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教學設計意圖】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書寫人生的好文章。本課教學設計,以“感知——理解——感悟”爲基本流程,力圖體現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富有個性和積極思維的學習活動中理解文本,引導想象,積累語言,引發思考,培養悟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學生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讀──表達言中之情、抒發個人胸臆。在讀中理解與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教學媒體】

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暢談生命,激發情感

1、談話導入:課前,同學們都蒐集到了很多關於“生命”的格言,能交流一下嗎?

2、教師引領: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爲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爲,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

3、課件出示:

這就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12歲就患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致使她有腿不能行,有肩不能舉,有手不能擡,有頭不能轉!但她並沒有因此虛度年華,反而更加珍惜、熱愛生命。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她的作品,一起來讀一讀她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2、我看同學們讀的很正確,也很流利,但你真正讀懂了嗎?

3、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默讀一邊思考這篇文章寫了哪幾個事例,你能用小的形式概括出來嗎?教師相機板書。

4、在你的生命歷程中經歷過這樣的事嗎?

5、看來,同學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三件事太普通了,爲什麼這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會給作者強烈的震撼?你能讀懂這三件事所蘊藏的內涵嗎?

6、用什麼辦法來讀懂?

(讀,抓住含義深刻的語句來理解)

三、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1、讀中感悟第一件事──飛蛾求生。

⑴請同學們反覆品讀,畫出自己認爲寫得精彩、含義深刻、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反覆誦讀,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⑵教師抓住重點語句點撥:“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小飛蛾的掙扎,是在生命面臨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飛蛾。掙扎的飛蛾讓“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慾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飽受病痛折磨得杏林子會怎樣想?

⑶再讀課題。

(在學生品詞析句的時候,相機導讀。)

2、讀中感悟第二件事──磚縫瓜苗

⑴我們抓住了第一件事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讀懂了這件事所蘊藏的內涵,會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件事嗎?小組交流

⑵教師相機點撥:

“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一種多麼頑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引導質疑:是否前後矛盾?前邊說茁壯生長,後來怎麼說僅僅只活了幾天。

⑶引導學生體會這是一棵________的瓜苗。

⑷在和病魔作鬥爭得作者會怎樣想?

⑸再讀課題:

3、讀中感悟第三件事──傾聽心跳:

⑴你有過靜聽心跳的時刻嗎? 當時什麼感覺? 爲什麼一次小小的心跳會給作者強烈地震撼?

⑵教師點撥: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這裏是浪費的意思。這句話是作者在靜聽心跳後產生的生命意識:一個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可以……也可以……強調的是人生態度,前者是負責任的態度,後者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⑶拓展:

杏林子的事例。

⑷引導學生體會這是一顆______的心。

⑸再讀課題。

4、學習文章的開頭結尾:

⑴文章的第一段寫了什麼? 用一個問句開頭,有什麼好處?

⑵作者最後回答了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你認爲最後一段哪句寫得最好,最精彩,讀給大家聽,能講一講嗎?舉個例子說說。

⑶讀了最後一段,我想讓同學們用畫表示出來,你想畫什麼?

 四、總結全文,提升情感

1、這篇文章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然後列舉三個事例,揭示了生命的意義,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2、同學們,請大家拿好筆,在書上的空白處寫一寫你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與思考。可見配樂。

3、生生交流。

4、教師:同學們,無論是卑微的生命,還是尊貴的生命它的內涵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樣。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文本給讀者留下了不確定的空白,等待讀者用想象去填空,進行再創造。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

教學《生命,生命》過程中的研讀賞析部分,通過學生朗讀感知課文,選讀語言材料,尋讀品味語言的形式,讓學生體驗讀書的過程,得到過程中的求知之樂。朗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生的朗讀,不僅要達到原有要求的順暢,而且要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的不同來傳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如對課文第二個事例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練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語言很精練,富有韻味,單純朗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語言的品味。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對生動優美的語言進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學過程中設計的一個環節:讓學生合作討論選出自己認爲寫得好的詞語,並說出自己的理由。充分體現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閱讀層次和閱讀體驗。

華羅庚說過:“唯一推動我學習的力量,就是興趣與方便”。過去,使學生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一是失去夢想和激;二是失去了積極的態度;三是失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四是失去了活潑開朗,封閉了自己。新的語文課程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獨立閱讀、自由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學生人文底蘊,特別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所以,在體驗反思階段設計了這個話題:讀罷全文,你感受到什麼?請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讓學生交流討論,輕鬆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使之逐漸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語文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第三層次是知識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設計的這個話題:由生命你聯想到什麼?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教學成爲學生心靈放飛、創造性地展示自己的過程。教師應努力使每節課都成爲不可重複的激與智慧綜合生成的生命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