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松鼠找花生果》評課稿及教學反思模板

《小松鼠找花生果》評課稿及教學反思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小松鼠找花生果》評課稿

《小松鼠找花生果》評課稿及教學反思模板

上星期一聽了陳老師上的《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一課。這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訴小學生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爲線索: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裏。

陳老師剛開始創設了情境,把小朋友們當做小松鼠,與他們進行到招呼,從而引出課文題目。我覺得這樣的設計非常好,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創設愉悅、輕鬆的課堂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設了鮮活的空間,教師也變換角色參與其中,整個情境立體化,趣味縱橫。接着出示了一張小草的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說小草,進而引出花生圖,讓學生自己說花生。這樣老師先示範,可以讓學生在後面的說花生中比較的容易。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陳老師在幫助學生理解“每天”這詞上也設計地很好,她是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寫了花生開花的場面,用詞簡練而優美。陳老師能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義,如對“綠油油和黃燦燦”的理解,同時還注重學生ABB式詞語的積累。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課,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揭示了花生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特性,介紹了關於花生的科學基礎知識。課文語言生動,富有情趣,是一篇蘊涵道理又淺顯易懂的文章,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能讓學生在閱讀故事中獲取知識、樂在其中…

在這節語文課上,我們遵循語文教學中,兒童是本義上的探究者和自由者這一理念,讓孩子成爲學習中主要的探索者、發現者,老師則儘量以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上。由於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老師如何引導纔不失兒童主要學習地位顯得尤爲重要。

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文中一條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小松鼠的心裏變化在故事中是這樣的:先是奇怪、到高興、又到奇怪、最後又很高興,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感受着可愛的小松鼠的情感變化。

同時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探究發現。課堂上學生知道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學着通過對語言文字反覆朗讀去對比小松鼠的情感變化的原因、懂得運用語言文字去讀書,比如利用表情來讀書、來表演等。

學生在這節課上,他們在學習中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與衆不同的表達、以及更多知識能力訓練的積累。

在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程中,學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慮學生怎樣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考慮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全面而協調的發展。以人爲本的課程,精選人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重視每一個人學習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自己去獲取知識,建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