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優質課《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優質課《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教材解讀

優質課《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羣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啓迪意義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啓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儘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羣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於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4、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度,查找有關資料驗證蜻蜓到底會不會吃自己的尾巴。

 教學準備

1、認真朗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圈圈劃劃,藉助詞典理解。

2、瞭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4、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兩教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1、展示蜻蜓飛舞的畫面,師導入

2、師:同學們,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靈是誰呢?(板書:蜻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可愛的,美麗的)你們喜歡嗎?上堂課,我們學了一篇和蜻蜓有關的課文(板書:放飛蜻蜓)

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合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小夥伴們捉住了蜻蜓爲什麼又要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眼中,陶行知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再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說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對色彩鮮豔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教學片段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着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啓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二、朗讀、交流、感悟。

自讀全文。以“引導學生認識陶先生”爲主線,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知識豐富的陶行知。從陶先生的問話和介紹中瞭解蜻蜓的知識。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

提問:你是怎麼知道陶先生知識豐富的?陶先生的介紹了蜻蜓的哪些知識?……

“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 (蜻蜓是益蟲)

“蜻蜓的尾巴有什麼用?” (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說……”,“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導學生交流收集的課外知識:你們還知道有關蜻蜓的哪些知識?書上說蜻蜓在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事實果真如此嗎?

▲慈愛和藹的陶行知。抓住重點的詞、句,朗讀體會。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着翠貞的小辮子問:……(談話的態度和藹可親,做一做動作,指導朗讀並體會)”

“陶先生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

▲愛護蜻蜓的陶行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你們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陶行知從翠貞手裏取過蜻蜓,高高舉起。”

“陶行知將蜻蜓小心地翻過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們捉蜻蜓,既沒有責怪他們,又沒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聽了陶先生的話孩子們中怎麼做的呢?(主要通過孩子們態度的變化體會)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着說:……”

“孩子們點點頭。”

“孩子們入神地聽着。”

“孩子們紛紛地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

“翠貞張開小手,將蜻蜓往上一送,……”

設計意圖說明:這一教學片段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圍繞“放飛”依次展開。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關愛學生、循循善誘、講究民主的精神作風,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體現了孩子們天真活潑、樂於受教、富有愛心的美好品質。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學中注意由“果”溯“因”,導入情境,就會使學生學得如臨其境。

  三、拓展、延伸。

1.簡單小結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爲是一個教育家,尊重孩子、愛護孩子……

2.增強學生對蜻蜓的情感,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鏈接動畫,老師描述,學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屬於它自己的家園。你們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麼輕鬆,多麼愉快呀!此時此刻,大家肯定有許多話要說,現在就大家就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吧!小蜻蜓又會說什麼呢?(自由交流)

(時間允許,同學們可以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3.配樂朗讀。導言: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讀了他,我們瞭解……大家推薦兩名同學,一個讀陶先生的話,一個同學讀敘述的話,孩子們的話大家一起讀。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想象說話能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臺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五、小結、下課。

通過板書小結課文,揭示主題。通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們;蜻蜓和陶先生;孩子們和陶先生;老師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朋友,她們都爲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都要關心愛護這些可愛的朋友,那樣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好!

 自我評點

一、在美讀中培養語感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本,幾個重要項目裏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時,沒有對文章進行分析,而只是針對課文的精彩片斷,讓學生反覆朗讀、感悟,體會語言的優美、用詞的精當,然後指導美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最後達到運用的目的。學生對課文的感情朗讀,能夠通過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

二、在思維中解決問題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外問題解決。如,《放飛蜻蜓》我以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你是怎麼知道陶先生知識豐富的?陶先生介紹了蜻蜓的哪些知識?引導學生從人物動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個體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色,設計出不同的語言實踐訓練,使學生用新學到的語言材料,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在教學完本課後,我出示了說話要求,讓學生練習說話,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句式的訓練中又一次體會到了作者細緻的觀察和精彩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