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精選10篇)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那麼什麼樣的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精選10篇)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1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圖文對照、聽錄音朗讀等形式,使學生頭腦中浮現出相應的畫面。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麼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導學生聯繫“蓮葉何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採蓮的原因、採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詩人爲什麼要把“偷採白蓮”的小娃寫入詩中?你對這個小娃有什麼看法?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的說小娃撐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駛,看到顆粒飽滿的蓮蓬子,忍不住偷採了幾個來解饞;有的說小娃沒有經過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採了幾個蓮蓬子;有的說自己小時候也有過偷採的經歷:爲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說着說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後學生都知道了:這裏的偷採與一般的偷盜行爲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麼明顯的蹤跡了,詩人寫“偷採白蓮”的小娃更能體現出他的天真可愛,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2

《池上》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讀來朗朗上口。課堂上老師通過這首小詩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話題。因爲這是表現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現在的孩子正處於無憂無慮的兒童時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鳴。

雖然這首古詩難度不大,學生初讀便能理解大意,但對詩中的意境及一些關鍵詞的正確理解還是有難度的。如《池上》中“偷”學生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將會影響對詩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呢?於是,我把“詩中有畫”的審美方法巧妙地融於整堂課的教學之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詩人王維詩的評價,它代表着詩與畫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這首小詩就用淺顯的詩句描繪了一幅幅優美生動的畫面。《池上》就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採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緻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教學《池上》時,我讓學生先美美地欣賞一組表現荷塘美景和小娃偷採白蓮的畫面,然後。學生很快進入了詩歌描繪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領悟了“偷”字的真正含義,體會到了小兒天真無邪的特點和白居易對孩童的喜愛之情。

課尾我佈置了一個課外作業,出示了一組描寫兒童生活、反映兒童情趣的古代詩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想象詩的意境,然後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詩,用彩筆畫出詩句描繪的畫面,然後給畫面配上詩句,讓詩畫合一。想通過孩子們創作的“詩畫合一”,培養孩子們書寫規範、端正,同時增加趣味性。

課已完,但還有一些遺憾。古詩中生字的恰當處理,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低年級學生進入古詩意境?這些問題都留給我不斷思索,促使我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思考,促使自己進步。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3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事實上,只有“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才能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馬克思就曾論述過:人是在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和諧統一中獲得全面發展的。在語文課上,讓兒童活動起來,是一條促進學生髮展的重要途徑。以上的教學過程中,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創設並再現了課文的情境。老師引導優化並強化了情境。在這場景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創造性的學習之中,思維活躍,感受強烈,體驗豐富。短短的一首詩,在師生的互動中,創造性地生成着超越文本的課程經驗。

課程,是對學生髮生教育作用最核心的依託。在學校的教育實踐層面,選擇怎樣的課程內容,用怎樣的結構來合理編排,在實施時採用什麼方式,在評價時採用什麼取向,都直接影響着課程育人功能的實現。隨着教育教學個性化的時代要求日益高漲,隨着教師課程設計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教師課程實踐層面的創造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因此,課堂應變成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我們呼籲把課堂活動還給孩子!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4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古詩教學應當側重於朗讀教學和激發孩子對古詩的興趣。我的朗讀教學主要分成單個步驟:

一、學習字詞,突出重點。抓住字詞的重點與難點,讓孩子課前注音練讀,課上主要檢測朗讀的準確性。

二、劃分節奏,讀出韻律。古詩的朗讀的第二層次是讀出節奏感。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拖腔、連音是他們常出的問題,所以要讓他們學會哦劃分節奏,有節奏地朗讀古詩。

三、抓住詩眼,情感朗讀。讀詩的最高水平是將詩歌的情感通過聲音、表情等傳達出來。

當然這是建立在對詩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對於第三步,我抓住了詩眼“偷”字,讓孩子說說對於它的理解,讓孩子思考這個字是否可以換成“拿”字,又讓孩子上臺想象並演示小娃“偷”的動作,旨在讓學生理解“偷”字的精當和小娃的天真,進而給每一句詩句配上了感嘆詞(小娃撐小艇-嘿,偷採白蓮回-哇,不解藏蹤跡-呵呵,浮萍一道開-哈哈),讓孩子愉快地朗讀,也做一回天真活潑的小娃。

詩歌是留白的藝術,短短的四句,二十個字,其隱藏的語言甚爲豐富,學習詩歌就要先將詩歌讀厚,在補白中品味、享受、豐富。詩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寫了事,寫了景,卻並未直接寫小娃採摘成功後的心情和動作,而只寫“不解藏蹤跡”,可是,去偷採的時候可是“解藏蹤跡”的,爲什麼回來時就不解了呢?這就給我們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間。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邊撐艇一邊得意,一邊撐艇一邊高興,一邊撐艇一邊低頭欣賞白蓮蓬,一邊撐艇一邊想象和小夥伴們分享的快樂,一邊撐艇一邊已經手舞足蹈,樂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寫小娃將小艇劃得有多快,而寫“浮萍一道開”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間,且富有動感和畫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會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採蓮的過程、採蓮而歸的心情等,通過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愛。課前的教學案例設想中,我本來就配好圖畫,想讓孩子將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可惜,由於時間的關係,加之,自己引導的不夠巧妙,孩子對於小娃“興盡”“歸舟”導致“浮萍一道開”的行爲、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編講故事未能實現,只能留於課後。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5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提倡自主閱讀,尊重學生個體感受。在本課的教學中,無論是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古詩的方法,還是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兩項作業來做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

師生互動,構築自由對話的平臺;生生互動,讓思維在碰撞中跳躍。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下的“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我改變了傳統的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此節課的教學中,正因爲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有滋有味。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6

《池上》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秉承白居易詩作通俗易懂的敘事風格,動靜結合,簡單幾筆勾勒出一個小孩兒偷偷採蓮又天真地不知如何隱藏蹤跡的頑皮、可愛的形象。

整體來看,這首古詩難度不大,教學時,我讓學生先欣賞一組荷塘美景,並用自己的畫描述一下畫中的景色,接着再結合教材上的插圖,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上學期學過的《江南》,學生很快進入了詩歌描繪的意境之中,大致瞭解了故事所秒回的景象。

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明確了朗讀的三個層次,運用範讀、跟讀、自由讀、連麥指名讀,問答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能讀準字音,感受停頓,讀出節奏,讀出趣味的情感。同時,抓住“偷”“解”“藏蹤跡”等關鍵詞,體會小孩的天真可愛,感悟作者的情感。

識字寫字環節,對易錯的平舌音和翹舌音重點指導,識記字形時,利用構字規律識記以及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組詞識記。需要書寫得生字共兩個“首”和“採”,先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然後出示動畫,書空筆順,強調書寫需注意的細節和難點,隨即讓學生進行描紅並書寫。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7

本月的教研課上,我講了《池上》這首古詩,這首古詩的語言質樸,用通俗的詞句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娃娃的形象生動的描寫出來。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結合插圖對詩意的理解也很容易。

在教學中,我採用看插圖導入古詩,先讓學生用一句話簡要的概括圖的主要內容,這樣訓練了學生的看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着說,詩人白居易看到這麼有趣的景色,寫了一首古詩,由此引入新課。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古詩的意思已經初步知道了。由於本課人的字只有5個,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在讀詩句中,相機學習生字。掃清生字障礙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句,注意五言詩的停頓和重音。對於三年級的孩子,對詩意的掌握不同於一、二年級。他們第一次接觸書下注釋,我就告訴他們,書下注釋是我們理解詩意的小幫手。在理解“浮萍”一詞中,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查詞典,理解浮萍是一種水生植物。最後,藉助插圖和自己的理解,在組內說一說詩意,最後是在班級內交流。結合課後習題,閉上眼睛想象詩意。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達到一個昇華。

因爲本版塊的主題是童趣,我就提問,你覺得古詩中哪一個詞,最能體會到小孩兒的天真可愛。在文中找一找。學生馬上就說出了“不解”和“藏”等關鍵詞。和本版塊的主題緊密結合。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後學生都知道了:這裏的偷採與一般的偷盜行爲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麼明顯的蹤跡了,詩人寫“偷採白蓮”的小娃更能體現出他的天真可愛,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最後,學生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首古詩,整節課下來,學生的學習很主動,教學環節很緊湊。不足之處是寫字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對於中年級的孩子來說,初學鋼筆字,寫字也是每節語文課都要注重指導和訓練的。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8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描寫兒童的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0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童心的可愛、鄉村生活的情趣。

古詩意境很美,描繪小娃偷採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詩句的意思,按照傳統的方式,先理解字詞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學生理解上有問題,我會創設情境,引導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從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東西嗎?你是怎麼認爲的?說說理由。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出示掛圖激發靈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學生表達的比較到位,基本沒有偏離古詩的意思。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9

白居易的《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孩“偷採白蓮”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理。因此本課的設計,我把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境、增加語言積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機地結合爲一個整體。

新課一開始,我就展示了荷塘的景色圖片,讓學生感受荷塘之美,再讓學生讚美荷塘,說出荷塘之美。這一環節設計,把學生帶入古詩的情景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下面學習古詩做好鋪墊。接着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初步感知古詩。把古詩讀通順,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第三部分是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體會詩歌的情感是孩子學習詩歌的難點。因此,我第三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進入“偷採白蓮”的兒童的內心世界,體會“偷”、“不解”的用字之妙,感受孩子的頑皮可愛;抓住“不解藏蹤跡”體會孩子的純真、質樸。本環節的設計旨在使作者情、詩中情和學生情水乳交融,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但這一環節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體會小娃的天真、可愛時,做得不到位。比如學生在體會“偷”字時,有的學生在下面小聲地說是“偷偷摸摸”,而我沒注意,沒有把握好這一塊生成。在引導學生體會小娃的“天真、可愛”時,本來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來體會的,但一緊張,直接就把答案說了出來,沒有通過意境來體會,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

詩歌教學重在朗讀。所以我第四個環節的設計就重在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這一環節的朗讀,我以課件呈現,先出示整首詩,然後逐步加深難度,最後只出示題目,讓學生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從而體會詩歌的音韻美與意境美,通過熟讀成誦和拓展閱讀,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學這一環節,由於第三環節拖了時間,導致在朗讀上有點倉促。

整堂課上下來,感覺前“鬆”,後“緊”,作業的時間都沒有了。這也提醒我以後的課堂上要注意課堂節奏。

小學古詩《池上》課後反思 篇10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採白蓮”的鄉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麼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採蓮的原因、採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問題的感悟與質辯:小娃去採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後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麼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其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偷採”、“不解”、“藏蹤跡”等學生難以體會的詞句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覆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評價中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體會情感,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啓發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困難時,藉助圖片資源,讓學生在心中產生內心視像,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昇華,體會出“小娃的天真、可愛、頑皮”。

可惜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孩子分角色演一演,這項工作可以以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更真切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