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案例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雲南的歌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案例,爲大家提供參考。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案例

  【解讀】

課文對雲南的歌會的描寫,着重對三個場合“歌會”的情景進行了具體細緻的情景交融的刻畫。

首先是在山野中。這種對調子真謂別開生面:人物要“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購凹處”,是因爲情歌酬和而不好意思,是怕對方看見影響了自己美妙的歌聲,還是故意考驗一下自己的情郎的本領?懸念陡生,引人思索,浮想聯翩。出人意料的是贏家竟然是一個年輕婦女,而且是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手啞口無言!下面人物出場了,請看:

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多麼清新的裝束!着裝裏透出的民族風情深深吸引着我!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她們臉上幸福的微笑,看見了她們載歌載舞的歌唱着家鄉,歌唱着美好的生活!“黑中透紅”寫出了她們的青春的活力和積年累月的勞動而留下的歲月的痕跡;腰間的“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的“繡花透孔鞋”,濃郁的民族氣息撲面而來。

其次是在山路上。這一宛如電影畫面的優美環境簡直是人間仙境: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鳥兒也好像通人性,施展“天生的歌唱家”的才華爲趕馬的女孩子們伴奏引路;而在這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受了環境的薰染,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瞭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靈人傑,誠哉斯言。“趕馬的女孩子年紀多不過十四五歲,嗓子通常並沒有經過訓練”,一種純樸本色的美躍然紙上。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爲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田園交響曲。

第三,最後是村寨中傳歌,也就是“金滿鬥會”。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心目中,民間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間的相互愛慕,以歌唱激發生產鬥爭中的勞動熱情,以歌唱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對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發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羣衆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據說,解放前的傈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原告、被告以歌唱申訴各自的理由,解決人也以歌唱進行裁決。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也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而一個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在本民族中得到人們的特別尊敬。

少數民族的人民爲歌而生,爲舞而長,這話一點也不假。你看,男男女女,老老小小,不管是鄉村土醫生,還是趕集賣針線花樣的老太婆,還是打鐵箍桶的工匠,都無一例外的趕來了。她們熱愛自己的民族,更熱愛民族的文化,也許從一出生,她們就與歌舞融爲一體了。 “聲音雖及其溫柔,合起來卻如一片松濤,在微風蕩動中舒捲張弛不定,有點龍吟鳳噦的意味。”寫出了傳歌場面的和諧壯大,以視覺寫聽覺,把那種動態用微妙的比喻生動地展現出來,這難道不是對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嗎?

本文就是洋溢着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和鑑賞,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生活中有歌就有歡樂,有歌就有美,融民間文化精髓的民歌更是人們表達生活中豐富情感的最直白的方式。

“彩雲之南遊賞罷,踏花歸來馬蹄香” 品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而“山歌好比春江水……”悠揚細膩的歌聲好象又在我的耳邊繚繞着,感謝沈從文!是他,讓我們停下腳步,去體味這些鄉野間自在優美的生命;是他,讓我們回望來路,去品讀我們的民族文化中最自然的詩一般的民歌。

  【設計】

《雲南的歌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中的美點及精彩的語言;

2、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3、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難點: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整體感受初欣賞――發現美點欣賞美――訓練思維創造美”三步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主,第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引導學生髮現美、欣賞美,理解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訓練學生思維,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從而達到創造美的目的。

教學用時:2課時

教學類型:講讀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瞭解背景:

1、談話: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共有多少個民族呢?(五十六個民族)我們國家不僅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更主要的是每個民族都能歌善舞。下面請同學們就所播放的音像片段猜猜這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

2、趣味竟猜:(雲南:蝴蝶泉邊《五朵金花》)多媒體播放《五朵金花》的音像片段。根據欣賞到的音像片段談感受:你覺得這民歌怎麼樣?(淳樸、親切、自然、動聽)

3、瞭解雲南民歌:

多媒體播放雲南民歌的背景資料。(背景資料: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間的相互愛慕,以歌唱激發生產鬥爭中的勞動熱情,以歌唱抒發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羣衆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也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而一個高明的老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們的特別尊重。)

4、板書課題,簡介作者:(師過渡:下面就讓我們跟隨現代作家沈從文一起來欣賞蘊含着濃郁民族氣息的雲南民歌。)

多媒體顯示作者簡介: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曾兩度被提名爲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侯選人。)

二、發現美點、欣賞美:

1、感知歌會:與朗讀帶一起讀課文。思考:作者在什麼地方寫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並說說理由。(用四字短語回答)

學生討論後屏幕顯示小結歸納: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師提問過渡:雲南歌會帶給你的總體感受是什麼?請用一個字概括。(美)

2、說說歌會: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歌會讀一讀,並結合具體段落、句子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四人小組討論,選擇欣賞一個美點)

A、引導分析、欣賞美點:

按照提示填空,欣賞歌會的美:(多媒體顯示)

1) 山野對歌美,美在 人物 。因爲這些人物在歌會上的才情對抗,智力比拼令我讚美。

因爲他們想到什麼就唱什麼,這需要才能。

因爲這些人的勤勞開朗活潑健康豪爽大方令我讚美。

a、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2、3自然段中的描寫的人物。

b、引導學生模仿《劉三姐》即興對歌(多媒體播放《劉三姐》對歌的片段:)

哎,什麼水面打筋斗?什麼水面起高樓?什麼水面撐陽傘?什麼水面共白頭?

哎,鴨子水面打筋斗,大船水面起高樓,荷葉水面撐陽傘,鴛鴦水面共白頭。

2)山路漫歌充滿一種 和諧 美,因爲這裏寫出了唱歌人和自然融爲一體 的美景,以此襯托了人們的歡樂 。比如描寫了 。

a、學生找出環境描寫的語句後,師生一起齊讀美句:

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聽各種山鳥呼朋喚侶,和身邊前後三三五五趕馬女孩子唱着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

b、學生分析這個句子的作用:以環境來襯托人們的歡樂。

c、師小結:這句話相信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我們生在美麗的綠林,長在美麗的綠林。自然的美景令我們陶醉。當我們在自然中高聲放歌的時候,同樣也會引來百鳥來和鳴。而這個句子爲“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任務優美的歌!

d、拓展想象:那麼同學們猜想一下,趕馬的女孩會唱什麼?

學情分析:也許一派學生說她唱家鄉。因爲這時藍天白雲,蔥翠的樹林,山花爛漫的小山坡是那樣迷人;花茸茸的戴勝鳥和扶搖盤旋的雲雀的歌聲是那樣悅耳,這麼美的景讓她想唱就唱,唱出對家鄉的熱愛。不是有首歌叫《誰不說俺家鄉好》嗎?她肯定明白這個理。

也許一派學生不同意。他們說這女孩多不過十四五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她嚮往山外的世界,書中有“由呈貢趕火車進城”爲證,她沒有趕上火車,心裏肯定在想城裏的繽紛,這時色彩斑斕的山坡和嬉戲鳴叫的鳥兒更加勾起了她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情到深處便唱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也許還有反駁這兩種的,他們認爲:趕馬女孩想到什麼就唱什麼,並不囿於前面的內容,因爲作者寫到“在昆明鄉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聽到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這不是普通有情的歌聲,這歌聲濃縮着雲南人民的熱情奔放,率真純樸,這趕馬女孩只是作者所見的一景……

師小結:其實老師讓大家探討這個問題並非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爲這個問題也不可能有一個唯一的答案。但是通過這唱什麼的討論,我們感受到了雲南綺麗的風光養育了雲南人民美妙的歌聲,這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沈從文正是從這一角度告訴我們有這方美的水土纔有這方美的人。的確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沈從文讚賞這種“發乎性情,自然成趣”的民俗美。

3)村寨傳歌,美在它唱的人之多,時間之長讓我們驚歎 ,比如場面宏大,氣勢壯觀,特寫了一個老吹鼓手 。

美在它金滿鬥會。

美在它熱愛生活的人多!因爲他們都是一身收拾得清潔爽利、、、、、、、。

美在它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4)小結歌會:(多媒體顯示)

觀看了這場歌會,我想爲 鼓掌!因爲它 美!。

(歌美、景美、人美、情美、文化美)

B、師小結,屏幕板書:

山野對歌-- 見景生情--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即物起興

山路漫歌-- 自由歌唱--自然、淳樸的本色美

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 金滿鬥會--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老幼鹹集

3、歸納作者的情感:

文章雖是爲雲南的歌會而寫,卻用大量的筆墨寫了雲南的人、雲南的景、雲南的情,這樣寫,你能從文中又感受到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對自然、人、藝術的品味與讚賞)

三、總結:

文章描繪了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種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向我們展示一幅幅風光旖旎的民俗圖畫。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凸現在讀者面前。文章的字裏行間也洋溢着作者對自然、人生、藝術的品味與讚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欣賞了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雲南歌會,也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二、研習美點、創造美。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過渡: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爲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

2、問題探究,分析人物刻畫方法

1)、在三種不同形式的歌會中,作者都進行了細膩的人物刻畫,請跳讀課文,劃出三處人物描寫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別寫了哪三種人?

討論後明確:山野對歌重點寫的是年輕婦女;山路漫歌重點描寫的是趕馬的女孩子;村寨傳歌重點刻畫的是一個年過七十的吹鼓手。

2)、在三個歌會中,作者重點刻畫這三種人的目的分別是什麼?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來進行分析。分析時必須先感情朗讀相關描寫的句子,然後結合具體語句和關鍵詞語分析作用。

山野對歌重點寫的是年輕婦女。她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作者描寫她勝利時輕鬆愉快的神態,拍拍灰土的動作,既表現了山野對歌時活潑歡快的場面,更讚揚了樸素的勞動婦女的聰明機智。

山路漫歌重點描寫的是趕馬的女孩子。作者着力描寫她們稚嫩的略帶沙啞的嗓音,是爲了突出山路漫歌時的淳樸本色美。

村寨傳歌重點刻畫的是一個年過七十的吹鼓手。只見他牙齒早脫光了,但卻能十分熱情地整本整套地唱歌。唱的內容不僅有愛情故事,嘲煙鬼,罵財主樣樣在行,像個“歌庫”。作者對吹鼓手的描寫襯托了村民們參加盛會的熱情,同時也寫出雲南歌會代代傳歌這一特色。

3)、作者在對這三個人物進行描寫時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後明確:相同點,都對人物進行了細緻的外貌描寫。

不同點是,描寫刻畫人物時方法各不相同。

請學生結合語句作具體分析。例如:山野對歌作者採用由點到面的方法來描寫人物。點是對一個年輕婦女的描寫,但緊接着在第三段作者說“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繼而由點及面泛泛描寫衆多雲南年輕婦女的性情,臉龐,白白的糯米牙,穿着打扮,特別是抓住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特色來描寫了她們的衣褲、圍裙、鞋等美麗的裝飾。由此可見在這裏作者的目的不是讚揚一個婦女的美麗和聰明機智,而是雲南整個少數民族地區勞動婦女的勤勞、美麗和智慧。

再如,山路漫歌,作者在刻畫趕馬的女孩子時,並沒有對她們的外貌進行更多的正面描寫,而是通過對雲南美麗風光的描寫來側面烘托趕馬女孩的美麗,歌唱的優美動聽。

村寨傳歌中對吹鼓手的描寫着重年齡和會唱的歌之多,以此表現雲南歌會參加人員廣泛,風俗久遠,爲羣衆盛會的特色。

(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4)、通過對三種歌會中人物的細緻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人物描寫時的哪些啓示呢?

學生討論後明確:(1)人物刻畫爲主題服務,不能脫離文章主題獨立描寫人物;⑵人物刻畫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正面描寫,可以側面烘托,特別是運用環境描寫的方法來襯托人物是一個好辦法;可以由點到面,由具體到概括地描寫一類人。

5)拓展比較,學習人物描寫方法

A、屏幕顯示課後練習:在雲南歌會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寫爲我們刻畫了三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麼?同樣是描寫外貌,卻能有不同的寫法呦。請比較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①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②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發表見解。

學生分組討論後,請小組代表發言。要求:先朗讀人物描寫片斷;結合人物描寫中具體語言作分析。

學生討論後明確:第一段以工筆描繪爲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細緻,如在眼前

第二段着力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爲了寫出人物內在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意在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因此,這段文字顯得飄忽靈秀。

通過比較兩種不同的人物描寫方法,在刻畫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啓示呢?

學生總結:(1)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可以寫實,更可以寫虛。對人物外貌的描寫過去我們更多進行的是簡單的衣着、面容、神態等的描寫,以寫實爲主,但今天比較過後明白了:人物外貌描寫同樣可以刻畫出人物的精神風貌,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2)在描寫外貌時,爲了寫出人物內在的精神風貌,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

B、訓練落實描寫人物的方法:

請班上唱歌唱得好的學生即興唱上一段歌曲,讓學生採用一些描寫人物的方法來描寫這個“歌手”。

三、總結昇華: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本文對雲南歌會的介紹,讓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同時讓我們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歡樂。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爲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賽龍舟、扭秧歌、打腰鼓、舞龍獅、踩高蹺)這些都是我們京山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的結晶。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爲題,寫一篇文章。

  附:板書:

山野對歌-- 見景生情--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即物起興

山路漫歌-- 自由歌唱--自然、淳樸的本色美

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 金滿鬥會--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老幼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