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生命生命》優質課教學設計

《生命生命》優質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教學目標:

《生命生命》優質課教學設計

1、認讀並理解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使學生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爲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爲,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今天,讓我們跟着這位被譽爲“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一起用心靈來感悟生命吧!

2、師板書課題:(19 生命 生命),生齊讀課題。

師:生命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帶着問題再讀課題:生命?生命?

 二、 整體感知,概括事例。

1、 出示詞語:騷擾 慾望 不屈向上 茁壯成長 聽診器 震撼 糟蹋 有限

2、 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圍繞生命是什麼共寫了哪幾個事例,請用簡潔的標題進行概括。

 三、 品讀事例,感悟生命。

1、 這三個事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個事例?

2、 生命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3、 出示第二個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把聽後讓你心頭輕輕一顫的句子畫上記號,並在旁邊寫寫你的體會。

4、 出示句子:“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A、 指名讀,並從多角度交流讀後的感受。

B、 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掙扎、鼓動、躍動)

C、 指導朗讀。

D、 如果你是這隻飛蛾,此時你是怎麼想的?你會說些什麼?

E、是呀!一分鐘過去了,我望着手中的飛蛾,認爲它定會束手就擒,但它(生讀:掙扎着,……);兩分鐘過去了,我絲毫沒有鬆手,我想它該安靜了,但它(生再讀:掙扎着……);十分鐘過去了,我的手指都酸了,這下飛蛾總該筋疲力盡了,但它(生讀:掙扎着……);終於,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讓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師小結:一隻飛蛾的平均壽命只有9天,可是它卻懂得如此珍視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什麼?生命不就是飛蛾在險境中的掙扎嗎?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讀出對生命的強烈渴望!

5、 讓我們繼續和杏林子一起去探訪生命的蹤跡吧!

6、 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畫出你最受感觸的句子。

A、教師相機解釋“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師:儘管有堅硬的外殼,香瓜子要(生讀:不屈向上,茁壯成長),沒有陽光(生讀:不屈向上,茁壯成長),沒有泥土(生讀: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哪怕僅僅只活幾天,香瓜子還是要(生讀:不屈向上,茁壯成長)。

B、 指導讀出香瓜子的頑強。

C、 師生交流,生命是(香瓜子在磚縫中的茁壯成長)。

D、 磚縫中頑強生長的香瓜子再次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向我們作出了響亮的回答,生齊讀:生命?生命!讀出對生命的崇敬之情。

7、飛蛾的平均壽命僅僅只有9天,磚縫中的小瓜苗比它更短,然而它們卻無比珍視自己的生命,如此頑強地活着,這給杏林子,給我們人類帶來了怎樣的啓示呢?請默讀第四自然段,並說說自己讀後的感受。

A、 交流感受,讓學生感覺自己的心跳並帶着(興奮、自豪、激動)的語氣讀: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

B、教師相機解釋“糟蹋”,再次出示杏林子的生活照片,師深情講述(音樂緩緩響起)。杏林子,原名劉俠,在她12歲的花季少年,她卻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擡,頭不能轉。小學畢業後她便因病輟學。然而數年來她堅持自修,憑着堅強毅力,用兩個手指夾着筆寫作,在這種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竟寫出了四十多個著名的散文、小學、小說、傳記、劇本,被譽爲“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C、是啊!這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又一次讓我們懂得了生命是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讓我們帶着對自己生命的禮讚,帶着對杏林子的無比敬仰一起來歌唱生命吧!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四、 歌唱生命,尋找生命。

  1、 師邊播放生命的畫面邊深情朗誦詩歌《生命之歌》,音樂再次響起。

2、 師生交流生命是什麼?

3、 知道了生命的意義,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A、 齊讀第一段,看看杏林子是怎樣對待生命的。

B、 請大家看大屏幕:

1997年以筆名杏林子出版第一本創作《生之歌》。

1980年獲第八屆十大女青年金鳳獎。

1982年12月1日組織成立伊甸殘障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同年《同一種愛情》一書獲國家文藝獎散文類獎。

1984年獲吳三蓮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1990年擔任臺灣殘障聯盟第一屆理事長。

1997年獲靜宜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4、師小結:這是一個從12歲就患殘疾的人,然而她卻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她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此時此刻我們不再困惑,也不再尋找,唯有敬仰與感嘆!讓我們高聲歌唱生命!生命!

  五、 語言積累,昇華情感。

1、 說說學習課文後的感受,並用一個詞來讚美生命。如:生命是短暫的!(美麗、頑強、神聖、唯一、光彩有力、自強不息、寶貴、壯麗……)

2、 背誦你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在交流中入課——引發生命的思索、在閱讀中品悟:觸摸生命的脈搏、在思考中提煉:聆聽生命的拔節、在生活中追問:走進生命的林子四個環節,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爲起點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最後,我又讓學生觀看了錄像,對學生的震憾很大。

這篇課文是我在大興溝支教後上的最後一堂教研課,上這堂課時氣氛很壓抑,既有我和同學們對於生命的思考,也有我們師生之間對於離別的憂傷,生命,一個永恆的話題,誰也無權對誰的生命評價,只能盡力將自己的生命之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