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本課講述了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引導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體現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如何讓學生體會陶先生對孩子的耐人尋味的教育,又能激發先生對蜻蜓知識的瞭解,對小動物的探究興趣,是教學的重點。

三年級語文《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利用舒緩的音樂,精美的圖片,激發孩子對蜻蜓的喜愛,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讀書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描寫陶先生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你能感受到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劃、悟。文中的“慈愛的撫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與孩子們共同在這些靈動的詞語引領下走進文本、閱讀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誘的教育,孩子們具體地說出自己對這些關鍵詞的理解,並能在讀正確、通順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品味課文的細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學生默讀課文,通過陶行知與孩子們的對話,說說對蜻蜓的瞭解。學生緊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個方面的知識,並整合書本資源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來介紹自己所瞭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識大比拼的環節,目的在於激發孩子探究動物世界的興趣,有的學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報,有的介紹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釋了什麼叫蜻蜓點水……孩子們面前的圖片、資料和書中做出的有關蜻蜓知識的記號,讓我明白了,他們關於蜻蜓知識的瞭解並不比老師少。

由於我迫切希望課堂流暢順利,所以有時替代了學生的思維,都覺得這是教學的需要,忽視了學生的生成性資源的產生,讓精彩從身邊溜走,這主要在於我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以及當課堂出現意外時我缺乏課堂機智。例如:學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他的體會是陶先生不顧形象。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實回想起來只要順勢引導,讓孩子體會一個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體會陶先生的平易近人與耐心等,只要多問一個爲什麼的問題,一定能夠讓孩子口中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