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下冊13《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13《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一個鄉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一隻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一年級下冊13《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教學古詩,應該運用多種形式,如形象生動的語言、鮮明逼真的畫面、優美和諧的音樂……通過這些手段,讓學生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境,使自己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果學生只是抓住了詩歌的主要內容,最多隻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東西,算不上讀懂了詩歌,更算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教學本首詩的時候,我在播放《小牧牛》的笛聲後,再有聲有色地描述:在一條林間小路上,樹木枝繁葉茂,遮住了似火的驕陽,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野花飄來醉人的香味。咦,哪兒有歌聲傳來?聲音越來越響,清脆悅耳,震盪在林間。噢,原來是放牛的小孩兒,正自由自在地騎在牛背上,搖頭晃腦、眉飛色舞……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彷彿看到小牧童正朝自己走來。忽然,他緊緊地閉住了嘴巴,原來他發現了一位歌手正在和他較量呢……學生通過想象,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後來,學生在吟誦中,完全融入到詩境中,覺得自己就是這一位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小牧童了。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2:

本節課教學我依據課標的要求,正確處理師生的角色關係,處處以學生爲主,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自讀自悟中,不斷積累,不斷遷移。上課過程中根據學生各方面的特點,注意指導、引導、誘導、輔導。這樣就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主動地,生動地學習,從而有效地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本節課的背誦堅持以讀爲本,促進學生感悟。

1、採用自讀、對讀、齊讀、表演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誦讀,背誦。

2、出示畫面,引導觀察,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讀背。特別注意指導學生讀出

詩的韻味。注意韻尾“流、柔、頭”的讀法。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3:

這節課的'開始,我啓發學生領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在生字教學中,抓住字詞,紮實訓練,夯實基礎。然後讓學生自由質疑,引發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學生心理需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後讓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寫字教學環節,讓學生自主寫字,注重提高學的生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本節課的背誦堅持以讀爲本,促進學生感悟。

1、採用自讀、對讀、齊讀、表演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誦讀,背誦。

2、出示畫面,引導觀察,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讀背。特別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注意韻尾“流、柔、頭”的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