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雨點兒教學反思(精選9篇)

雨點兒教學反思(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點兒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點兒教學反思(精選9篇)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1

在本節課中我巧妙藉助多媒體課件和朗讀視頻,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形、聲上直接把學生帶入了課文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始終以學“讀”爲主、學“悟”爲主。學生讀:粗略讀、精讀、師範讀、比賽讀、激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然後通過師生合作的學“悟”爲主的方法,完成了學習任務。

雖然有成功之處,但是也存在着令人不滿的地方。

一、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需要加強。

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讀的時候放不開。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後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二、對監督學生習慣的養成不到位。

由於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自制力較差。個別學生讀着讀着就趴下去了,沒有進行及時的糾正。還有的學生在寫字時握筆姿勢不到位。以後在習慣養成上要多做些努力。

三、兩級分化較明顯。

在課堂中出現了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撐了”的情況,個別學生學起來較吃力。對後進生的關注度不夠,這也是一直困擾着我的一個問題。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能把注意力多放在對後進生的指導中。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不斷完善每堂課的設計,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高興。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2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雨水的滋潤,纔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色。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爲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識字,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首先,課題的導入簡潔有效。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於是我進行了示範讀,告訴學生讀好“兒化音”的方法,讓學生跟讀,此時我出示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圖畫,讓學生喊一喊他們的名字,學生立刻興奮起來,在一次次的讀中,學生會讀了這個兒化音,同時也激發了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

其次,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基於本次活動“低段語文多元識字”的主題。本節課我採用隨文識字,將本課需要認識的12個生字全部融合到課文的學習中,在指導學生認字時,針對不同生字採用不同方法。比如:在生活情境中認識多音字。我藉助學生的數學書理解“數”兩個讀音的用法,並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可以認識很多生字。教給學生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生字。由於學生剛剛進入課文的學習,對於生字方法還沒有過多的學習。我重點指導認識“彩”這個字可以是採加上偏旁三撇。然後通過認識“綠”“到”這兩個字鞏固這個方法。“數不清”這個詞藉助圖片讓學生數一數雨點兒進而理解其意思,然後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說說有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擴寬學生知識面。對於飄落這個詞,我通過做直觀動作,學生很容易體會到很輕的東西才能飄落。不用老師過多解釋。字詞的理解不能脫離句子,在練習這個飄落的詞語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數不清的______,從_______飄落下來。”的句式練習說話。

第三,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對話朗讀指導。《雨點兒》2—4自然段是對話訓練,我創設情境採用示範朗讀、個人讀、同桌練習讀、表演展示的形式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分角色朗讀。經過多次朗讀之後,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內容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本節課除了對話朗讀還要訓練學生朗讀的停頓。在第五自然的學習時,我刻意的強調了標點符號的停頓,卻忽略了學生的學情,如果教師恰到好處的示範朗讀,學生學起來會更容易些。

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容量較多,在設計上省去了指導寫字部分,整節課圍繞多元識字和指導朗讀開展,環節相扣,形式新穎。但是這節課我也有很多失誤的地方,經過反思,發現本堂課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一次教學實踐一份教學反思帶來的將是一份成長,雖然課上的還不盡如人意,但卻讓自己收穫多多。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3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讓學生感悟雨點能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首先用猜謎語的方法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從而從整體上把握字形。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感悟課文的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理解兩個詞語:“飄落”和“數不清”爲了讓學生理解“飄落”一詞,我用直觀演示法,使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飄落”一詞,並能仿照文中的句子進行說話練習。如:“秋天到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當學生讀到“數不清的雨點從雲彩裏飄落下來。”一句時,我接着學生問“你們還知道什麼東西也是數不清的”?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說“落葉”有的說“星星”還有的說“螞蟻”等。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詞語,而且還學會運用這些詞語。收到預期的效果。

我還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感悟,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對話訓練,運用了分角色朗讀,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4

我執教的一年級上冊第十二課《雨點兒》。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而前兩點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認爲,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性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

在識字環節,由生字引出詞,再由詞引出句子,並讓學生自己想方法記住某些字。這裏不僅讓學生自主的掌握了識字方法,而且讓學生對生字牢固地掌握了,還調動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指導朗讀雨點對話的環節中,我力求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讀出雨點的純真。

通過上這節課,明確了以後自己上課應改進的地方,我會更加努力,爭取讓自己的課能更上一層樓。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5

《雨點兒》是一篇童話,文章內容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會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變化。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在教學中貫穿以下教學理念:

一、“趣”字引路,讓識字教學水到渠成。

與生動有趣的文本內容相比,單一的識字環節往往是一個不受學生喜歡的過程。如何讓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本堂課作爲本文教學的第二課題,識字環節已經初步完成,重要的是通過複習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生字的掌握。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把生字全都寫在一個個的“雨點”上,設計了:“開小火車叫生字寶寶的名字----把拼音寶寶藏起來讀一讀----送雨點兒回家”等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鞏固生字,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等把生字寶寶全都“送回家”之後,又讓學生聯繫板書讀一讀,進一步鞏固了生字學習。

二、重朗讀指導,營造氛圍,激活文本,讓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教學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跨時空的.心靈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換位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注重讓學生閱讀文本,深入文本。在教學課文之前,我向學生推薦了許多寫雨點的小詩如《雨後森林》、《雨點沙沙》、《歡迎小雨點》等,讓他們充分閱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把很多的時間花在了閱讀課文上。在學生自由讀了2-5小節後,我每小節各指名2-3個同學進行了朗讀,並請學生評議。在讀了課文的第2小節後,爲加強學生對問句的理解,在進一步明確了問號的意義後,我把“大雨點”粘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一個範讀:“你要到哪裏去?”請學生通過聽與看,揣摩一下當時大雨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大雨點很開心!”“它覺得很自在!”“那誰來做做快樂的雨點兒?”指導朗讀好大雨點的話。緊接着讓學生再讀小雨點的話,體會它的心情,交流。進行對話朗讀訓練。因爲有先前的體驗在裏面,所以學生讀得比較投入,彷彿自己就是雨點兒了。讓在學習了第5小節後,學生已經瞭解小雨點使“原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使“原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我在板書更多的花草後又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花小草們在雨點的滋潤下,長得更紅了,更綠了。它們會對雨點說些什麼呢?用你的小耳朵仔細聽一聽。” “小花小草會說:‘謝謝你們,雨點兒!’”“哇,真爽啊!”“讓我喝個夠吧!”

三、深入淺出,拓展文本,寓教育於無痕

本文描寫了大小雨點兒去了不同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分別給這兩個地方帶來了不同的變化,蘊含着這樣一個道理:錦上添花美,雪中送炭美。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瞭解: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無私地給於幫助。在課文學習中,我沒有也不可能把這些觀點明確地告訴學生,但是通過多次的朗讀,聯繫課前閱讀的兒歌小詩,學生應該能感受到這些。在學習課文後,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來進行昇華:“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去哪裏?準備給那些地方帶來些什麼變化呢?” 學生的回答讓我知道:這一堂課的情感目標已經比較好地達到目的了:“我要去火焰山,下大雨,讓火焰山周圍的人不再幹渴,莊稼長得很好!”“我要去大森林,下一場大雨,讓那些亂砍樹木的人嚇得逃回家。” “我要去沙漠,讓沙漠變成綠洲。”“我要去森林,讓小蘑菇全都長出來。”

讓兒童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規範的語言表達感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我試圖用自己的實踐來實現理念。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教學中對“消除學生緊張情緒”這一點事先沒有考慮到,課堂上也沒有調控好,以至於部分學生(包括平時回答問題較積極者)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十分緊張。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6

這是《雨點兒》一文第一、二課時的課堂實錄,相對而言這兩課時的任務各有側重。第一課時側重於學生的閱讀實踐,第二課時側重於學生的識字過程。但總體來說,教師均能緊扣教學目標,教師大膽地“放”,讓學生全員參與,主動發展,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去朗讀、識記,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感悟,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多種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了讀一讀,畫一畫,貼一貼等手段,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快快樂樂學習語文。

第二課時的識字教學,教師不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而是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字形。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與漢字反覆見面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本課會認,過渡到其他語言環境也能認識,體現了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認識到了識字是有用的,從而更主動地到生活中識字。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7

昨天佈置的作業是讓孩子們讀熟課文《雨點兒》,我晚上也加班找到了《雨點》這篇課文的課件,在學課文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注重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一、通讀全文後,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小節:“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我沒講一字一詞,就讓學生開火車讀,等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時,才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的。有的學生說“數不清”是說雨點兒多,有的學生用手勢表示“飄落”,是說雨點兒落下來很輕。

二、課文第2、3、4小節,我讓學生自由讀,並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用筆劃出描寫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對話的句子。劃好後再讀,校對後同桌互讀,提醒對方注意讀正確、讀通順,然後自由找夥伴把對話內容朗讀出來。指名朗讀時,小朋友讀得繪聲繪色,還加上了動作、表情。好幾對夥伴爭着上臺,演了還想演,讀了還想讀,老師都有些欲罷不能。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8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感悟雨點能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

在識字教學中,我通過變換多種形式識字,結合語言環境識字等,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識記起來效果不錯。

雨,孩子們大多不喜歡,因爲它帶給孩子們更多的可能是無法到戶外去活動的煩惱,學生學完了這篇課文,小朋友對雨的喜愛會多一層。但是,由於這節課在朗讀對話部分耽誤的時間過長,造成後面的發散思維的部分一筆代過,時間調控不好,前鬆後緊.而且在最後的一個發散思維的環節中,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大小雨點說些什麼?”學生只是會說簡單的謝謝兩個字,說明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不行,以後還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9

充實而又忙碌的兩週又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從優課展示周帷幕的拉開,到優課的選拔、展示,作爲這次活動親身實踐者之一的我,感受頗多!

在活動的過程中,師傅以及其他的老師都能給與幫助和指導,讓我感覺到濃濃的團隊合作的氛圍。我想,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正是促我們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源動力。課後,我也對自己在這次活動中執教的《雨點兒》進行了認真地反思,明顯地感覺到有以下的不足:

首先,在教學的設計中,我原先設想着以品和悟貫穿始終,讓學生有滋有味地品讀詞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想象中品味詞語,學會運用詞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忽視了對學情的分析,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這種學習方法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平時的嘗試和積累,因此,我要考慮的不應該是讓他們能夠如何熟練地去運用,而是怎麼樣讓他們瞭解並接受這種對他們來說全新的學習詞語的方法,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一定的提升,或者乾脆選擇更具可行性的字詞教學的方法。

其次,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上,雖然比較自然順暢,但是,整堂課下來,感覺就像捧着一張白紙,沒有一點立體的味道。有好些環節的落實上,都是浮在表面,挖得不夠深,不夠透。

比如學習雨點兒的對話,我現在的思考是希望能夠達到這樣一種效果:第一目標,學生能嘗試着課文裏的對話,第二目標,能夠加上自己的一些語言和動作,在這樣提升的過程中,讓學生能有一種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想象得到雨點兒相遇的情景,不同個性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很着急的,或者慢悠悠的,而且在他們自主想象的對話中會有所體現,或者表示那兒已經幹得怎麼樣了,如何需要他們……這樣一來,不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研讀上升到一個高度,而且又能讓學生在不自覺中經受到一次情感的薰陶,讓閱讀中的想象在不經意間悄然開花。

在學生感悟雨點兒的好處這一環節的引導,我覺得也很不到位。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喜歡大(小)雨點?學生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雨點兒對於大自然來說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如果沒有雨的話意味着什麼?

因此在課堂中,我們看不到他們對雨點兒的依依惜別,也感覺不到他們對水的重要性的讚歎以及我們要節約用水的感悟,因此在圖片的展示中,他們就自然沒有爲缺水的現象而擔心,也沒有爲在雨水滋潤下的大自然的清新而欣喜,可能有的就僅僅是對畫面效果的一種讚歎吧!或許他們最高限度也不能達到我所期待的高度,但是,至少我希望通過這樣一堂課的學習,讓他們在情感上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一個量的遞增。

這些只是我在課後的略微思考,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包括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包括教學的設計與運用,尤其是課堂調控的能力以及教學機智的閃現,我希望在我和孩子們的語文課堂中,我們都能經常享受到語文的魅力,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想到這兒我又彷彿看到了孩子們一張張活潑而又生動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