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4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第一次走入三年級語文教學這個環境中,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反思,去探究。因爲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過程中成長與反思。

一、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纔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爲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依舊要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加註重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但如何將它們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卻是很難把握的。首先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科組組長的帶領下,首先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另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常常不能調控好;或是合作流於形式;對學生的指導方法還不夠技巧等。希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反省,不斷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在教學《風箏》一文時,我自己先讀幾遍,讓自己有對文章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並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因爲“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作者怎樣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那麼在教學中,我應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這一點呢。最後我決定以朗讀爲突破口來挖掘文本。這就是在“讀”上下功夫了。

第一課時教學比較簡單,就是引導學生識生字詞,然後反覆練讀課文,當然讀課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至於使學生厭煩。在熟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課時重點放在“讀”上:讀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要複雜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讀、齊讀,還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找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語言:①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的意思,以此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②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③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在這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有關心情變化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細心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着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可以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如文章的細節挖掘得不夠;指導朗讀評價性語言較少,教學的有些環節不是很連貫等。這些都須要多磨鍊,多給自己敲敲警鐘,儘快適應一些規模較大、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以後的日子裏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掌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我通過讓學生對小英前後的對比,在輪到小英上臺演講,及小英一搖一晃走上講臺時的同學們目光的對比,及同學們兩掌聲的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得小英由原來的自卑、憂鬱變爲自信開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這節課上,我和學生都進入了狀態,因而教學效果比較令人滿意。不過課後我進行了反思,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可以更進一步。

1.兩次“目光”,第一次是:輪到小英上臺演講時,同學們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此時,同學們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關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猶豫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紅着眼圈,準備走向講臺時,同學們的目光爲“注視”。此時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支持和信任。這樣纔有當小英剛剛在講臺上站定,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熱烈、持久的掌聲的情況出現。教學中我沒有抓住這些,未讓學生清晰地體會到“目光到掌聲”,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同學們對小英態度的變化。

2.文中“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句,我只引導學生對“驟然間”的意思進行了理解,而未想到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驟然間”在這句中使用的準確,是“突然間、忽然間、一瞬間”所不夠替代的。這是本人對文本解讀不夠到位造成的。

3.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還是較有深度的,但在讀的指導上不夠到位。

4.在通過三次對比之後,學生體會到了小英的來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後發自內心的感慨。教學中我設計了寫詩的環節但由於時間有限只是匆匆帶過,這也讓人感到些許遺憾。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三年級語文教學這個環境,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反思,去探究。因爲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5分鐘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爲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語文課有激情,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依舊要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加註重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首先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節。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慮。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反省,不斷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蜜蜂》是三年級第五冊的一課。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爲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裏,帶到兩裏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通過實驗,得到蜜蜂有一個識路的本能。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了完成實驗有哪些必要條件後,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法布爾來到陌生地方放飛時,看見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麼?會有怎樣地推測?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假如我是法布爾,我會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我又問,那蜜蜂爲什麼要飛的'很低,學生有的答:“爲了減少阻力,越接近地面阻力越小!”達到預期效果。

課文總結時,我聯繫了本單元的作文,觀察日記,不過在聯繫過程中,擴展的不好,交給學生結構時直接按照課文的結構,沒有想到多數學生是沒有條件展開試驗的,同時,沒有課外推薦學生閱讀書籍。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充滿了童真童趣,特別是課文中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讀着課文描寫孩子的天真和調皮的語句,使人會不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教學前,我準備有關蒲公英的掛圖或照片。還讓學生查找有關蒲公英的資料,這篇課文文字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學生通過自讀,大體上能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中,我用下面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一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二是“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課文讀熟,然後讓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並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並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脫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學生興趣濃厚。表演得很好。學生對“草地爲什麼會變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麼樣的?同學們不是很清楚。陳蘊濤同學提了個問題很好,他問:“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這裏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怎麼成了金色的了?”接下來,我們通過同學們拿出查找的資料瞭解到蒲公英花的樣子,明白了草地爲什麼成金色的原因。同學們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爬天都峯》的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這樣一件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天都峯位於我國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內,是最爲雄偉壯麗的一座山峯,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對天都峯有直觀的印象、真實的感受就是我首要解決的問題。針對課文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慾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欣賞這裏的景色奇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發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語言文字學習做好鋪墊。

激趣導入之後,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後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麼,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之後,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即讀懂爸爸最後說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整體感知,導讀體會。

在這一部分教學裏,以讀爲主,以讀代講。老師講得再好,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去邊體會邊讀好。以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小組讀、小夥伴合作讀、齊讀等。先讀感受黃山的雄偉,天都峯的險峻。通過讀書,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擺在小作者面前的難題就是他即將要爬的天都峯原來是這麼的高,這麼陡,這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信息才能爬上去的`。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我把目標定位爲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體會李四光善於思考和執着的精神。我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思考來理解課文,把學生帶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師進行對話感知問題,學生對扮演李四很感興趣;最後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一讀再讀,深入思考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經過共同的討論,我們得出結論:

1、李四光思考了許多年

2、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知識

3、李四光專門回家鄉對石頭進行了考察。

4、繼續研究發現長江流域有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蹟。通過這樣的結論和總結,我立即引導學生談收穫,通過看李四光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學生一開始不太敢談,只有幾個舉手的,但我抓住這幾個同學的帶動作用然後啓發,學生就談的好多了: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永不放棄、愛思考、不輕易放棄,甚至連士兵突擊裏許三多的名言“不拋棄、不放棄”都有學生談到。我又抓住學生平時積累成語的習慣來激勵學生,有同學用上成語了,你也可以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描述,學生又談了不少,而且讓人感覺到學生對課文的主旨體會的比較到位,最後以我的“鍥而不捨”做了小結。一節課下來,我發現不少學生在啓發與鼓勵下變的更愛思考了。也更會思考了。第三節課,我乘着東風讓學生寫上課的收穫,結果有的學生寫了兩頁還多,從知識方面到精神方面,學生確實能把收穫談出來了。我又趁勢告訴學生,能寫出這麼好的收穫,你就已經會寫很棒的讀書筆記了,在收穫前邊再加上對課文的介紹和對重點句段的體會等等,一篇很棒的讀書筆記就誕生了。孩子們爲自己的這一收穫興奮不已,紛紛舉着手告訴我,“老師,我寫了兩頁多收穫呢!”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這學期我擔任學校301班語文教學工作,就語文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寫好生字,學好詞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所以要寫好漢字。寫好字,就要先觀察漢字,注意字的間架結構,琢磨漢字的特點。如學“艙”字時,左邊的“舟”旁寫的時候要注意中間的“一”不能在右邊通頭,爲什麼?有學生答曰:這是謙讓。寫字如同做人,從學寫“艙”字知道了謙讓很重要。一字一理,寫好漢字能讓人學到很多道理,學好語文漢字始。

三年級正是積累學習詞語的好時候。遇到生詞先讀熟,讀熟之後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還可以通過詢問別人知道其意思,當然在做不到以上途徑時,可以通過猜一猜或者換個詞語等方式。課堂上一般通過用詞語寫句子來達到理解運用的目的。只有詞語豐富了,句子才能順手拈來。

二、摘抄優美語句,學會積累運用。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文章寫得好不好,雖然決定於構思、動筆、修改那一連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連串功夫之前,還有許多功夫,所起的決定作用更大。那許多功夫都是在平時做的,並不是爲寫東西做準備的.。一到寫東西的時候卻成了極爲重要的基礎。”優美語句大多意境優美,有許多流芳千古的佳句,積累多了,應用起來得心應手,表達也就能出口成章了。

學生摘抄的優美語句,可以是課內所學文章,也可以是課外閱讀的文章。摘抄之後,還需要經常讀讀看看,平時的作文與日記中學會運用。

三、注重朗讀實踐,去指讀啓默讀。

朗讀是我們中國人的最好的讀書方式之一,古人學習大多采取的是“朗讀”。在私塾裏,每天都要朗讀,幾年下來,讀了幾千萬字,就這樣輕輕鬆鬆把經典的書讀完了,把知識掌握了。所以說大聲“朗讀”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課堂內外,我都鼓勵學生大聲朗讀。

對幼兒園、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指讀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有限的注意力,並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令識字事半功倍。但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識字量增加,指讀應逐漸放棄。因爲,它會嚴重影響閱讀體驗和閱讀速度——眼睛掃描總比手指移動快。因此,在本學期我要求學生去指讀,學會默讀。默讀時,不會影響他人,它不受空間環境的影響,只要你有時間,手上有書,日常生活中,你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默讀,默讀的應用可謂非常廣。剛開始,學生不太適應,但我先讓學生從一小段一小段開始,慢慢地可以讀一篇課文,字數越來越多,學生也就習慣了默讀。默讀時,速度要比大聲朗讀快得多,這樣就使得我們可以大量閱讀書籍。可以說,學會了默讀,纔是幫學生真正打開了閱讀之門。

四、範文引路,寫好日記與作文。

寫好日記首先要明白日記的格式以及寫作的技巧,日記是對自己一天生活的回顧總結,對自己的要求以及一些事情的看法。寫日記前要簡單構思,達到語句通暢,意思表達清楚。三年級學生才接觸日記,我通過寫示範日記,讓學生消除寫日記的困難。其次通過每天的批閱及時指正和鼓勵,幫助孩子養成每天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期末通過評比,看看誰的日記最好,誰寫日記進步最大,調動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要想寫好作文,還得注意觀察,注重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像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纔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其次要注重閱讀,豐富間接生活積累。生活的直接積累對寫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但受着時間、空間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因此,要培養學生善於閱讀的好習慣,因爲大量的知識要從書本中來獲得。同時,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最好有寫閱讀筆記的習慣,但這得慢慢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要大量閱讀,善於積累,同樣可以從中獲得對生活的豐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認識。

當然,本學期我對教材的研讀還不深,對學情的把握還不夠到位,以後我在這些方面還要做得更好。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我給學生講魯迅的《風箏》一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

1課文圍繞“風箏”主要寫了哪兩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

2自主學習以第一件事爲例,列出記敘六要素。

3爲什麼在北京冬季放風箏於我是一種驚異與悲哀?

4課文敘述的第一件事中,爲什麼要極寫弟弟的可憐,哥哥的兇暴?請找出“可憐”、“兇暴”相關的詞句。

這些內容在《講學案》中都有列出,事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第二件事理解得更到位,而我覺得最簡單的第一件事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能準確概括出來。

第二個問題中經過和結果出問題的就更多,從兩個到黑板上做的同學可以看出來,後來要求學生訂正,大部分同學都在記敘文後三個要素中出錯,我在總結時說一要認真閱讀文本,二要抓住關鍵詞進行概括。

第三個問題對於我這班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了,魯迅的文章要讀懂是比較難的,所以只有自己講授,講過之後學生還未必就懂。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學生的閱讀水平估計過高,另外學生課外時間沒有真正去讀,課堂上拿出上些時間來讓學生閱讀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真正地去自主閱讀,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關注學生閱讀。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故鄉的蘆葦》是一篇文筆亮麗的抒情類文章,語言形象、優美。全文突出一個“美”和一個“趣”字。在教學中我的教學設想是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在與學生交流中將蘆葦美景圖呈現於黑板,讓學生更直觀感受蘆葦的美,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課教學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教師的語言,情感決定着一堂課是否成功,特別是語文教師,語言一定要飽含激情,達到煽情的效果。在這樣的課堂中才會與學生髮生情感的碰撞。”在本堂課中,因爲語言設計平淡加上課堂氛圍緊張,師生互動較少,場面略顯冷清,沒有達到預設的理想效果。

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聽教師範讀優美句子更容易進入語言情景中,在本課中我沒有及時範讀引導學生感受優美句子,沒有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情景。

由於我的整個教學設計被板書牽引,課文篇幅較長,加上本課教學時講通文,面面俱到,導致重點沒有講透,沒按教學計劃達到目標。

本課教學設計可作如下更改:

一、導入。走進作者,瞭解作者童年,學習開頭與結尾的.首位呼應的寫作方法。

二、讀悟。指導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關鍵詞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綠油油等疊詞讓學生感受蘆葦的多和綠,通過比喻句猶如一朵朵綠色的輕雲讓學生感受蘆葦的輕,指導猶如的意思是好像。邊指導邊板書圖畫。

三、賞圖。配樂欣賞鄉村蘆葦美景,教師配樂範讀3—4自然段,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蘆葦之美。學生自由談感受,再指導學習第四段的擬人句,讀出歡快的情感。

四、憶趣。學生小組合作學習5—7段,與小組成員交流蘆葦叢中最有趣的事,並說出有趣的地方,選一名組長代表發言。

五、總結。總結課文的寫作方法,並聯系當地實際選幾處美景,學生用本堂課學到的寫作方法寫家鄉的美景。(可用上疊詞、比喻句、擬人句的修辭手法,首位呼應的寫法)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這個學期轉眼過去一個月了,第一次月考的考試也順利結束了,看着學生的成績,讓我看到了自己和學生的付出沒有了很多回報。學生們的成績還是在中等位置,特別是有些問題明明強調過,還是不能很好理解。使我更感到了壓力之大!要想讓學生再提高,說句實話,真的很難!畢竟學困生比較多,但是,學生的進步又能讓我看到一絲希望!逐題看過學生的試卷後,綜觀學生答題情況,我針對學生各方面的掌握情況做以下分析及教學反思:

一、月考試卷分析

1.基礎知識部分

總體上說,這一部分我們平常訓練的很多,題型都不陌生,儘管如此,還是出現了一些不該有的錯誤!

第一、二題是拼音天地,雖然說這是最簡單的題目,但我感覺學生還是沒有引起注意。我仔細數了一下,班級裏全對的只有全班的四分之一,這不得不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應該做得再細些!

第三題,詞語闖關,學生做得比較好,但是得分不太高,不過引起我注意的是學生對於用詞語寫一段話不是組織得很好,這是可能和平時的語段訓練和習作訓練有一定聯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強化這一方面的訓練。

第四題,詞語搭配也有同學做錯的,這可以看出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態度問題。第五題,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這部分學生實在是很不理想。他們能夠縮句,但是對於第二小題的仿寫就亂寫一通。這類題目平時的訓練是少了點,第四小題做錯的同學就是不願意去好好想想,純粹是態度上的問題居多。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第六題、第七題、第八題,詞語的積累和關聯詞的運用、根據課文內容積累名言警句。看了一下,錯的同學只在少數,還不錯!

閱讀部分

課外閱讀,失分相對教多的是對於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從平時和這次的測驗來看,學生閱讀積累比較少,思維不夠開闊,只要是老師沒有講到的,就不敢做,不會做,做不好!這也帶給我新的思考!

3.習作部分

學生得分比較低,我分析了一下,一方面是學生的謀篇佈局有待於加強,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書寫需要我繼續指導好,我想這也是我們不能出現高分的原因,字寫端正了,寫認真了,我想不僅是習作分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待任何事情都會認真!

二、教學反思

審視學生的答題情況,回想這一個月以來他們在各方面的表現以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今後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進:

1、細化自己的工作,端正學生的態度

剛接手這個班級,就有很多的問題暴露在我面前,等待着我去試驗、解決,可能也分解了我的一些精力。如今一個月的相處,他們大多數適應了我的教學方式,不過在他們的身上,還是缺少一種自主學習的動力!考了個60幾分就滿足了,根本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想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激勵機制,讓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壓轉爲自主學習,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難題!以後一定多向各位同行學習!

2、繼續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成就好人生,我發現自己班的學生明顯缺少了恆心,不注重細節,表現爲浮躁,令我們科任老師都很着急!

3、興趣先導,注重積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繼續加強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訓練。努力做到要求默寫的課文和生字一課一清,每課的練習面批面改!

4、關注“後進生”,消除他們學習上的畏難心理,課堂上多給他們機會,平時給他們一份關愛,想盡一切辦法減少“後進生”。通過輔導我們班的李憲君、王朝泉和王春蕾,我發現他們也有很強的求知慾,他們的學習態度也很端正,只是長期不被重視,沒有科學的方法,使得他們的基礎很差,他們也很努力,面對他們,只有反覆練習,爲他們找小老師抓緊輔導!面對他們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都及時地給予鼓勵,儘管他們爬行得很慢,但作爲老師不能對他們喪失信心!

在這次期中考試,在我所教的班級裏很多同學都比以前有了一定的進步,特別是幾個基礎非常差的同學,雖然離平均分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和他們自己比起來,真的是在進步;但是令我遺憾的是,也有一小部分學生的成績在下滑,就是因爲自己的學習態度不好,影響了班集體的平均成績。

第一次考試已經結束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重點針對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繼續以激發學習興趣作爲教學的首要着眼點,讓同學們能夠在我的指導下進行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爲以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不知不覺間,四月份的月考已經結束了,我和同學們又重新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迎接新的挑戰!透過學生成績這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也使我更感到了壓力之大!後期要想讓學生成績再上一個臺階,說句實話,真的很難!第一,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困生較多。第二,有潛力可挖的學生寥寥無幾。但是,近期有些學生的進步又讓我看到了一絲希望!綜觀學生答情況,針對學生各方面的掌握情況做以下分析及教學反思:

一、試卷特1、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本次試卷雖活題較多,但並未脫離對學生字、詞、句基礎知識的考查,例如,一至六題均分別從字、詞、句、課文內容、古詩的積累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檢測。

2、體現題型的多元與多樣性。這份試題,其內容涵蓋了“識、寫、讀、背、作”,並且注重題型的多樣性,力求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評價,一是儘可能多地涉及

到課本的各個知識點;二是體現習慣、情感、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試題中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

3、關注了學生課內外閱讀水平學語文必須進行廣泛的閱讀、積累。

4、作文命題注重生活性和時代性習作以我校的“養成教育”爲素材,以溫馨的提示語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把養成教育中所做、所思、所想、所感及寶貴的經驗寫下來。二、試卷分析

(一)成績分析:本班參考人數爲23人,人平分72.5分,優秀人數3人,優秀率10,及格人數人,及格率94;無論是優秀還是及格人數都比上一次月考有所提高。

(二)答題情況分析:

優點:從學生答題情況看,部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總體上較好,學得比較紮實。如看拼音寫詞語,辨字組詞等題目,絕大多數同學錯誤較少。作文基本能認真審題,按要求綜合生活經驗來完成作文,學生作文離題現象都極少。

不足:(1)基礎知識掌握薄弱。

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有極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是很紮實。如:看拼音寫詞語。這一題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但是,由於學生的基礎知識差,拼音沒過關,導致不會拼讀,因此詞語不會寫。(2)漢字書寫潦草凌亂。從本次閱卷中可看出學生卷面不整潔,凌亂不堪。突出表現爲有些學生亂塗亂畫,龍飛鳳舞,以至於在評卷過程中幾乎是在猜學生的答案。此外還表現在學生間架結構書寫錯誤,字的大小不勻等方面。(3)善於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不夠。這次試卷的習作命題,我是圍繞我校的“養成教育”這一生活話題爲主線來擬定的,從學生的習作中明顯可以看出語言積累極奇貧乏。表現在:a、語言表述不清,反說話,說半截話,詞語搭配不當,語言蒼白無力等;b有的同學積累的東西不少,能靈活運用的卻不多,不能做到學以致用。(4)、體驗感悟膚淺。新課標指出“要結合自身體驗閱讀語文學作品”,本次檢測也考查了學生此方面的素養。但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學生在理解感悟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強化。

三、改進措施:審視學生的答題情況,回想這半個學期以來他們在各方面的表現以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今後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進:

1、細化自己的工作,端正學生的態度.

學生雖然已經六年級了,將要結束六年的小學生涯了,還是缺少一種自主學習的動力!我想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激勵機制,讓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壓轉爲自主學習,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難題!以後一定多向各位同行學習!

2、繼續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成就好人生,我發現我班的學生和別的班級學生比較起來,明顯缺少了細心,不注重細節,表現爲浮躁,令我很着急!

3、興趣先導,注重積累。

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繼續加強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訓練。努力做到要求默寫的課文和生字一課一清,每課的練習面批面改!

4、關注“後進生”,消除他們學習上的畏難心理,課堂上多給他們機會,平時給他們一份關愛,想盡一切辦法減少“後進生”。面對他們,只有反覆練習,爲他們找小老師抓緊輔導!面對他們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都及時的給予鼓勵,儘管他們爬行的很慢,但作爲老師不能對他們散失信心!

在這次月考中,令我遺憾的是,有些學生的成績在下滑,我想是因爲他們浮躁的學習態度,影響了成績。四月份的月考已經結束了,在後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會重點針對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繼續以激發學習興趣作爲教學的首要着眼點,讓同學們能夠在我的指導下進行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讓他們都能以優秀的成績踏入中學的大門。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賬單》是北京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餐桌旁看到他索要的60芬尼時,同時也開到了媽媽給他開的一份賬單。正是媽媽的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本課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研讀媽媽的賬單和彼得的賬單這一重點部分。整體設計遵循從“整體——局部——整體”這一大原則。尤其在研讀這兩份賬單之時,設計多個環節,追求層層遞進,層層深入的學習感悟。第一層次是整體感悟,要求學生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嘗試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偶爾發現有的學生竟然用上了“如願以償、羞愧萬分”這兩個詞語概括文章內容,我順勢引導,暗示孩子能夠用上文中關鍵詞語說出文章內容太好了。激發了孩子積極性,接下來幾個孩子也用上了這兩個詞語說出了文章主要內容。第二層次是研讀品味兩份賬單,體會母愛無私、無價。這一層次我又分三步走,力求讓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入,而不是瞬間深入,速度慢下來,給學生思考體會的時間、空間。

最終追求孩子認識、自身能力呈螺旋式上升。第一步,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找到這兩份賬單,我深知培養學生快速準確地蒐集信息很重要,也是《課標》中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之一。這一步很容易,孩子第一時間便找到了。第二步要求孩子再細讀兩份賬單,從賬單上知道了什麼?這就是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再深入。學生牢牢抓住文本信息,文本語言,進行反饋輸出。第三步,是對比品讀課文,找到兩份賬單的不同之處,認真研讀體會,通過不同點品出媽媽的愛是無價的!第三層次是藉助板書設計,再次回顧課文,再次回到整體,使學生認識在提高!這些環節基本上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深入文本的!整體來看,效果還可以!孩子們最終說出了對“0”芬尼的認識,感悟到了母愛無價!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後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着,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後,問他們味道怎麼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嚐,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爲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後,在班級裏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並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趙州橋》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的特點,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爲主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爲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爲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爲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爲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二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爲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二、多種學習方式並存,自主選擇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我決定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同學們讀課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們一定還有許多不同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比如說:劃重點詞句,畫畫等!接下來就請你們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自已學習第二自然段!”“老師,我是用劃重點詞語的方法來學習的。我找到了‘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些句子來說明趙州橋的結構。”“嗯,你找得真不錯!還有同學用了別的方法嗎?”“老師,我用了畫圖的方法。”“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吧!”“嗯,你畫的趙州橋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爲什麼你不把這四個小橋洞畫在一起呢?”“那樣看起來就不舒服了!”“哦,原來趙州橋在設計時還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那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對稱的物品呢?”“蝴蝶!”“不錯!”“天平秤!”“你真聰明!”“人!”“對!我們生邊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對稱的物品,希望我們同學以後能夠多留心地來觀察它們!”(至於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樣的作用,這些內容書上都寫得較爲清楚,所以我沒有花大力氣去講,只作了簡單的分析)。接下來,我請學生對趙州橋的設計作一個評價。學生的評價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僅僅指橋嗎?”“我覺得設計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爲什麼呢?”“因爲以前沒有卡車、挖土機這些機器幫助,全都是靠當時的勞動人民自己的雙手來建造的!”“嗯,聽了你的介紹之後老師也十分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老師,我覺得古代的人很偉大也很聰明!”“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這時全班都有了共鳴,師生共同來探討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悠久的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種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方法,從課本當中去感悟更多,這纔是最重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的。

遺憾之處:

1、沒有收集好關於趙州橋在建造時的一些書面資料。

2、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認爲做得比較到位的有這樣幾點:

一、對於整體感知環節的處理。

整體感知環節一直是我們比較頭疼的部分,以往經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說說“這節課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把學生難住不會收到整體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引導學生住抓住主題,圍繞“拜”字,大膽提問思考。誰拜誰爲師?爲什麼拜師?怎麼樣拜師?拜師的結果如何?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全文整體感知。

二、對於課文中重點詞語的處理。

例如對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情況展開想象,從字詞基本意思着手理解詞語意思,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生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接下來說幾點這節課處理得不到位的地方,反思有以下幾點:第一,今天的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我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只是自己做了簡要介紹,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第二,在教學設計方面,欠缺靈活,本來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學生表現與我預期不符,,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課堂上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