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11篇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秋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11篇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1

《秋遊》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的教學內容,主要目的是通過具體的情境,體驗“改商”的過程,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有以下幾個優缺點:

一、創設生活情境能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

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數學情境,把那些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慾望。本課我以秋遊圖片欣賞爲引子引出情景圖,讓學生髮現信息,解決問題,激起孩子們的求知慾。

二、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主人。

在教學中,我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學會調商的過程,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新課標提倡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我根據本課教學重點、難點的突出,從而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能夠抓住重點,層次分明,不至於讓學生走入誤區,從而浪費學生更多地寶貴的精力。

四、在練習的安排上也比較有層次,由淺入深,學習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有二點:

一、我在本節課也有點拘束,不能做到“收”“放”自由,對學生的思維“收”得太緊,也太快了,感覺她們好像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一樣,我應該相信學生,應該再“放”開些。

二、在交流算法過程中,雖然我抓住了“調商”這一教學重點,但沒有讓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充分的發言,也沒有達到強化、鞏固的效果,好像走了一個過場,沒有深入。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2

“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文章開頭,爲了讓學生體會“漸漸”這個程度副詞,我創設兩個情境,分別請兩個學生演示場景。同時,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這句話回憶《練習1》中學習的“秋風送爽”這個成語。第二段關於天空的描寫是重點。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對天空之美的描寫,複習《練習1》中的“天朗氣清”這個成語。同時這段重點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讓學生再進行句式擴展。第三段寫農田裏的秋景,這和《秋天到》第一小節中“秋天莊稼長的好”有相似處,我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同時請孩子們比較哪個比較好。

這次教學的不足之處有兩點:

一,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孩子對秋天、秋景、秋遊的感觸不深,沒有豐富的感性材料,孩子們的提出的問題都在我創設的情境中,沒有真正達到在做中學的教學效果。

二、沒有深入進行閱讀教學。我應該選取課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進行重點的閱讀教學,教給孩子科學的閱讀方法。而不是僅僅採用單個讀、齊讀、教師示範讀等傳統模式。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3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除了朗讀,本篇課文我採用了圖文結合,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我着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然後根據學生的描述,引導學生把這美景讀出來?”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藍天亮開嗓子。

但是我也存在很多不足,語言不夠簡練、傳神。教師的文化底蘊無法作秀,儘管準備了一肚子的美詞佳句,但卻不能靈活的運用、恰當的運用。評價也比購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導、過渡。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4

《秋遊》是蘇教版第三冊中的教學內容,課文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落實在指導朗讀上。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以外,課文的插圖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瞭,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生共鳴。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 “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裏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具體的情境,體驗“調商”的過程。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教學中,我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數學情境,把那些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慾望。教學時,我讓學生說一說情境圖上的信息,然後討論怎樣安排乘車,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引出第(1)題;接着估計商的得數。教材中呈現了兩種估計的方法:一是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估計約需要 9 輛車;二是車輛數直接取整十數,知道需要的車輛應比 10 輛少。在討論時,學生可能會有其他的估計方法,只要他們說得合理,就應肯定。在試商的過程中,學生仍會把“34”看作“30”來進行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會發現“9 × 34的積”比被除數大。那麼,積大了說明什麼,爲什麼會大呢,這些都是討論的重點問題。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麼商是改大還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6

《秋遊》一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美,易於模仿,所以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三次說話訓練。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練習用“有時……有時……”來說話,孩子們發揮想像,說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幾隻白鴿,有時像一羣白鵝。”“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一根棉花糖,有時像胖胖的麪包。”……最後還有一個孩子說:“天空真像一個魔術師。”這句話總結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換詞語,“稻子黃了”可以把“黃”換成“金黃金黃”、“黃燦燦”;“高粱紅了”可以把“紅”換成“火紅火紅”、“紅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換成“雪白雪白”。 然後擴充這一句話,變成:“農田裏,稻子黃了,就像……;高粱紅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們說得也不錯,他們結合我出示的畫面展開聯想,也有同學運用課外閱讀的積累將句子補充完整了。

最後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學生結合自己遊玩的感受做了補充。

由於二年級開始對寫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平時在課堂上需要多一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訓練,鼓勵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7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寫了秋天的特點,爲了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第二、三自然段,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千變萬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斕,美在豐收。在學生有了整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你來做魔術師,也來變白雲。這樣美麗的黃色、紅色、白色,分別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可以把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麼。我着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後,再請他們讀出這種美來,這時我有意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創設了朗讀情境,激勵了情緒,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主動投入,真情流露。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8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它生動地講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描繪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將大體意思表達出來,能結合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因此,課伊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天高雲淡,雁過留聲,美麗的秋天到了,在這金風送爽的時候,你們最想幹什麼啊?”學生們各有各的說法,也勾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都向往着想出去遊玩。

接着,我在朗讀上作了示範,讓學生聽我讀課文,孩子們都非常認真,並且有幾個學生還跟着我一起輕輕地讀,見此情景,我便乘熱打鐵,要想像老師這樣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讀水平,那就讓老師先來考考你們的預習情況,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他們基本都能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有幾個還能在識字的基礎上,對這些詞中難懂的進行了解釋,加上我給予的評價,其他的孩子對他們更是佩服不已,沒花多少功夫,字詞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看來,教師的引領,語言的激勵,榜樣的示範,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用的,不僅興趣足,而且也學得快。

這篇課文的還一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形象生動。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些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打滾兒、逮螞蚱熟悉不過,因此,我一邊結合課文插圖,一邊和孩子們聊聊自己成長的生活經驗,個別的孩子還進行了語言的描述,以及動作的表演,使孩子們彷彿已經來到了野外,在盡情地玩耍,從而體會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開心哪!”另外通過“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把課文引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從而爲寫話打下基礎。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9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生活積累,我將開學初設計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調整:

一是導入部分,不以教師的激情描述和指導看圖導入,而是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帶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後,一邊吟唱《郊遊》,一邊利用複習成語作爲課的入口。複習完跟秋天有關的四條成語後問學生:“在你腦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學生有的說:“我腦中的秋天很美麗!”有的說:“秋天是金色的。”此時,學生對秋天的印象還比較侷限,只停留在很膚淺的視覺、聽覺、嗅覺的感官上,而從自己的情感內心和表達上還沒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順勢將話題一轉:“今天我們再跟着課文〖感謝您瀏覽!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中的孩子一起去郊遊。”這樣,課文被自然地出示出來,也將課引入了新課。

二是對圖的利用稍作簡化。在這裏,圖主要用作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睜眼時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環境中,然後讓他們簡單描述看到的孩子們的歡快情景,對環境作整體感知,靠近課文內容。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再現當時開心的場面,起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所以孩子們在課文學完之後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說:

“我似乎看見了藍藍的天空和秋天美麗的田野,我還看見了劉徐偉(我班學生)在忙着逮螞蚱。”

“我覺得我來到了草地上,小朋友正在追我呢!”

“我看見小鳥了,我對着小鳥大聲喊,叫小鳥小鳥快下來和我做朋友。”

“我對着藍天亮開了嗓子……”

三是將課堂的重點轉向學生朗讀的訓練。抓住重點詞語反覆品味朗讀,從而體會秋天的美麗。體會孩子們面對秋天美麗變幻無窮的天空和色彩斑斕的天也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第一自然段雖然內容很簡單,但是要重點理解“漸漸”和“郊外”不可以生硬,“郊外”一詞從抓住導入時候的唱歌“郊遊”引開,秋天到郊外去遊玩便是“秋遊”,又點明題意,又理解詞義,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過教師朗讀故意遺漏“漸漸”,在幫助別人中孩子們發現了這一個詞的重要,感受到秋風初起,天氣漸漸變涼。

第二自然段,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藍天白雲的變幻無窮,因爲自己課前有深刻的體驗,於是美麗的雲彩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變成了可愛的圖像,再也不侷限於課文中的白兔和綿羊,他們頭腦中勾勒的具體畫面全部展現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讀興趣自然被激發,朗讀情感被調動,可愛、調皮的白雲成了他們的朋友。而對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際,孩子們很難感受,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天空的無邊無際,同時又積累了詞語。

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想象練說農田裏稻子黃了,黃得怎麼樣?高粱紅了,紅得怎麼樣?感受農田的色彩斑斕的美,進而進入豐收的愉悅。然後在反覆朗讀,比較朗讀中體會“黃了”“紅了”“白了”中農民伯伯的豐收喜悅之情。

四是注意課內與課外互動,教材向閱讀積累延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讓孩子帶着課堂學習的好奇心走進大自然,走進課外閱讀這纔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侷限於課本的學習永遠是封閉的'學習。學習中讓孩子在課內和課外中互動,課內所學的知識、情感在課外充分的展現,孩子們在課外積極的表達,展示自己的情感,他們對着藍天高喊,他們看見每一種農作物都驚呼不已,他們看見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滿足陶醉狀,然後裝模作樣地吟上一首自創的小詩或想到一個詞。看見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後交換自己所瞭解的芝麻。看見蘆葦就想起了《小池塘》,說這是大眼睛的長睫毛……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愛護孩子們從小自帶的那麼一點“閱讀好奇心”應該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那麼小心翼翼。於是,孩子們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在課堂上我讓他們在表達中嚐到擁有知識的自豪,於是導入時個個都積極地舉手把積累的秋天的詞語彙報。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孩子們不滿足於教材中只描寫的農田的美景,他們想到了果園的芳香:蘋果紅了,梨子黃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臉……於是他們想到了兒歌《秋天到》,情不自禁地背誦起這首詩。於是他們想到了“瓜果飄香”“豐收在望”等詞。

學完課文,在將課後閱讀與積累在課堂上展現,把平時讀到的描寫秋天的兒歌讀出來,背出來,於是孩子們背起了《識字一》,記起了《秋天的信》,讀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葉飄飄》……我也適時推薦幾篇充滿童趣的描寫秋天的詩歌。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無疑很濃厚,同時更激起了孩子課後閱讀的慾望。

我以爲課堂只是孩子學習的起點,孩子語文學習的主陣地不在課堂,而是在生活的點滴,自己去閱讀中學習,自己去生活中閱讀,在平時經歷的點滴中有情感有表達的慾望,這纔是真正的學習。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和過程還是清晰可見的,而且已經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但課堂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可充裕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連貫訓練常規過程中學生學的情感線和教師。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10

前不久,執教了《秋遊》這一課,頗有感悟,現總結如下:

一、提供動口的平臺

讓孩子興致勃勃地說,讓孩子一吐爲快,讓孩子能說會道,這是孩子的需要,是語文教學培養的一項目標,也是主動學習的一個標誌。本節課通過想象填空: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有時像()。看圖填空:同學們有的(),有的(),有的()。等一系列形式,喚醒孩子的思維意識,拓展孩子的想象、說話空間。

二、創設動手的條件

“動腦又動手,纔能有創造”。讓孩子充分動手,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感悟。本節課爲了增強孩子對秋天“色彩斑斕”這一認識,我採用了讓孩子爲簡筆畫“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填空等方式,在發揮孩子主動性的同時使其創造性也得以展現。

三、拓寬動腦的空間

“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語文學習中要讓孩子多動腦、能動腦、愛動腦,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本節課中,我進行了如下設計:(1)運用“螞蚱”圖片,直觀感知,鼓勵其多方查找資料,增長知識。(2)讓孩子在讀詞中釋詞,在釋詞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給默讀的方法,學會集中注意力默讀。……

四、營造寬鬆的環境

低年級孩子因年齡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針對這一特點,我結合課文意境,採用了吟誦“秋”詩,放聲唱“秋”,配樂讀“秋”等手段,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和諧、優美的意境中好學、樂學、善學。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11

《秋遊》這篇課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情景。我覺得這節課的亮點就在於我能隨着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朗讀爲主,串起看圖、想象、說話,讓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說說中,用心體驗。不足之處就是學生讀的還不夠多,學生在感悟的時候不夠深刻,讓學生說的少。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總寫了老師帶領學生去郊遊。我讓學生用“誰和誰什麼時間去哪兒幹什麼”這個句式說話,先整體感悟整篇課文的內容。學生能簡單的把話說完整,把句子表達清楚。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通過寫景來展示秋天的美,在這兩段,我通過播放圖片和範讀,讓學生感受秋天,感受各種色彩。並在讀和理解的過程中去思考與顏色有關的詞語,如“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中的“黃、紅、白”相關的詞語,拓展了學生的詞彙量,並用這些詞語來說話,如:稻子黃了,像————,這樣也鍛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在指導學生用“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想象說話時,圖片放得過快,對學生的說話沒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學生想象的內容比較單一,教師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適時啓發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讀出了莊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話讀得不夠流暢,欣喜的語氣還不夠。如果我在備課時能夠充分研讀教材,把場面和語言表達形式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朗讀,那麼學生纔會在讀中體會莊稼豐收時農民伯伯內心的愉悅!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寫了秋遊時的人物的各種狀態,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但是這句話讓學生說的有點少,我自己也沒有完全給學生點透,可能有些同學沒有完全掌握。

我想,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自己把教材研讀通透纔是最重要的,這樣上課也會更流暢,學生接受的時候才能更輕鬆,老師才能上好一節完美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