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秋聲賦》語文教學反思

《秋聲賦》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我是把這節課當作研究課來上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能夠引起聽課教師的爭鳴,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看用這種方法上語文課究竟行不行,同時,也希望能夠利用這次機會大膽實踐一下自己早已有之的教學設想,並能得到專家指點。

《秋聲賦》語文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感思:

1、原創性。《秋聲賦》在其它版本的教材裏未選,所以沒有任何現成的教學用參考資料,之所以選講這篇課文,從某種程度上說,就在於可以自己逼着自己白手起家,自設爐竈,辛苦是肯定的,但自我錘鍊的力度和效果也是明顯的。在備課的過程中,許多原本模糊的、感性的認識和想法逐漸沉靜下來,變得清晰、理性,可行性也明朗起來。這愈發堅定了我一定要上好這節課的信心!

2、創新性。以往在不同的場合聽過許多節語文課,聽課時我常常換位思考:如果是我,我該怎麼上;如果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怎麼上。這樣,就自以爲發現這樣兩個問題:一是不少教師的講課沒有深度和新意,沒有自己的學術思想和個性(或許原本也有,卻不敢貿然在公開課上展示),缺少人文氣息與魅力,課堂氛圍表面的“虛假繁榮”難以保障上課質量的落實。二是教師講課程式化,彷彿大家不約而同的一定要遵循某種套路,不難設想,長時間帶領學生用固定的方式解讀課文,會不可避免的束縛學生的思維多樣性,這是很可悲的,也許,語文在學生心目中的學科地位很差和以上兩點不無關係,所以,我主張能夠用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角度來觀照文本,那樣,就會柳暗花明,獲取新的教學靈感。以這節課爲例:我嘗試採用從哲學和美學兩個層面來構建教學框架,強調教學的深度、廣度和審美動能,強調對學生獨立鑑賞能力與方法的培養,並相應介紹有關哲學、美學原理,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和研讀新天地。

3、啓示性。很早就想和各位語文同仁交流這個問題。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如果我們的每節語文課都能或多或少地帶給學生一些啓示,使他們能夠從課堂上得到某種豁然開朗的精神愉悅,使他們能夠在生活的量的積累上產生思想認識的昇華,並能將這種課堂體驗延伸到課外,那該多好!啓示性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思想認識和審美能力的前提,沒有啓示性的課堂我認爲學生取不到“真經”,是很可悲的。基於此,這節課在設計上我強調了“文質哲”文章學習“萬能三角”的普遍性,“起承轉合”基本寫作思路的可操作性,以及對文章主題把握的多義性,讓學生能夠領悟並初步掌握最簡潔有效的學習方法,從收穫中得到啓示:只要掌握了學習規律就會事半功倍,學習就會變得輕鬆、高效,從而善學、樂學。我想借這節課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只要認真鑽研和實踐,就會找到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另外,如果是公開課或研究課,一定要讓聽課的老師能從執教者的教法上得到某種啓示(利弊互現),這樣才更易於產生爭鳴和討論,才能切實提高我們的教研質量。

4、不足:課文的主題多義性我先行列出三條,讓學生選擇驗證,從實際效果看:一是如果放手讓學生總結出這三條,再自行驗證,那樣教學過程會更顯圓潤。二是肯定還有其它見解,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沒能讓學生充分發揮開來,總覺得不過癮。另外,精心設計的四個研究性課題和“起承轉合爲什麼這樣美”的美學規律研討(原本設想應爲本課的一個亮點)也因時間關係未能進行,殊爲遺憾。

以上拙見,遺笑於大方之家,還望不吝賜教,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