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下冊《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反思1

低年段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例如,故事中的小松鼠和蚯蚓的對話,我爲什麼不鼓勵學生分角色來演一演。朗讀的時候爲什麼不採用比一比的方式呀,可以生生比,師生比,組與組比,男女生比。這些教學手段都能很好的激起和保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同事的點撥讓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自己對本課目標把握的還是不夠準確和到位。例如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每天”一詞時,我採用了讓學生想象並說一說“前天,小松鼠去了哪?幹什麼?”、“昨天,小松鼠去了哪?幹什麼?”、“今天,小松鼠去了哪?幹什麼?”“明天,小松鼠還會是去哪?幹什麼?”旨在通過這樣的想象說話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就是“每天都去”。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形象的理解詞語。可是效果卻不是很明顯。舉手說的人不多,而且好像到了最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理解了“每天都去”的意思。經過同事的指導,我想在這裏完全可以設計爲利用“第一天小松鼠(到花生地裏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第二天小松鼠(到花生地裏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第三天小松鼠(到花生地裏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裏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的引讀方式來調動全班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加以理解“每天都去”的意思,體會小松鼠期待花生成熟的迫切心情。同時,對重點詞語“自言自語”的理解,教學也不夠到位。僅僅只是讓學生明白了“自言自語”就是自己對自己說話,卻沒能幫助學生進入生活情境,體會到“自言自語”即爲低聲的自己嘀咕。所以學生在表演造句時就表現出對這一詞語的理解不到位。如果這時我能借助課本中的圖畫來幫助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中小松鼠的表情動作加以理解,再來發揮想象,效果會好一些。課後交流讓我更加明白上好一堂課要認真地鑽研分析,上出每堂課的特點來,讓學習的興趣始終圍繞在學生周圍。

一年級下冊《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反思2

課文採用科學童話的形式,借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寓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低段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以讀爲主,以富有童趣的語言,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產生親切感,設計遊戲等趣味環節,活躍氣氛,激活思維。讓孩子們紮紮實實地閱讀文本、實實在在地學習生字。

我認爲童話的教學要抓兩點,即科學性和趣味性。本文通過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花生果是結在泥土裏的這一科學常識。而這一常識非常明瞭地表達在文本中,孩子們一讀就知道了,既然是一讀就明瞭的,很顯然就不必作爲本課的主要內容來學習。可在拓展延伸時讓孩子們通過文本的學習以及自己的生活常識,瞭解到還有不少植物的果實是結在泥土裏的。

我在授課過程中,通過童話的形式來顯示這一科學常識,讓這一科學常識在孩子眼裏顯得很有意思。爲了突出這一點,在教學時我緊抓小松鼠找花生果:由花生開花了(很美,吸引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過冬——每天看着,沒有見到一個花生果(產生疑惑)——花生果長在泥土裏(明瞭)的線索,讓孩子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想象這一過程中小松鼠的動作、表情、語言,引發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品味文本的趣味性。

最後再進行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是結在泥土裏的呢?讓語文教學與自然生活相聯繫,讓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反思3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學童話,採用科學語言的形式,寓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富有情趣,符合兒童特點。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時候也就特別注意:怎樣引起孩子的.注意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怎樣把課文上得更有趣。

一、猜謎導入,質疑課題

上課伊始,我以小松鼠的一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個白胖子”導入課題,接着學習“找”“生”二字。再以教師範讀故事,激起學生的學求知慾。

二、結合課文插圖,理解重點詞語

本文配有兩幅插圖,圖文並茂。我充分發揮圖片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透過觀察瞭解文章內容。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花生開花”圖,知道花生的花是金子一樣的黃色,理解“鮮豔”和“格外”,引出松鼠與鼴鼠的對話,體會松鼠高興的心情。觀察“小松鼠疑問”圖,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語”,並加以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兒去了?

三、多種形式朗讀,深入感知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比如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分段讀、分角色讀、師生對讀以及表演讀,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練讀上,讓學生從讀中感悟。

四、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後,我還幫助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思考:除了花生果,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裏?(土豆、山芋、藕、蘿蔔……)這實際上是讓語文學習向生活延伸,對於語文的學習不能侷限於教材,要讓孩子們從小樹立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語文觀。學語文,最終是要用語文,去說去寫。課文學完了,我鼓勵學生思考兩個問題“小松鼠是怎麼知道花生埋在地下的?知道後它會怎麼做呢”從而引導學生續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