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小池》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 篇1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小池》這首詩,通過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下面是《小池》這首古詩的教學反思:在古詩《小池》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就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還是荷葉呢?接着出現了一段比較有意思的“爭論”:“是荷葉,因爲書上畫的是荷葉。”“我有意見,不一定書上沒畫荷花,作者那時就沒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可是老師剛纔說寫的是初夏,荷花還沒開呢。”“不一定沒開呀。”“荷葉都才露出一點點呢。”……這個問題是我在寫《小池》的教學設計時沒有想到的,教參裏的解釋是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該和學生說那是荷葉,我怕那樣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其實結果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理由”佐證自己的觀點,他們“問題意識”的嫩芽得以呵護,快速思維、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鍛鍊。我忽然發現,其實他們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古詩《小池》很美,怎樣讓學生感受美,除了老師適當的語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強求。教師不能人爲地去限制學生,用一種固定的模式禁錮學生的思維,重要的是多爲學生創造一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條件,給他們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這纔是新課程所要體現的教學理念。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 篇2

《小池塘》一篇課文,文字優美、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它描寫了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美麗景象。課文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靜態的池塘以生命的動態方式呈現。學完課文,我播放了一段課文配套錄象,加深學生美的體驗,激發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看完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麼?學生交流自己情感的積極性很高。

生:小池塘太美啦。

生:大自然真美呀!我想到各地去看看。

生:老師,小池塘太美了!可是在我們村子裏有個池塘,水黑黑的,上面都是些垃圾,到了夏天滿是蒼蠅、蚊子,一陣陣臭味。一點都不美。

師:同學們,那該怎麼呀?

生:我們要保護這些池塘,不亂扔垃圾。

生:看到那些亂扔垃圾的人,我們要去批評他。

……

這一點在教學設計中顯然我沒有預設到,沒有想到與環境保護聯繫起來。於是在上完課後這樣寫到:多麼聰明的孩子,想法這樣獨特。他能夠跳出我的思維圈,想到了我們沒有想到的,他的感受是新穎的,帶領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認識世界,感悟到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大家努力,大家伸手來保護;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

課堂的不可測因素很多,預設實施中總會遇到意外,就需要我們教師對預設進行調整,使預設貼近文本,貼近課堂,貼近學生,促進預設與生成的融合。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 篇3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每一次上課教給學生的同時我們自己收穫到的往往更多,在這節課中,我受益頗多。

一深入解讀文本是教學的基礎

《我愛門前的小池塘》是著名兒童詩作家金波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清新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深厚的情感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清清亮亮、美麗而充滿生機的小池塘。文章分爲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互相照應,通過植物、動物、青山白雲對小池塘的喜愛向讀者展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全文以“愛”貫穿始終,作者將自己的對小池塘的喜愛體現在小池塘周圍的景物上,讓人讀起來覺得歡喜,傳遞給讀者一種快樂的情緒。最初看到這篇課文的時候只是很膚淺的認爲課文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小池塘的美麗,而忽略了關鍵字“愛”,一篇沒有感情的文章如何能成爲一篇流傳至今的經典之作呢?而且作者巧妙地運用池塘周圍的景物將文章寫得妙趣橫生又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想必作者作此文中心中定是充滿了滿滿的歡喜,最終一字一句的將心中充盈的歡喜寫下來。想來在拿到教材的時候我往往最先做的不是把教材反覆的研讀而是急着去翻教參看看該注意什麼?該怎麼設計更好?而這些教參上的東西有多少是我自己的呢?這樣的“拿來主義”沒有透徹的理解怎麼能走進作者的心,體會到文中的情呢?

二精心的教學設計是教學的關鍵

文章的情感、教師的解讀、學生的學習過程都需要一個自然的教授過程,於是教學設計成爲了一節課的關鍵,《我愛門前的小池塘》這篇課文在教學設計注重了“情”“趣”二字。以“情”貫穿始終,通過教師的過渡語和總結時時刻刻向學生傳遞着作者對小池塘的愛,使每個自然段的分段教學渾然一體而又層層深入。每一段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把握着學生的興趣點,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低年段的教學特點,如第二自然段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自己就是小池塘周圍的花草樹並通過動作表現出來,學生興致高昂,激發了兒童獨有的.豐富的想象力。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抓住“情”“趣”實施的教學行爲充分展現了我校實效課堂的魅力,每一個字詞的練習鞏固,每一個語言訓練點都落到了實處,字、詞、句、背誦、語言訓練、想象訓練、寫字訓練一個都沒有少。

三用心關注學生是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學生的學是課堂的主體,因此老師必須時時關注學生,因爲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全在乎於學生的反應。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趣的話題、及時的鼓勵、交錯進行的學習方法都是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好方法。關注學生不僅僅只能停留在注意力上,如何讓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從不會說到會說這都需要老師關注。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求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像個朋友一樣在他不會讀的時候指導一下,在他不會說的時候啓發他一下,走進孩子的心裏,做一個良師也做一個益友。

這節課已經上完了,回想一下我學到的又豈止是教學技術更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王校長手把手的教我、樑校長的指點迷津、羅主任一點一滴的叮囑、望望的捨命相陪等等我都深感於心。一節課凝聚的是一羣人的智慧,一個人的背後有那麼多雙手的支持,這節課真是讓我學到了太多太多……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 篇4

執教了《小池》一課後,我對如何進行低年級古詩教學、如何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點收穫與大家分享。

《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首古詩。

一、首尾呼應,《三字經》與古詩相結合讓學生感受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經》和古詩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課我以學生誦讀《三字經》導入本課。

我是這樣開頭的:《三字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而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這節課老師就要領着小朋友們去這座寶藏中尋寶,高興嗎?(高興)那好,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現在我們就要去尋寶了!

這樣的開頭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孩子們對古詩的興趣。

在結尾時,我與開頭相呼應:小朋友們,你們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把這首《小池》記住了,我們從這首詩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小池的風景真是太美啦!而詩人卻用這短短的幾句話就把這麼美的景色描述了出來,看來古詩中真的有許許多多的寶藏等待我們小朋友去發掘!正如《三字經》中所說的“子不學,非所宜。”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去發掘更多的寶藏!

這樣相呼應的結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感受到了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爲主,以讀爲本。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是因爲課前學生回家已經預習了這首詩,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古詩讀給同桌聽,把生字讀給同桌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桌作爲小老師來糾正對方讀錯的地方,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用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採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發學生認字的熱情,用交流識字方法,個別讀、領讀形式來讀準本課生字,再讓學生展示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指出錯誤的讀音並邊聽邊想古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先整體感知古詩。

在整個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男女生分讀、表演讀、比賽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誦讀古詩,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美好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展開想象,深入詩意。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孩子是富於想象的,發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古詩,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配樂朗誦時,讓學生閉上雙眼,然後交流好像看到了什麼景色,學生在音樂與老師的誦讀中感受到了詩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賀晨曦說她好像看到了有一隻蜻蜓飛呀飛呀立在了荷葉上;錢嘉盈說她好像看到了樹陰照在了水面上;吳崢說他好像看到了泉水從泉眼裏流了出來,可以說朗誦和音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而想像對學生深入理解詩意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正確的。讀這首詩,小朋友看到的是什麼呢?他們想到的是什麼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時,我除了讓學生在教師配樂誦讀中想像看到的畫面外,還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從圖面中去感受詩的意境,並配以我的語言“泉眼很愛惜它的細細的泉水,不讓它們多流一點兒似的,泉水就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流出來……這樣的泉水,我們應該怎樣讀?”“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裏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歡嗎?是啊,連樹陰都喜歡得投進了池塘的懷抱了,你們瞧,它照在這片波光上呢!這句我們應該讀出什麼樣的心情?”……用語言來引導學生讀出詩的意境,並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哪裏應該停頓,指導學生朗誦,而詩的後兩行,我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誦,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一讀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把描繪的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而深深吸引。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薰陶,這足已!

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面對天性好動的一年級小朋友,繁瑣的講解、過多的斟字酌句,只會適得其反。

語文《小池》教學反思 篇5

《小池》是人教社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二冊的一首古詩。這首詩以渲染孩子們欣賞迷戀的蜻蜓輕落荷葉尖角的動人畫面表現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與情趣。整首詩情趣盎然,語言清新,充滿兒童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貼近兒童生活的教學內容爲促進孩子與教材的詩性對話、情感交流提供了極好的平臺。因此在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時,我把情感目標——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夏天、熱愛生活的情感作爲主目標貫穿教學始終。在確定知識能力目標、過程方法目標時,我除了考慮它們相對的獨立性之外,更多地考慮在達成這些目標的同時如何更有效地促進情感主目標的達成。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將整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重組,確定如下目標:

情感目標: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夏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知識能力目標:認識課文中“池、惜、陰、晴、柔、露、立”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會運用藉助熟字識字的方法。初步學習藉助朗讀體會詩歌意境。

爲了達成目標,我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鋪墊情感。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環境。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因此,在課前教師藉助多媒體播放一組以春天爲主題的古詩動畫畫面,調動起學生的感情,把孩子帶進了吟詩作畫的情境中。在課首教師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與知識經驗,創設了一個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調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詩,夏天是快樂的。”這樣的情感體驗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發並滋長。

(二)品讀詞句,積累情感。

在字詞教學中滲情。一篇文章的字詞教學與文章的情感脈絡在很多時候較難統一起來。爲了避免這一點,讓情感脈絡貫穿字詞教學,我的策略是:

①隨文識字,所有生字的教學分散在詩句的解讀中。

②對生字的教學做一翻詳略安排。與情感主線有關的字濃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詩《所見》中要求四會的生字,考慮到這個字和“惜”、“愛”是本詩歌的文眼,抓住這幾個生字的教學就能緊緊地抓住詩歌的情感線,所以我把“立”字作爲本堂課的四會字來教學,並給予濃墨重彩,爲情感目標的達成助力。與情感主線無關的生字教學(例如:池、陰、晴)我則通過在語境中復現淡化處理。

③從生字的不同角度滲透情感。“惜”從形入手,爲什麼“惜”要用豎心旁?讓學生明白心裏愛惜纔是真正的愛惜,泉眼從心底裏愛惜泉水,捨不得讓它多流;“立”從推敲其運用入手,體會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輕盈與自在;“柔”從義入手,給“柔”組個詞,詩中講大樹喜歡柔和的( )。這樣的教學努力體現識字與閱讀的整合,生字的教學基本與情感基調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讀中動情。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詩歌的教學淡化詩句逐詞逐句的理解,已讀代講,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課堂上自由地讀,讀出不同的感受來,帶着不同的感受讀,在充分朗讀中獲得初步的、獨特的情感體驗。

(三)啓發想象,豐富情感。

詩歌的語言凝練,往往留下許多不確定,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做適當的補白,以豐富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裏一首清涼的小詩,他們相憐相愛、相依相偎,那麼有情,那麼和諧。教學中,引導學生藉助畫面,展開想象,一起走進這恬靜、美麗的小荷池,一會兒是蜻蜓,一會兒做大樹,一會兒又成了詩人站在小池邊,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麗,去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去體味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積累,昇華情感。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葉圖,學生聲聲驚歎夏天荷塘美麗的同時也積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裏透紅等許多詞語與詩句。同時,讓學生自己去課外蒐集、誦讀跟荷花有關的詩歌與文章,這樣從課內的拓展到課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誦讀聲中,在生動的畫面視覺作用下,不但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從而發自內心的喜歡,發出由衷地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