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江雪教學反思

古詩江雪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篇一:江雪教學反思

古詩江雪教學反思

《江雪》教學反思

《江雪》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雪景

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之不寒而慄,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並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爲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讚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爲堅持正義而鬥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後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過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爲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 教學中我按照:解題——讀詩——釋意——悟情——吟詩——拓展展開教學。第一步,讀通,讀順,讀出詩的停頓,爲下一步理解古詩做好鋪墊;第二步,尋,以詩題爲鑰匙,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搜索“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想,以想象促進古詩意境的感悟,體會作者在詩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串,以一篇帶多篇,課外延伸,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課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以題目爲鑰匙,讓學生讀完題目後,猜一猜這首詩的大概內容,其實就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讀中想象。領會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地讓學生對詩進行感受,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我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每一次讀都有所收穫,如讀準確,讀流利,熟讀或背,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盡情地讀,或默讀靜思,或高聲吟唱,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詩所塑造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面,與作者展一心靈的對話,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江雪》這首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鬱結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行動來發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對憤世恨時且又孤芳自賞的感情。這種感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是能夠有所體會的,但如果要和詩人引起共鳴卻還有着相當大的距離。畢竟還是孩子。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學生的成長,對於他們對於這首的感悟將不斷髮生變化。這也是古詩的永恆魅力!

篇二:《江雪》教學反思

古詩《江雪》教學反思

一、基本情況:

《江雪》是小學四年級語文蘇教版第七單元第25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詩,是唐代柳宗元寫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了不寒而慄,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並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爲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讚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爲堅持正義而鬥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後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過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爲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

二、成功之處:

教學中我按照:解題——讀詩——釋意——悟情——賞詩——鞏固——拓展展開教學。第一步,讀,讀通,讀順,讀出詩的停頓,爲下一步理解古詩做好鋪墊;第二步,尋,以詩題爲鑰匙,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搜索“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悟,以想象促進古詩意境的感悟,體會作者在詩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賞,詩中漁翁的心情是他孤獨寂寞的心情自然流露,漁翁的精神是他身處逆境而頑強不屈的精神的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悟出自己的感覺。層次明瞭,思路清晰。

三、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因爲是借班上課,不瞭解學生情況,課堂教學中不能兼顧到所有學生, 也爲了趕完教學內容,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就少,沒有真正讓學生成爲教學的主體。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把課堂交到學生手裏,讓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多讀、多寫、多看、多思。

2、課堂結構中,調控課堂的能力不足,有點前鬆後緊,最後還有兩分鐘就無事可做,提前下課了。其實完全可以讓學生鞏固的時間再長點。以後應該注意課堂調控,提高應變能力。

3、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上,應該加強學習,讓課件起到應有的作用,應該做到簡潔而不簡單。

(轉載於:江雪教學反思)

4、在幻燈片的播放過程中,因爲不熟悉電子白板的使用,出現了兩次插曲,還沒講到就跳到下一個內容了。

5、在佈置學生課後作業——根據這首詩,聯繫實際,發揮聯想,個人拓展寫一篇作文,題目爲《寒江獨釣圖》時,可以用剩下的時間稍作引導。

6、因爲緊張和平時上課不太注意板書,所以教學後半截忘記了板書,而後來又來補。所以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板書,利用板書。

總而言之, 此次教學競賽讓我收穫頗深,從別人自如的教學、藝術的設計、精心的準備、剛勁的字體、流暢的語言、甜美的聲音中,我感受到了自己與別人

的差距還很大,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自己去改進,我將不斷學習,努力創新,讓我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一、導入環節,我利用課間出示四幅精美的畫面配以詩一般的語言讓學生回憶背誦有關四季的古詩,這幾首詩分別描繪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繼而自然引出課題——《江雪》,這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領學生走進《江雪》,並懂得了詩中有畫,爲讀古詩想畫面做鋪墊,也告訴學生邊讀古詩邊想畫面從而理解古詩的方法,讓學生更樂於去感受這首五言絕句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環節,主要是扶放結合。簡單的生字學生自學就能夠掌握,而像“蓑笠”這樣的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的內容則用圖片與講解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有助於學生記憶這兩個字的字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實際效果也比較好。在認識生字詞後再讀古詩,很快便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節奏,很好地完成了初讀古詩的教學任務。

三、理解詩意時,我變枯燥無味的解釋爲學生喜聞樂見的畫圖理解。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再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其實就是在解釋詩句,但是對學生來說,比單單解釋詩句要容易得多。而且還能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助於欣賞詩的優美意境,爲進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這樣就引導走進古詩,然後通過師生合作完成畫面,完成畫面的過程也就是對這首詩理解的過程。通過畫圖,學生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千山、萬徑、絕、滅、孤舟、獨釣、蓑笠翁”,這首詩的關鍵詞理解了,接下來對整首詩意

思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不費一點力氣,學生理解得非常到位。學生學得輕輕鬆鬆,興趣盎然。而且通過這種方法的指導,學生再學“詩中有畫”這一類型的詩時,就會潛移默化地遷移運用,從而能夠自己讀懂這一類型的古詩,體現了“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念。

四、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讀出情感,使漁翁孤舟獨釣的形象深深地紮根在學生的腦海中。在指導感情朗讀時巧妙地運用範讀錄音感受詩人的孤獨與寂寞。再次回到課文體會詩中的“絕、滅、孤舟、獨釣”,感悟詩人孤獨的心境,並通過音樂的渲染指導學生把這份孤獨讀出來,學生讀得很投入,一遍比一遍讀得有感情,充分表現出詩句的意境。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又介紹了詩人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感悟文字背後的內涵,感受詩人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強毅力。並通過詩人的話:“雖萬授擯棄,不更乎其內。”進一步感受詩人堅毅的性格特點。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和對文字從表面到背後深入的理解,已經能夠熟讀成誦,後面讓學生背誦古詩可謂是水到渠成。

五、拓展延伸環節,我補充了清朝王士禎的詩,爲了讓個學生體會同樣是“獨釣”,因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所表現的人物的心境不同也不盡相同:一個是借釣魚表現高傲的骨氣;一個是借釣魚欣賞優美的秋景,這真是各有所得。學生通過賞析比較,能進一步抓住關鍵詞想像畫面,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課後我佈置同學們蒐集柳宗元的

其他詩詞,讀一讀,既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詩詞,更深入地感受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遠大的抱負。)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要引導學生把課本讀厚,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我在課堂上力爭體現這一教學理念。課前預習時,就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柳宗元的資料,爲學生學習古詩做好鋪墊。一節課至始至終,學生一直處於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學習熱情高漲,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課堂參與面很廣,並能自主發表見解,提出疑問。這節課,學生會讀會背這首詩,並理解了詩意,領悟了詩歌背後的內涵,還學到了通過讀讀詩,想畫面的方法理解古詩的方法,滲透了學法的指導,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話不假,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課堂上有時過於關注已設計的教案,而對課堂學生髮言中生成的內容關注不多,實時運用不夠;2.對古詩的教學,感覺也許挖掘的太深。由釣魚引申到詩人孤獨的心境,進而深入到詩人堅毅的性格特點。這是否是太深了呢?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篇四:江雪教學反思

《江雪》課堂教學反思

水城縣鐘山小學:張娟

這次我參加水城縣“小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教育途徑“的主題研討教學,執教的是西師版二年級上冊的《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作品,歷來爲人們所稱誦。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古詩文的教學要求,結合本次的主題研討,在教學這首詩時,我把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深遠的畫面作爲教學的重點。由於詩人所處的年代距離現在十分久遠,學生對詩歌難以理解,所以我把感悟詩的意境作爲教學難點。教學中,我按照古詩文常用的 “初讀指導,讀通詩句——根據平長仄短的方式反覆朗誦,想象畫面——結合古詩吟誦,感悟詩情——總結古詩的學習方法,遷移學習” 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落實本次研討主題。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朗讀指導。古詩是高度濃縮的語言,寥寥數語便蘊含無盡之義,同時它又追求聲律,具有節奏感與音律美。俗話說,三分詩七分吟,“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可見誦讀在古詩學習中的獨特效用。課開始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詩句;接着,我指導學生給古詩標出平仄,根據平長仄短的規律反覆誦讀,邊讀邊想畫面,理解詩意,感受詩的意境美;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我通過抓關鍵字絕和滅的有無來讓學生進行想象、感

受一動一靜,熱鬧與冷清的對比,讓詩中的畫面和在學生腦中“活”起來,使漁翁孤舟獨釣的形象深深地紮根在學生的腦海中;最後順理成章地由讀到吟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2、想象畫面入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自古以來,詩畫本爲一家,許多優秀詩詞其實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圖畫。一首古詩,寥寥數十字,詩人就會描繪出一種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發自己的情懷。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傳統的逐字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恐怕很難體會詩的'韻味,領會詩的意境。所以我採用邊讀邊想畫面的方法,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再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其實就是在解釋詩句,但是對學生來說,比單單解釋詩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而且還能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助於欣賞詩的優美意境,爲進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

3、同一方法拓展。學完《江雪》,在引導學生掌握好本次學習古詩的方法,進一步內化、吸收的基礎上,總結完古詩的學習方法後,我又帶領學生拓展閱讀了另一首詩《憫農》。通過一首古詩帶學其它古詩,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好這種學習方法,便於以後的課外閱讀的提升。我想,孩子們課外去讀《鹿柴》《夜宿山寺》等無言古詩時,一定能運用上本次的學習方法。這樣教學不僅由課內到課外,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豐富了情感,而且有助於激發學生對古詩產生興趣。

但由於教學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對學情估計不足,沒有把握好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失誤。如:對學

生的關注不夠,個別的學生出現沒有讀準音時,不能及時的進行糾正。語言比較成人化,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於是,該有的趣味不見了,該有的美感消失了,該有的靈感堵塞了;在想象畫面時,使用過多的圖片來代替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學生無法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深遠意境。

儘管有很多失誤,但通過這樣一次教學研討,我的收穫還是不少的,起碼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清楚自己以後的努力方向!

篇五:江雪反思

《江雪》江雪教學反思

一、經過小學三年的薰陶,學生對於如何學習古詩,已總結、掌握了一些方法。因此在這節課上,我並沒有逐字逐詞逐句進行講解,而是放手給學生,讓他們交流並根據自己掌握的方法讀好古詩,自學古詩字詞意,教師只是進行了適當的點撥、總結。這樣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爲學生品味詩句意境、感悟詩人形象架起了一座橋,體現了教爲學服務的思想。

二、在感悟古詩意境時,我通過畫面欣賞來創設情境,並通過蒐集、交流詩人柳宗元的資料,來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讓“漁翁”這一形象在學生腦海中“活”起來,感受到了詩歌文化的藝術魅力。

三、在課的最後,我又帶領學生欣賞了王士禛的《題秋江獨釣圖》、張志和的《漁歌子》,使學生由一首詩擴大到相關的幾首詩,由一個詩人形象波及到更多的詩人,從而實現了課內外的有效融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