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反思1

總結學生的新思路、新見解:及時記下學生獨到的思路和見解,及時發現學生有價值的疑問和產生問題的根源。

語文課堂教學重視過程,教學應該是師生心靈之間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爲主體的學生,總會閃爍出創新的火花,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見解和大膽的發問,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今後教學的營養材料。

比如在教學魯迅的散文詩《雪》一文時,我讓學生討論,在情感傾向上魯迅最喜歡哪種雪時,學生們都說是朔方的雪。接着,我又追問:那麼,你們呢,最喜歡哪一種雪?並說明喜歡的理由。學生結合課文,大多數都說喜歡朔方的雪:因爲它旋轉、奮飛、堅毅、頑強,敢於跟嚴寒作鬥爭,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體現。這個環節結束後,我正準備進行下一個環節,討論文章的表現手法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的是南方的雪。”我吃了一驚,按一般的慣例,學生的認識,易受作者情感的左右,傾向於作者的看法。不過,我還是很有耐心地追問:“你爲什麼喜歡南方的雪呢?”這個學生回答:“因爲南方的雪滋潤美豔,如處子的皮膚般白皙、柔嫩、細膩,如青春般富有活力,蘊涵着春天的氣息。更重要的是雪野中的冬花惹人喜愛,雪地裏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都是小孩子喜愛的,我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一時間,學生們議論紛紛,但我很高興,藉機讓學生圍繞着南方的雪展開了討論,這樣很好的達到了課堂效果。

總結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課後及時記下好的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手段措施等。

每上完一節課後,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反思。如在教學過程中,爲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而採取的做法;課堂教學中不死守預案,據實際情況得當的臨時應變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都可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

比如筆者在教《詩經·蒹葭》一詩時,爲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詩歌中的青年男子在什麼時候來到了什麼地方?他來這個地方幹什麼?你能根據詩句說出詩歌的意境嗎?然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們經過激烈的討論,紛紛發言,說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一個深秋的早晨,一個青年男子來到蘆葦叢生的河邊,準備與他心愛的姑娘相會。遠遠的,他看到心愛的姑娘向河對岸走來,他心情非常激動。可是,披霜的蘆葦卻擋住了視線,姑娘若隱若現。於是,青年男子就逆流而上,去尋找那位姑娘,可是沒有找到,他又回過頭來順着河流往下游尋找,這才發現心愛的姑娘正在水中央。通過這樣設置問題供學生探究,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課後,我把這些做法記錄下來,反思成功之處,認識到:語文課堂要培養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能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得到情感的體驗和美的享受。

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實錄

師:今天要和同學們一起閱讀的是一篇說明文。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一下目錄的第一頁,這一頁共列出兩個說明文單元,我們要閱讀的說明文就在這兩個單元裏,同學們還不知道是哪一篇,現在給你們一個條件:這篇文章的標題很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你們猜是哪一篇,看誰猜得快猜得準。

(學生看書後紛紛舉手)

師:看來同學們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們真聰明!好,你來說。

生(1):《死海不死》。

師:完全正確!但你能說明一下爲什麼你猜是這一篇呢?

生(1):這個題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爲什麼說它“不死”,這就在讀者心裏造成懸念,引起了閱讀的興趣。師:剛纔好多同學都舉手了,你們猜的也是這一篇嗎?有猜別的課文的嗎?

生(衆):也是這一篇。

師(指一學生):那你同意剛纔那位同學的意見嗎?

生(2):同意。我認爲這個標題本身包含着一對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讀者產生疑問,急於想去讀文章,弄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所以這個題目對讀者有吸引力。

師: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請舉手(無人舉手)。有補充意見的同學請舉手(無人舉手)。哦,“英雄所見略同”,看來你們一個個都是小英雄!(笑)不過,我還有個問題想考考各位英雄:標題上有兩個“死”字,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生(3):前一個“死”字指沒有生命,第二個指淹死、死掉。

師:完全正確。你課前有沒有看過這篇課文?(生搖頭)那你怎麼能回答得這樣正確?

生(3):我在地理課上學到過。

師:啊,真好!地理課上學到的知識,用到了語文課上,這叫知識的“遷移”(板書“遷移”)。學習中經常注意“遷移”,知識就學得活了。現在請同學把書合攏,暫時不要看課文,大家回憶一下地理課上學到的關於死海的知識,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指一在偷偷看課文的學生)哈,你違規了,不許偷看!

(學生思考、回憶,片刻後陸續舉手)師:爲了使回憶有條理,請按照以下幾點逐一來說:

板書:1、地理位置;

2、得名原因;

3、海水趣事。

生(1):死海的位置在約旦和巴基斯坦(衆插話: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中間。

師:巴勒斯坦在亞洲西部,巴基斯坦在亞洲南部,和我們中國接壤。這兩個國家的中文譯名只差一個字,而且都是亞洲國家,很容易記錯,建議這位同學課外去找世界地圖或亞洲地圖查一查,以後就不會再搞錯了。誰來說“得名原因”?

生(2):死海的海水含鹽量特別高,水裏各種動植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

師:哦,死海的海水含鹽量高,這是它的特點,由於有這個特點,就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誰能說說是什麼現象?

生(七嘴八舌):人不會淹死。

師: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無人舉手)

師:我估計同學們都知道,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是嗎?(指定一學生)這位同學戴着眼鏡,看起來挺有學問,你來給大家說說看。

生(3):人在死海里不會下沉,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淹不死,因爲……因爲海水含鹽量高,所以人不會下沉。

師:爲什麼海水含鹽量高,人就不會下沉?你總得講出點道理來。

生(3):海水含鹽量高,它的質量就大。

師(追問):那如果扔進海水裏的是一塊鐵呢?它會下沉嗎?

生(3):我想會下沉的。

師:那麼人爲什麼不下沉?光說海水的質量大,恐怕還不夠吧?我知道你心裏明白,問題是怎樣把心裏明白的道理準確地表達出來。

生(3):(思考片刻)海水的質量比人體的質量大。

師:說對了。但表達上還有一點點不足,想一想,在數學裏如果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大,是怎樣表達的?你這句話如果能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那就更好了。

生(3):海水的質量大於人體的質量。

師:那麼鐵塊爲什麼會下沉?

生(3):因爲海水的質量小於鐵塊的質量。

師:好!“大於”“小於”的“於”怎麼解釋?“大於”“小於”一般用在什麼情況下?

生(3):“於”是“比”的意思,一般在兩個數作比較的時候用。

師:說得真好!我說你有學問嘛,果然沒看錯人!(衆笑)

師:關於死海的知識,同學們都已瞭解;這篇課文屬於說明文,關於說明文的知識,估計同學們也已經知道了不少。你們已經知道的東西,如果還要老師重複地教,你們覺得有勁嗎?(衆:沒勁!)是呀,我也覺得沒勁。因此,我想我們在決定這篇課文裏哪些知識需要老師教之前,先請同學們討論一下“什麼知識可以不教”。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把這篇《死海不死》看一遍,然後根據課文後面練習題的要求想一想:練習題要求我們掌握的知識哪些可以不教?前後左右的同學可以小聲議論議論,互相交流。

(學生看課文,小聲議論後紛紛舉手)

生(1):我認爲課文裏用到的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可以不用教。

師:說說理由。

生(1):課文裏爲了使說明更加具體準確,用了一些數字來說明海水含鹽量高,如“135.46億噸氯化納、63.07億噸氯化鈣、各種鹽佔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等等,這種說明方法一看就知道,完全可以不教。

生(2):我同意他的意見,但還有點補充。課文在說明海水含鹽量高的時候用了很多數據,使用這些數據的作用是使讀者對死海海水的含鹽量究竟高到什麼程度更加明確了。這些道理也很簡單,不教也懂。師:是啊!你們看,“135.46億噸”、“63.07億噸”,這簡直都是一些天文數字!我在讀到這些數字的時候,對死海海水的含鹽量的印象就特別強烈。這兩位同學說得都有道理,課文裏的這些數字說明和它的作用,的確一看就明白。不過如果不教的話,有關的一些知識是不是能夠掌握,我還是有些不放心。例如,課後練習中還要我們區別“確數”和“約數”,並且要求知道什麼情況下用確數,什麼情況下用約數。這些知識不教行嗎?

生(1):我認爲行。

師:哦,你挺自信,好樣的!認爲可以不教的同學請舉手(絕大多數同學舉手)。看來,還有一小部分同學似乎還缺少一點自信。(指一不舉手的學生)你是認爲還要教的,是嗎?

生(3):我想教一教不會有壞處,再說我也不大有把握。

師:確數和約數你能區別嗎?(生點頭)那你說說看,剛纔那位同學從課文裏找出的那些數據是確數還是約數?(生答:“確數。”)你能找一個約數的例子嗎?

生(2):“傳說大約兩千年前”、“最深的地方大約有400米”,都是約數。

師:找得很對嘛!約數在表達上都有一些明顯的標誌,你知道嗎?

生(2):一般都用“大約”、“左右”、“上下”這類詞。

師:如果不用這些詞,能表示約數嗎?

生(2):我想也行。

師:請舉個例子,最好能造個句子。

生(2):(思考片刻)“這條魚有七八斤重”。

師:好極了!你關於約數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嘛,你應該有充分的自信,是嗎?

生(2):是的。

師:剛纔有同學說用“確數”可以使說明更加準確,那麼用約數是不是說得不準確了呢?

生(3):約數和確數相比,當然不夠準確。

生(4):我認爲不能這樣說,主要看在什麼情況下用,有的時候用確數反而不準確。

師:怎麼會用確數反而不準確?能舉個例子來說嗎?

生(4):(思索片刻)比如要我現在說出您的年齡,我只能說大約六七十歲(笑聲),因爲我不知道您的實際年齡;如果我肯定地說您65歲,而您實際上不是65歲,那不是反而不準確了嗎?

師:言之有理!啊,這位同學舉手,有什麼意見要發表嗎?

生(5):我認爲課文裏有個地方運用確數和約數有點自相矛盾。46頁上有這樣兩句:“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約有400米。”既然平均深度是個確數,那麼最深的地方也應該是確數,否則怎麼算得出平均深度呢?如果最深的地方用約數,那麼平均深度也只能是約數。因爲平均深度是根據從最淺到最深不同的深度計算出來的,根據約數怎麼可能計算出確數來?

師:說得真好!我同意。同學們這樣會動腦筋,真讓我高興。我看關於列數據說明的方法,同學們掌握的知識比我預料的還要多,完全可以不必教了。大家再看看,還有哪些知識可以不教?

生:後面練習題中要求區別課文中三個“死”字的含義,我認爲這也很簡單,不教也懂。

師:對,標題“死海不死”中兩個“死”字,剛纔同學們都已說過,不必再重複了。那“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句中的後一個“死”字的含義呢?

生:是“乾涸(hé)”的意思。

師:完全正確。這個“涸”字很容易唸錯,可你念對了,很了不起。你是怎麼唸對的?

生:下邊的註解上有注音(笑)。

師:大家別笑,他讀書注意看註解,這種好習慣不是每個同學都有的。我再提示一下,看看下面這些詞語是不是也可以不教?(板書:遊弋、諭告、執迷不悟)

生(1):我認爲可以不教。

師:我欣賞你的自信。但你要說出可以不教的理由,因爲其中有的詞估計同學們語文課裏沒學到過,比如“遊弋”、“諭告”。

生(1):“遊弋”雖然沒學到過,但書上有註解;“諭告”也沒學到過,但回去查一查詞典就知道了。

師:說得好說得好,語文課上沒有學過的,完全可以查詞典自學嘛!同學們課外有沒有查詞典的習慣?(衆:有!)這是個好習慣,一定要堅持下去,讓詞典成爲你們的一位終身老師。那麼這些新詞我們就不討論了,再說這篇課文新詞也很少,有些詞結合上下文也都不難理解,比如“執迷不悟”。

下面是不是讓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你們認爲要學好這篇課文,哪些知識還是需要老師教的?大家前後左右可以議論議論。

(學生看書、小聲議論)

師:誰先來說說?

(無人舉手)

師:(繼續啓發)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是什麼文體?

生(1):是說明文。

師:說明文是個大類,包括各種產品說明書、書籍的出版說明和內容提要、詞典的釋文、影劇內容介紹、除語文以外的各科教科書及講義、知識小品,等等。文章

文章

凡是以說明事物或事理爲主要表達方式的文本都是說明文。(指一學生)你說說看,這篇課文是說明文中的哪一種?

生(1):是知識小品。

師:(問全班)他說得對不對?同意的請舉手。(多數學生舉手)你說對了。但什麼是知識小品,你知道嗎?

生(1):不知道。

師:知識小品有什麼特點,知道嗎?

生(1):不知道。

師:你都不知道?(生點頭)那你怎麼知道這篇課文是知識小品呢?

生(1):我是瞎蒙的。(笑聲)

師: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裏肯定有一個關於知識小品應有的“樣子”,而這篇課文正好符合你心裏的這個“樣子”。是這樣嗎?

生(1):我心裏沒有樣子。(笑聲)

師:那你爲什不說它是產品說明書或別的什麼說明性文體,而偏偏要說它是知識小品呢?你在說的時候心裏肯定有過一些選擇的,是不是?

生(1):是的。

師:好好想想,你在各種文體中選定知識小品,當時是怎樣想的?

生(1):因爲它是介紹關於死海的知識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識小品。

師:說得對呀!知識小品就是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你看你說出了知識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點,你明明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呢?

生(1):這是我看了課文後臨時想出來的。

師:這更了不起,說明你的思維很敏捷,很有判斷力。我早說過你不是瞎蒙的嘛!(笑聲)下面請大家再來看看知識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識性以外(板書:“知識性”),還有些什麼特點。

生(2):知識小品寫得比較生動有趣,能吸引讀者。

師:說得很好。剛纔那位同學(指生<1>)的意見如果可以用“知識性”三個字概括的話,你能不能把你的意見也用個什麼性來概括?

生(2):趣味性,生動性。

師:他說了兩“性”,但我們只要一個“性”就夠了,請同學們兩個中選一個,要說出選擇的理由。主張選“趣味性”的同學請舉手。(絕大多數學生舉手)看來大多數同學都主張用“趣味性”,誰來說說理由?

生(3):“生動性”一般指語言描寫方面,趣味性好像指文章內容方面的。比如這篇《死海不死》,在介紹死海海水的特點和死海形成原因時,插進了一些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內容很有趣。師:誰還有補充的?

生(2):知識性、科學性是知識小品的本質屬性,趣味性是知識小品的重要屬性。

師:(指生<1>)他說得比較完整;(指生<2>)他補充得也很好。看來同學們的悟性都很高,知識也掌握得很好,學習這篇課文原本要求重點學習的“列數據”的說明方法、確數與約數的區別和作用等等,都可以不教;關於知識小品的文體特點,同學們也自己從課文中悟出來了,也不用我再喋喋不休地介紹了。就是說,同學們在有些方面已經達到了不需要老師教的地步,我真爲同學們高興!不過,關於知識小品的特點,尤其是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問題,同學們大概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建議同學們接下來再化點時間深入討論一下。限於時間,我想從“三性”中選擇一個來討論,就作爲這堂課學習的重點。同意嗎?

生(衆):同意!

師:三性中選擇哪一個?

生(1):趣味性。

師:爲什麼選趣味性?

生(1):因爲我們自己寫作文要能夠吸引讀者,也應該有點趣味性。看看作者是怎樣引起讀者興趣的,也許對我們自己作文有啓發。

師:大家同意嗎?

生(衆):同意!

師:既然大家同意,那就請把課文再好好看一遍,邊看邊想:課文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興趣?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引起你的興趣的?現在請大家看書。

(學生看書,偶有小聲議論)

師;都看好了嗎?現在請發表意見。要求每人至少準備一條意見。

生(1):課文的標題,“死”和“不死”互相矛盾,使讀者產生懸念,引起閱讀的興趣。

生(2):還有課文最後一個“死”字,死海要乾涸了,課文裏卻不說“乾涸”,而說真的要“死”了,這個“死”字用得很巧妙,能引起讀者興趣。

生(3):課文爲了說明死海海水含鹽量大的特點,寫了個羅馬統帥狄杜處死奴隸的故事;後面又講了個關於死海形成的民間傳說,這都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師:這幾位同學說得都很好,但他們說的都是比較明顯的趣味性的表現。有些趣味性要用心體會才能發現,這就要用點心思了。誰再來說?(教師繼續提示)建議大家從材料的組織和語言表達兩個方面好好琢磨琢磨。鄰座的同學可以議論一下。

(學生看書、思考,小聲議論)

生(4):我想從語言表達方面來說。作者用了一些設問句,如“那麼,死海的浮力爲什麼這樣大呢?”“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了讀者的思考;還注意前後呼應,如前面說“真是‘死海不死’”,文章結尾卻說“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前後兩個“死”字互相呼應,可是意思卻不一樣。這些都會使讀者覺得很有趣味。

師:嗯,說得不錯。看誰還能從語言表達方面作些補充?

生(5):文章的第一、第二段寫得好,我在第一遍讀的時候就被它吸引住了。

師:你再朗讀一遍,體會體會,它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5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5):它給我的感覺是有點出乎意料,甚至有點驚訝。

師:好!體會得很準。大家再一起體會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產生這樣的效果的?請把這些詞語圈出來。注意了,這對我們運用語言是很有幫助的。誰來說?

生(6):作者連續用了一些表示轉折的詞,還用了表示出乎意料和驚訝的詞,比如,第一段裏“但是,誰能想到……竟……甚至……連……”,第二段裏“然而,令人驚歎的是……竟……即使……也……”

師:瞧,這兩位同學(指生<5>、生<6>)對語言的感覺多敏銳!現在再請兩位同學分別把這兩小段各讀一遍(指定兩位學生),注意,第一位同學把她(指生<6>)剛纔找出的一些詞語略去不讀;第二位同學把這些略去的詞語讀得強調些,把那種出乎意料的驚訝語氣讀出來。然後大家一起比較一下,兩種語言表達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二人分別朗讀)

師:兩人讀得不錯。大家體會一下,兩種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生(7):第一種表達顯得平平淡淡,第二種表達引起讀者的驚訝和好奇,所以,所以就……(語塞)

師:所以就增強了……

生(7):趣味性和吸引力。

師:這樣比較一下,我們發現,同樣的意思,可以表達得平平淡淡,很一般,也可以表達得很有趣,很有吸引力。可見選擇怎樣的語言來表達就會有怎樣的效果。這正是語言的王國爲什麼總是充滿魅力的原因所在!

除了語言表達,材料的組織也很有關係,哪些先寫,哪些後寫,也往往會影響閱讀的興趣。課文裏有個很典型的例子,誰能找出來說一下?

(學生翻書、尋找)

生(8):課文第三小段寫羅馬統帥處死奴隸的故事,如果放到第四小段後面來寫,讀起來就沒有趣味了。

師:爲什麼?

生(8):先寫奴隸在死海里屢淹不死,這樣就在讀者心裏產生了疑問,難道真的有神靈保佑嗎?急於想從文章裏去尋找答案,文章就有了吸引力。如果先寫死海爲什麼淹不死人,再寫奴隸屢淹不死,就不會有這種效果了。

師:說得好!我打個比方:你請別人猜謎,如果先把謎底告訴了對方,他還會有猜謎的興趣嗎?這裏的道理是一樣的。會寫文章的人,常常能設置一些懸念,引起讀者的疑問,這樣的文章就比那些平鋪直敘的文章有吸引力。這對我們也是很有啓發的。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着重學習了知識小品的文體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聰明和自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後還有一點時間,我還想出個難題考考大家,這可是個“高精尖”的大難題,你們如果這個問題也能解決了,我就真正佩服你們了;如果你們怕難,那我們來讀幾遍課文就算了。

生(七嘴八舌):我們不怕難……

師:好,那現在我就宣佈這道難題了?生(七嘴八舌):宣佈好了……

師:宣佈之前,請同學們先把課文最後一段一起朗讀一遍。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

師:課文最後這一段說死海數百年後可能幹涸,我先問你們,作者推斷的根據是什麼?

生(1):近十年來死海每年水面下降40到50釐……按照這樣的速度下降,死海數百年後自然會幹掉。

師:那麼,死海水面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生(1):因爲這裏炎熱乾燥(師插問:你怎麼知道?)地理課上學到過,課文裏也說“豔陽高照”。因此死海海水的蒸發量大於約旦河輸入的水量。蒸發多,輸入少,所以海水每年下降。

師:說得很對。現在請大家聽好了,我出的難題是:按照作者這樣推算的思路和方法,死海真的會乾涸嗎?

生(2):我認爲死海數百年後不可能幹涸,因爲到那時科學比現在更加發達,人類肯定有辦法救活死海。

生(3):我認爲他把老師的問題理解錯了。我理解老師的意思是……(語頓。師插話:我知道你理解我的意思,不要急,慢慢說)老師是問按照課文作者的辦法推算,是不是一定會推算出死海會乾涸的結果。

師:對,我就是這個意思,感謝這位同學把我的意思解釋得十分準確。(對生<3>)那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生<3>不語)看來有點爲難你了。這樣吧,我把問題再具體化一些:死海海水的蒸發量大於約旦河輸入的水量,是作者認爲死海將會乾涸的原因,你認爲死海的蒸發量是不是一個不變的常量?生(3):不是。(師插問:爲什麼?)在雨水多的年份蒸發量就會減少。

師:請注意,天氣變化或地殼的變動等等這類偶然的因素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以內,何況死海盆地的氣候乾旱少雨,全年的降水量加在一起不過50-60釐米。剛纔你把我出的難題解釋得很好,怎麼自己倒忘了?請你從作者計算的思路這個角度去思考:即使按照作者的計算,死海的蒸發量會不會變化?

師:啊,好多同學都舉手了,看來都找到答案了。請大家把手放下,讓他(指生<3>)再想想,他很聰明,我相信他很快就會想出來的。

生(3):蒸發量也就會變小

師:爲什麼?

生(3):死海的海水每年下降,死海的面積也會逐漸縮小。

師(向全班):大家說說,海水的蒸發量和海面面積是什麼關係?

生(衆):正比關係。

師:既然死海海水的蒸發量隨着死海海面的逐漸縮小而減少,那麼結果會怎樣呢?

生(3):當蒸發量小於約旦河水輸入量的時候,死海就死不了了。

師:不一定要等到“小於”的那一天,再想想。

生(3):等於。

師:對啦!當死海海水的蒸發量等於約旦河水的輸入量的時候,死海就死不了。當然羅,那時的死海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無邊無際,波濤起伏,而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得不像樣,這是一種什麼狀況?

生(齊):半死不活!(笑聲)

師:對!就是半死不活!同學們果真智商很高,這個難題也沒有難住你們。不文章

文章

過,死海究竟會不會死,恐怕不是一個計算的問題,而是一個現實問題。事實上,造成死海海水連年下降的原因,不全因爲海水的蒸發量大,更主要的是人爲的原因:以色列和約旦大量截流約旦河水用於灌溉和城市用水,致使約旦河輸入死海的水量越來越少。這一嚴峻的事實已引起不少科學家、環境保護主義者的憂慮,一項名爲“讓死海繼續活下去”的活動已經開始。死海處於地球陸地的最低點,人稱“地球的肚臍”,不僅有獨特的旅遊景觀,而且它蘊藏着極其豐富的礦物資源,尤其是氯化鉀和溴。同學們雖然沒有去過死海,但我相信大家都關心地球的命運,爲此我建議大家用我們的智慧參與到“讓死海繼續活下去”的活動中去。請回去做兩件事:一、上網搜索關於死海的資料(建議用www.Google.com搜索引擎);二、參考、運用網上資料,以《救救死海》或《死海不能死》爲題寫一篇文章,爲拯救死海進行呼籲,或提出拯救死海的辦法、建議。當然啦,我們的文章救不了死海,但至少可以表明我們關心地球命運的立場。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長大後都能夠成爲一名自覺的環境保護主義者。

師:說得真好!同意的請舉手。(全班舉手。教師板書:趣味性)知識小品除了具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外,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它介紹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符合科學原理的,請大家也用一個“性”來概括。

生(七嘴八舌)科學性!

師:完全正確!(師板書:科學性)現在請一位同學給三個“性”排個次序。

生(4):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師插話:這樣排列的理由呢?)因爲知識小品首先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其次,它介紹的知識必須是符合科學原理的,趣味性沒有前兩個性重要,所以排在最後。

生(5):我也同意這樣的次序,但他說趣味性不重要,我不同意。

生(4):我是說沒有前兩個重要,沒有說不重要。

生(5):我仍然不同意你的意見。因爲,一篇知識小品如果科學性、知識性都很強,但一點趣味性都沒有,大家不要看,科學性、知識性再強也沒用。可見趣味性是最重要的。

(學生紛紛議論,莫衷一是)

師:請大家靜一靜!看來同學們的意見很分歧,想聽聽我的意見嗎?(衆:想!)我認爲,對知識小品來說,知識性和科學性是它的本質屬性(板書:本質屬性),因爲作者寫作知識小品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讀者介紹科學知識,如果沒有知識性和科學性,知識小品也就不存在了;趣味性則是它的重要屬性(板書:重要屬性),我基本上同意他(指生<5>=的意見,知識小品是一種以傳播、普及科學知識爲目的的文藝性說明文,它是寫給一般讀者看的,當然要寫得讀者愛看,因此特別講究趣味性,使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同學們還有別的意見嗎?(稍頓)看來大家同意了。現在我們請一位同學把剛纔討論的內容總結一下。誰來?生(1):知識小品是說明文的一種,是一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它具有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知識小品的作用是向讀者普及科學知識。文章

語文教學反思3

《識字4》教學反思:所思、所想與所做往往不能做到協調統一。《識字4》集中了一年級全體語文老師的教學經驗,我本人也認真地修改教學設計,精心準備教具。在我的預料中,這應該是一堂精彩的識字課。在課堂教學中,我雖然聲情並茂,激情四射地組織了教學過程,可是學生學得卻有點吃力,究其原因,是我的教學速度太快,學生跟不上我的節奏。確實,這堂課安排的內容較多,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只有提高學習速度,造成學生思考及讀書的時間不多,影響了教學效果。通過這一次的學習交流,我認識到,教學不光是單純的完成任務,而要以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爲重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這是一篇語言優美,活潑生動的課文,童言童趣,十分適合學生朗讀背誦。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篇課文。課文脈絡清晰,學生通過初讀就能理清課文的主要內容。由於學生回家有過預習,生字掌握較好,較快,也熟悉課文內容,所以課堂表現很積極活躍,主動學習積極性高,知識掌握牢固,也很容易就能背誦課文。

語文教學反思4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中的一篇課文,採用了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這篇課文敘述了寇準跟着先生登華山時讚美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寇準的聰明、才華。

古詩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難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詩意更是難上加難,“文包詩”這種新的課型解決了這一難點。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引領學生理解文包詩的特點,是本課設計的重點。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教材特點,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充滿興趣地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通過讀讀、想想、畫畫、演演、評評,來鍛鍊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畫畫、學生評議等環節,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受到華山美麗景色的薰陶,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後,讓學生交流“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既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評議,在反饋過程中,有機捕捉學生評議中的亮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大膽地發表創見,集思廣益,發揚民主,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設計,看似散,實質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不是旁觀者,而是引領者,一步一步引領學生在讀中悟,畫中悟,並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過朗讀、交流表達出來,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

語文教學反思5

【案例】

《推敲》課後作業:

下列句子中的帶點的詞語能換括號裏的嗎?爲什麼?

1、一天,賈島到郊外去拜訪(訪問)一位叫李凝的朋友。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即時)寫成的那首小詩。

3、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安靜),讀起來也更響亮些。

師:“拜訪”能否換成“訪問”?我們也來推敲一番。

生:我覺得不行,因爲“訪問”好像帶着問題帶着事情去的,而拜訪則是禮節性地看望。

師:哦,你是這樣理解的。這麼說,如果沒有事情就不能“訪問”了嗎?(學生爲難的樣子)看來這個答案不夠準確。看看還有什麼不同的理解?

生:我覺得“拜訪”是帶着對對方的敬意,很尊敬地看望。而訪問好像是一般的看望。賈島對李凝應該是懷着敬意的,所以我認爲用“拜訪”更好。

師:嗯,你感覺很“準”。是的,“拜訪”和“訪問”其實是一組近義詞,但是,他們還是有區別的。也就是他們之間不能畫等號。如果我們一定要在他們之間畫一個等號的話,你認爲應該怎麼處理?

(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拜訪=訪問 )

生:我認爲應該在訪問的後面加上“帶着敬意”。

師:好!(老師板書“+帶着敬意”, 拜訪=訪問+帶着敬意)

師:呵呵,今天我們用數學的方式表示了這一對詞語,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會意地笑)。(呵呵,我最陶醉於學生這樣的笑。)

師:下面還有兩對這樣的詞語,你有沒有本領也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試一試。

學生思考。片刻,交流。

生1:即時+興致=即興。(第二句)

生2:即時+詩興=即興。

生3:寧靜>安靜。(第三句)

師:解釋一下。

生:寧靜比安靜更靜。

師:好,有道理。

生4:寧靜=安靜+美。

師:不錯,很有意思,安靜加上美能否等於寧靜呢?

生:是“約等於”。

師:好,改成“約等於”。“寧靜︾安靜+美”呵呵,看來,這個“寧靜”還有美的意思在裏面啊!(因爲我的網名是“寧靜”,多數孩子都知道,所以又有很多會意的眼神投向我,曖昧的眼神投向發言的學生,呵呵,得意。)

(下課了,黑板上就剩下了這麼多“公式”,還有點捨不得擦掉。)

【感觸】

這個點子也是突如其來。用一種比較新鮮的形式包裝傳統的訓練內容,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教學反思6

回想新學期的教育作業,取得了許多成果,但一起也存在着很多缺乏之處。爲了搞好往後的作業,現近段時刻的語文教育作業簡略剖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兩邊在教育中的自動性和發明性,使語文教育在師生相等對話的進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培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知道和習氣,爲學生髮明瞭傑出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育中盡力表現語文的實踐性和歸納性,盡力改進講堂教育,全體考慮常識與潛力、情感與情緒、進程與辦法的歸納,進行了啓發式、評論式教育。

3、重視了情感、情緒、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育學生崇高的品德情味和健康的審美情味,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情緒,當作語文教育的重要材料,並把這些材料貫穿於日常的教育作業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根本素質與立異潛力的聯繫。在教育中,重視了言語的堆集、感悟和運用,重視了根本技能的練習,給學生打下了厚實的語文根底。

5、在教育中,遵從了學生的身心開展規則和語文學習規則,恰當選取教育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體進步。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進程中,還需在開展學生的言語潛力、思想潛力、幻想潛力和發明潛力上下功夫,使學生儘早把握科學的思想辦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自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辦法還需求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覽面,藉以陶冶情味、開展特性、豐厚學生的精神國際。

5、學生的歸納性學習潛力還需進一步進步,能使學生就感愛好的'問題,展開評論,宣佈自己的定見。

6、加強寫作練習,進步作文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7

學習《氓》,學生首先遇到的是文字關。

漢字是以形表意的文字,依據《說文解字》和《漢語大字典》,從分析最初造字的字形入手,找出漢字形與意的聯繫,應是掌握漢字的科學有效的方法。

單純掌握漢字,難免有割裂詩歌內容之嫌。再者,不分主次又容易偏離學習目標。所以,要精選漢字,並以此爲線索,聯繫課文,分析人物,挖掘根源,進行思想教育,實現德育、智育的雙重目標。

重點漢字有:氓、蚩、愆、耽、筮、咎、咥、愛。

氓,《說文》:“氓,民也。”民,“衆萌也。”萌,同“氓”。“氓”“民”互訓。民,甲骨文作“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說,“周代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敵囚爲平民,乃盲其左目以爲奴徵。”由此可知,氓是奴隸,是庶民。

因此,氓的社會地位是低下的,經濟條件是惡劣的。這樣的家庭條件,曾經與氓有着“總角之宴的女主人公不可能不瞭解,未來艱難的家庭生活,即使在氓的信誓旦旦中而耽兮的她不可能不有所預料,然而,她仍然癡心不改。——多麼善良、多麼單純的姑娘啊!然而,就是這樣的姑娘,竟然遭到了氓的遺棄!”氓啊,你這個可鄙可憎的小人!

那麼,這個小人是如何得逞的呢?我們來看:

“蚩”。《說文》“蚩,蟲也。”蟲,古代是對一切動物的通稱。人像蟲一樣,比喻義爲“忠厚老實”。“蚩蚩”,寫出了氓的忠厚老實。——氓在和我談戀愛的時候,是那麼的傻得可愛呀!正是他的忠厚之貌,使我引爲終身的依靠。造成我終身的痛苦。這就告戒年輕的人們,要睜開你的慧眼呀,婚姻大事,不可草率呀!

就女主人公而言,是不是隻有氓的忠厚之貌矇蔽了她呢?

“愆”《說文》:“愆,過也。”甲骨文字型的意思是,一個人,在交覆深屋下,躲在草叢中,把良心踩在了腳下。——這難道不是天大的罪過嗎?犯了錯就要失掉、錯過一些好機會,故可引申爲“失掉錯過”,錯過了就要再等一等,所以又可引申爲“拖延”。愆期,即拖延時間。但她陷得太深了,在愛河中,她迷失了自己了!這就是“耽”。

“耽”。《說文》:“耳大垂也。”大耳垂肩,肩承受着兩耳,所以引申爲“承受|擔負”;兩個耳朵又是何其逍遙快樂呀,所以又引申爲快樂;過於快樂就樂不思蜀了,所以又引申爲“沉溺,迷戀”。——女主人公沉溺在“氓”的“信誓旦旦”中“不可說也”。況且,我怎麼就相信了那個女巫的鬼話了呢?

“筮”和“咎”。“筮”《一切經音義》中說,“筮者,揲蓍取卦,折竹爲爻。”甲骨文取一女巫拿竹兩袖展開成舞形,很顯然是占卜問卦。“咎”,《說文》:“災也。”甲骨文字型取“人各行其是”之意。人各行其是,非災而何?聯繫起來,可以想見,氓請來一個女巫,鑼鼓聲中跳起了大神,一番禱告之後,求得大吉大利的上上籤,巧舌如簧之下,“以耳車來,以我賄遷”,誘使我上了當,——是女巫與氓合夥把我騙了呀,至此,除去女主人公自身的原因外,造成悲劇的原因可以歸結爲兩個方面:一是受到氓這個感情騙子的矇蔽;二是女巫的推波助瀾,爲虎作倀。

女主人公相信了,她的生活就陷入了痛苦之中,離婚以後也受到了兄弟們的“咥”笑。

“咥”,大笑也。口大得到了不能再張的程度,笑得是多麼歡暢啊!“我”遭遺棄之後,整天生活在兄弟們的咥笑之中。這一切,都是那個負心漢造成的。順便問一句,你們知道那個氓姓什麼嗎?我敢說,他姓陳,要不後世怎麼有了陳世美了呢?“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我又何必爲你痛苦呢?“亦以焉哉”還是算了吧!

“愛”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愛情觀。從“愛”到“愛”的形體演變,就傳達出一種正確的愛情觀。

愛,從字型上看,是一隻手伸過去,把覆蓋物拿去,然後取走心。愛一個人,不就是相當於自己的心被別人拿走了嗎?但這種拿,有兩種可能,一是一個人伸出手來,強行把對方的心拿走,佔有對方的愛;一是一個人主動把自己的心捧出來,奉上自己的愛,不管對方接受不接受。兩種愛都不是健康的。前者是剝削階級的愛,後者是帶有一點自虐性質的愛,即常說的“單相思”。應破除舊“愛”,樹立新“愛”。去掉“心”而改爲“一”。一即“專一純正”。就愛而言,如果用手掀開重重覆蓋之後,得到的是純正專一的感情,這不正是真愛的應有之意嗎?——從感情風波中走出來的我將勇敢地面對新生活,尋找屬於自己的真愛。

藉助字型分析,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字意。在講解中,藉助聯想和想象,很好地再現了詩歌的原貌,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有醍醐灌頂之感,老師有誨人不倦之風,一舉而數得,何樂而不爲?

語文教學反思8

《日月明》這篇課文位於《識字二》第四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在準備這堂課時,我着重研究了會意字,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係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是會意字。我又着重研究了會意字的類型、特點、字例、分類以及會意字的辨別方法。可是問題也來了,我明白了,如何讓一年級的孩子們也能初步瞭解什麼是會意字,

同時我也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學生會不會覺得枯燥無趣?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並能主動地學習。我決定從最簡單的會意字的組成導入這節課。我出示“火”,故作驚慌地喊:着火了!着火了!並拿起一把尺子放在“火”字上面,學生馬上明白了,大聲喊:火滅了!火滅了!我及時的引導學生:同學們,看這就是會意字,就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係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接着讓學生讀課文,讀書課文後,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說說每個字是由哪些獨體字組成的,是什麼意思,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全班交流時學生都很活躍,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說的都急於想表達出來,唯獨沒人說“休”字。我因勢利導:“我上課累了,靠在黑板邊休息!如農民伯伯做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大家不約而同地說。這節堂課上得很輕鬆,直到下課,孩子們還是意猶未盡。我認爲這堂課很成功,爲自己加油!

語文教學反思9

我在執教了《菜園裏》這節識字課後感觸頗多,我不僅感受到了學生在情境、生活中識字的快樂;也深切地意識到,教師創造性地教,纔會給孩子的學習以極大的動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識字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先問學生都喜歡吃什麼蔬菜,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小手一直舉個不停,我發現書上的9種蔬菜學生們都知道,而且還說了其他蔬菜的名稱。有了這個好的開頭,我趁熱打鐵帶着學生走進農民伯伯的菜園裏,學生自然也高興起來。通過仔細觀察圖片,讓他們找出所認識的蔬菜並說出它們的名字,並藉助此圖片來進行句字練習:菜園裏有什麼……有什麼……還有什麼……的句型。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記住本節課九種蔬菜的名稱就比較輕鬆了。

二、分辨蔬菜顏色讚美蔬菜

通過分辨9種蔬菜的顏色,來讚美蔬菜,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各種蔬菜的特點。因爲本課的兒歌琅琅上口,能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因此,我先範讀,再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然後抽讀,最後通過讓孩子進行評價,全班再一起朗讀。這樣反覆的讀,孩子對蔬菜的瞭解更深入,如:我大聲說蔬菜的名字,學生舉起手中的菜跟我說,我舉起蔬菜,學生便找出桌子上的蔬菜,在認識這9種蔬菜的同時,我還採用多種遊戲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孩子進一步熟悉這9種蔬菜。爲了掌握蔬菜的特點,我又設計了“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讀書,進一步鞏固了讀的成果。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問“什麼青青細又長?”生答:“豆角青青細又長。”“什麼身穿綠衣裳?”“黃瓜身穿綠衣裳”……儘管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但這環節處理得還是有點倉促,有的孩子還是沒能夠完全讀懂課文。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規範自己的教學,打造自己的課堂特色,讓課堂成爲孩子們學習的樂

語文教學反思10

《送行》是李叔同先生20多歲時在日本留學時所作。全詞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

我選擇這首詞是因爲是適逢六年級快要畢業了,比較能調動學生的情感。但怎樣比較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情感呢?

首先想到了創設情境,不過在詩詞教學中儘可能從詩詞的角度去營造氛圍,於是想到了李白送別孟浩然,留下孤帆遠影;王維送別好友,勸君更盡一杯酒;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試圖通過這些詩詞句的調用引導學生進入一種詩詞的境界,順其自然進入到本詞的教學中。個人認爲比較好的引導了學生,不過由於本人在朗誦表演等方面才能欠缺,未能通過聲情並茂的述說達到預設的效果。

接下來疏通詞句,整體感知詞的大意。引導學生去讀,讀準確、讀通順,注意詩歌的停頓、大致瞭解詩歌的內容。因爲字面意思並不複雜,因此在此處我主要設置了幾個問題:詩人在什麼地方送別了自己的親友?長亭是什麼地方?什麼是古道?詩人站在長亭古道,想着親友就要離家萬里,他的心情如何?其實此處一方面在疏通字句,一方面通過朗讀、理解字句,來領悟心情。至於學生能夠領悟多少,那得看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說體驗,所以此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自己生活中的經歷,以引起共鳴。

相較而言,第二節更直接,因此引導學生抓住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來誦讀來理解來感悟。抓住句子“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抓住詞語“盡”、“濁”,“寒”來細讀詞。

第一小節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景物來感受別情,進而領會寫法。

雖然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教學中也注重一遍一遍的朗讀,但總感覺滿懷的愁緒沒有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所以朗讀是蒼白的,表情是凝滯的。那種哀而不傷,愁而不悲,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未能如音樂那樣哀婉。平行教學反思垂

語文教學反思11

重視積累,收穫頗豐。在整個備課的過程中,我查閱了相當多的資料,包括陳壽的《三國志》、易中天的《品三國》以及大量的關於楊修死因分析的論文及當時社會背景的史實。在這個過程中,我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知識,能夠對楊修這個人物的家世背景、獲罪原因、性格分析娓娓道來,對相關的有相似的人物及事件旁徵博引,這是我自身業務能力提高的一個飛躍。於是我自信滿滿地站在熟識熟知的講臺上激情飛揚,也因此而博得了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課下,有的老師評:“聽你的課真的受益良多,聽到了很多獨到的見解。”我知道這裏有對我的肯定。但同時我又不禁在想:爲什麼工作的時間越長,越有一種不會上課的感覺呢?剛剛走上講臺時,總覺得自己很會講課,甚至於有一種會比別人講得更好的自信,對於什麼常規課、公開課、校內課或是市內課是無畏無懼的。記得當時的教學校長就曾如此評價過:“呂老師的課堂是聽課的人越多講的越有激情!”可現在卻不一樣了,總感覺自己不會上課,儘管打開教材後是滿眼的知識點,但總是怕講不好、講不透。很多老師認爲這是另一種進步,導致有時我自己也這樣認爲,但當年的那種激情看來真的是弱化了。

語文教學反思12

還記得與舊課標相識是在自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xxxx年,充滿激情和鬥志的自己與舊課標牽手,在語文教學這個大熔爐裏磨礪着,成長着。在工作中舊課標就像老師,就像朋友,在我困惑時,它能爲我指引迷津,在我小有收穫時,它能激勵我繼續前進、、、、、、就這樣我與舊課標一起相知,相伴渡過了10年。10年的與課標的耳鬢廝磨,10年的教學實踐檢驗,我的老友-課標在10年風雨的洗禮下,以更加華麗端莊的容顏再現。我爲它的變化驚喜不已,因爲它沒有辜負我這個好友的期待。

一、驚喜1一——新課標降低了知識的難度

說新課標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那是因爲新課標降低了小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依據新課標,三、四年級學生須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會寫1600個左右,而舊課標則要求學生會寫20xx個左右。新課標對一、二年級學生會寫字的要求也從原來的800到1000字統一成低限――800字。

作爲自己,一直苦惱的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從開始寫字起只寫3-4個字,可是到二年級上學期驟然增加到每課寫6—9個,下學期每課達到寫十二個字。字詞是一家,字不能單獨放置識記。作爲任教的自己每次都是將字和詞和句連在一起。但是不管你用什麼辦法總有一部分孩子他們識記字是比較辛苦的。打到舊課標的要求是有一定難度的。有時自己有一種衝動,不想讓孩子寫那麼多字,可是一想到這是課標要求的,知識是必考的內容。那種衝動慢慢平息。現在新課標要求會寫的字降低到了800字,很好,自我感覺壓力減少了許多。新課標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我們教學的實際。寫的少,孩子就會更加用心,才能達到熟練而且美觀。

不僅是字詞,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在學習得各個方面不僅能學到知識,學到本領,還希望他們能學得快樂,在學習中能體驗到成就感。但是在實際很多的壓力下,我們發現確實有很多孩子能達到課標的要求,可是還是有不少的一部分學生他們跟不上這些孩子的進度,學習起來很吃力,橫向比較起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很遺憾在自己的班上也總有一部分學習得不是很快樂的學生,雖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我在很多時候還是期望我的老朋友課標還能在其它方面降低一點難度的。

二、驚喜2——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XX老師說: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在語文學習上沒有閱讀量的積澱是不可行的。我認爲尹老師的話和我們的新課標的方向是一致的,新課標給我們定的閱讀積累量只是一個底數,要讓孩子語文好,就要孩子多閱讀,多積累。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呢?興趣和訓練。新課標認爲語文課就是要讓孩子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其實我一直都不反對字詞句段的訓練,我認爲在訓練中學生和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能提高。但我在以前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公開課時很少有讓學生字詞句訓練,好像做某些訓練就會割裂課堂的整體性。而把這樣的訓練集中在複習課上。雖然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漢語知識、文體知識和文學知識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以往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機械的、煩瑣的、孤立的訓練,已經扭曲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積累重要字詞句、經典詩歌和文章等做法的興起,可以說是改革的一種轉向。現在的課標及教材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摘抄蒐集資料、背誦默寫類的練習大有提高。爲了避免那種機械的、死記硬背的、孤立的語文學習方式,避免學生從一個苦海跳到另一個苦海,避免語文教育從一種無效走向另一種無效,這些練習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讓學生領會它們的運用;在引導學生誦讀大量經典詩文的同時還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國內外文化、文學精華,並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在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還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他人,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關鍵是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每一個老師提出了明確的教育方向,縱觀這個新標準,發現老師如果僅僅是提高認識不提高自身的素質也是難以達到,作爲老師要真正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不努力學習探索是根本不能達到的。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前提是老師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新課標的頒佈對自己是一種極高要求挑戰。不過人生因挑戰而精彩!在新學期的開始,我已經加快了學習的步伐,對適合自己教學的方法、好文章等都有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簿上。每天將好文讀與孩子聽,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收到美文的薰陶。每天總在思考如何讓孩子每天快樂的學習,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學習。思考讓自己越來越聰慧,衷心期盼自己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自己能變成一個“新”老師!相信自己能接受挑戰!

語文教學反思13

1、正確讀寫“斷、楚、孤、帆”四個生字。

2、能正確背誦和並試默寫《望天門山》。

3、試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斷、楚、孤、帆”四個生字。能正確背誦。

教學難點

試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試默寫《望天門山》。

第一個環節導入,我以李白的《靜夜思》爲切入點,爲學生再次瞭解李白做好鋪墊。學生很快就背出了這首詩,但對李白不是很瞭解。

第二個環節初讀,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古詩,這樣爲下邊的學習做好了準備,並在檢查時爲學生掃除不懂讀的字的障礙。

第三環節是讀練相結合。我設計了師生互對詩句;口答填空題,並試寫;找出錯的地方,改過來;背誦古詩四道練習題。目的是讓學生在練中達到熟讀、達到背誦和識記古詩句中的字。這環節學生學得非常好,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第四個環節是要求學生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引導學生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這是教學的難點,學生很難說出,即使說了也不是很完整,所以在這花很多時間引導學生,導致後邊的內容無法完成。

經過這一次的教學,使我認識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不是很全面。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把第三個環節的“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改爲“根據詩意說詩句”,這樣學習的難度就會低些,也不會花過多的時間去引導學生說詩意。這樣就能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總之本課教學,雖然有遺憾,但是收穫也不小。這堂課體現了新課標理念下的“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學中學生學得紮實,學得有效,取得預期的效果。

語文教學反思14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盛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本篇課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體會語言的魅力。文章中晏子的話就是教學的重難點,要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晏子的語言的巧妙,並從中體會晏子的人物特點。

我覺得成功之處:

1、教學思路清楚,抓住課文主線統領全篇教學。在狂妄自大,咄咄逼人的楚王面前,晏子是如何贏得楚王尊重的這一問題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生帶着這一問題展開學習。

2、設計問題精簡,突出重點。學生能根據學習提示把焦點對準了晏子的言行。畫出重點句段,通過品讀句子並進行深入的理解,從中明白晏子說的話的意思,從而理解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3、 注重對重點詞、句的挖掘。如晏子說齊國人多的那一段 “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都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教學時出示古文讓學生把古文中的三條成語帶到原文中分清各指哪句話。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語言的能力,而且還讓學生積累了語言。

二、教學中的不足:

1、 在文章的寫法上應該加強指導,文章爲什麼寫得這樣好,好在哪裏應該組織學生討論或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2、學生的朗讀不到位,好的體會到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所以沒有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自己沒有做好引導示範的作用,當學生的讀體現不出人物品質時,明知問題出在哪,但我還是蜻蜓點水的提出了朗讀建議便匆匆而過,如果此時我大膽的施展範讀技巧,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二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慾望,學生也會大膽嘗試,朗讀效果也會轉好。

我想,教與學的經驗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的在教學中總結自己的收穫,逐步地改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我們的教學才能夠日趨完善,才能真正做到有效。

語文教學反思15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學校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校和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我們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爲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初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應該說,我還沒有找到最佳的道路,這就需要我在實踐中摸索和探索,在此把我高一教學上學期以來的教與學情況做一總結和反思:

【教學方式】

(一)早下手,抓反覆。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初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

高一剛開學,我就分發了一套語文基礎方面的材料,讓學生在空餘時間背誦。爲了克服遺忘,我將這份資料定爲學生平時積累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和語文基礎的提升。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高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爲後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爲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讀本上的文言文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本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瞭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爲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本。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話題作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來。

以上是一些還不成熟的教學方式,還有待在以後的教學過程加以總結和提升。

【教與學的反思】

一、學的方面

(1)學生基礎較差,而試卷重點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綜合滲透性較強,學生還未適應高中學習和考試。命題越靈活,考查能力越強,學生的不足和被動顯現的越清楚。

(2)學生的態度、心態與學校的要求、高中發展趨勢有較大差距。許多學生上高中心態不穩,持徘徊態度,老在原來的框框內打轉轉,碰到困難和緊張學習阻力就開始動搖,缺少狠勁和拼勁,缺乏高昂的理想和激情。

(3)高中適應和過渡太慢。面對較多的科目不知計劃統籌,乃至於把地理、歷史當“副課”,不認真對待;面對較大的學習壓力,不懂唯有拼搏和刻苦纔是道路,總感不好學;面對不懂和茫然,不去啃,不主動與老師溝通,而是等待老師來講。

(4)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不動手整理,不認真過課本,不認真做相關資料,動手少、動筆少、交流少;一說記憶就亂翻書,不知與筆記相對照,不知重、難點,機械零亂成份多;說複習就把書亂看一通,沒有計劃與練習,建構不起知識體系。

(5)缺少嚴謹、規範。書寫不工整,格式不規範。

二、教的方面

(1)整體素質不高,對高中教材的把握和理解、高中教育的整體性認識、高中學生人格培養等方面還有缺陷。

(2)對教材理解不透,課堂駕馭能力還不強,對課堂上一些問題出現缺少靈活變通和發揮加深。

(3)課外輔導跟不上,培優工作做得不好。

(4)教學研究不細,榜樣示範缺乏。

(5)學生管理方向不明,手段過少過簡,對學生的引領和激發不夠,情感交流淺顯。

(6)敬業奉獻吃苦耐勞精神不夠,缺少工作激情和下功夫拼着上的狠勁。

三、學校管理上的不足

對高中教育規律認識不深、急躁,獎勵鼓勵少,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以上爲我對高一上學期的教學反思,不夠成熟,請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