有昆蟲,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他觀察、研究昆蟲,他已經深深地迷戀上了昆蟲。

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法布爾出生於貧農家庭,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卻憑着自己非凡的鑽研精神和堅毅的性格堅持研究昆蟲。到了87歲高齡,依然拖着他病弱的身體堅持研究寫作。他所著的《昆蟲記》一共有200多萬字,包括219篇文章,向人們介紹了400多種昆蟲和其他小動物,至今,《昆蟲記》已經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後人爲了紀念他,爲他修建了一座很有意思的雕像,兩個高高鼓起的衣袋好像裝滿了沉甸甸的昆蟲。這也是我們課題的由來。(齊讀課題)

師:誰能說說爲什麼法布爾的口袋裝滿了昆蟲?

生:因爲法布爾從小隊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迷戀昆蟲……引讀:難怪後人爲了紀念……沉甸甸的昆蟲。

師:法布爾的口袋裏,除了昆蟲,還裝了什麼?

生: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細心觀察、認真、不放棄……(板書)

(回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抓住關鍵詞,概括全文)

(四)回顧並總結全文

通過板書,引導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法,概括全文。

(五)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濃厚的興趣

法布爾{ 無限的好奇心

迷戀

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細心觀察、認真、不放棄

七、課後反思

莫泊桑曾說:“我們只以堅持不斷的努力,才能夠抗拒這不可戰勝的灰心失望。”這一階段,我爲了《裝滿昆蟲的口袋》這堂公開課,撓心撓肺地準備了一週多。每一次的磨課都是一種“煉獄”般的幸福,雖然身心都被不停地蹂躪着,但是,我卻在這一過程中又學會了一些東西。本個月,我們組的教研主題是“中年級語文課堂如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這一主題側重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抓住關鍵詞句”法,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因此,在做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時,我也努力緊扣這一主題,展開教學。

(一)初識法布爾與《昆蟲記》

法布爾是《昆蟲記》的作者,部分孩子都未讀過這本書,因此對法布爾缺乏認識。僅僅依靠閱讀課文內容,無法對法布爾這一人物形象有較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在公開課的前一週,我便佈置學生們去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並要求學生們完成以“我所認識的法布爾”爲題的作文。通過一系列的預熱活動,讓學生們對法布爾有個大致的瞭解,拉進學生和法布爾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激趣導入,抓關鍵詞法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中主要是告訴我們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對於對昆蟲沒那麼迷戀的孩子們來說,直接了當的講解比較讓孩子難以接受。所以,在導入部分,我以談話爲方式,運用了類推的方法,這樣設計:“如果你看到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糖果,你會認爲他——(貪吃);看見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玩具,你會認爲他——(貪玩);可是,竟然有個人的口袋裏裝滿昆蟲,你認爲他——(愛昆蟲)”。由學生們的生活實際情況,導入“昆蟲”這一主題,自然且易讓孩子產生共鳴。設計文章的重要部分時,我結合課後問題: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圍繞“迷戀”二字,通過法布爾的兩件典型故事——“抓紡織娘”、“觀察甲蟲”,抓住能夠體現法布爾迷戀昆蟲的詞句,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體會法布爾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和認真觀察等精神。

教學“第一個故事”時,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們找到的、能夠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的詞語比我預設的答案多,因此,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自己的教學步驟。其中,我問學生:“爲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爾遇到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展開想像,描述當時的情景。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爲法布爾設置了重重障礙,我趁機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在觀察昆蟲的過程中,不怕困難、不放棄的精神。值得一思的是,課堂上出現了比較尷尬的一面:我在“引讀”的時候,已經把氛圍渲染得很濃厚了,可是學生們卻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我反思了一番:平時“引讀”的形式訓練得較少,學生們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課堂上就出現“冷場”的情況。再者,我的情感到位了,學生卻沒有進入我創設的情境,自然而然,師生的配合上出現“斷層”。

教學“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在閱讀和體會中,抓住最能體會“迷戀”二字的地方。學生找出了“一動不動”、“小心翼翼”、“觀察”和“珍珠般的寶貝”等。孩子們的回答並沒有按照我預設的順序來走,又因多媒體課件的束縛,我不斷調整自己設計的教學流程,通過想象、做動作、聯想生活實際等方法,使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在課後的討論中,有些老師認爲聽我的這堂課,聽得很零散。我總結的一番,原因有二。第一,本課貫穿的學習方法是“抓住關鍵詞”法,而這課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的詞語有多處,學生們的回答肯定不會按照教師預設的順序來,因此,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第二,實際課堂上,我的過渡語和評價語不夠精煉、有力,爲了讓學生們理解,解釋太多,變得囉嗦,反而給聽課的老師增加負擔。

(三)直揭精神,概括全文

本次公開課的一大亮點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以“口袋”爲切入點,將本文的關鍵詞和精神內容合成口袋的形狀隱藏在“口袋圖”的後面。當學生們回答對一點,我就將相對應的答案翻過來。最終,讓學生們直觀的感受到“裝滿昆蟲的口袋”不僅僅裝滿昆蟲,更裝滿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的興趣”、“無限的好奇心”和“迷戀”以及“不怕困難”、“堅持不懈”、“認真觀察”等精神。課文講到這邊,已經到了尾聲。我再次強調學生“學以致用”,通過板書上的關鍵詞,串聯起來,說出全文大意。至此,整堂課完美落幕!

“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我們總是越學越覺得自己匱乏,唯有不斷努力,才能喚醒成功的因子。不要因爲別人的批評而泄氣,這些“忠言”將是我們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三年級上冊習作6是一篇以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的文具的作文,生動有趣,如何教給孩子寫呢!首先要把自己當成這個文具,以我的口吻來寫。在借鑑了別人的優秀經驗之後自己縷出了思路:

一、第一段開頭。可以寫一寫自己的`來歷或者是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自己是哪種文具。

二、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第一方面寫自己的外觀,從材料、形狀、顏色、圖案等方面進行書寫。第二方面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外到裏的順序介紹一下自己的結構。第三部分介紹自己的用途。這一部分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寫。

三、寫一寫和小主人的關係、感情。

還有就是要把例文中是如何寫的要給學生分析透徹。在寫的時候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戰國時期,秦國。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王知道了,派人送來一封信,說願意拿十五座城來換這塊玉。

趙王知道秦王是想把寶玉騙到手,可是又怕秦國藉口攻打趙國,只好派藺(lìn)相如把寶玉送去。臨別的時候,藺相如說:“大王放心。如果秦國不是真心換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

藺相如來到秦國,獻了玉。秦王雙手捧着寶玉,一邊看一邊稱讚,卻絕口不提換城的事。

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誠意,上前幾步,說:“這玉雖好,可是也有瑕斑。讓我指給您看。”

秦王信以爲真,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

藺相如接過玉,退後幾步,靠着宮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來。您要是逼我,我的頭顱和寶玉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着,舉起了和氏璧。

秦王怕摔壞了寶玉,急忙叫人取來地圖,隨手指點了十五座城。

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沒有誠意,說:“和氏璧是奇珍異寶。在我動身以前,我們大王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誠心,也應當齋戒五天。五天後,我再把寶玉奉上。”秦王只好同意了。

藺相如回到住處,立即讓隨從帶着和氏璧抄小路回國。過了五天,秦王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非常惱怒。後來他冷靜一想,殺了藺相如非但得不到和氏璧,還會弄僵兩國的關係,便下令放了藺相如。

於是,藺相如回到了趙國。

【教學目標】

1、識生字7個;積累含近義詞素的成語;會使用“吩咐”和“囑咐”。

2、正確朗讀課文。

3、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重點學習:讀句子提出問題,並在課文中找有關句子。

4、瞭解藺相如完譬歸趙的故事,體會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故事導入:《卞和獻玉》。

2、板書課題,激趣思考:“完璧歸趙”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思考問題。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糾正讀錯的生字新詞;指導讀難讀的句段)。

3、交流:說說對“完璧歸趙”的理解。(最後,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這句話,板書並讀一讀。)

三、結合以上句子,再讀課文。

1、爲什麼“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呢?

(1)引導學生學習第1—3節,並思考。

(2)交流,然後指導朗讀,體會趙王的無奈、藺相如的堅定。(教師適當詮釋藺相如此行的重任。從國力來看,趙國只能答應交換;要是讓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趙國就會被人小視。)

2、藺相如是怎樣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的?

(1)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脈絡(要回寶玉、爭取時間、派人潛送;參插《詞句活動室2》)。

(2)抓住藺相如說的三句話展開教學。

①找一找:藺相如一共說了幾句話?哪幾句話?

②說一說:爲什麼說這幾句話?(看到秦王沒有誠意,要回寶玉以爭取主動;再一次試探秦王;爭取時間把寶玉送回趙國。)

③讀一讀;秦王爲什麼乖乖就範?體會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話的理解,可以從秦王的反應表現入手,譬如:“信以爲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話作爲重點來理解,可從藺相如的動作、神情和語言入手。)

四、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句子,並提出問題。

2、在小組內通過聯繫上下文討論解決。

3、教師適當組織全班討論。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用一二個詞語評價藺相如,並簡單說說理由。

七、指導完成《詞句活動室1》。

(1)補充完整。

(2)提示學生注意每個詞語中所填入的字詞的意思。

(3)再寫幾個類似的詞語。

八、作業:

課外閱讀《澠池會》、《將相和》。

《完璧歸趙》一課敘述了藺相如面對秦國恃強凌弱,妄圖奪取和氏璧的危機,憑藉勇氣和智謀,保護了國家的珍寶,留下一段千古佳話。課文通過對藺相如三次與秦王正面交鋒的場面描寫,按“要回寶玉、誓與共存、派人潛送”的順序敘述了完璧歸趙的過程,塑造了一個有勇有謀的忠臣形象。由於課文語言淺顯,內容簡單,故事情節生動,故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找關鍵句來層層領會文章的要旨,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因此,本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質疑、自主探究爲主,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投入。

葉聖陶老先生說:“教是爲了不教”。要的是學生達到自能讀書的學習境界,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根據課文的特點,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語文課程標準語》。

首先,我讓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對歷史背景有清楚地認識。接着讓學生默讀重點段,並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容。爲什麼重點段要採取默讀方式呢?因爲默讀最利於思考,便於深究課文,還有指名讀,意在讀後讓學生評讀;還有自由讀,主要是讓學生練習表情朗讀,培養閱讀能力。

例如第4自然段,當藺相如準備出場時,教師相機點撥:“藺相如有能力解決這個難題嗎?他是怎樣解決的?”這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設疑點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帶着這一問題去學習下文。

在學生彙報學習時,學生那高漲的情緒、你爭我論的場面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尤其是討論到“藺相如對秦王說和氏璧上有點小毛病,要指給秦王看”,用什麼語氣讀藺相如說的這句話時,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要用從容鎮定的語氣才能騙過秦王;有的.說要讀得心平氣和,不能着急;有的說讀中透出些對和氏璧的遺憾的語氣更能迷惑秦王……這讓我深深體會到課堂是教師的主戰場,在課改的實踐過程中,課堂不再全由教師主宰,不是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思考回答,而課堂要向學生開放,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堂學習的一切活動,他們自主閱讀、思考,自主地探究、對話。師生在課堂上平等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羣體互動,師生與教材互動,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在課堂上體驗閱讀、體驗交流、體驗實踐,體驗成功的快樂、體驗探索的艱辛、體驗合作的愉悅。

再如藺相如和秦王鬥爭開始了,矛盾一觸即發,教師及時點撥:“藺相如真的把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嗎?”這一點撥引導,把學生思維引向縱深,從而較好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藺相如機智勇敢的性格也初露端倪。這樣的抓關鍵處點撥,學生也就能翻然領悟,懂得了如何抓關鍵處學習的方法。

這節課整體感覺還是可以的,層次清楚,學生的參與興致和學習慾望高。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充分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句子有一定成效。的問題還是老師對學生的語言抓得不夠及時,錯失了動態生成的處理時機。

例如:在討論藺相如怎樣對秦王謊稱宇4有瑕疵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學生有一個很不錯的發言沒有抓住,而是隻顧自己的教案上原設計好的內容了。有一個學生說了:一本正經地說,這個詞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理的,藺相如要正經秦王纔會信以爲真,纔會給他。但是我沒抓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動態生成吧,動態生成是不可預料的,對動態生成的處理纔是體現老師水平的地方,充分展現了教師的教育機智。學生思維動起來收穫纔會更深。在這裏我有這樣的感悟:在備課時不要把每個問題的預設寫得很統一,甚至有時不要有答案,要給學生生成的機會和空間。對於出現的與教案上不同的情況時,要隨時與本課的主線內容聯繫,引導學生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