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古詩《元日》教學反思

小學古詩《元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元日》教學反思之一

《元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5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描寫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的一首頗爲世人傳頌的詩歌。教學《元日》時,我是按照釋詩題、正字音、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這樣的層次開展教學活動的,旨在讓學生感受新春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情景,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意境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學古詩《元日》教學反思

首先我以情境導入,讓學生通過白板播放歌曲《歡樂中國年》視頻,營造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欣賞過春節時放鞭炮、貼春聯、吃團圓飯、拜大年等熱鬧歡樂的情景,讓學生說說自己過年時最喜歡做什麼,從而把學生的情緒有效地調動起來。接下來揭示課題,帶領學生理解“元日”即農曆正月初一,以問題“古人是怎樣過年的”激發興趣,切入正題。隨後進入電子書聽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後的生字表讀準古詩。學習生字時,使用聚焦功能,田字格顯示筆順,學生仔細觀察練寫,到白板上嘗試使用,個個興趣盎然。科大訊飛暢言智能語言教學系統中有詞語評測功能,使用這一功能,讓電腦進行評分,學生一個個積極性特別高漲,效果很好。再請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通過查字典、查資料、請教別人等學習方法,自己嘗試理解古詩的意思,遇到問題質疑解決,師生共同理解“新桃舊符”、“屠蘇”和“曈曈日”的意思,使用白板資源庫資源,劃詞搜索等功能,發揮白板的優越性。這一環節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參與中自悟自得,讓學生以自身的生活背景、經驗、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爲基礎,從詩中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在悟詩情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再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使他們能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新年的熱鬧、歡快及萬象更新的景象,再通過播放PPT課件入境悟情,指導有感情朗讀。接着通過簡介詩人背景來體會詩句更深的含義,讓學生領會詩句意境及作者感情,瞭解借景抒情的手法,教學滲透於無形,學生思維得到發展,加深了他們對《元日》這首詩歌的理解。最後讓學生再一次在腦海中播放畫面,一邊閉上眼睛想象春節的歡樂情景一邊背誦,如身臨其境般真切感受着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當古詩學完之後,再結合拓展內容進行教學,與學生一起交流王安石其他的古詩,擴大學生的理解視野。

回顧本課教學,感覺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春節,對於學生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提到春節,總是會浮現許多美好歡樂的畫面,因此教學中我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根據詩意巧妙地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了春節的歡樂祥和的氛圍之中。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後,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代講,多讀多悟,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同時啓發學生質疑,教學問題從學生中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課堂上不滿足於給學生設計好的問題,而是鼓勵學生敢問、會問,不是在牽着學生走,而是讓學生真正讀懂學會,促進學生的思維得到長足發展。最後的拓展延伸環節,補充了作者的背景,重視了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努力實現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了語文的學習空間。本課教學由簡到難,層層深入,在情境中導入,在交流中互補,在品讀中昇華,在拓展中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元日》教學反思之二

今天帶孩子們學習了本學期最後一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學習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2)理解古詩的內容。3)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採用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教學。

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場景入手:同學們一定喜歡過年,那你們在過年時最喜歡做什麼?學生有說放鞭炮的,有說穿新衣的,有說吃好東西的`,有說走親戚的……學生的情緒被帶動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古時候人們是怎樣過年的嗎?想。這樣很快轉入正題。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詩句所表現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麼意思?由此你聯想的什麼?

2)古人過年有哪些風俗?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氣氛?

3)結合作者簡介想一想結尾一句有沒有更深的含義。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學習之所以需要,是因爲有不懂的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必要學習。這堂課我的幾個教學問題都設計得很好,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但總覺得是在牽着學生走,沒有讓學生真正讀懂學會。

因此,我們應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會學生質疑問題,啓發學生質疑,教學問題應從學生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一開始就處於主動地位。我們不能滿足於給學生設計好的問題,應鼓勵學生敢問,還要教學生會問,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元日》教學反思之三

《元日》一課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通過描繪新春佳節人們歡樂祥和的景象寄託了詩人除舊佈新富國強民的報復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教學這首古詩時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總是把詩的解釋全部讓學生抄寫下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古詩意思的辦法,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了無生機沒有興趣的被動接受式學習。以往我們總認爲學生讀不懂古詩文的意思,結合本詩有圖有文,而且詩文與生活聯繫緊密的特點,所以我採取了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交流,或把重點的詞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門萬戶入屠蘇”學生的猜測十多種多樣的,而猜測的好處是學生沒有壓力,而沒有壓力的學習才能更易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學習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僅僅把讀懂詩的意思作爲我們的最終目標那麼我們的目標是淺層次的,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纔是古詩文教學的真正內涵。我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同學們,古人寫作時不喜歡直抒胸臆,不會像我們寫作時那樣直白,任何詩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其中,瞭解作者的生平和把詩放在文化背景下歷史背景下去學習是理解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麼就讓我們走進作者走進寫師的那個年代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現在眼前

在古詩文教學中我們更應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相信學生,學生纔會在學習中奏響課堂和諧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