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清明》的教學反思

古詩《清明》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古詩《清明》是四年級單元練習中的詩,詩的前兩句創造了一幅悽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後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下面帶來古詩《清明》的教學反思,以供參考!

古詩《清明》的教學反思

  古詩《清明》的教學反思【1】

杜牧的《清明》是小學教材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對這首詩的教學,大多數教師都只是叫學生背誦並默寫就完事。因此到了中學,教師們提起這詩,要讓學生說說這詩的意境或大意,能講好的寥寥無幾。可見其教學效果並不好。那麼該如何教好這首詩呢?我對教學設計及教學後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想象表演中揣摩古詩意蘊

理解詩的大意可以一下畫面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清明,這是一個怎樣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路上,是怎樣的光景了?行人,指的是誰呢?爲什麼在雨中趕路?欲斷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哪?

讓學生能根據畫面有自己個性的理解、感悟、收穫,讓孩子能有自己的語言。

朗讀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想象畫面。同桌演一演。

想象詩外之境。詩人看到杏花村會怎麼做呢?

  二、總結學習方法,給孩子柺杖

提煉總結學法:剛纔我們是如何學習古詩的?(板書:讀古詩、想畫面、悟詩情)學生們運用所學方法,自學三四句,效果很好,同時也爲今後自主的學習古詩提供了利劍。

  三、話題激發對詩歌意境的探究

1、這詩寫清明前後,天氣多雨,雨絲綿綿,又密又細。春雨、行人、問路,牧童指點杏花村等構成春天野外的雨景,這是什麼樣的意境呢?

2、“斷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認爲清明雨多,細密令人失魂落魄,表達詩人渴望安寧的思想感情。有作“消魂暢快”解。認爲“斷魂”是遊興的一種反襯,說明行人即使欲斷魂也不願還家。

3、詩意種種:有“哀傷說”,認爲清明遇雨,淋溼衣裳沒有什麼高興的,所謂“陰雨連綿煩煞人,掃墓悲痛不欲生。借酒澆愁在何處,杏花村頭酒旗昏。”有“掃興說”,認爲清明時節,春遊芳草,興致勃勃,不料遇雨,只得掃興而歸。有“陶醉說”,認爲春色翠綠,流連往返,春雨澆人,樂在其中。所謂“春色醉人喜雨淋,銷魂散魄不減興。猶有濃情覓酒家,舉杯賞花度清明。”

  古詩《清明》的教學反思【2】

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學習傳統文化,目的是讓學生領略我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理解並背誦古詩,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古詩《清明》時,我注重了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初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意思。在教學古詩時,採用多種方式讀,如:自由讀、同桌讀、範讀,小組讀、男女賽讀,使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慢慢喜歡上古詩。

這首詩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有關。課前我調查了學生,學生對清明節的習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學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節課開頭設計了清明節的由來和相關習俗。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習俗文化。在教學詩意時,我結合製作的課件,讓學生看到春天花紅柳綠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在教學詩意時,鼓勵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學詩意。在學習古詩後,我讓學生跟着視頻資料讀,學生積極性較高,效果很好。

教完之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總是有些遺憾,比如:播放視頻時,出了一點兒小故障,比預料的效果差了點兒。已學的電腦知識還解決不了這個小故障,真是悔恨自己知識還是少啊,應該多學一些。再如:學生在老師示範下,能讀準節奏、停頓,但是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還不夠。再如:我認爲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沒有預料的高,教學時,可能自己的激情還不夠。

教學是門藝術,永無止境,今後我要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