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貓》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貓》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貓》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貓》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貓》語文教學反思1

學習本課很輕鬆,幾乎是學生自願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前,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觀察自家或鄰居家的貓,並認真做好筆記,更進一步的觀察貓的一些固有的特點,以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貓的生活表現,特別注意觀察貓在高興時,不高興時,抓到老鼠時的神態表現,並作好觀察記錄。

在第二天來學校時,我花了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的記錄,按順序排列,然後進行逐項詳細地闡述,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我點擊旁敲幫助學生說具體,便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邊說,我邊有序地板書關鍵詞句,給學生製作一幅完整的思維模式。特別是在指導學生說貓捉老鼠的過程,一定要動察貓在發現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後”的反應過程,這裏,我特別提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事物當人的思維活動,動作神態來寫動物的一般寫法。

學生說過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起草,在點評學生習作時,再套出新課,引導學生帶上自己的習作和作者進行交言體會。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樣的一隻貓。這篇課文細緻而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以及滿月時的小貓的特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本課語言生動,情感真摯,老舍把貓當朋友,當作家人,當作親人,之所以老舍筆下的貓無論是淘氣還是古怪,那種可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因爲作者與貓之間像朋友一樣,相互信任,和諧相處,也因此,而能創造出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中品嚐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很明顯,在寫作中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本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作者先從三個方面具體再現貓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剛滿月,腳腿還站不穩時就愛玩;第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富,性格越來越鮮明,給人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在這環節上,我讓學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習作,借作者的“文筆”用一用。

《貓》語文教學反思2

關於這堂課的設計,最讓我猶豫的是主題的提煉,總想不好一個更好地走向。其中關於“不因個人喜好而影響對人、對事的客觀公正的判斷”的確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後設計讓學生自己說收穫,來引導總結。可能因爲時間長空不夠到位,導致主體探究提升方面並不深入,學生只提到了一兩點,而且我也來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課最大的遺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陳爲羣老師的意見指點,使我對這堂課有了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結合陳老師和前輩們的意見,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1、語感教學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於文本解讀。具體包括,如何通過品味語言解讀文本,挖掘語言背後的內容,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貓》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關於三隻貓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語言,作爲感知主題的兩條線緩緩推進,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題。

2、設計替“我”說出幾句話的環節(可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展開),本身也是一種語言的訓練,這是語感教學除了品味語言外的另一種形式。這些中間環節的設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創造都是來自本體,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脫離文本的內容。任何課堂形式的創造都要體現有效教學的原則。

3、讀——要成爲語感教學的手段,不要爲讀而讀,或是隨行所爲,想到了就讓學生讀一下。朗讀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具體在課堂中,如當學生無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過“我們來讀讀這些句子”化解。或者當品味了一些精妙語句後,可以通過朗讀感知其中的妙處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讀促解,以解帶讀。

4、除了朗讀訓練外,字詞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讀、細讀,停留的地方還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貓“是怎麼來的”。前兩隻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動要來的,而第三隻貓是在門口撿到的,從而得到花貓地位的卑賤。又比如“曬太陽”的細節也各有不同,花貓是“蜷伏”,感覺很悽悽,可能平時對它並不好。又比如“若有若無”引出後,可以追問,“還有那些此配合它”。總之,這些“點”應該再明確、最多點、再停留。又如,在引導“爲什麼冤枉,是因爲不喜歡”這個問題時,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現這種偏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5、主題探究方面,學生可以領會的部分,可以簡單的提到,甚至是不講,教師更要去考慮一些學生不能瞭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這三隻貓他到底喜不喜歡?有人認爲它其實對三隻貓都不是喜歡,純粹是興趣愛好,當作寵物看待,人並不尊重這些生命。主題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來。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揣摩其寫作的意圖,這點主題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這也就給我們這樣一個啓示:解讀文本,要對文章的寫作背景、目的進行了解。

正如我的導師趙飛燕老師所說,語文課堂永無滿足,永遠在不斷修改完善中的前進,她的這種精神對我觸動很深。就好像在修補一條路,我們應該不時地看看我們曾做過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補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樹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回過頭去看,這必定會是條花團錦簇的康莊大道!

《貓》語文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個性化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結合本次校本研究主題: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談理解,然後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我採用激勵性的評價,比如:通過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你這位老舍先生太喜歡這隻貓了,等等。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另外我還結合了這篇課文滲透了學生在寫作文和日記時所應注意的寫作手法,比如:寫作時要發揮想象,善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通過準確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遵循這個原則,這節課我在課上以學生談理解、談感受爲主,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完《貓》這一課後,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動,我爲課堂上學生的那份熱情而感動。除感動之外,還反思了一下這節課的得與失。

得1.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創設了輕鬆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我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句,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比如:抓重點詞語乖;抓關聯詞語任憑……也;聯繫課文理解古怪等等。

3、挖掘了文章的人文性,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

不過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不少缺陷:

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課上我的激情,情緒不夠到位。如果多注意用兒童語言巧妙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會更活躍。而且,我今後要繼續加強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並且,應多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吸取經驗和教訓,讓自己迅速地成熟起來。

《貓》語文教學反思4

《沒有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詢問,最後還是不明自快樂是什麼。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1.以讀爲主,以學生爲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爲何不快樂及值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並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自己對“燕子、蜜蜂、青蛙爲什麼覺得快樂。而波斯貓卻不覺得快樂”的理解。學生因爲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說:“燕子一口一口地銜泥來造窩,創造窩的過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樂。有有的學生就說一“燕子的窩是自己造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纔得到的,所以它很快樂。”有的學生說:“蜜蜂通過千千萬萬朵花中才來花粉,纔可以釀成蜂蜜,他勞動得很辛苦,並且它的勞動創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別快樂。“有的學生就說:“青蛙一天到晚蹦來蹦去捉害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幫助人們保衛莊稼,知道勞動有了回報,就覺得是它最大的快樂。”有的說:“波斯貓不勞動,總依賴主人給它東西吃,所以它不會覺得快樂的。”……這樣,通過讀、說,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2.讓學生精讀課文有關段落,學會品詞品句,讀有所悟。“抓住關鍵詞語讀好句子”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老師先出示句子問學生:句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機械性的教學令學生索然無昧。所以我教學《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時,我就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並劃出,然後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採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並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隻蜜蜂往返飛行10次,採集1500多朵花才釀成一滴蜂蜜。此時,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有了以上兩句句子教學基礎,學生自然而然讀出青蛙整天蹦來蹦去捉害蟲的快樂情感,學生讀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勞動獲得成果”的道理。

3.讓學生在歌聲中體會情感,受到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深入鑽研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徜徉其中,放飛心靈與文本對話,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從文字上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基礎上唱《勞動最光榮》,讓他們在從文字中感悟昇華到在情景中感悟“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在他們意味未盡的時刻,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勞動是什麼,打算怎樣去創造快樂。讓他們在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4.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學離不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起源於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我除了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去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外,還在上第二課時時讓學生編故事。說說找到快樂的波斯貓是怎樣的。當學生的思維閘門一打開,他們就會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有的說波斯帽貓後來認真思考了燕子、蜜蜂、青蛙的話,知道了自己不勞動是找不到快樂的,所以它開始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隻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別高興,還感覺到了主人給他的蜂蜜特甜、炸魚特香。有的說波斯貓知道了勞動能創造快樂,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幫助主人把家裏的老鼠都捉完了,他還去鄰居家捉,他從此就過上了快樂的日子,知道了快樂是什麼之味了……這樣,學生就把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造快樂。

5.學以致用。在寫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識記生字的基礎上,運用生字來組詞,並用所組的詞說一句話。學生就來勁了,有的說:“決(決定)我決定認真把我的字寫好。”有的說:“決(決心)我想把知識學好的決心已定,誰也不能改變。”有的說:“波(波紋)我往潮水裏扔石子,水面上就出現了波紋。”……雖然這些句子還很簡單,但他們會用這些字來組詞,造句,說明他們對這些字的字義已經掌握了,在有限的時間裏運用,這就足夠了,把句子說具體,我們可以慢慢再引導。

《貓》語文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分爲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兩部分,全文字裏行間表達了老舍先生濃厚的愛貓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年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剛上課時,我請學生說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創設了自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這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中我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在學生填“貓既它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空時,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當學生理解到“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能與學生呼應,利用手勢表現五個瓣的小梅花形狀,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這節課上我與學生始終能進行平等對話。我認爲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課堂對話纔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組省略號,這是我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這樣既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學難點,又能對冒號的用法進行鞏固複習。意在培養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複習基礎知識,力求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學生在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時結合生活實際講得較好。我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時使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讀書時間、自由的理解空間。

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收效較好。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對課文理解從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剛上課時請學生自讀全文,說說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意在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爲兩大部分,即“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在學生不能準確歸納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時,我引導學生再讀書談印象。我想,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繼續理解課文。體現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的教學理念。

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這一部分後,我又利用課件歸納出貓性格古怪的幾方面表現,以求對這一部分的理解進行整合。學完全文後,我又請學生瀏覽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較深入,所以學生能準確把握作者表達的情感。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平時與學生交流,我瞭解到學生喜歡貓等小動物,很多學生家裏養着小動物並樂於欣賞小動物的照片。爲了更好地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我在下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貓的照片。在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又留了自主選擇的作業: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學生蒐集到貓與小孩、貓與狗、貓與螳螂等圖片實在令我驚喜不已,這些圖片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妙情景。還有一些精彩圖片沒有在課上一一展示。我深深地感受到課程資源給孩子們創造了無窮廣闊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在其間興奮遨遊的同時體會到了學語文、用語文的快樂,這種快樂也深深感染了我。我感到對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拓展了學生學習空間,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教師體會到了教學的無窮樂趣。

三、在教學中努力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式讀書,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就是要發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到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讀書是語文教學的特質,只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真真切切地讀才能使學生感受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才能使學生與老舍先生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這節課中,爲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推薦讀、邊想象邊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於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得效果較好。這樣設計是爲了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只有利用多種方式讀書,才能發揮學生個性化特點,產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教學效果。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後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學生在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撞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個性化地再現了老舍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達到了我所設想的“以心悟情、以聲傳情”教學效果。

這節課上我還利用想象、展示圖片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進而激發學生對貓等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由於學生對前文有了正確的理解,所以在學生體會滿月的小貓把滿院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先生“絕不責打它們”時,學生能準確體會老舍先生愛貓之情,讀得較好。愛貓、愛花、愛生活是老舍先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我能通過學生課上積極踊躍的表現、深入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到每一個學生對貓的喜愛、對小動物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標、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使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會不斷思考、不斷改進。

《貓》語文教學反思6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重點詞語,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採用先扶後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後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並看看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每節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於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穫甚微。這到底該怎麼辦呢?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貓》語文教學反思7

在教學《貓》時,我以往得意的做法有兩點:

一是爲三隻小貓製作檔案卡片,

二是邀請學生審理“芙蓉鳥被害案”。

這兩個環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氛圍變得輕鬆,學生參與度也得到了提高。只是,這樣的設計只停留在爲了製作檔案卡而製作檔案卡,爲了審理案件而審理案件上,沒有去進一步挖掘,忘記了這兩個環節與教學內容有何聯繫。課堂因這兩個環節而華麗,也因這兩個環節而偏離,宛如買櫝還珠。

那麼,關於《貓》一課的教學,我們應該怎麼設計才符合課標要求,有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呢?王榮生教授在《語文教學內容的重構》中說,對於語文教學,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教什麼,然後纔是怎麼教。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本末倒置,先考慮的是怎麼教,思考更多的是教的形式,如何以形式吸引人。怎麼教就像櫝,只是外在的形式,教什麼纔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纔是我們值得深入挖掘的“珠”。

對於《貓》這一課,我們要教什麼呢?這篇文本出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對這該單元的教學,編者在單元提示中給出了這樣的提示:“這個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設計出該課的情感目標,即通過作者與三隻貓相處的經歷,感知人與動物應該如何相處。但是,對於文本的教學,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情感上,還要有具體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積累與提升。語文知識比較明確,作者的瞭解、字詞的積累。語文能力呢?這節課要提升學生哪方面的語文能力呢?參考一下文本後面的練習設計與本單元后面的寫作訓練,我們就不難發現了。

在“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中,編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朗讀課文,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幾個方面,說說第三隻貓與前兩隻貓的區別。爲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本單元的寫作訓練中則提示:本次寫作實踐的重點是如何通過描寫把人或動物寫活,寫出特點。本單元的課文《貓》中的描寫就非常細膩生動,在作者筆下,三隻貓各具形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貓》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細節稍縱即逝,要靠教師去捕捉。它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及時捕捉,小心把握。

今天上了《貓》一課,在學習“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一段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文章,從文中哪些詞句中你感受到小貓的可愛?

“我從‘小貓到院子裏來了,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感受到小貓的可愛。”學生的侃侃而談令我高興,全班同學的臉上都洋溢着對小貓的喜愛之情。

“誰也想來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感受?”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班上的小軍怯怯地舉起了手。“什麼問題,你請說吧!”我笑着,期待着。小軍習慣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說:“我覺得文章中‘小貓在花盆裏摔跤。’這個句子不對。因爲我看過體育節目,摔跤是兩個人摔的。這裏只有一隻小貓,它怎麼能摔跤呢?”小軍的問題一出,課堂上頓時想起一片竊竊私語,學生們三三兩兩討論開了。

是啊,一隻小貓怎麼摔跤呢?這裏的“摔跤”如果只把它理解爲因爲走路不穩而摔倒,顯然是不妥的。教過老教材的都知道,原來《貓》中有一羣小貓,它們當然可以“摔跤”,現在新教材中“它們”已經改爲“它”了,那這個“摔跤”該怎樣理解呢?我一時也不免有些困惑,責怪自己課前沒有仔細認真地鑽研教材。現在學生提出來了,我該怎麼回答好呢?急中生智,我想到了——學生既然把球踢給我,我何不再把球踢回給學生,讓他們來談談呢?於是,我趕緊讓學生安靜下來,說:“同學們,小軍同學真是會讀書,能從課文中發現問題,他發現的問題你們發現了沒有?你們覺得這裏寫‘小貓在花盆裏摔跤’對不對?”

球踢出去了,教室裏一片靜寂。突然,小明舉起了手,我趕緊請他站起來說。“我覺得這個句子寫的沒錯。因爲我有時走路走不好也會摔跤的,那麼小貓在花盆裏走不好,也就會摔跤。”小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我不這麼認爲。”坐在小明後面的小紅急了,站起來就說,“我覺得小明的說法不對。小貓調皮纔會像我們小孩子一樣玩摔跤,如果說它走路不穩才摔跤,那麼這隻小貓就不可愛了。”

“我同意小紅的說法,這個句子作者寫的不對。摔跤是兩個人才能摔的,一隻小貓怎麼摔跤呢?”

“我不同意。我覺得這個句子是對的。如果我是這隻小貓的話,雖然我只有一個人,但是我可以把花盆中的花枝當作玩伴,和花枝玩摔跤,不可以嗎?”小樂振振有詞。

“我同意小樂的說法!”

“我也同意!”

“我也同意!”

……

課堂裏又一次熱鬧了起來。此時的我無須表態,看着學生們那股興奮、滿足、自豪的表情,我覺得句子是否正確對學生來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學生們自己會讀書了,有自己的感受體會了。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應該是這樣的。

睜大發現的眼睛,捕捉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深入發掘細節中蘊藏的教育資源,我們的教學就會因之而充滿生命的律動,課堂就會因之而精彩紛呈。

《貓》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的重點: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爲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從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污澀 ( )慫恿(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着身體臥倒。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2、爲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亡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明確:因爲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爲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3、學習了本文,你有什麼收穫?

歸納:凡事不可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過失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五、 再次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歸納: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的亡失爲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銜接呼應表現爲: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置表現爲: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六、延伸遷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會?

板書:

鄭振鐸

“我”三次養貓的故事:1、2、3、

態度:喜歡 更喜歡 不喜歡

情感:酸辛 悵然 難過、自責

做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

對人對事不能存偏見,要善待動物

六、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第三隻貓被冤枉後的心裏活動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現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範有效的語言訓練,於是,我選擇了“說讀”這個課型。說讀,就是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選擇了三個話題:說貓,說人,說文。每一個話題,分說兩個方面的內容:說貓,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說人,養貓之樂和失貓之痛;說文,語言之妙和結構之巧。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說,邊說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說已經不能稱之爲“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後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當然,在執教過程中由於有點緊張,各環節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節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節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後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貓》語文教學反思10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分量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成敗,乃至全面影響本學科學習及終生髮展。對今天上的《貓》一課,我有以下思考:

一、 本節課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1、創設了優美的情境。

“情境教育”之“情境”實質上是認爲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的活動於其中的環境。這種人爲優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體的能動活動與現實環境優化的統一,激發兒童潛能與培養塑造的統一,最終達到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充分發展的統一。我們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就是在一個個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課堂伊始,課前談話充分,老師把學生引入了討論的情境中,學生求知的慾望很強。

2 、注重在朗讀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夏老師注重利用通過朗讀句子認識生字詞語,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句子,並能很好的掌握生字詞語。

3 、以讀爲主,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夏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有練讀、同桌互讀、男女生對比讀、指名讀等,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效果。同時又通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語,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葡萄園中小動物的討論中,通過朗讀使學生領悟課文的寓意,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薰陶。

4 、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

老師在整堂課中始終用微笑和學生親密接觸,使學生在很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上完這節課。而且感情豐富,激情飽滿。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師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2、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雖然教師激情飽滿,但沒有走到學生中去。

《貓》語文教學反思11

原定任務:初讀課文,梳理字詞,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特點,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在初讀課文梳理字詞這一板塊就已經用了二十五分鐘左右,剩下的十五分鐘裏,本打算在快速梳理課文結構後就開始着手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因爲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晰,抓住貓的性格古怪(1—3自然段)與滿月的小貓很可愛這兩個方面展開來寫。文中的第1自然段與第4自然段的的第一句話都已經做了概括,相信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但在行進過程中,卻有不少波折,導致後面的部分都在梳理課文的內容。不覺時間有浪費,遺憾的是沒有好好勻講開來,還是走得匆匆了些。

過程如下:

原本是想這麼問學生: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特點?可話一出口,鬼使神差:“說說課文從幾個方面來寫貓的特點?”一生答:“三個方面。”當下第一反應,裏面可以稍作停頓。於是再問:“還有不同的嗎?”答案很多: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乃至五個的都有。在我們看來條理很清晰的一篇文章,可在學生眼裏卻出現了這麼多不同的解答,看來問題還真不小。問題從哪來,回哪去。我請這五個學生都來說說分別是哪幾個方面,並做板書:

一個方面:性格古怪

兩個方面:性格古怪滿月的小貓很可愛

三個方面:無憂無慮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滿月的小貓很可愛

四個方面:性格古怪高興時溫柔可親勇猛滿月的小貓很可愛

五個方面:老實貪玩高興時溫柔可親聲音滿月的小貓很可愛

接着就引導學生來討論,哪個不大恰當。有學生指出三個方面和五個方面的很不合理,他們直接把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去掉了,且“無憂無慮”不是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只是其中某一個方面。“老實貪玩”就是貓的性格古怪,可以合在一起。“聲音”就是寫貓的溫柔可親。這樣一來這兩個答案都可以去除掉。有學生繼續比較,“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與貓的“性格古怪”無關,不能合併,於是第一個答案也可以排除掉。這樣一來就只剩下兩個答案了。

兩個方面:性格古怪滿月的小貓很可愛

四個方面:性格古怪高興時溫柔可親勇猛滿月的小貓很可愛

不少學生都贊成後一種提法——四個方面。我讓學生再讀讀課文,想想看。有一個學生提到:第二自然段是寫貓高興時溫柔可親與不高興時一聲不吭,這也應該歸併到“性格古怪”裏去。我立即予以肯定。又有學生髮現在寫“勇猛”的時候,還提到小貓“什麼都怕”這也是古怪的一個方面,也應歸併到“性格古怪”,這樣一來,課文就合併成兩個方面了。此時下課鈴聲響起,我匆匆做了總結髮言。

課後,一個學生感慨道:“我們好像成了辯護律師了!”學生們享受這樣的思辨時刻。不過也有孩子埋怨道:“老師,你都在爲那個對的同學做辯護。”言下之意,老師放手得還不夠徹底!在最後關頭,氣再沉一些,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在課文中再好好走一遍,畢竟一兩個學生的發現不能代表絕大多數,給學生時間,就能讓他們把課文梳理得更細緻一些,對行文了解得更透徹一些。

《貓》語文教學反思12

《貓》是一篇講說讀課文,主要寫了大貓的古怪性格,是從三個方面來寫的,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小貓的淘氣可愛,從而表達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認真反思感覺在這節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1、創設了寬鬆和諧的活動環境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時有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個性展現的綠地。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只有他們感覺安寧和自由時,記憶力纔會大大增加,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貓》這課中,我在體會作者的情感時,創設了情境,讓學生說說明明是一隻普普通通的貓,貓生性就愛動,貓抓老鼠也是天經地儀的事,可在作者的眼中都說成是老實、貪玩、盡職,這是爲什麼呀?在這個氛圍中,教師也是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愛說,敢說。別具一格的活動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獨具慧眼,精彩至極的發言,讓他們的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中,學生對貓的性格特點,感受是多元的。在交流“貓是老實的”這一點時,一位學生馬上提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他認爲這是懶惰的表現。我沒有否定他,而是尊重他的見解,(他認爲這是懶惰的表現)準備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而此時,有同學馬上反應過來了,列舉了課文中的句子加以比較,說明這是老舍先生愛貓的緣故。順着學生的思路,我又問還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學生講到的是“蹭”字,爾後就有了那麼多對“蹭”的個性化感受。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一個人的心靈都要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不在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一個“蹭”字的教育,讓我深刻理解了洛克這句話的體會。

3、授之以漁

仔細閱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教材給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多方面的,不僅提供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還提供了學習知識的方法。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來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習什麼”與“怎樣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在“不露痕跡”中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本案例中,教師敏銳地捕捉到盡職盡責這個詞在文中的具體意思,從而小結出解詞的方法。在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寫文章要表達的情感後,及時地小結出,我們讀課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要多問幾個爲什麼,從而更深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課堂教學富有情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4、入情入境地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爲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起初讓學生整體地讀,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先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後悟出作者表達的情感,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都通過優美動聽地讀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爲主,說讀是文章中的一條主線。

《貓》語文教學反思13

《貓》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語言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裏行間的流露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爲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伊始,與同學聊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話題: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哪一種動物,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正當他們激情洋溢敘述時,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15、貓。

一、質疑切入、理清順序

學習課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學生如果能合理的存疑,一定會很投入地走進文本去解疑。因此,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充分地質疑,然後我進行歸納總結:老舍先生抓住了貓的什麼特點來寫?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學生帶着自己地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反饋交流時,學生不僅能解疑,而且行文的線索也清晰可見,板書: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滿月時淘氣、可愛。

二、品讀課文,方法引領

重點品讀“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部分。1、設疑: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它的古怪的?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2、出示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找出對應的句子,勾畫、圈點、批註,先自我體會。3、小組交流。4、全班反饋:課件出示“高興………不高興”的句子,讓學生齊讀、分角色讀、教師指導讀,學生很快地感受到了作者運用了對比、反語等手法來表現貓的性格古怪的;然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繼續默讀課文,課件出示:“老實”,緊扣一個“可是”讓學生體會貓老既貪玩,又盡職的事例反覆朗讀,並用“非……..不可”練習說話,學生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貓的古怪特點表現出來。過渡設疑:除了寫了它的“老實和高興,不高興”課文還寫了什麼,引出貓的勇猛這個事了。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及時做好總結:作者是怎樣把“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得生動有趣的?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學法的指導,學生總結爲:寫總寫,然後用具體的事例來突出特點。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後方法遷移學習“滿月時淘氣、可愛”。

三、整體感知、昇華理解

當學完課文後,設疑:學生能夠把大貓和小貓給我們描寫的如此生動,他的祕訣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既是師生對話,也是與文本和作者的對話,更是昇華了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很輕鬆地瞭解到了: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積累材料。

《貓》語文教學反思14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說的是一隻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麼滋味。於是分別向燕子、蜜蜂和青蛙請教快樂是什麼?可是不同的人對快樂的說法都不一樣。波斯貓覺得他們所說的都沒有什麼快樂的,它非常失望,仍然爲找不到快樂而衰嘆。課文借這一故事告訴我們,依賴別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樂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和創造,服務別人,奉獻社會,纔是最快樂的。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以下幾點方法:

1.以讀爲主,探究分析,讀中感悟,指導朗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讀、個人讀、男女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銜泥造窩、蜜蜂採蜂釀蜜、青蛙捉蟲保衛莊稼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爲何不快樂及“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整節課,我非常注重朗讀的指導,除了老師範讀外,我還以各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爲了讓學生掌握波斯貓聽完燕子的回答後那種瞧不起的的態度,我做了個瞧不起”的表情,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模仿老師並帶着表情邊朗讀,既降低了難度又達到了效果!在指導朗讀青蛙回答波斯貓“捉害蟲、保衛莊稼是我最大的快樂!”這一句話,我先讓學生觀察圖,青蛙回答時做了什麼動作,看出它的心情如何?然後全班同學和老師朗讀這句話也帶着動作一起朗讀,朗讀指導就水到渠成了!

2. 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勞動的快樂,明白波斯貓爲何不快樂及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採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並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隻青蛙一天捉70多隻害蟲,一年能捉15000多隻害蟲此時,讓學生感受青蛙爲人類的貢獻。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

4.學習中穿插遊戲。爲了鞏固上節課的生字詞,幫助本課的朗讀,我在講授新課前設計了一個“和諧號”多人座火車,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複習上節課的生字詞,學生的興趣非常濃,積極性高,效果很好!

5.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養。這樣,學生就把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造快樂。

不足之處:課堂銜接語言要設計精準到位,思路清晰,表達完整,問題設計要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同時關注學生們的思維動向,及時調整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貓》語文教學反思15

1、簡介作家作品,談話導入新課。結合導學案上的“信息提煉”,課件出示作家、作品圖片,爲學生理解課文做鋪墊。

反思:《我是貓》學生對課文主旨不容易理解,作者借貓的視角來寫人的社會生活,這一環節效果較好,學生容易理解接受。

2、學習生字詞。結合導學案“初讀點撥”,檢測學生生字詞預習情況。2人小組對批字詞完成情況,並糾錯。班班通輔助教學。

反思:讓學生讀字詞、分析字詞時間較長,生字詞處理紮實,但導致課堂結構前鬆後緊。

3、檢查學生讀書情況。學生展示讀書,一人一句。

反思:雖然提前有佈置學生預習課文,但學生預習並不充分,課堂讀書問題較多。但是學生能認真傾聽讀書較好。因爲有些繁瑣,學生沒有讀完課文就下課了,最終教學目標沒有達成。

 4、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結合導學案完成。

5、完成導學案上“達標檢測”。

這節課是不成功的,因爲教學目標沒有達成。課後,雅妮老師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導學案設計不夠合理,“初讀點撥”中比較字形組詞題量太大,完全可以刪去;解釋詞語有些難度,耽誤時間較多,可以換一種形式,讓學生根據意思寫詞語。歸根究底,導學案設計不夠合理,教學環節時間安排不當,學生預習不夠充分。

我想今後應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1、認真備課,精心編寫導學案。

2、讓學生學會預習,充分預習,才能保證自主學習成功。

3、教師要做好導演,預想好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力爭做到胸有成竹,努力方向---氣定神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