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精選6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精選6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身邊的‘小事’”。通過這樣的口語交際,促使學生能夠具體清晰地講述身邊不文明的行爲,或是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爲,在對比中感受到身邊不文明的行爲帶給別人的困擾,受到文明禮儀的薰陶。

教學目標:

1、樂於與同學交流身邊不文明的行爲,或是一些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爲,從中受到文明禮儀的薰陶。(重點)

2、培養學生養成遵守文明禮儀規範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製作課件,抓拍一些校園生活中的照片。

學生準備:

蒐集瞭解身邊不文明的行爲,或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向主題

師:同學們,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小事”,請看(課件出示課前拍攝的兩張照片)。你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想法?

生1:紅領巾值日生拉着一年級新生進校門。我覺得紅領巾值日生真棒。

生2:一個同學亂扔垃圾,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邊上。我覺得他很不文明。

師: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溫暖,值得我們學習的,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糾正和防範的。今天,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身邊的這些“小事”。

設計意圖:利用課前拍攝的校園生活照片來激發學生探討的興趣,進而引入今天要探討的話題——對身邊的“小事”的看法。初步的交流使學生對好與壞兩種不同的身邊的小事有了初步明確的感受。

二、藉助圖文,交流探討

師:請同學們先來觀察書本上的四幅插圖,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上面兩幅圖體現了不文明的現象,而下面兩幅圖體現的都是比較文明的現象。

師:請四人小組合作討論,選取其中一幅圖,首先講清楚圖上畫的是什麼人,在哪裏,發生了什麼事情,再結合圖說說自己的看法。交流後,選取一名代表來發言。

(學生自由討論)

生1:我講的是第一幅圖,圖上有許多人在排隊乘公交車,有一個孩子插隊上車了,我覺得這種現象很不文明,我們要批評這個孩子。

生2:第二幅圖畫的是一位小男孩在牆上亂塗亂畫,我覺得他太不文明瞭,這樣亂塗,牆會變得很髒很難看。

生3:我講的是第三幅圖,一位小哥哥進門以後發現後面有人,他就禮貌地推好門,讓後面的人進來,他的舉動可真有禮貌哇!

生4:我講的是最後一幅圖,在公園裏,小哥哥帶着小狗去玩,小狗隨地拉了一堆屎,小哥哥看到以後,主動將狗屎用紙撿起來扔掉,他的文明習慣可真好哇!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既把看到的說了出來,又能分析具體的情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讓我們也很有啓發,謝謝你們的精彩發言。

設計意圖:首先,我們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價值,書上四幅插圖,上面兩幅圖講述了同學們身邊不文明的小事,而下面兩幅圖則介紹了一些生活中的文明行爲,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卻能讓別人感到溫暖,在看、聽、說的過程中,學生表達得更加生動了。

三、聯繫生活,深入探討

師: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小事”呢?請和四人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你發現的不文明的行爲,或是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爲,再和組內同學談談你對這些行爲的看法。最後,請推薦一名代表,彙總組內談到的“小事”,和其他小組交流。對於講得比較好的小組,老師要獎勵你們。

(四人小組交流談論)

師:首先我們來談談身邊不文明的行爲和你的看法,好嗎?

生1:我們小組內提到了幾件不文明的小事,比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裏亂扔紙屑,有的同學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亂拿別人的東西,還有的同學破壞學校的公物,這些行爲真的很不文明,大家應該改掉這些壞習慣。

師:你的事例講得很簡潔,很清晰,還談了自己的看法,真棒!

生2:我們小組發現了一些現象,有的人在大街上隨地吐痰,很不衛生,很不文明,還有的人隨地大小便,真是非常不文明。

生3:我們小組還發現了有的人乘車不排隊,在車上看到老人也不主動讓座,真的很不文明。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更有一顆正義的心。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人像你們一樣,有一顆善良正義的心,他們的一些行爲經常令人感到溫暖,我們要幫他們宣傳宣傳。

生4:我們小組發現,有的人在乘車時,看到老人或者孕婦就主動讓座,也獲得了大家的讚揚。

生5:我們班的小何同學主動幫助同學打掃教室,有人受傷了,她也是主動攙扶受傷的同學去醫務室,她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我們要向她學習。

師:你們覺得他們說得好嗎?好在哪裏?

生6:說得很好,他們既說清楚了事情的大概經過和結果,又能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說得十分清楚。

師: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小事”,就能從這些“小事”當中獲得一些啓示。好的,我們向他們學習;壞的,就告誡自己,以後不要有類似行爲,這樣,我們自己的品行就會越來越優良,受到身邊人的喜愛。

設計意圖:真正能打動人的是身邊人和身邊事,真正能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是充分說和及時點評,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大膽地說,四人小組討論環節保證了所有人都有表達的機會,推薦同學概括說則考驗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組織語言概括表達的能力。同學和老師的點評則起到了引向中心、點撥方法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畫“文明之心”

師:同學們,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文明、美麗的心,那麼我們隨時隨地都會在自己身邊感受到令人溫暖的言行,請你設計一顆“愛心”,加上自己的創意,表達出文明禮儀,攜手前進的心意,好嗎?

生:好的!

設計意圖:進行實踐的延伸,意在將這份口頭表達拓展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這份文明的快樂,進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言行,使教學更有意義。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活動懂得只要是對社會有利,對他人有幫助的事就是好事,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養成做小事的好習慣。

2、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觀察、評價,與同學分享感受,身邊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現象。

3、願意並能積極參與做好事活動,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愛心的表現,小學生做好事也是爲社會作貢獻。

教學重難點:

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課前準備:

學生:提前收集身邊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上節課,老師跟大家講了“觀察身邊的小事”的原因。那麼,這節課,我們繼續討論“我們身邊的小事”還有哪些不文明的現象。

2、首先,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別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學生)

3、其次,學生講述自己做過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學生)

4、討論並小結:剛纔,同學們都講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別人做的小事。那麼,老師想問一問:到現在有沒有人還不會做好事呢?

5、學生再次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們可以做?

6、看書進一步學習:除了你們說的這些事情我們可以做,生活中還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們一起看看書上爲我們講了哪些事情。

7、講一講身邊的小事,並談一談感想。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多注意觀察身邊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義,讓學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着我們的生活。這節課我上得相對成功,因爲我以學生爲本,讓他們去思考問題,互相探討問題。他們在這中間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在小組中簡單講述身邊的令人感到溫暖或不文明的行爲,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2.能彙總小組意見,彙總意見時能儘量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教學重點】

能在小組中簡單講述身邊的令人感到溫暖或不文明的行爲,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學難點】

能彙總小組意見,彙總意見時能儘量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教學策略】

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小事”,藉助圖片鏈接學生的生活場景,

喚醒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引導學生產生對發生事情的想法,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本課應充分地爲學生創設傾聽、表達和應對的情境,通過組織小組活動,

爲每位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與交流平臺,從而提高學生傾聽、表達和應答能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PPT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

教師導語: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着各種各樣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今天老師就在學校車棚裏發現了一件小事,

我看見一個小同學把被風吹倒的自行車扶起來,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預設

1:這位小同學做的很好,讓人感覺很溫暖。

預設

2:我也發現過這樣的小事,有一天咱們班的小紅撿了樓道里的碎紙片,

他們做的都是好事。

教師總結:這些小事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常見,有的時候一些小事也會給別人帶來溫暖,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身邊的“小事”。

2.教師板書課題:(身邊的“小事”)。

(設計意圖:藉助身邊事和圖片把生活的場景引入課堂,喚起學生對生活中小事的回憶,激發學生交流的慾望,爲後面關注具體場景、表達看法打下基礎。)

二、逐層引導,表達看法1.觀察圖片,說想法。

教師提出看圖要求:仔細觀察,看看圖片中發生了什麼事?

預設

1:前面的人爲後面的人開門。

預設

2:把自己家狗狗拉的糞便及時清理掉。

預設

3:公交車來了,有人插隊。

預設

4:在牆上亂塗亂畫。

教師引導思考:我們看完圖後,說說圖中的人做得對不對。如果對,會產生什麼積極影響;如果不對,會產生什麼負面影響。先小組內交流,再由組長彙總,儘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第1小組彙報。

預設

1:這種行爲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令身邊的人感到很溫暖。

預設

2:事情雖小,但是讓人敬佩,是文明的行爲。

第2小組彙報。

預設

1:狗主人的行爲非常文明,這樣做,我們的環境就保持整潔了。

第3小組彙報。

預設

1:這個人太不文明瞭,別人辛辛苦苦等了半天,他不用等就上車了,太氣人了!

預設

2:如果我在場,我一定阻止他的這種不文明行爲,太自私了!

第4小組彙報。

預設

1:這種隨意跑到大樹上拍照的行爲太不文明瞭,不光會損壞大樹,還很危險,一旦出現意外,害人害己,後悔都來不及。

預設

2:旅遊時,在牆上留下字跡,是非常自私、不文明的行爲,留下字跡,美好的景物會變得面目全非。

教師總結:

1.有的小事溫暖有力量,給我們指明方向;有的小事,就像一面鏡子,時刻警醒我們。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應該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向別人傳遞正能量。

2.小組合作,講述身邊的“小事”,互相評價

教師提示:在生活當中我們表達看法時,先簡單把事情說清楚,再表明自己的觀點,把看法說得清晰簡潔,讓人一聽就明白。

教師過渡:接下來,我們說說身邊還有哪些文明或者不文明的行爲,小組同學互相交流,小組長做好記錄,稍後小組代表彙報發言。

教師提出具體要求:

(1)小組長做彙報發言,其他同學適當補充,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2)一要注意傾聽每位同學的發言;二要記住其他同學說的主要信息;三是可以記錄幾個關鍵詞;四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問;五是彙總時,每個同學的看法都不要有任何遺漏。

指名小組彙報。

預設

1:上樓下樓梯靠右,排隊不會發生擁擠和踩踏,這是一種好習慣。我們在公共場合都要這樣做。

預設

2:隨手撿拾垃圾是一種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爲,這樣做不僅讓環境變得乾淨了,還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環境,。

預設

3:在公共場合打噴嚏不用手遮擋,是一個不禮貌的行爲,還會傳播疾病,這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爲,大家都不要這樣做。

教師小結:大家說的都非常好,只要我們有做好事的意識,好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樣不僅會讓別人感到溫暖,還得到大家的尊重。相反不文明的行爲是自私的表現,是被大家厭惡的行爲,害人又害己,大家都不要做不文明的行爲。

(設計意圖:書上的四幅插圖,上面兩幅圖講述了同學們身邊文明的小事,

而下面兩幅圖則介紹了一些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爲,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卻能讓別人感到溫暖。本節課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插圖的價值,在看、聽、說的過程中,

讓學生表達得更加生動。通過小組和全班集體交流,鍛鍊學生彙總信息和綜合表達的能力。)

三、課下實踐,體驗生活

教師過渡:同學們,“小事”雖小,但是意義卻很大,因爲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希望同學們彙總幾位同學的發言,回家轉述給家人聽。讓我們攜起手來,讓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請你發揮自己的創意,設計一顆“愛心”,表達出文明禮貌、攜手前進的心意。

(設計意圖:課後進行實踐延伸,目的在於將這份口頭表達拓展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文明禮貌的快樂,進而指導生活、影響生活,使教學更有意義。)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生動的圖片導入,創設了模擬生活的真實情境,喚醒了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深入思考,爲學生充分發表看法提供了素材和思路。初步感受圖片內容之後,再將學生引入真實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充分交流看法,鍛鍊口語表達和傾聽能力。然後選取小組長全班彙報,交流時重點關注傾聽和追問,關注主要信息和信息彙總時,其中既有獨立表達,又有意見交換,鍛鍊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以及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中的遺憾是教師的點撥比較少。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尤爲重要,它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對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實施有效控制,避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放任自流,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今後的教學中要適當增加教師的點撥。

【課後作業設計】

請你發揮自己的創意,設計一顆“愛心”,表達出文明禮貌、攜手前進的心意。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可以做的好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做一些能做的好事,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準備:

1、調查父母或他人做過哪些好事,講一個自己知道的故事。

2、找一找在我們周圍有哪些好事可以做。

3、每人準備一個“好事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貼圖)明明,你們想認識他嗎?最近明明的學校開展做好事活動,明明可煩惱了。他很想爲大家做好事,但是他卻不知道怎樣做纔算是爲大家做好事。你們願意幫他的忙嗎?

2、出示課件——————————問學生:‘大家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說說你們自己的想法?請幾個學生來發言。

二.交流彙報調查內容。

1、同學們把自己調查到的,如:父母或長輩做過的哪些好事,在小組裏進行彙報交流。

2、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三.好事大搜索。

1、明明想問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將自己知道的,聽說的,親眼看到的好事告訴他。

家裏:

學校:

社區:

2、明明又有點不明白了,剛纔你們所說的好事,有哪些好事我們可以做,有哪些現在還沒有能力去做呢?

3、找一找“我們能做的好事”

這邊有很多小朋友在做事,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是我們能做的好事呢?(出示貼圖)

小結:

同學們,我們身邊有許多好事可以做,只要大家留心觀察,積極去做就能發現該做的好事。

4、議一議“這算不算好事”

(1)有一天小東看見本班教室走廊上有幾張廢紙,於是他隨手把紙撿起來扔到其它班的走廊上了。這算不算做了件好事呢?

(2)小堅看見小紅的校服放在操場上忘了拿走,可是他沒有直接把衣服拿給小紅,而是把校服交給執勤隊員加分。

(3)東東在路上看到一個老伯伯在艱難的推車,東東就趕緊上去幫老伯伯推車。

四、創設情境,模擬表演。

1、小品“快樂小公交”表演。

2、議一議,小東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五、大家行動起來做好事。

1、同學們,小東是一個熱心幫助別人的好學生,那麼你們也能像他一樣做一個愛做好事的好孩子嗎?現在就請同學們行動起來,就在我們的教室裏,找一找,你能做什麼好事。讓明明看看你們在教室能做什麼好事,好事?(配樂,音樂停,行動停。)

2、彙報自己做了什麼好事。

六、課外延伸。

1、我們來一個“做好事計劃大賽”,先請同學們在準備好的好事卡上寫上你準備做的好事,看誰寫的好事最多。

2、展示同學們的好事卡!

3、把計劃付諸行動。

請同學們按照你計劃要做的好事去做,做了一件就打一個鉤,看誰做的好事最多,他就是我們的“好事大使”。

七、總結:

同學們,明明實在太感謝你們了,在你們的幫助下,他發現了身邊有很多可以做的好事。原來做好事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今天大家又做了一件好事?大家猜猜是什麼好事呢?

對啊!只要大家細心觀察,我們身邊有許多好事可以做,你們能堅持做好事嗎?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懂得做好事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生活的'好事,懂得做好事就是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教學準備

1、調查生活中的好人好事。

2、製作相關卡片和相關課件。

3、學校好人好事登記本。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立足生活,引出思考。

1、播放課件動畫,再現文中“三個小朋友思考想做好事”的情境,引發思考:他們想做好事,那麼怎麼做好事呢?從而導出單元課題:“怎樣做好事”。(板書單元課題)

2、評一評,你覺得小明這樣說對嗎?說說你的看法。

播放課件:老師叫同學們每人做一件好事,小明就想着要做什麼好事。放學回到家,小明的媽媽讓他去扔垃圾,小明卻說:“媽媽,我正忙着想做好事呢,別打擾我!”觀看完後,讓學生來說一說“你覺得小明這樣說對嗎?說說你的看法”。

3、在學生交流中,總結出:做好事不一定要幹驚天動地的大事,像幫媽媽扔垃圾就是在做好事,做好事就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而揭示課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懸念,談話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對後面的學習活動充滿了期待與好奇,並初步感悟到“做好事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二、聯繫生活,發現“好事”。

1、閱讀書本P47頁,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好事自己能做到,讓學生明白做好事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2、談談在家裏、在學校、在公共場所你所能做的好事?

(1)出示你在家裏做好事的卡片,談談你在家裏常做些什麼事?在這些事中,你認爲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好事?

(2)討論:“爲自己洗洗襪子、整理書包”是不是好事?

(3)總結:實際上幫自己洗襪子,媽媽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點別的事情,這也是爲給媽媽提供方便,這怎能不算是好事呢?讓學生體會做好事就是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3、引導學生在小組裏邊討論邊填寫卡片:在學校裏和公共場所中,能做些什麼好事?

4、彙報交流,成果展示。讓學生在彙報交流中充分地感受到“好事時時有,好事處處在,做好事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設計意圖:我充分利用學生經驗作爲課程資源,由學生經歷過、熟悉的事情,引導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對“好事”與“小事”進行體會,進行教育,認識在自身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教學環節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學生的思想認識逐步提升。

三、模擬場景,導之以行。

1、設問思考:生活中有許多小朋友可會做好事呢?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好事的?

2、說一說。先出示課件:課本第47頁的內容,在組織學生交流:看看圖上的這些小朋友在做什麼事,你做過嗎?當你做這些事的時候是怎麼想的?跟同桌說說吧。

3、彙報交流,並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採訪他當時做好事的心情。如果學生沒做過的事,老師先做榜樣,帶領學生們師生共演,現場進行模擬表演,爲下面的表演作鋪墊。

4、創設情境,模擬表演。我準備了圖畫紙、彩筆、紅領巾、圍巾、臉盆、洗衣粉,設計了以下幾種情境(出示課件)讓同學們自由組合,選其中一種在小組內進行表演,最後再讓學生彙報表演,在表演的同時隨機採訪,讓學生談談自己做好事的感受。

情境:

(1)上藝術課時,同桌忘了帶彩筆……(圖畫紙、彩筆)

(2)星期天,媽媽不在家,看見自己的紅領巾髒了……(圍巾、臉盆、洗衣粉)

(3)放學了,教室的電燈沒有關……

(4)假日裏,陪爺爺奶奶……

(5)表演自己想到的力所能及的好事。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看看,想想,說說,演演,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體驗做好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也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幫助學生進一步地認識到做好事的意義,並獲得做好事的真實體驗,真正達到導行的教學目標。

四、拓展延伸,養成習慣。

1、加深體驗,引導昇華。

(1)播放濮存昕的工藝廣告感受文明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2)播放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引導學生深切體驗,領悟到只要我們用心去幫助別人,做點對社會有利的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種貢獻。

(3)讓學生“動”起來,就是讓學生做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紅領巾歪了就動手系一系”、“書包亂了就整理整理”、“地上有紙就撿起來”、“書桌歪了就擺整齊”……這樣入境體情,以做促學,閃爍着思維的火花,感受到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2、聯繫實際,課堂延伸。

(1)觀察學校好人好事登記本,表揚做好事的同學,給學生樹立榜樣。

(2)總結延伸,激情鼓勵。“同學們,你們看我們好人好事登記本上,已烙下這麼多學生成長的足跡,還有這麼多的空白留給我們去填,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天都來做好事,看看誰做的好事多。”

設計意圖:兒童品德與行爲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只有把課堂引向真正的生活天地,構建和諧統一的教與學過程,才能使學生將生活中的體驗內化爲思想道德行爲準則,真正落實品德教育的目標。

三年級語文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好事,懂得好事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養成堅持做好事的良好的行爲習慣。

3、體驗做好事後的愉悅心情。

活動準備:

1、分好小組,成立好事小組,選組長。(每個組別發標志)

2、回憶你做過的好事。

3、準備無數綵帶,寫一寫自己的做過的好事,串成好事彩練。

教學過程:

一、情景教育。

老師的教具(綵帶)紛紛灑落,等待片刻。

有幾個學生上前拾撿。

老師微笑地:這幾位同學在老師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及時地幫助了我。他們做了件好事。

板書:好事

師:我提議大家給予熱烈的掌聲表揚他們。

全班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

二、引題。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都是少先隊員了,作爲一名優秀少先隊員應該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你們想不想多做好事當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呢?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做好事》

屏幕出示課題:怎樣做好事。

三、故事引入,理解什麼是好事。

師:有個小朋友叫小明,他也很想做好事。有一天,小明放學回家

屏幕出示:

書上46頁圖片

錄音:媽媽說:“小明,快去扔垃圾。”

小明說:“媽媽,我正忙着想做好事呢,別打擾我!”

師:同學們,你覺得小明這樣說對嗎?說說你的看法。

生1:我覺得他做得不對,因爲他不是想做好事嗎,他卻不幫媽媽是不對的。

師:也就是說,他不知道其實幫助媽媽就是在做好事。

生1:恩。

師小結:也許有許多同學會像小明一樣,認爲只有幹驚天動地的大事或像英雄人物那樣去救人、獻身才是好事。其實,不是這樣的,只要我們做的事是對社會有利、對他人有幫助的就是好事。我們應該首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屏幕出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四、我們能做哪些好事。(學習47頁的內容)

屏幕出示圖片。

過渡語:我想大家都跟這幾個小朋友一樣很想做好事。那麼我們能做哪些好事呢?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書上那九幅圖,想想這些小朋友在做什麼。

給時間學生閱讀。

師:在家裏我們是長輩們的掌上明珠,他們爲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許許多多,看看下面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呢?

(一)屏幕出示一組圖片。(47頁第一行的圖片)

生1:我說第一幅圖,這個小朋友在收拾自己的物品。

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家人操心就是在做一件好事。

生2:我說第二幅圖。這個小朋友幫忙拿碗筷。

師:作爲家庭成員要承擔一些家務。我們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孩子。

生3:第三幅圖是有個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師:爲誰?觀察老人的表情。

生3:爲爺爺奶奶,他們都很開心。

師:這些小朋友所做的事給家裏增添了歡樂。

我爲家裏添歡樂。(貼板書)

(二)出示第二組圖。

師:學校是我們的大家庭,學習成長的搖籃,這些小朋友爲學校做什麼呢?

生1:有個小朋友在擦黑板,主動擦黑板。

生2:那個男孩在澆花。

師:他精心呵護綠色植物。

生3:他看見有人用完後,沒有關灌水龍頭。

師:他節約水資源。

師:這些小朋友爲學校添光彩(貼板書)

爲學校添光彩(貼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