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雨點兒》教學反思

一年級《雨點兒》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2K 次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地上纔會長出紅的花、綠的草。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年級《雨點兒》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一年級《雨點兒》教學反思

  一年級《雨點兒》教學反思1

充實而又忙碌的兩週又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從優課展示周帷幕的拉開,到優課的選拔、展示,作爲這次活動親身實踐者之一的我,感受頗多!

在活動的過程中,師傅以及其他的老師都能給與幫助和指導,讓我感覺到濃濃的團隊合作的氛圍。我想,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正是促我們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源動力。課後,我也對自己在這次活動中執教的《雨點兒》進行了認真地反思,明顯地感覺到有以下的不足:

首先,在教學的設計中,我原先設想着以品和悟貫穿始終,讓學生有滋有味地品讀詞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想象中品味詞語,學會運用詞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忽視了對學情的分析,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這種學習方法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平時的嘗試和積累,因此,我要考慮的不應該是讓他們能夠如何熟練地去運用,而是怎麼樣讓他們瞭解並接受這種對他們來說全新的學習詞語的方法,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一定的提升,或者乾脆選擇更具可行性的字詞教學的方法。

其次,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上,雖然比較自然順暢,但是,整堂課下來,感覺就像捧着一張白紙,沒有一點立體的味道。有好些環節的落實上,都是浮在表面,挖得不夠深,不夠透。

比如學習雨點兒的對話,我現在的思考是希望能夠達到這樣一種效果:第一目標,學生能嘗試着課文裏的對話,第二目標,能夠加上自己的一些語言和動作,在這樣提升的過程中,讓學生能有一種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想象得到雨點兒相遇的情景,不同個性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很着急的,或者慢悠悠的,而且在他們自主想象的對話中會有所體現,或者表示那兒已經幹得怎麼樣了,如何需要他們……這樣一來,不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研讀上升到一個高度,而且又能讓學生在不自覺中經受到一次情感的薰陶,讓閱讀中的想象在不經意間悄然開花。

在學生感悟雨點兒的好處這一環節的引導,我覺得也很不到位。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喜歡大(小)雨點?學生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雨點兒對於大自然來說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如果沒有雨的話意味着什麼?

因此在課堂中,我們看不到他們對雨點兒的依依惜別,也感覺不到他們對水的重要性的讚歎以及我們要節約用水的感悟,因此在圖片的展示中,他們就自然沒有爲缺水的現象而擔心,也沒有爲在雨水滋潤下的大自然的清新而欣喜,可能有的就僅僅是對畫面效果的一種讚歎吧!或許他們最高限度也不能達到我所期待的高度,但是,至少我希望通過這樣一堂課的學習,讓他們在情感上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一個量的遞增。分頁標題#e#

這些只是我在課後的略微思考,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包括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包括教學的設計與運用,尤其是課堂調控的能力以及教學機智的閃現,我希望在我和孩子們的語文課堂中,我們都能經常享受到語文的魅力,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想到這兒我又彷彿看到了孩子們一張張活潑而又生動的笑臉……

  一年級《雨點兒》教學反思2

“在語言環境中教識字”是識字教學的重要原則和方法。採用字、詞、句循序漸進的方法,有助於建立字、詞、句的牢固聯繫,使字詞由難到易,由抽象到具體。

在教學《雨點兒》一課的生字時,我設計了從字到詞,從詞到句的方法,讓學生從句子中學會字詞。比如教學“數不清”:我先出現“數”、“清”,讀準字音後,再出現“數不清”,接着我問學生:“什麼東西數不清?”同學們的答案可多了,紛紛說出了不同的句子“xx數不清”。有雨點、雪花、雲朵、星星,路上的樹木、樹葉、花朵、汽車、人們、房子、商店,地上的螞蟻、蟲子、石頭、沙子,還有頭髮、米粒等等。又比如教學“飄落”,先後出現生字“飄”、“落”,再讀詞“飄落”,理解詞義後,出示課文的句子“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讀讀句子。我讓學生說說,什麼東西還會飄落下來?學生結合生活所見,說了自己的答案:“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衣服從陽臺飄落下來。”“雪花從天空中飄落下來。”“紙張從桌上飄落下來。”……

事實已經證明,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是優質高效的。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交流“數不清、飄落”的設計,學生知道什麼說什麼,瞭解多少說多少,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交流互補,感知由模糊到清晰。可見,把識字、解詞、說句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滾動式教學,有助於學生通過多層面的語言實踐,理解鞏固新學的字、詞。

  一年級《雨點兒》教學反思3

充實而又忙碌的兩週又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從優課展示周帷幕的拉開,到優課的選拔、展示,作爲這次活動親身實踐者之一的我,感受頗多!

在活動的過程中,師傅以及其他的老師都能給與幫助和指導,讓我感覺到濃濃的團隊合作的氛圍。我想,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正是促我們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源動力。課後,我也對自己在這次活動中執教的《雨點兒》進行了認真地反思,明顯地感覺到有以下的不足:

首先,在教學的設計中,我原先設想着以品和悟貫穿始終,讓學生有滋有味地品讀詞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想象中品味詞語,學會運用詞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忽視了對學情的分析,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這種學習方法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平時的嘗試和積累,因此,我要考慮的不應該是讓他們能夠如何熟練地去運用,而是怎麼樣讓他們瞭解並接受這種對他們來說全新的學習詞語的方法,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一定的提升,或者乾脆選擇更具可行性的字詞教學的方法。

其次,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上,雖然比較自然順暢,但是,整堂課下來,感覺就像捧着一張白紙,沒有一點立體的味道。有好些環節的落實上,都是浮在表面,挖得不夠深,不夠透。

比如學習雨點兒的對話,我現在的思考是希望能夠達到這樣一種效果:第一目標,學生能嘗試着課文裏的對話,第二目標,能夠加上自己的一些語言和動作,在這樣提升的過程中,讓學生能有一種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想象得到雨點兒相遇的情景,不同個性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很着急的,或者慢悠悠的,而且在他們自主想象的對話中會有所體現,或者表示那兒已經幹得怎麼樣了,如何需要他們……這樣一來,不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研讀上升到一個高度,而且又能讓學生在不自覺中經受到一次情感的薰陶,讓閱讀中的想象在不經意間悄然開花。

在學生感悟雨點兒的好處這一環節的引導,我覺得也很不到位。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喜歡大(小)雨點?學生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雨點兒對於大自然來說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如果沒有雨的話意味着什麼?

因此在課堂中,我們看不到他們對雨點兒的依依惜別,也感覺不到他們對水的重要性的讚歎以及我們要節約用水的感悟,因此在圖片的展示中,他們就自然沒有爲缺水的現象而擔心,也沒有爲在雨水滋潤下的大自然的清新而欣喜,可能有的就僅僅是對畫面效果的一種讚歎吧!或許他們最高限度也不能達到我所期待的高度,但是,至少我希望通過這樣一堂課的學習,讓他們在情感上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一個量的遞增。

這些只是我在課後的略微思考,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包括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包括教學的設計與運用,尤其是課堂調控的能力以及教學機智的閃現,我希望在我和孩子們的語文課堂中,我們都能經常享受到語文的魅力,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想到這兒我又彷彿看到了孩子們一張張活潑而又生動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