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學習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關注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學習難點

學習品味富有情致和特色的重要語句,以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

學習方法: 自主、研討、探究。

  學習時數

二課時

  教學設想

中心環節是閱讀和討論。

 教學程序

預習—朗讀—質疑—討論—作業。特別說明:預習是課上預習

  第一課時

預習 課上預習(自主學習)

七項任務:

1.讀課文,查字典處理生字生詞。(工具書:《新華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成語詞典》等)

2. 查找相關資料:作者、背景等。

3、詳看課下注釋,瞭解相關信息,進一步理解課文。

4、再讀課文,同時標註自然段的序號並概括各段段意(一爲說話方便;二爲理清文章思路。)。

5、圈點勾畫重要語句並作賞析,做旁批(一段)、眉批(一頁)。

6、 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題。

7、寫出自己的疑惑。

說明:1、預習的閱讀方式——主要是默讀。(默讀最有利於思考,多用默讀,)

2、預習在課上預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讓同學們互相展示收集的有關汪曾祺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接力朗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力求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聽的思考:本文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說明設計目的:(1)檢查預習概況,包括字詞。(2)進行朗讀訓練:通篇朗讀,加強朗讀。(3)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思路:端午節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

2、.快速瀏覽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設計目的:鍛鍊快速整理信息的能力)

3、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爲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不能忘懷?(設計目的:訓練概括能力。)

明確:

三、品味語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朗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設計目的:(1)“用”課後題,由原來的二、三段擴展到全文,意在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2)繼續訓練朗讀)

  四、討論:.如何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的爭議?

課文結尾,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爲,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爲,由螢火蟲在鴨蛋殼裏閃閃發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閒適自由的風格。你看呢?

(明確:本題是一道發散性的問題。只要學生自圓其說就可以。認爲是贅筆者,主要是爲保證結構嚴謹,這對於中學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認爲“自然、隨意”者,實際上已經到對作者風格的品評了。)

  五、作業佈置:(任選一題)

1.假如你向大家推薦《端午的鴨蛋》,請寫一篇課文簡介;

2.請你介紹你記憶中的美好端午或其他傳統節日。

  教學反思:

一篇課文學下來了,靜坐反思,幾多得失。有幾點比較滿意:

一、學生學得很愉快。雖然是初次見面,但課前的有效溝通,以及一些方法的交流,師生減少了許多陌生,多了許多默契,有效的溝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整個課堂學生參與面很廣,回答積極,課堂氣氛輕鬆愉悅。

二、學生能掌握一些學習記敘類文章的一般的學習方法,因爲預習課的七項任務,不但適合本課的學習,也適和其他課文的學習,能以此教給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基本方法。

三、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其中有一個問題:“作者爲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難以忘懷?”我設計了讓學生用給定的句式:這是---------的鴨蛋,因爲“----------”。前一問需要學生的概括能力,後一問則進一步鍛鍊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因爲難易適度以及恰當的引導,學生做的非常好。

人常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確乎如此。儘管在這之前我非常認真的研究了教材,設計了教學,研究了學情,但依然也有很多遺憾。比如:在備課時我就將“學習品味富有情致和特色的重要語句,以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作爲學習難點重點了,在自主學習時,也作了必要的引導,但在課堂上學生對本文的語言品析的依然有些遺憾,汪先生的語言風格確實獨具風味,恰當的使用方言及淡淡的幽默學商再反覆讀文後,能有較好地把握,但對其‘平淡而有味’的語言風格,確實知其然卻不能準確地說出其所以然來,雖然能說個大概,但總感覺未盡如意。課堂上很是糾結,遇到這種時候,教師該怎麼辦呢?2011版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該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因爲我不想過多的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所以也就沒有做太多的講述,也因爲引導不多,所以感覺這一語言風格品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