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中國古代勵志的名言警句(通用210句)

中國古代勵志的名言警句(通用21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們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的提煉和總結。什麼樣的名言纔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國古代勵志的名言警句,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勵志的名言警句(通用210句)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7、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列傳》

10、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望嶽》

1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孟子·告子下》

1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4、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15、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6、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8、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19、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20、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21、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世,衆必非之。

2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2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0、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3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3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5、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36、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8、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

39、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4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4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4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43、文章合爲時而着,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

4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45、沒有受過教育的天才就好比埋在礦石中的銀子。——富蘭克林

46、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47、士爲知己者死。——《史記》

48、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

49、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5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5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52、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53、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54、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望嶽》

55、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

56、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57、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5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5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6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1、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2、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63、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

64、以身許國,何時不可爲?——《岳飛》

65、君子安平,達人知命。——《增廣賢文》

66、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67、不受苦中苦,難爲人上人。——《吳承恩》

68、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曹雪芹》

69、爲人莫犯法,犯法身無主。——《增廣賢文》

70、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曾國藩》

71、蚊蟲遭扇打,只因嘴傷人!——《增廣賢文》

72、高人求低易,低人求高難。——《增廣賢文》

73、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74、知天地萬物於一體,則能愛矣。——《曾國藩》

75、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蒲松齡》

76、人身不過表裏,氣血不過虛實。——《李時珍》

77、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羅貫中》

78、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79、人生憂患識字始,姓名粗記可以休。——《蘇軾》

80、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曾國藩》

81、營氣之粹,化而爲精,聚於命門。——《李時珍》

82、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曾國藩》

83、人世一大夢,俯仰百變,無足怪者。——《蘇軾》

84、燕子不進愁門,耗子不鑽空倉。——《增廣賢文》

85、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易經》

86、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羅貫中》

87、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白居易》

88、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羅貫中》

89、欲除君側宵人亂,須聽朝中智士謀。——《羅貫中》

90、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爲有處有還無!——《曹雪芹》

91、花陰重疊香風細,庭院深沉淡月明。——《王實甫》

92、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增廣賢文》

93、寧在人前全不會,莫在人前會不全。——《增廣賢文》

94、自重者然後人重,人輕者便是自輕。——《增廣賢文》

95、無恆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曾國藩》

96、能而示之以不能,用而示之以不用。——《孫子兵法》

97、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曾國藩》

98、東屋未補西屋破,前帳未還後又拖。——《增廣賢文》

99、莫怨天來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增廣賢文》

100、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

101、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論語》

102、無限朱門生餓殍,幾多白屋出公卿。——《增廣賢文》

103、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國藩》

104、賤不能臨貴,貧不能役富,疏不能制親。——《馮夢龍》

105、國尚農則守舊日愚,國尚工則日新日智。——《康有爲》

106、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諸葛亮》

107、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易經》

10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詩經》

109、人易老,事多妨,夢難長。一點深情,三分淺土,半壁斜陽。——《湯顯祖》

110、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曾國藩》

111、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論語》

112、你的心胸有多寬廣,你的戰馬就能馳騁多遠。——《成吉思汗》

113、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曾國藩》

114、昨宵愛春風桃李花開夜,今日愁秋雨梧桐葉落時。——《王實甫》

115、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羅貫中》

1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顧炎武》

117、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118、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戰國策》

119、文情不厭新,交情不厭陳。能存先昔友,留示後來人。——《湯顯祖》

120、天下英雄獨使君。髀肉復生猶感嘆,爭教寰字不三分?——《羅貫中》

121、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司馬光》

122、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爲國?——《史記》

123、言必行,行必果——民諺

12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論語

12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26、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27、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民諺

1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民諺

129、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

13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131、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孔子

132、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童銓

13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

13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35、人有坎,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

136、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朱熹

13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佚名

138、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139、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140、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141、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魯僖公五年》

142、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陸游

143、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蘇軾》

144、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道德經》

145、謙者衆善之基,傲者衆惡之魁。《王陽明》

146、草煙中尋粉黛,斜陽影裏說英雄。《孔尚任》

147、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增廣賢文》

148、志之所向,金石爲開,誰能御之?《曾國藩》

149、人言未必猶盡,聽話只聽三分。《增廣賢文》

150、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白居易》

151、欲讀天下之奇書,須明天下之大道。《蒲松齡》

152、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曹雪芹》

153、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154、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洪應明》

155、鶯逢日暖歌聲滑,人遇風情笑口開。《湯顯祖》

156、紅粉易妝嬌態女,無錢難作好兒郎。《增廣賢文》

157、正己然後可以正物,自治然後可以治人。《岳飛》

158、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生之感。《洪應明》

159、戰勝了敵人,我們共同分配獲得的財物。《成吉思汗》

160、我不如人我無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廣賢文》

161、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司馬光》

162、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增廣賢文》

163、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國藩》

164、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王實甫》

165、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諸葛亮》

166、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67、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財。《道德經》

168、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司馬光》

169、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諸葛亮》

170、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着力處。《朱熹》

171、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鄭板橋》

172、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爲。《顧炎武》

173、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74、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身怕不動,腦怕不用。志怕不堅,心怕不靜。機器不轉要生鏽,人不鍛鍊要減壽。

175、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爲有功耳。――朱熹

17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177、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178、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179、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180、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181、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唐淵明

1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老子》

183、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184、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85、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所言爲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86、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列子

187、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也——孟子

188、餘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屈原·涉江》

189、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行爲。——《詩經》

190、學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191、讀之以爲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尤袤

192、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章學誠

193、言必行,行必果。——民諺

19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論語

19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96、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97、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民諺

1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民諺

199、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

20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201、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童銓

202、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

203、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04、人有坎,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

205、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朱熹

206、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佚名

207、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208、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209、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210、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魯僖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