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 《空城計》同步練習

七年級語文 《空城計》同步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份課後同步練習題,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提高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 《空城計》同步練習

  一、課文導讀

㈠作家作品

1、《空城計》的作者是 , (朝代)小說家。著有長篇章回體小說 。它與 、 、 被譽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此部作品是以三國時魏、蜀、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相互間的鬥爭爲題材的長篇歷史小說。

2、 《美猴王》的作者是 , (朝代)小說家。代表作《 》。此書共100回,主要寫美猴王孫悟空戰勝妖魔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㈡要點提示

1、 字詞積累

⑴根據拼音寫漢字

chǎng yì zhǔ kào míng

鶴( ) 司馬( )( )尾 ( )賞 ( )目

⑵給加點字注音

綸( )巾 撫( )掌 言訖( ) 迸( )裂

⑶解釋加點字詞

笑容可掬( ) 言訖( )

駭然( )喜不自勝( )

2、 脈絡結構

課文按情節的發展,可以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端(第1段),司馬懿兵臨西城。

第二部分:發展(第2段),諸葛亮臨危施計。

第三部分:高潮(第3、4段),司馬懿中計。

第四部分:結局(第5、6段),孔明釋計。

3、 主題思想

本文描寫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懿引兵退去。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表現出諸葛亮的臨危不懼、從容鎮定、慎謀能斷,這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4、 寫作特點

⑴對比襯托的手法。

第一自然段通過“十五萬”“二千五百”對比表現出對方的實力相差懸殊突出西城之險;用衆官“盡皆失色”而諸葛亮“登城望之”對比襯托諸葛亮的臨危不亂;第五段通過衆官“無不駭然”而諸葛亮“撫掌而笑”,突出了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全文寫司馬懿也是爲了襯托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⑵生動的細節描寫。

文中三次寫到諸葛亮的“笑”。

一是第一段諸葛亮在城頭“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時諸葛亮是鎮定自若的笑。此時諸葛亮故作坦然,誘司馬中計,內心不免有些緊張。

二是第五段見魏軍遠去,諸葛亮“撫掌大笑”這是脫險之後的歡笑。是如釋重負,輕鬆地笑也是僥倖的笑。畢竟太危險了。

三是第六段諸葛亮向部下解釋完計策後,“撫掌而笑”。並說:“吾若爲司馬懿,必不便退。”這是成功之後的開懷大笑。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馬懿退兵過於草率。

5、 重點探究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弄險成功,主要原因是什麼?作爲“魏之名將”的司馬懿爲什麼會中計失敗?

明確諸葛亮弄險成功的原因主要原因在於諸葛亮知彼知己,正是諸葛亮深深瞭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瞭解有限,他只知道諸葛亮平生不曾弄險,但不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

司馬懿雖然爲“魏之名將”,並與諸葛亮打過多次交道,瞭解諸葛亮的性格,但他對諸葛亮地瞭解不夠全面,加上他剛愎自用,導致他中計失敗。

6、書海拾貝

⑴、《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其中的“三結義”是指 、 、 三個人。

⑵“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你能再舉出三十六計中的兩計嗎?

⑶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哪些故事?請用簡潔的話加以概括。(或寫出與之相關的成語、典故等)

  二、語段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衆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衆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爲司馬懿所擒乎?”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爲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1、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說司馬懿引15萬大軍而來,而諸葛亮僅有2500人在手,作者爲什麼要這麼清晰地交代雙方的兵力呢?

2、 “衆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簡單分析一下“盡皆失色”,說說這句話在本段中有何作用?

3、 寫出司馬懿反應變化的過程,可以看出司馬懿是怎樣的一個人?

4、 文章在第四自然段,我們未見一字寫諸葛亮,可我們卻清晰地看到了諸葛亮的形象,你知道這是什麼寫作手法嗎?這種手法有何好處?

5、 文中三次寫諸葛亮的“笑” :笑容可掬——撫掌而笑——拍手大笑,三次雖然都是笑,但人物的心理是不同的,請作以簡單分析。

6、 概括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7、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弄險成功,主要原因是什麼?

8、 作爲“魏之名將”的司馬懿爲什麼會中計失敗?

9、 試想空城計真的是毫無破綻嗎?爲什麼?司馬懿爲什麼就沒有發現呢?

五、中考鏈接

1.下面詞語的書寫和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真摯(zhì) 賄賂樂不可支循規蹈矩(jǚ)

B.輕蔑 袒露(lòu) 適得其返 按部就班

C.幅員 瀕(bīn)臨緊俏商品拈(niān)輕怕重

D.矜(jīn)持 融洽 鍥(qiè)而不捨怡然自得

2.下面句子中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張教授的報告非常具有吸引力,中途退場的聽衆真是鳳毛麟角。

B.在畢業聯歡會模仿秀節目中,張萍模仿的宋丹丹惟妙惟肖,活脫脫一個宋丹丹。

C.“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言簡意賅,寓意深遠,在對比中把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D.做學問是一項艱辛的勞動,應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可好高騖遠。

3、(雲南省昆明市)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變色龍》等。

B、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的獨特的美質就在於:能夠讓我們通過這種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讀到作者對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C、《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的作者分別是我國清代的曹雪芹、明代的吳承恩、清代的吳敬梓。

D、描寫是對事件、環境、人物和作者觀點所作的繪聲繪色、細緻入微的描繪與刻畫。朱自清在《背影》中就描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父親形象。

4、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蘇七塊

馮驥才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正骨拿環,天津衛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A)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脣皓齒,眸子賽燈,下巴頦兒一綹山羊鬚,浸了油賽的烏黑鋥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着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乾淨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B)手指一觸,隔皮截肉,裏頭怎麼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藥,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

人有了能耐,脾氣也怪了。蘇大夫有個各色的規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答理。這叫嘛規矩﹖他就這規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閒着,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伕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託着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溼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伕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着蘇大夫,過後準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誰料蘇大夫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後院,鑽出後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裏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着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譁”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塗上藥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後,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裏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爲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裏的深意,他打心眼兒裏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1.閱讀全文,概括蘇七塊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3分)

2.“格色”一詞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小說介紹蘇七塊“格色的規矩”有什麼作用?(3分)

3.小說中多處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任選一處加以賞析。(4分)

4.批註是一種常用的讀書方法,它可以對文章的語言和內容等進行分析點評,試結合文A)(B)兩處畫線語句加批註。(4分)

5.就本篇小說的構思和情節寫一段鑑賞性文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