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秋天》語文教學反思

《秋天》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秋天》一詩,語言活潑,節奏明快,富有情趣,非常適合指導學生朗讀品味。現當代詩歌的教與學,我所能想到的,還是“讀”。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蔣老師能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生字詞的朗讀與指導,特別是兒化韻的朗讀指導,重視生字的形的識記。注重運用多媒體拉近孩子與秋天中的物象的認知,重視了引導學生的對詩歌的感知與朗讀。聽了課後,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與各位商榷。

《秋天》語文教學反思

第一,讀要有層次性。詩歌,非常適合朗讀。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在認識字詞後,首要的是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把已認識的字詞落實到句子段落中,從而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其次,要在讀中理解字詞的意思。這首詩雖然曉暢簡潔、清爽明瞭,但站在學生角度,還是有詞語需要理解,如“嬌、羊腸小路、嚷”等,需要在讀的過程中加以理解,以達到逐步深入的目的。再次,在讀中抓住意象,瞭解節意。只有步步深入,才能讀得有味,讀得有效。

第二,要體現質疑解疑的過程。蔣老師在學生第一遍讀文時提出了一個要求,不懂之處做上記號。我覺得要對這一點善加利用,無論在詞語句子還是整個文章中,要體現質疑解疑的過程,師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提煉出來,以引領下文的教學。

第三,學習的內容要有選擇。老師把第一節內容的學習安排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第一小節在整個文章中起總起作用,總寫了秋天的特點。這一節的內容理解要建立在對下文各小節理解的基礎上,一開始就來學習理解,缺乏基礎來支撐,因此有較大的難度,不適宜在第一課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