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精選《放飛蜻蜓》教學反思三篇

精選《放飛蜻蜓》教學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一、《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放飛蜻蜓》一文,這些雖普通但無比可愛的字眼飽含情感,不僅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真情的流露、靈性的涌動。學生用心傾訴,是心靈深處真正的獨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誘和行爲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類的朋友!”所以,教學聚焦於“陶行知怎樣勸說孩子們?陶行知給孩子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讀懂一段話。語文課是緊密聯繫生活這個大課堂的,在這一堂課中我幸運地獲得了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撿着了一隻死了的美麗的大蜻蜓。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喜愛動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源於對小動物的熱愛,發自內心願意接近、走近文本,學生的情感在一見到蜻蜓的剎那間已流淌出來了,他們抑制不住這份心中的激動,在一邊聽着老師的介紹內容,一邊已慢慢踱步安靜地朝前圍攏過來。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學們一個個都張開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對蜻蜓不一樣的心境,親眼看到蜻蜓的大複眼,幾乎佔了整個頭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調整方向的尾巴一節節的,又細又長。他們看着都忍不住親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邊一樣的膜狀的翅膀。用手扇動翅膀飛舞,看着這一隻彷彿活了的大蜻蜓,同學們都不禁想起了“蜻蜓點水款款飛”的美麗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麗身影,同學們學習課文熱情高漲,讀書感情把握較好,挖掘人物內心的思潮更深刻……這一切都得感謝這隻大蜻蜓的到來。也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傷害蜻蜓的某個器官事例,認識蜻蜓身體結構特點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語文課堂這時已經變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對話場,師生在七嘴八舌的混響聲中,過濾和沉澱開啓心智的思考,語文課堂成了一個激情、智慧、靈感、創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臺。

精選《放飛蜻蜓》教學反思三篇

  二、《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本課講述了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引導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體現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如何讓學生體會陶先生對孩子的耐人尋味的教育,又能激發先生對蜻蜓知識的瞭解,對小動物的探究興趣,是教學的重點。

上課伊始,利用舒緩的音樂,精美的圖片,激發孩子對蜻蜓的喜愛,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讀書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描寫陶先生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你能感受到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劃、悟。文中的“慈愛的撫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與孩子們共同在這些靈動的詞語引領下走進文本、閱讀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誘的教育,孩子們具體地說出自己對這些關鍵詞的理解,並能在讀正確、通順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品味課文的細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學生默讀課文,通過陶行知與孩子們的對話,說說對蜻蜓的瞭解。學生緊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個方面的知識,並整合書本資源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來介紹自己所瞭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識大比拼的環節,目的在於激發孩子探究動物世界的興趣,有的學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報,有的介紹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釋了什麼叫蜻蜓點水……孩子們面前的圖片、資料和書中做出的有關蜻蜓知識的記號,讓我明白了,他們關於蜻蜓知識的瞭解並不比老師少。

由於我迫切希望課堂流暢順利,所以有時替代了學生的.思維,都覺得這是教學的需要,忽視了學生的生成性資源的產生,讓精彩從身邊溜走,這主要在於我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以及當課堂出現意外時我缺乏課堂機智。例如:學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他的體會是陶先生不顧形象。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實回想起來只要順勢引導,讓孩子體會一個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體會陶先生的平易近人與耐心等,只要多問一個爲什麼的問題,一定能夠讓孩子口中生花!

  三、《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語文課是緊密聯繫生活這個大課堂的,在這一堂課中我幸運地獲得了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撿着了這一隻死了的美麗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還肯定沒這個機會了。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喜愛動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源於對小動物的熱愛,發自內心願意接近、*近文本,學生的情感在一見到蜻蜓的剎那間已流淌出來了,他們抑制不住這份心中的激動,在一邊聽着老師的介紹內容,一邊已慢慢踱步安靜地朝前圍攏過來。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學們一個個都張開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對蜻蜓不一樣的心境,親眼看到蜻蜓的大複眼,幾乎佔了整個頭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調整方向的尾巴一節節的,又細又長。他們看着都忍不住親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邊一樣的膜狀的翅膀。用手扇動翅膀飛舞,看着這一隻彷彿活了的大蜻蜓,同學們都不禁想起了“蜻蜓點水款款飛”的美麗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麗身影,同學們學習課文熱情高漲,讀書感情把握較好,挖掘人物內心的思潮更深刻……這一切都得感謝這隻大蜻蜓的到來。

《放飛蜻蜓》一文,這些雖普通但無比可愛的字眼飽含情感,不僅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真情的流露、靈性的涌動。學生用心傾訴,是心靈深處真正的獨白。

縱觀全文,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爲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爲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