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1

  斷想之一:如何理解反思?

一個術語被頻繁使用之後,人們往往容易忘卻對這個術語原義的追問。“教學反思”在不同的場合,從不同的角度,說話人往往賦予它個性化的理解。這就造成對“教學反思”這一詞語理解的歧義。善意一點理解,也可稱之爲內涵的豐富。

在一般的印象中,“反思”似乎與“反省”或“內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論語·學而第一》中有曾子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大概就是中國知識分子骨子裏的“反思”精神的發端。

“反思”通過內心活動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體和對象在這兒合二爲一了。換句話說,就是作爲統一體的“我”,一方面在做事,另一方面又扮演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冷靜地觀察、分析、批判、總結。黑格爾認爲,反思是統一體分裂爲對立面的二重性活動。

教學反思的主體和對象就是從事教學活動的“我”。在活動中,“我”把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所做的事情,作爲觀照對象予以關注,時時感到“我”在從事教學工作,又時時感到“我”在看着“我”工作。

  斷想之二:反思要不要講真實的故事?

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會擺事實、講道理,要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講道理。故事的真僞,與我們反思中要講的道理有沒有關係?這個問題,我們在一些研討會上經常爭論。我認爲,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待:

其一,講別人的故事。引用故事,轉述故事,把這些故事當作教育寓言來看,其真實與否,就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僅僅是要借這個故事,引申或佐證我們的觀點。而且,此類故事往往無法、也無須考證。試想,有誰會傻到去考證“刻舟求劍”和“掩耳盜鈴”的真僞呢?

其二,講自己的故事。寓言故事能提供的,僅是概念化的啓示。但我們自己的故事,卻凝聚着我們自己內心真實而隱祕的想法、複雜而微妙的情感,乃至我們經歷的生活場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等等。它所能給自己和他人的啓發之豐富,遠非寓言故事可比。而且,有時講自己的故事,還不一定非得總結出一些道理,有句話叫做“擺事實,就是講道理”。在這種情況下,故事的真實性就是至關重要的,是一個應當堅守的道德底線。

虛假的、美化的、僞飾的故事,自己讀了會臉紅,別人讀了會誤解。當然,如果你就是想製造“霧裏看花”和“水中望月”的朦朧境界,誤以爲這就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境界,是一種創作,像寫教育小說,那就是另當別論的了。

我總覺得,爲了預設的結論,虛構或者文飾自己的故事,有點像某些射箭高手。爲了表示他的百發百中,射箭時不是瞄準靶心,而是胡亂放幾箭,再圍繞胡亂放出的箭,畫出一些圈圈,以示都射中了……這其實就是掩耳盜鈴而已。

  斷想之三:爲什麼牴觸“反思”?

“你需要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說“反思”這個詞的時候,我試着問自己。我想想,是啊?大家都在反思,我也應當反思。受“趨利避害”的從衆心理所驅使,我開始反思了。

可是我反思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別的,而是“我究竟需要不需要反思?”想了幾天幾夜,又添了些白髮,也沒個答案。我終於明白了,沒有答案實際上意味着,回答是否定的。

  語文教學反思2

這段時間,發現學生的作業很多時候地一邊做不對,而當改錯時,則做得很快,只要有一個同學做的全對,很快全班就全都會了。而當考試考察同樣的問題時,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會,數學老師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經過調查,很快發現,學生有照抄作業的毛病,有的時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問,很快雷同的作業就出現了。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小學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遊戲或者無聊的電視節目,爲了應付教師佈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複製;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爲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四,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會不會沒有多大的聯繫。寫作也就是爲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爲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呢?爲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複製”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遊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複製”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佈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佈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蒐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複製”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複製”作業了。

  語文教學反思3

  蹣跚學步

剛剛畢業,帶着滿腔熱忱,走上工作崗位。那時什麼也不懂,手邊的教學參考書和備課手冊成了我最好的老師。照着現成的教案依葫蘆畫瓢,就這麼一節節課上下來了。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地找到了感覺,自己鑽研教材,設計教案,在課堂上居然能揮灑自如。那時候不談“反思”,也沒有人告訴我怎麼反思,一切都跟着感覺走。

  隨波逐流

那時候,強調語文的工具性。於是考試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課堂教學只有迎合考試,狠抓基礎知識。幾年過去了,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穩健、紮實。學校開始要求寫教後記,只是在每節課的教案後面寫幾句感想的話。爲了完成學校的檢查任務,臨檢查前我們常常突擊加工,跟小學生補作業似的。我想學校的初衷就是要我們及時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可惜被動反思,並沒有什麼效果。

當反思還不能成爲內在的需要,不能成爲一種生活習慣,我們便被經驗絆住了手腳。長期形成的相對固定的思考問題的模式,即“習慣性思維”不知不覺影響並支配着我們的日常教學。

當新課程出現的時候,它像一縷清風吹皺了一池波瀾不驚的“死水”。新的教學理念給我們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一時間,學習新課標,感受新理念,觀摩新課堂成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等等新的觀念給語文課堂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新課堂是熱鬧起來了,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可是不久我發現,學生變得浮躁了,考試成績下降了。我開始困惑,開始思索:語文課究竟該怎麼上?有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的我卻忽然發現自己不會上語文課了。這種感受是痛苦的,我開始沉潛下來,學習並思索。

  返樸歸真

深刻的反思讓我發現,我們一味地追隨潮流,拋棄傳統,標新立異其實並沒有深入理解新課標的實質。探索新課程的道路是漫長的,我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教學,才能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語文教學反思4

本單元以“革命傳統”爲主題,組織了三篇課文。課文都是從“爲民服務,與民交友”的角度描寫了三位革命領袖。《吃水不忘挖井人》講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時爲老鄉挖井,解決村民生活困難的故事,表達了村民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難忘的潑水節》體現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朱德的扁擔》圍繞“扁擔”向學生描繪了一個以身作則、模範帶頭的朱德軍長。無疑,從教學內容可以看出,這些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給學生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爲了讓學生走進文本,更好地感悟偉人的美好品質與偉大形象,我從三個方面下足工夫:

  一、下足學生預習的工夫

課前要求學生熟讀課文,不僅讀準字音,讀好詞語,句子要讀得很流利。尤其在早讀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讓學生認真地讀,用心地讀,讓讀得好的孩子帶着大家讀;另外,鼓勵學生查字典、詞典,初步讀懂課文中不懂的詞語,並把不懂的問題記在課文的旁邊,以便課堂交流。查資料也是預習課文很重要的一個途徑,畢竟學生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老一輩革命家瞭解甚少,僅憑課文中的故事情節是難以豐富人物形象的。自己或在家長的幫助下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爲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下足教師備課的工夫

這三篇課文都是去年武漢市小學語文優質課競賽的選課,吳老師從學校電教組找來了每一課的課堂實錄供大家觀摩,利用現有的資源分工合作,很快整理出三份詳盡的教案。然後,自己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做好動態備課記載。這樣,老師上起課來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三、下足學生課後動筆的工夫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課文學習進展得很順利,相信第三單元課文的學習一定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爲了瞭解三位偉人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爲了瞭解學生收穫了多少,等三篇課文學習完後,結合語文樂園(三)“我的作品”要求,指導學生把學習課文的感受寫下來。有的孩子就自己學習的其中一篇課文寫一段感受,有的孩子用三段話分別寫出自己學習三篇課文的感受,並把好的作品讀給全班聽。大家都在自己的寫話中表達對他們美好品質的由衷讚美,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讓革命傳統代代傳。

  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順利地完成了高一年級語文課的教學任務——必修1和必修2兩冊課本和讀本的教學。現將本學期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走進文本,深入解讀,讓學生直接體驗了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深、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薰陶和感染。把學生帶進教材,深入解讀文本,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有句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對文本的解讀直接影響着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深入地解讀文本,影響着課堂的流動,影響着課堂的生命。所以深入解讀文本,指導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走出文本,有意識地拓展學生閱讀面,豐厚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在我們的意識中,語文素養好的人,一般都是從小就閱覽、欣賞古今中外的名著,受到其優秀文化的影響、薰陶,在這種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陶冶了情操,培養了優秀的品質。他們對真、善、美有自己的鑑別能力,對是非曲直有自己正確的衡量標準,對社會、人生有自己正確的觀點。這樣的人無論他身處逆境,還是春風得意,他都能以一種坦然心態去面對生活,始終能把握好生活的航向。所以,語文素養是學習所有科學知識、從事各種社會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素養。但光靠教材的幾篇文章,學生要學會表達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帶學生走進文本,還要帶着學生走出教材,擴大他們閱讀範圍,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加強了語文實踐活動,逐步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在本學期,在班上開展了豐富的課外活動:即興演講,詩歌朗誦,巧對對聯,漢字書寫。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語文能力體現的載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通過語文時間活動來進行提升。加之,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繫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譬如,“聆聽音樂美,發現繪畫美,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生活美,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反過來,它們又無一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時,要利用一切機會給他們創造“語文化”的生活情境,體驗語文

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使學習語文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四、反觀期考,求取穩步發展

本次考試採用聯考試卷,均體現了近年來的高考命題方向。全卷共17題,少了一題選考試題——文學類文本閱讀,難度適中。其中,名句默寫題採用上下句默寫,並不是理解背誦;作文爲新材料作文,體現了當下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其它題都中規中矩,都是緊扣高考的命題範圍。在學生答題方面來看,現分析如下:①在閱讀題方面,大部分學生的理解分析還是不錯的,只有3、4個同學對文本信息源的篩選,理解、分析和概括不夠透徹,以致丟分;②在綜合分析,解答時,不能結合文本,按要求作答,以致全班在實用類文本的第三題失分較多,對題乾的審題把握不準,概括不全面而失分;③在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上,主要出現在翻譯“信”“達”“雅”,對字字落實,文從字順,句式的把握不準而丟分;④在詩詞的背誦方面,主要存在理解、識記、書寫方面的問題,學生累積不夠;⑤在語言文字方面,學生對成語題、語病題、銜接連貫題做得不夠理想,語感欠佳,主要是學生閱讀量不夠,積累少、做題量不夠;⑥在作文方面,本次是材料作文,高一作文主要是能寫一篇優秀的感人記事的文章,平時在材料作文方面的訓練少,主要是話題作文訓練比較多,所以作文時,有幾個同學審題、立意不全而跑題,導致作文失分較多,語文考得不理想,比平時考得還低。

總之,通過這次考試,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呈現了一些不足。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在做好教育教學的同時,繼續加強高考專題的講解滲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運用能力。

  語文教學反思6

20xx——20xx這一學期年,我擔任高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爲自己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精力投入,較爲圓滿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育教學工作。先將這一年的教學工作做一個反思,以便指導自己日後的工作。

  一、對上學期工作的分析

(一)保持、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

1、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我認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一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引導,因此,我努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力圖用充沛的感情,豐富的語言、知識,深刻的思想,靈活的教法來吸引學生,引發學生興趣。比如我對《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導語設計: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爲山動,情爲水發,錦文華章噴涌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文豪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後人傳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高中的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的延伸和拓展。

2、復背課文

利用早自習時間,對所學詩歌、文言文進行復背檢查,讓學生在復背的過程中增強文言語感,有利於高中文言文教學。

3、堅持每週寫隨筆,不限制內容、體裁,只要求必須表達真情實感。同學們在隨筆中暢所欲言,喜怒哀樂任意表達。我堅持全批閱,每篇隨筆後面都有我或多或少的批語,這些話給學生們鼓勵,讓他們樂於表達。我還把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爲學生解答疑難問題。

4、加強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中,教學中特別將“自主、合作、探究”作爲重點進行倡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二)夯實基礎知識,培養語文能力

面對剛剛升入高中的高一學生,我該如何實施教學呢?首先,我把語文知識分爲兩類,一類是需要記憶、背誦、積累的基礎知識。一類是需要學生掌握技能、方法,進而形成能力的。比如:閱讀、寫作。對於第一部分內容,主要發揮了各班語文科代表的作用,請他們按照要求佈置、檢查、督促學生複習,利用早自習做過關練習。後來我覺得這樣做還不夠,就在第二學期改變做法,對1000個字音練習逐一過關,每個學生每星期過關100個字音,並且是老師逐一檢查每個學生過關。這項工作很煩瑣且歷時長,但師生都堅持得很好,學生興趣高漲。對於第二部分內容,就需要精講多練。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傾筐倒豆莢容易,畫龍點睛難”,“精講”講什麼?怎麼講?我想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比較好,爲此,我努力從學生練習中發現問題,精講一些可操作性較強的方法,並輔之以練習加強訓練。這學年主要強化的是學生寫作訓練。訓練學生審題、擬綱,訓練學生髮散思維,訓練學生辨證思考。

(三)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進行個別輔導,認真分析他們在平常學習和練習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督促改正。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每一次上課,我都覺得認真備課,參加集體備課,但一學期下來還是有許多遺憾。

1、作文訓練有些操之過急,且沒有做到分類施教。

2、面批作文量大,堅持的不好。

3、一個班的學生多,難免有偷懶的,我覺得忙碌的教學任務有時對學生監督的工作不能有始有終。

4、小組合作中,有時還不放心,擔心學生表達的不完整。

  三、揚長補短,努力完善自我。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纔不會被淘汰。我參堅持每天讀書,做好筆記,充實自我,尋找一切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不斷汲取新知識、獲得新養料。我將自己的筆記做好分類,將重點的相關的知識點運用在課堂上,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課堂內容。

總之,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受到學生的歡迎,但我深知,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的。

  語文教學反思7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就過去了,回顧這一期的教學,感覺特別地累,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初欠帶畢業班,更是誠惶誠恐,擔心自己的解讀不準,而使學生有什麼閃失。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學生當中,變成他們的笑臉,就學生愉快的學習,就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自始至終強調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後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認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二、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學生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纔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列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語文教學反思8

總結學生的新思路、新見解:及時記下學生獨到的思路和見解,及時發現學生有價值的疑問和產生問題的根源。

語文課堂教學重視過程,教學應該是師生心靈之間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爲主體的學生,總會閃爍出創新的火花,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見解和大膽的發問,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今後教學的營養材料。

比如在教學魯迅的散文詩《雪》一文時,我讓學生討論,在情感傾向上魯迅最喜歡哪種雪時,學生們都說是朔方的雪。接着,我又追問:那麼,你們呢,最喜歡哪一種雪?並說明喜歡的理由。學生結合課文,大多數都說喜歡朔方的雪:因爲它旋轉、奮飛、堅毅、頑強,敢於跟嚴寒作鬥爭,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體現。這個環節結束後,我正準備進行下一個環節,討論文章的表現手法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的是南方的雪。”我吃了一驚,按一般的慣例,學生的認識,易受作者情感的左右,傾向於作者的看法。不過,我還是很有耐心地追問:“你爲什麼喜歡南方的`雪呢?”這個學生回答:“因爲南方的雪滋潤美豔,如處子的皮膚般白皙、柔嫩、細膩,如青春般富有活力,蘊涵着春天的氣息。更重要的是雪野中的冬花惹人喜愛,雪地裏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都是小孩子喜愛的,我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一時間,學生們議論紛紛,但我很高興,藉機讓學生圍繞着南方的雪展開了討論,這樣很好的達到了課堂效果。

總結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課後及時記下好的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手段措施等。

每上完一節課後,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反思。如在教學過程中,爲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而採取的做法;課堂教學中不死守預案,據實際情況得當的臨時應變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都可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

比如筆者在教《詩經·蒹葭》一詩時,爲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詩歌中的青年男子在什麼時候來到了什麼地方?他來這個地方幹什麼?你能根據詩句說出詩歌的意境嗎?然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們經過激烈的討論,紛紛發言,說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一個深秋的早晨,一個青年男子來到蘆葦叢生的河邊,準備與他心愛的姑娘相會。遠遠的,他看到心愛的姑娘向河對岸走來,他心情非常激動。可是,披霜的蘆葦卻擋住了視線,姑娘若隱若現。於是,青年男子就逆流而上,去尋找那位姑娘,可是沒有找到,他又回過頭來順着河流往下游尋找,這才發現心愛的姑娘正在水中央。通過這樣設置問題供學生探究,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課後,我把這些做法記錄下來,反思成功之處,認識到:語文課堂要培養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能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得到情感的體驗和美的享受。

  語文教學反思9

本次全市統測的語文試卷,試題的靈活性大大增強,與實際生活聯繫的內容比重加大,考查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廣大教師反應這份試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語文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是一份比較不錯的試題。針對我班考試情況,下面對本次考試的收穫與失誤做一個小結。

  一、命題目的、範圍及特點。

通觀五年級的語文試卷,我們不難看出其命題目的、範圍及特點。命題人員希望通過試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不要只圍繞課本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閱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試卷力求通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試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成績統計:

我所教學的五年級語文,此次考試:18人,總分:1482.5分,平均分:82.36分,及格:18人,及格率:100%,優生:8人,優秀率:44%,最高分:95分,最低分:63分。

  三、學生答題情況。

1、答卷情況。

通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況大致可分爲三個層次:

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看拼音寫漢字、辨字組詞、錯的較多的是多音字“率”的注音。靈活性較小的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得較好,各題得分率平均可達95%.對於一些較規範的題目答得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學生積累課內知識,積累語言的情況還是較爲可喜的。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第四題第4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定自由空間,且答案多元;要求學生“找近義詞、反義詞”,既考察了對每個詞語的正確理解,又考察了學生對詞語間邏輯聯繫的正確把握如第五題第

(3)小題這學期你讀的一部文學作品是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

你最喜歡的人物是

喜歡的理由是

第六題“閱讀”部分:第3小題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全班全做錯,非常遺憾。對於靈活性強,學生回答更差。如(2)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體會,請寫下來。學生有的體會不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讓寫知道哪些有關名人的故事,學生沒寫出詳細的事來,只是一點而過。第七題作文部分,讓學生寫心中喜愛的小動物,語文來源於生活,必須迴歸生活,必須服務於生活。作文雖然人人都能寫,但是個別學生寫不深,寫不出新意,條理不太清,得分率較低。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份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略大,但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可以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詞語積累不夠。

重視積累,就等於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語文教學效率就會迅速提高。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近義詞反義詞、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積累詞語的能力。由於我在教學中注重教材的系統講解,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歸類、整理及對新舊知識前後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由於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對學生的綜合訓練見效慢,收效不明顯,以至於學生審題能力較差。有的不讀題亂寫一氣,有的沒能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邏輯思維能力欠佳。

本次質量檢測作文素材雖都來源於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但由於學生基本功不夠紮實,邏輯思維訓練太少,所寫作文語序散亂,我班學生還是較爲薄弱。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應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以後將本着一顆積極探索、努力鑽研的心去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行。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