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傷仲永》同步練習附答案

《傷仲永》同步練習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1、在下面各句橫線上補上原句省略的成分。

《傷仲永》同步練習附答案

⑴明道中,____從先人還家,____於舅家見之,________十二三矣。

⑵______借旁近與之,_______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2、你能一眼看出下列加粗詞語中誰的用法“與衆不同”嗎?()

A、父利其然也B、稍稍賓客其父

C、不能稱前時之聞也D、一狼洞其中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B、忽啼求之

C、餘聞之也久D、或以錢幣乞之

4、火眼金睛!下面句子誰被翻譯錯了?選出來()

A、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

譯:又過了七年,我回到揚州,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

B、餘聞之也久

譯:我早就聽說過這件事了。

C、稍稍賓客其父

譯:漸漸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

D、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譯: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

5、做個小翻譯!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加粗的詞的意思。

⑴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細閱讀下列選段,完成練習。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6、⑴第一段寫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哪些語句介紹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世隸耕”爲“___________”作了鋪墊,襯托了方仲永_________。

⑸讀了此文,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列文段,做段後練習。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zhé,就)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tà)之。已而(過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何,怎麼)不聽其所爲?”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通“冊”,指書卷)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冕小兒,恬(安然)若不見。

7、⑴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看誰又快又準!)

A、竊入學舍()B、夜潛出()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D、父怒撻之()

⑵做個小翻譯,翻譯下列句子。

A、已而復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寫出文中最能表現出王冕讀書專心入迷的一句。

【參考答案】

1、⑴吾吾仲永

⑵其父仲永

2、C

3、A

4、A

5、⑴同縣的人,對他感到很驚奇,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用錢幣求仲永題詩。

⑵他的父親以爲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着仲永四處拜訪縣裏的人,不讓他學習。

⑶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後成爲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爲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6、⑴仲永幼年作詩非凡天賦其父貪利而“不使學”的錯誤做法

⑵第一階段指物作詩立就;

第二階段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泯然衆人矣。

⑶原因是其父貪圖小利,眼光短淺,“不使學”。

⑷未嘗識書具非凡的天賦

⑸略

7、⑴A、偷偷地

B、偷偷地

C、離開

D、打

⑵A、過後還是像當初那樣。

B、兒子這樣癡迷(讀書),爲什麼不讓他去讀書呢?

⑶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