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池塘》課後反思

《小池塘》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下面是《小池塘》課後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池塘》課後反思

  《小池塘》課後反思【篇一】

【背景分析】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它和《雨點》、《春筍》是一組描寫春天而且有一定內在聯繫的課文,全文以比喻的方法讚美春天到來時明麗的小池塘美景

【現象白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老師在巡視。

生:老師,什麼叫“太陽倒”?

師:(我先一驚)還有“太陽倒”?(再一想,大概說的是“太陽倒映在池塘裏,像一隻鮮紅的氣球。”)你再去讀讀這句話,你會有新的發現。

生:我知道怎麼讀了:“太陽倒映/在池塘裏”。

生:老師,我不懂什麼叫“倒映”?

生:老師,我知道“倒映”就是夏天的時候,太陽照在人身上,在地上有影子。

生:老師,人站在池塘邊,你的人就會映在池塘裏,這就是“倒映”。

師:對呀!“倒映”和“影子”是不一樣的。

生:我知道“倒映”有眼睛和鼻子(他是指人倒映在水裏時),影子沒有眼睛和鼻子,是黑的。

(我有些意外,又爲學生的可愛而好笑。)

生:老師,我知道一個猴子撈月亮的故事,這個井裏的月亮是天上月亮倒映在井裏。

師:你能聯繫你讀的書來理解,看來你已經理解這個詞了。

生:我已經知道什麼“倒映”。(學生恍然大悟地)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水裏的“倒映”,好嗎?

(老師播放課文動畫:白雲、太陽、月亮、星星倒映在小池塘裏。)

【老師的話】

“倒映”這個詞,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距離很遠,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很難見到小池塘,更難說他們能在池塘邊觀察自己或花、草、太陽等東西倒映在池塘裏。因此,“倒映”在他們腦中是沒有表象的。即使有學生知道人站在水邊,人倒映在水中,我們口頭經常說的是“水裏有我的影子。”(其實是人在水裏的倒影)但沒有人會說是“倒影”或“人倒映在水裏。”“倒映”是書面語。因此,有學生將“倒映在水裏的影子”理解成“太陽或路燈照在東西上的影子”也就不足爲怪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基於他的生活經驗或閱讀積累。其實在備課時我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了,只不過沒他們想象得那麼精彩罷了。於是在學生充分敘說他們理解的'“倒映”後看課文動畫,目的就是給學生形象、直觀地感知,通過感知加深或修正對教材的理解。課堂上,我的學生收穫着、快樂着、成長着。課後,我隨他們成長着、快樂着、收穫着。

  《小池塘》課後反思【篇二】

《小池塘》是蘇教版第二冊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文章以小池塘像一隻明亮的大眼睛開篇,爲下面的描寫作好準備,結尾仍然緊扣明亮,以美麗的大眼睛與開頭照應,並且緊承這隻眼睛映現出白雲、太陽、月牙、星星的描寫,用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巧作概括。從而讓人感受到不僅池塘美,而且文章寫得更美。我在教學本課時,完全被小池塘的美景所吸引,正當我按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陶醉次景時,半路卻殺出個陳咬金來。

師:(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生:(讀)

師:你們讀得很有感情,把小池塘的美感讀出來了。小朋友們,如果你這時就站在這個小池塘的邊上,你想說些什麼?

生:我想說,小池塘啊小池塘,你真是太美啦!

生:小池塘,你有明亮的大眼睛,能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我要用話筆畫出你的美!

生:我要說的是,大家都來看哪,這個小池塘多漂亮

師:是啊,課文中的所寫的小池塘確實美,作者也寫得美……(正想往下說,發現有幾個小朋友在下面小聲嘀咕)

師:……你們在說什麼?

生:這樣的小池塘,我看只是在書上有,我們現在看到的小池塘,哪有這麼美!

生:是啊,我們村的那個池塘,水面上滿是塑料袋、爛菜葉……從那兒走過,常常會聞到一股臭味!

生:不光是我們村裏的小池塘是這樣,我還看見有的人往公園裏的湖裏扔磚頭、石塊,也有把塑料袋、瓜皮、果殼,隨便往裏扔。

師:這樣做,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是多麼的不文明。大家說說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生:我們不僅要自己注意保護環境,還要宣傳保護環境。

師:對!怎麼宣傳呢!

生:我們人小,就在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搞一個宣傳角來宣傳宣傳。

生:我把這個美麗的小池塘畫出來,上面寫上請保護我們的環境。

生:也可以寫請愛護小池塘。

生:我來寫字。

師:請你說說寫什麼?

生: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生:人人都來愛護環境。

師:很好,讓我們課後就行動起來吧!

這堂課,我本來是想讓小朋友們對小池塘來一番讚美之辭的。誰知半路殺出個陳咬金,有小朋友實話實說,談起了他們所看到的小池塘的實景。上課時,我並沒有認爲學生在煞風景而是讓學生把心裏話說出來,然後把話題自然而然地引到保護環境上去。這樣做,與我的初衷、教材的編寫意圖並不相悖。我認爲此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不拘泥於原有教案的安排,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允許有不同的聲音,保護了學生說真話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