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課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放飛蜻蜓》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羣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課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課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課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1

《放飛蜻蜓》講述了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引導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體現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

教學中我向學生展示了蜻蜓的圖片。學生的情感在一見到蜻蜓的剎那間已流淌出來了,他們抑制不住這份心中的激動,在一邊聽着老師的介紹內容,一邊情不自禁地朝前圍攏過來。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學們一個個都張開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對蜻蜓不一樣的心境。親眼看到蜻蜓的大複眼,幾乎佔了整個頭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調整方向的尾巴一節節的,又細又長。他們看着都忍不住想親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邊一樣的膜狀的翅膀。用手扇動翅膀飛舞,看着這一隻彷彿活了的大蜻蜓,同學們都不禁想起了以往五顏六色的小蜻蜓在空中飛舞的美麗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麗身影,同學們學習課文熱情高漲,讀書感情把握較好,感受人物內心的體驗更深刻……這一切都得感謝這隻大蜻蜓的到來。

  課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2

應該說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案例,是生活即課堂的案例。對於我們老師的成長來說,這是篇非常有啓發性的案例,這一課可以讓我們懂得陶行知的教學方式及教學理念。對於學生來說,生活中有許多東西看似是簡單的,其實裏面的知識可多了,如果只是簡單地玩一玩,等於是喪失許多學習機會。現在各門學科都在講究探究性學習,其實這一課也是探究性的案例。

讀這一課,我們可以發現這篇文章有多個問題出現,認識這些問題,明白這些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其實就是交給孩子一把探究性學習的金鑰匙。

這個教學故事其實是從陶行知從村裏走出來,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談起的:

問題一:“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學生的答案,學生一下子可以讀到。吃蟲子,吃露水,吃草,吃樹葉,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開放的,這些答案到底哪個正確?陶行知在孩子們回答之後,給了學生更明確的答案。

問題二: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簡單的,當然這是第一個問題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會有明確的認識。所以第七自然段開頭就說“孩子們點點頭。”

問題三:蜻蜓的尾巴有什麼用,誰知道?[這又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從第一問題來看,學生答案這麼多,這個問題肯定也難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設。所以就出現了直接觀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裏點水。一種猜測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飛行方向的。在學生不知之時陶行知向孩子介紹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們讀這個答題也會感受到原來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問題四:關於蜻蜓的頭部,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沒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談起,實質上卻是一個重要問題。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蜻蜓。

問題五:“把它放了,好不好?”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結局,這個問題的出現,肯定是在最後,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學生真正明白以後才能做的事。所以,我個人認爲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將起到“綱領”之作用,提起這個“綱領”,前面所有的問題會接二連三的出現,並且得以解決之後,才能高興地放飛蜻蜓。

研究上面這五個問題,其實給學生一個很大的啓示,那就是平時生活的許多事都可以研究,怎麼研究?設計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設計幾個問題,或者發現到一些問題,將其逐步解決了,就是適應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所以,我個人認爲,這一課抓住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可以讓學生收穫到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理念。

  課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3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帶着驚奇進行思維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放飛蜻蜓》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講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動物,激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小學裏,首先要使兒童善於思考,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尋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認識的世界裏漫遊。只有這樣,他才能成爲一個好學生”。教學《放飛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從陶行知的話語中瞭解蜻蜓的一些特點。於是,在簡單介紹陶行知後,文中的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呢?引導學生回憶蜻蜓的樣子。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對色彩鮮豔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接着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蜻蜓飛舞的畫面接着提出問題:我們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點呢?認真讀課文你就能瞭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點。願意讀課文嗎?孩子們閱讀願望之火被點燃,他們讀得非常認真,不時圍繞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在書上圈圈畫畫。

在學生自主反饋中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閃光點浮現在孩子面前,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對於蜻蜓眼睛與尾巴的特點,孩子也從品讀陶行知的話語中瞭解得很透徹。知識豐富的你還知道蜻蜓的其它特點嗎?學生們暢所欲言,蜻蜓點水等知識在教師傳播,孩子們理解了課本以外的好多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堂上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保持兒童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是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在閱讀課上,圍繞文本提出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喚起兒童對知識和書籍的濃厚興趣,從而對文本有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