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6篇)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6篇)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4.整體會沈從文的語言和文學風格。

教學重難點:

1.散文特點。

2.理解三種不同場合民歌的方式和內容及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二、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聽讀之後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研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

二、繼續研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着、本領。)

(三)討論

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陝北民歌《信天游》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五、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文質兼美的文章。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讀文,掌握文章大意。

2、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族風情,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

3、通過讀文、視頻欣賞,瞭解“雲南的歌會”的特色。

[過程與方法]

1.引導朗讀,用心品味。

2.分小組討論分析文中重要的文段,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

3.延伸拓展,增進學生對民歌民謠的熱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雲南的民風民情,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學會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知識技能”中的1、2點。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課時

2課時

(注:PPT已經上傳,請查找)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課前播放《56個民族》。

一、出示課題《雲南的歌會》。

二、檢查預習:

1、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

迤(yǐ)西蹲踞(jù)酬和(hè)鳳噦(huì)箍(gū)桶

忌諱(huì)掠(lüè)地即物起興(xìng)

2、詞語釋義:

歌會:各族男女青年會聚一堂,以歌會友。或聚在一起唱歌。

酬和:用詩詞應答。

淳樸:誠實樸素。

即物起興:開頭先詠它物起興抒情。起興,指先言它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龍吟鳳噦:龍叫鳳鳴的聲音。

3、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嶽煥,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代表作品:《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

進入正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簡介雲南。

2、展示雲南風情圖片(多媒體展示),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何想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雲南的歌會》,去感受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flash朗讀,學生邊聽邊想:

1、文中寫了誰在唱歌?

2、他們這些人在什麼地方唱歌?請用“場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寫的幾個歌會場景。

三、拓展延伸

1、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內容都不相同。想一想,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看)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雲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出示視頻電影《阿詩瑪》片段和《凌雲茶文化節》片段)

出示幻燈片:(通過對比體會雲南歌會的特點)

歌會

對比項

表演場地

演員

排練與否

雲南的歌會

演唱會、音樂會

2、民族文化已成爲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爲了讓咱們雲南的歌會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請同學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爲之寫一句廣告詞吧!

3、收集身邊的民歌民謠(如《劉三姐》片段、《民歌大聯唱》片段、田陽壯族民謠《迎客歌》等)

四、研討

文章的細節和字句就像兩扇門窗,前不久,我跟一個QQ網友聊《雲南的歌會》,有個叫“天涯海角”的網友給我提了這樣一個看法,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來請教諸位,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們來幫忙解決?(可分小組討論)

沈從文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呢?

幻燈片展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特殊環境作爲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沈從文《湘西苗族的藝術》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雲南歌會的特點。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句。

3.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

二、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整體思路

以“短片”爲導入,以“歌唱”爲線索,以“情感”爲切口,以“言語”爲立足點。

五、教學流程

(一)短片導入

1.播放《彩雲之南》flash短片,激發學生興趣,啓發學生思維。

2.提問:從這文章中,你想學到些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總結糾正。)

3.總結補充學生髮言,明確本文學習目標:

(1)感受雲南歌會的特點;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句;

(3)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

(二)設疑讀文,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任務速讀文章,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可“讀”更有針對性。)

1.設置問題

(1)你對文中哪些字詞存在字音、字義方面的疑問?

(2)速讀課文,試着完成表格。(藉助多媒體出示表格)

2.讀文

3.學生自由回答,師總結歸納。

明確:

1.不僅人在唱,鳥也在唱。

2.唱歌的地點: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點句段,發現文本意味。

1.精讀全文,勾畫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句段,並嘗試在旁邊寫些註釋。

2.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指導。

3.總結。

(四)透過問題,深入探究。

1.提出問題:

(1)文中寫了三個場景的歌唱,且都寫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

(2)本文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是不是應該刪掉些?

2.同學自由思考後,小組討論。

3.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4.師簡介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解決問題。

總結。明確:

(1)不雷同。三個場景的描寫各有側重。“山野對歌”側重寫人:“山路慢歌”側重寫環境:“山寨傳歌”側重寫場面。

(2)第一,這是一種寫實。雲南確實有着如此美麗的風光。

第二,這是爲“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一個動人的場景。第三,這與“趕馬女孩的歌唱”相交映,互爲輝映。

(四)聯繫現實,拓展思維。

1.總結本文。

雲南的歌會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意、愜意。唱歌的人是隨意、愜意的;唱的地點是隨意、愜意的;唱的內容更是隨意、愜意的。

2.聯繫現實。

我們自己的生活隨意嗎,愜意嗎?我們該如何而活?

3.拓展思維。

學生聯繫實際,談談感受。

4.師談認識,昇華主題。

(三)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此爲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四)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說

筆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雲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雲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雲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後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本文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顯然,這裏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爲,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麼,爲什麼不以“意思”爲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於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裏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在學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通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爲作家認爲“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爲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爲“意思”在於“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後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本,然後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3、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描寫。

【教學工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

播放《劉三姐》片段。

在我們國家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雲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據說,解放前的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下面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其餘學生聽讀、熟悉課文,注意字音。

2、學生瀏覽課文,思考:沈從文給我們描繪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可以在哪種場合欣賞到歌會?)

3、假如你作爲一名遊客來到了雲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喜歡參加哪一種歌會?爲什麼?(結合語段相關內容回答)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完成目標1、3,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三、精讀“山路漫歌”,學習語言描寫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讀第4段,圈點勾畫好詞好句,並與同學分享。

教師示例:

3、本段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完成目標2,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會相互交流表達,培養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能力和賞析能力,並積累優美詞句,學會閱讀)

四、借鑑運用,仿寫句子。(機動)

“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把句中的“雲雀”換成其他動物,仿寫句子。

(設計目的:模仿借鑑課文語言句式,從句子模仿開始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五、作業

運用本節課精讀“山路漫歌”的閱讀方法,閱讀“山野對歌”和“村寨傳歌”。

(設計目的:學以致用,學方法用方法,進行自主閱讀)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

忌諱(huì)酬(chó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爲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入新課

1.導語

雲南的歌會

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雲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數民族的身份。他們能歌善舞,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表達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

今天我們隨着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抒情美妙筆觸一起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

2.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聽課文錄音範讀,全班齊讀

課文錄音朗讀

四、理清文章脈絡

明確:課文分爲四部分,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敘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再次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六、小結

這是一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覆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

2.課外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音像資料及當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後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麼?(生答)看來,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對雲南的歌會也已經有一定的瞭解。那就讓我們繼續跟隨文學大師沈從文,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吧!

二、賞析品讀課文: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引導: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爲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2.賞讀“山野對歌”

教師導讀:同學們注意,由於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裏,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說明什麼?能不能去掉?

(不能。“多”說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爲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

(機智才能)

這裏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

(動作、神態、外貌)

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着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麼作用呢?

(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對,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3.賞讀“山路漫歌”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

(悅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淳樸本色美)

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一段錄音,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學生聽錄音“這一條路……接着起飛”)

現在請一位同學爲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如,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

(甲生:這是寫實。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爲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瞭解雲南的歌會不同場合歌會的特色。

2.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的描寫方法。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

4.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

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難點:領會三種場合唱歌的不同場景,欣賞寫法上的差異。

【學法導航】

一、預習自測

1.雲南知多少:

2.作者簡介:

3.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音

迤西()譬喻()糯米()蹲踞()忌諱()酬和()鐵箍()熹微()

請在下面寫一遍、力求工整、規範、美觀:

(2)理解下列詞語

酬和引經據典扶搖直上別開生面

若無其事龍吟鳳噦即物起興

(3)認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幾種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你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嗎?

三、研讀賞析

1.說說《雲南的歌會》中你最喜歡的場景?談談你的理由。

2.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那哪一種?爲什麼?

A.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B.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糯米牙,穿了身衣褲,腰間圍個布圍裙,腳下穿雙鞋,辮髮盤在頭上。

3.作者爲什麼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4.“金滿鬥會”給人的感受如何?結合課文做具體分析。

5.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

內容特點寫作重點

四、拓展遷移

1.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本民族本地區的風土人情,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嗎?找出一兩個,寫在下面。

2.你能用一段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和感受嗎?

五、課後練筆

收集我們當地的民風民俗,或者是你瞭解的中國的民俗,節日,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爲話題或者是以中國的風俗爲話題,寫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