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範文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範文

《端午的鴨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這個單元是民俗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大多是寫各地節日風俗的,也有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描繪街頭商販吆喝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

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家鄉江蘇高郵地區的端午風俗,並且通過家鄉特產──高郵鹹蛋的精細介紹,表現了他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對童年生活的懷想。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悠悠文化,而民俗正是古老文化的反映,是值得保存的重要文化遺產。同時,民俗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學生較爲熟悉,也易於瞭解。但現實中的中學生有很多人並不瞭解這些風俗的來龍去脈,並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本篇課文,就是喚起學生對生活、對家鄉、對自己民族的重新審視,並由此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情操。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查找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對於作者汪曾祺,也許知道他,但對他的語言特點不是特別瞭解;對於傳統的民俗知道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夠透徹深入;對於自己的家鄉,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現出一種漠然;對於自己的生活總是覺得寡然無味總之,當代的中學生十分有必要進行民俗教育。

另一方面,初二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不知道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能夠理解和欣賞一般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積累。同時,對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見解。因此,只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創設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

  【設計理念】

生活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寬。語文教學應當體現實踐性這一學科特點。同時語文學習又是個性化的體驗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生活體驗閱讀文本,提高語文素養。

教師和學生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行爲和學習行爲,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尤其要很好地體現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善於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熱情;要巧於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還要客觀正確地對學生做出評價,要讓學生長有所進,短有所補。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的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細節的習慣。

4、通過對傳統民俗的瞭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操,並且形成自己對民俗的理解。

【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手段,蒐集和整理有關作者汪曾祺的資料,最好能閱讀幾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瞭解自己的家鄉,包括特產、地理風貌等。

自主合作小組: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學習小組,最好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各有所長,比如,誰打字速度快,誰查找資料快,誰的腦筋靈活,誰參與意識強等等。

教師根據內容要求,製作相關的資料庫和站,設計教學情境和導學策略,準備應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那麼,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哪些習俗?他爲什麼偏偏要挑選鴨蛋來寫呢?端午的鴨蛋的述寫過程作者又帶有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欣賞汪曾祺筆下的風俗小品文《端午的鴨蛋》。

(教師邊講邊展示端午節標誌性的圖片,如龍舟、糉子等,學生邊看邊聽,饒有興趣。)

  二、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兩分鐘快速閱讀,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解決。然後每組推薦一人朗讀一個自然節,注意字音,儘量讀出語調、感情,其他同學劃出你喜歡的句子。(大屏幕顯示原文,配樂,標註相應的注音)

師:同學們讀完了課文,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感覺?

文章出自誰的手筆?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理由是什麼?

(對於沈從文的介紹可以放在站上,課上可以略過不提)

(語言風格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應當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教師率先舉一個例子,如分析曾經滄海難爲水文白夾雜,讓人忍俊不禁,增添幽默與趣味。綜合學生們的發言,基本上可以把握住汪曾祺在本文的語言藝術風格)

師生共同小結汪曾祺在本文的語言藝術風格: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同學們剛纔所推崇的句子,其實基本上已經把這三種追求體現出來了。

  三、研討與探究

師:在作者的家鄉高郵,過端午有什麼風俗?作者寫風俗,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呢?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符,貼五毒,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懷念家鄉的感情(不做硬性要求)

師:十二紅裏爲什麼會有鴨蛋呢?鴨蛋有什麼特點?

生:鴨蛋黃是紅的。

蛋白柔嫩,蛋黃通紅,油多且細膩。

師:我們知道汪曾祺善於運用語言造型,在這部分內容中,你能找出一個例子嗎?(小組探究)

生:吱──

師:作者在介紹自己家鄉鴨蛋的名聲、特色時,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側面烘托,引用古籍,正面描寫。

師:作者在寫這些內容時,你覺得他融入了什麼樣的感情?

生:對家鄉的熱愛與自豪。

師:鴨蛋除了吃,還能玩。文中提到了鴨蛋絡子,這是什麼東西?有什麼講究嗎?

生:(看書,簡要描述)

師:爲什麼作者對如何挑選鴨蛋這種很小的事情津津樂道呢?這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生: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師:可以說,這是小事情,大態度,一種對待平常生活的態度。在我們平淡的生活裏,同樣有韻味有情致,只要你擁有一雙發現樂趣的慧眼,生活就會充滿趣味。

  四、拓展與體驗

師:我們知道了作者汪曾祺小時候是怎樣過端午的,你知道你的家鄉端午有哪些風俗嗎?你還知道有關端午的哪些知識?(上網看端午)然後告訴我,端午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暢所欲言)

師:這些傳統節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體現,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對於這些節日,我們應該抱着什麼樣的態度呢?(上網看新聞)

生:(學習小組討論)

師: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家鄉、對自己的民族沒有熱情;如果,我們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播放視頻)地活着,終有一天,我們的烙印會淡去,直至消失不見,那時的我們,根在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