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放飛蜻蜓》評課精選三篇

《放飛蜻蜓》評課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放飛蜻蜓》評課第一篇

1、李軍玲老師《放飛蜻蜓》這一課,上的是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以“讀書”爲主線,組織學生讀書的機會很多,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識詞,在讀中瞭解蜻蜓的食物、尾巴、眼睛等特徵,體現了閱讀教學讓學生讀好書的課程要求。

《放飛蜻蜓》評課精選三篇

2、這節課李教學過程中亮點很多。李老師創設了一些精彩的情境,在情境中引領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例如學習“七嘴八舌”“搶”這些詞語時,師生進行了角色轉換,很巧妙地讓學生實現了意會。

在教學過程中,李老師使用了多種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都很好地爲學生的學習服務。比如:生字卡片、幻燈、多媒體。增強了學生對生字、課文內容的感性認識。例如李老師設計了“蜻蜓吃捕捉蒼蠅並吃掉蒼蠅的教學環節。”李老師播放媒體,讓學生觀看了蜻蜓捕捉蒼蠅並吃掉蒼蠅的全過程,看後,讓學生誇一誇蜻蜓,並出示文字幕,指導學生說一說。媒體創設的語境,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學生原有的閱讀認識,通過觀察、質變成了自己的認知,再通過說一說把自己的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學過程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指導認知蜻蜓的尾巴時,李老師出示了媒體圖片,指導學生觀察蜻蜓的尾巴是“一節節的”,這時李老師又出示“一截”這個詞,這個詞與“一節”讀音與意義都很相似。但表達的意思卻有不同,這樣即時對學生的詞彙教學,豐富了語言功能。再談到蜻蜓吃尾巴時,李老師抓住一個關鍵的詞“據說”,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但李老師通過與學生的交談,她問“你見過呢?”“陶行知先生見過嗎?”通過這個詞,很好地指導學生理解了“蜻蜓吃尾巴,其實只是一個“傳說”。這樣在處理教學難點上,李老師採用的方法很“得體”很“巧妙”。

另外,李老師相機出示了文字幕,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蜻蜓用尾巴在河裏....

蜻蜓用尾巴掌握方向.

蜻蜓的尾巴是一節節的,又細又長.......長出來的。

李老師這種教學遊刃有餘的組織教學能力,順理成章的化解了教學難點,梳理了教學教學環節,都不能看出李老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是很強的。

李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蜻蜓的眼睛時,也同樣出示了媒體圖片,指導學生觀看蜻蜓的眼睛是由成千上萬個類似蜂窩狀的眼睛組織,這時李老師相機給學生一個專業的術語:複眼。並和學生一起分析“復”字,“復”中有一個“日”,“日復一日”。再讓學生誇一誇蜻蜓。學生便由此理解了蜻蜓的眼睛的內容,由感性的也有理性的。由此理解了蜻蜓眼睛的“大”、“很複雜”。正是由於蜻蜓的這些特點,蜻蜓才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這樣的教學很有趣,而且高效。

這些教學手段,體現了李老師處處着眼教材的重點、難點。在處理教材上李老師拿捏的非常到位。同時也可以看出李老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時時爲學生着想,從三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着眼,精心設計,實現了課標所要求的學習過程中以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

3、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思路很清晰,教師梳理課文內容時抓住了三個重要的詞語。一個是“捉”、一個是“說”、一個是“放”。即體現的重點,而在設計上又非常簡潔和精巧。

4、在教學過程中,李老師不僅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把住契機爲學生架設自主學習的途徑,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很多,還不失時機地遷移運用,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澱,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不難看出:作爲一個語文老師,她的課堂分分妙妙都是在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着。

5、李老師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始終站在課堂組織者的角色上,課堂中師生交流、生生對話、文本對話、目標都很到位。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無論識字、閱讀、交流、解疑,都亦步亦趨、紮紮實實。

6、看李老師的這節課,學生讀的厚重、認的深刻、議的熱烈、學的.真實。

以上是我聽完這節課後的幾點粗淺認識,說的不好,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放飛蜻蜓》評課第二篇

《放飛蜻蜓》這一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有關蜻蜓的知識,懂得保護蜻蜓的道理。

吳柳清老師在組織教學上首先是解決對蜻蜓知識的掌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掌握。同時還加入了知識介紹,感受蜻蜓是吃蟲能手。

教師充分挖掘文中的情感脈絡。引領學生學會閱讀,感受人物品質。陶行知品質中的和藹可親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循循善誘卻不是很透徹。從學生的發言上來看,對陶行知的人物品質還是比較到位的。但是教師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是文中的小朋友,讓他們有一種角色的轉化。

本課有三大亮點,讓學生們和我們聽課老師的精神都爲之一振。第一處是在課文的導入部分,師把課前準備的幾個裝有蜻蜓的瓶子分給學生自由觀察討論蜻蜓的特點,這就避免了只看課文的枯燥。而且令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也更加濃厚;第二亮點是在學生觀察討論加入了唯美的課件,使學生入情入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學生的情緒也漸漸高漲起來。這是一種奇妙的效果。第三亮點就是在課文的結尾部分,師在讓學生了解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後,進一步體會陶行知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學生在體會到放飛蜻蜓的樂趣的同時,也對知識豐富、和藹可親、尊重孩子的教育家陶行知更加敬佩,爲日後學習有關他的作品做了很好的鋪墊,從孩子喜悅和神往的表情上,我更覺得這一設計環節是成功的。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教師對教案不夠熟悉,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會顧此失彼;在課件製作上還有待加強,爲了讓孩子們都能看到屏幕中的文字,就必須選好字體的大小和顏色。

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教師要關注課文中的對話。找到關鍵詞之後細細地品位文本。這樣人物的形象就鮮活了、豐滿了。同時聯繫到作文教學,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範本。

  《放飛蜻蜓》評課第三篇

《放飛蜻蜓》這一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有關蜻蜓的知識,懂得保護蜻蜓的道理。逯老師在組織教學上首先是解決對蜻蜓知識的掌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掌握。同時還加入了知識介紹,感受蜻蜓是吃蟲能手。教師充分挖掘文中的情感脈絡。引領學生學會閱讀,感受人物品質。從學生的發言上來看,對陶行知的人物品質還是比較到位的。但是教師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是文中的小朋友,讓他們有一種角色的轉化。

本課有三大亮點:第一處是在導入部分,逯老師在黑板上畫蜻蜓,讓學生自由觀察討論蜻蜓的特點,這就避免了只看課文的枯燥,而且令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也更加濃厚;第二亮點是教師設計兩個問題統領全文,讓學生圍繞問題自主讀文,小組合作,集體交流,注重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第三亮點就是在課文的結尾部分,師在讓學生了解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後,進一步體會陶行知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學生在體會到放飛蜻蜓的樂趣的同時,也對知識豐富、和藹可親、尊重孩子的教育家陶行知更加敬佩,爲日後學習有關他的作品做了很好的鋪墊,從孩子喜悅和神往的表情上,我更覺得這一設計環節是成功的。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評價學生的時候會顧此失彼,在課件製作上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