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

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

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1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細讀文本,瞭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再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在課上,我跟孩子們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態度。

學生們喜歡上了這位離他們原先較遙遠的先生。可親可敬的陶先生就這樣走進了學生們心間。精講結束時,我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說關於蜻蜓的,有說關於先生的,有說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穫還真不少。從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啓發與誘導!

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2

本課講述了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引導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體現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對於這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定爲:1、細讀課文,瞭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2、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是本文的主線,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瞭解蜻蜓的特點和作用,然後結合自己在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填充進去,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讓他們互相介紹蜻蜓。課上,學生們繪聲繪色地說着蜻蜓的知識。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大多掌握了。

本節課,我讓學生在預習時查找資料,學生們找到了許多,有的還把資料打印了出來,張貼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學生把收集的資料牢記在心,通過自己的口說出來的,課堂上情緒很高漲,學習的氣氛也就越濃厚了。

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着重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摸”等詞語的教學,引導學生就這些重點詞句展開討論。同時補充了陶行知的資料、故事,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瞭解陶行知,從先生教育學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中再次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慈愛和諄諄教導。

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3

《放飛蜻蜓》是一篇充滿情趣、富有啓迪意義的'文章。對於這一課的教學重難點,老師們的意見並不統一,大多是將“瞭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爲重難點,我並不贊同這個觀點。在細讀課文後,覺得將它作爲教學的重難點並不妥。

教學這一課時,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爲主線,從而體現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摸”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由於在一開始我就注意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蜻蜓的特點和作用,再讓學生思考省略號有什麼作用,蜻蜓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把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填充進去,但僅限於瞭解還遠遠不夠,學會整合書本資源和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纔是重難點。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讓他們互相介紹蜻蜓。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說着蜻蜓,那些數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脣間動情地傾吐着。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大多掌握了。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出示了一張圖片,讓大家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並讓他們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臨下課時,我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說關於蜻蜓的,有說關於陶行知的,有說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穫還真不少。我建議他們課後再去找一找關於陶行知的資料,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好地瞭解陶行知,從先生教育學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中得到啓發。最後集體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更將本課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愛和諄諄教導。

走進新課程,我們爲師者首先應是一個善於學習者,向書本學習,更新理念;向學生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啓發與誘導!

總之,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爲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爲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放飛蜻蜓的語文教學反思4

備課時,在認真讀了好幾遍課文後,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細讀課文,瞭解蜻蜓的知識,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介紹蜻蜓;

2、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3、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科學知識的興趣,增強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

在此目標的指引下,課上我與孩子們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學生們漸漸地喜歡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學習着陶先生,在學生中傾聽着、啓發着……在談學習收穫時,學生或談蜻蜓,或論保護動物,或講陶先生的人格,看來他們的收穫還真不少。而我也從這節課中更好地理解了陶先生的話:小孩並不小!誰若說小孩小,他比小孩還要小。從陶先生的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啓發與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