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放飛蜻蜓》教學反思範文

《放飛蜻蜓》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應該說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案例,是生活即課堂的案例。對於我們老師的成長來說,這是篇非常有啓發性的案例,這一課可以讓我們懂得陶行知的教學方式及教學理念。對於學生來說,生活中有許多東西看似是簡單的,其實裏面的知識可多了,如果只是簡單地玩一玩,等於是喪失許多學習機會。現在各門學科都在講究探究性學習,其實這一課也是探究性的案例。

《放飛蜻蜓》教學反思範文

讀這一課,我們可以發現這篇文章有多個問題出現,認識這些問題,明白這些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其實就是交給孩子一把探究性學習的金鑰匙。

這個教學故事其實是從陶行知從村裏走出來,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談起的:

問題一:“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學生的答案,學生一下子可以讀到。吃蟲子,吃露水,吃草,吃樹葉,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開放的,這些答案到底哪個正確?陶行知在孩子們回答之後,給了學生更明確的答案。

問題二: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簡單的,當然這是第一個問題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會有明確的認識。所以第七自然段開頭就說“孩子們點點頭。”

問題三:蜻蜓的尾巴有什麼用,誰知道?[這又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從第一問題來看,學生答案這麼多,這個問題肯定也難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設。所以就出現了直接觀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裏點水。一種猜測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飛行方向的。在學生不知之時陶行知向孩子介紹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們讀這個答題也會感受到原來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問題四:關於蜻蜓的頭部,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沒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談起,實質上卻是一個重要問題。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蜻蜓。

問題五:“把它放了,好不好?”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結局,這個問題的出現,肯定是在最後,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學生真正明白以後才能做的事。所以,我個人認爲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將起到“綱領”之作用,提起這個“綱領”,前面所有的問題會接二連三的出現,並且得以解決之後,才能高興地放飛蜻蜓。

研究上面這五個問題,其實給學生一個很大的啓示,那就是平時生活的許多事都可以研究,怎麼研究?設計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設計幾個問題,或者發現到一些問題,將其逐步解決了,就是適應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所以,我個人認爲,這一課抓住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可以讓學生收穫到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