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下古詩《小池》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古詩《小池》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小池》教學反思【1】

二年級下古詩《小池》教學反思

《小池》一詩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描繪了初夏池塘優美的意境,讚美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機,抒發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嚮往的喜愛之情。

這篇課文教學,我採用了這樣的一些辦法:首先是用畫面、用故事感染學生,創設一種意境,讓學生感受初夏河塘之美;然後我和學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相互提問、互相啓發。這時,我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巧妙地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語,感受詩句的美妙意境。尤其是提出了“小荷露角”和“蜻蜓立上頭”誰在先誰在後的問題,更是引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討論、交流、想象,豐富了詩的意境,拓展了課堂的空間。

其中《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首古詩。

一、以讀爲本,讀通讀熟。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因此,在學習這首古詩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接着用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採用帶拼音讀、打亂順序讀,去掉拼音讀,個別讀、領讀等多種形式來讀準字音後,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古詩,把古詩讀熟,讀得琅琅上口。

二、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正確的。讀這首詩,小朋友看到的是什麼呢?他們想到的是什麼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時,我就從兩個大問題:你覺得這首古詩是描寫哪個季節的,爲什麼?如果讓你給這首詩配一幅圖畫,你會畫些什麼?讓學生走進古詩,獨立思考。是初夏還是盛夏?是荷葉還是荷花?在一個個新問題的萌芽到解答,孩子們的發現是有依有據的,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一讀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把描繪的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而深深吸引。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薰陶,這足已!

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面對天性好動的一年級小朋友,繁瑣的講解、過多的斟字酌句,只會適得其反。

三、展開想象,深入詩意。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孩子是富於想象的,發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古詩,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

在教學古詩《小池》時,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最後一句“早有蜻蜓立上頭。”教學生一字一頓,搖頭晃腦地朗讀,在抑揚頓挫中讀出蜻蜓的可愛和俏皮。然後播放歡快的輕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朗誦詩歌,想象蜻蜓飛到荷葉上來幹什麼。有學生說:“蜻蜓飛累了,到荷葉上休息一會兒。”有學生說:“清晨,蜻蜓口渴了,飛到荷葉上喝點露珠解解渴。”有一個學生更有想象力,他說:“蜻蜓在空中飛呀飛,它看見新長出來的荷葉一個人太寂寞了,飛下來和它交個朋友,聊聊天。”多麼富有詩意的語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纔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蘊藏着獨立學習和巨大潛能。”因此,古詩的教學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

  《小池》教學反思【2】

《古詩兩首》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其中《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點。

一、聽、說、讀、寫融爲一體

語文教學,歸納起來,無非四個字“聽說讀寫”。同時,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是語文綜合能力的真實反映和體現,這四者缺一不可,互爲補充。

1、聽:引導學生聽電腦老師誦讀,教師示範朗讀古詩,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古詩的韻味。

2、說:組織學生討論這泉水可能會從哪裏來?這個池塘裏還會有什麼?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會說些什麼?……一系列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大膽地猜,大膽地說,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把古詩的意境體會的有滋有味,把詩人的情懷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3、讀:俗話說“好詩不厭百回讀”,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多層次、多方位的誦讀古詩(自由練讀,讀出個性——個別讀,集體評議——教師範讀,牽引示範——再次個別朗讀,嘗試品讀——同桌互讀,擴大朗讀訓練面——全班齊讀,情感共鳴),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們的情操。

在學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勃勃生機,我進而介紹楊萬里的另一首寫荷花的詩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比較兩首詩,分別寫了不同季節的荷花小池,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多讀,感受詩的藝術感染力,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同時,感悟詩的和諧的韻律,積累消化,成爲隨時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4、寫:在學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句後,我帶領學生學習生字“立”:(1)小晴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2)指名錶演:誰會做做“立”的動作?(3)引導書寫:仔細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寫漂亮?(範寫——描紅——自由練習,教師提示:把“立”字寫得端端正正,像小晴蜓一樣立得有精神。)

不知不覺中,就把“聽說讀寫”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這是高效的整合。

二、古詩的體會、生字的教學融爲一體

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本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理解生字。課堂中,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生字教學的處理。如“惜”字的教學,先引導學生看圖引出“惜”,再組織學生讀準字音、找朋友學會“惜”,最後再引導學生看圖讀詩,體會“惜”。又如“立”字的教學,首先引導結合圖畫換詞體會,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做做動作,最後引導學生規範地書寫“立”字,寫得像你們剛纔站得一樣有精神。相信,這樣的訓練多了,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會體會的會更精,語感會更強。

這節課總體來說還是能讓人感到滿意的,很高興孩子們能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1.人教版二年級《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2.人教版二下《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2篇

3.人教版版二年級下冊《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4.二年級語文下《看浪花》教學反思

5.小學二年級《1.找春天》教學反思

6.人教版二年級《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教學反思

7.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

8.二年級下冊《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9.二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