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秋遊》語文教學反思

《秋遊》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秋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遊》語文教學反思

《秋遊》語文教學反思1

《秋遊》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瞭,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 “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裏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秋遊》語文教學反思2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生活積累,我將開學初設計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調整:

一是導入部分,不以教師的激情描述和指導看圖導入,而是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帶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後,一邊吟唱《郊遊》,一邊利用複習成語作爲課的入口。複習完跟秋天有關的四條成語後問學生:“在你腦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學生有的說:“我腦中的秋天很美麗!”有的說:“秋天是金色的。”此時,學生對秋天的印象還比較侷限,只停留在很膚淺的視覺、聽覺、嗅覺的感官上,而從自己的情感內心和表達上還沒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順勢將話題一轉:“今天我們再跟着課文〖感謝您瀏覽!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中的孩子一起去郊遊。”這樣,課文被自然地出示出來,也將課引入了新課。

二是對圖的利用稍作簡化。在這裏,圖主要用作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睜眼時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環境中,然後讓他們簡單描述看到的孩子們的歡快情景,對環境作整體感知,靠近課文內容。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再現當時開心的場面,起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所以孩子們在課文學完之後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說:

“我似乎看見了藍藍的天空和秋天美麗的田野,我還看見了劉徐偉(我班學生)在忙着逮螞蚱。”

“我覺得我來到了草地上,小朋友正在追我呢!”

“我看見小鳥了,我對着小鳥大聲喊,叫小鳥小鳥快下來和我做朋友。”

“我對着藍天亮開了嗓子……”

三是將課堂的重點轉向學生朗讀的訓練。抓住重點詞語反覆品味朗讀,從而體會秋天的美麗。體會孩子們面對秋天美麗變幻無窮的天空和色彩斑斕的天也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第一自然段雖然內容很簡單,但是要重點理解“漸漸”和“郊外”不可以生硬,“郊外”一詞從抓住導入時候的唱歌“郊遊”引開,秋天到郊外去遊玩便是“秋遊”,又點明題意,又理解詞義,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過教師朗讀故意遺漏“漸漸”,在幫助別人中孩子們發現了這一個詞的重要,感受到秋風初起,天氣漸漸變涼。

第二自然段,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藍天白雲的變幻無窮,因爲自己課前有深刻的體驗,於是美麗的雲彩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變成了可愛的圖像,再也不侷限於課文中的白兔和綿羊,他們頭腦中勾勒的具體畫面全部展現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讀興趣自然被激發,朗讀情感被調動,可愛、調皮的白雲成了他們的朋友。而對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際,孩子們很難感受,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天空的無邊無際,同時又積累了詞語。

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想象練說農田裏稻子黃了,黃得怎麼樣?高粱紅了,紅得怎麼樣?感受農田的色彩斑斕的美,進而進入豐收的.愉悅。然後在反覆朗讀,比較朗讀中體會“黃了”“紅了”“白了”中農民伯伯的豐收喜悅之情。

四是注意課內與課外互動,教材向閱讀積累延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讓孩子帶着課堂學習的好奇心走進大自然,走進課外閱讀這纔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侷限於課本的學習永遠是封閉的學習。學習中讓孩子在課內和課外中互動,課內所學的知識、情感在課外充分的展現,孩子們在課外積極的表達,展示自己的情感,他們對着藍天高喊,他們看見每一種農作物都驚呼不已,他們看見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滿足陶醉狀,然後裝模作樣地吟上一首自創的小詩或想到一個詞。看見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後交換自己所瞭解的芝麻。看見蘆葦就想起了《小池塘》,說這是大眼睛的長睫毛……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愛護孩子們從小自帶的那麼一點“閱讀好奇心”應該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那麼小心翼翼。於是,孩子們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在課堂上我讓他們在表達中嚐到擁有知識的自豪,於是導入時個個都積極地舉手把積累的秋天的詞語彙報。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孩子們不滿足於教材中只描寫的農田的美景,他們想到了果園的芳香:蘋果紅了,梨子黃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臉……於是他們想到了兒歌《秋天到》,情不自禁地背誦起這首詩。於是他們想到了“瓜果飄香”“豐收在望”等詞。

學完課文,在將課後閱讀與積累在課堂上展現,把平時讀到的描寫秋天的兒歌讀出來,背出來,於是孩子們背起了《識字一》,記起了《秋天的信》,讀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葉飄飄》……我也適時推薦幾篇充滿童趣的描寫秋天的詩歌。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無疑很濃厚,同時更激起了孩子課後閱讀的慾望

我以爲課堂只是孩子學習的起點,孩子語文學習的主陣地不在課堂,而是在生活的點滴,自己去閱讀中學習,自己去生活中閱讀,在平時經歷的點滴中有情感有表達的慾望,這纔是真正的學習。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和過程還是清晰可見的,而且已經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但課堂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可充裕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連貫訓練常規過程中學生學的情感線和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