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說課稿集合9篇大綱

【熱門】說課稿集合9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說課稿集合9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本組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爲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十分豐富。學生可以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中,體會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荷葉圓圓》這篇散文詩輕快活潑,充滿童真童趣。特別利於啓迪學生智慧,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課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學習這篇課文會讓我們感受到充滿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其中二至五自然段結構相近,是重點部分,要注意激發想象,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語言文字訓練。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後“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針對如何激發一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我設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朗讀,自讀自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教師應充分發揮文本潛在的價值。讓學生學習文本就是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支撐點,有了這樣的支點,他們纔能有“千里之行”的語文學習與研究足跡,也纔能有“行千里”的語文素養髮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大量朗讀的時間和朗讀的形式,有自讀,齊讀,指名讀,挑戰讀,到最後的邊做動作邊讀,一系列的朗讀層層遞進,從讀通,讀懂,品讀,情感也得到昇華。

採用 “圖片式”板書,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中讀懂課文,在讀中體會荷葉帶給四個小夥伴的快樂,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2.能根據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初步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學寫“朵、機”兩個字。

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如何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成爲教學中的一大問題。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很重要,爲理解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首先就設計帶着問題自由朗讀全文。能解決問題,就說明對全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課文充滿童真童趣,段落結構相同,因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讀自悟,個人朗讀、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提出具體的朗讀要求,讀後評價,使學生朗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夥伴讀文,邊讀變想,邊讀邊演,抓住不同小夥伴的不同表現,隨機認讀詞語,根據重點詞語自編動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會了朗讀,在他人的評價中產生了信心,就會自然而然的喜愛朗讀

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降低了背誦的難度。鼓勵學生背誦別人背誦的段落,激發了他們超越他人的信心和勇氣。小組表演競賽,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朗讀訓練,學生一定會對朗讀產生興趣。長此以往,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變成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爲,閱讀的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小露珠》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語句優美,富有兒童情趣。文章通過小動物對小露珠的讚美,表現小露珠的外表美;通過描寫“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都裝點的格外精神”讚揚小露珠的心靈美;並通過描寫小動物和植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歡,讚揚了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最後,小露珠與大夥兒一一告別,一句“我明天還會來的”充滿人性化的安慰,使離別沒有絲毫的傷感,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說目標。

1、繼續鞏固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2、練習有感情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對課文加強朗讀感悟,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

三、說教法。

我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①誦讀感悟法 ②讀中想象法

《小露珠》這篇文章語言優美,只有在反覆的感情朗讀和想象中才能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意境,才能體會其中的感情。具體教學方法的採用,我將結合教學程序的講解作詳細的說明。

四、說流程。

《小露珠》一課的教學,我用三個課時來完成,具體任務安排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理解課文。

下面,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簡單列舉如下:

1、複習生字詞。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聽寫詞語,接着出示詞語,讓學生對照檢查自己詞語的書寫,最後讓學生採用多種方式認讀詞語。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鞏固字詞,因爲小學階段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何況我面對的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呢?我認爲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2、誦讀感悟,讀中想象。

《小露珠》這篇課文語句優美生動,適合採用此方法來教學,具體說來,是這樣的:

① 學習第一自然段

我讓學生誦讀,讀後談感受,接着再讀課文,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感悟小露珠的形成。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爬呀”“滾呀”“越來越大”“越來越亮”是小露珠的形成過程。最後我指導學生學生朗讀這一段。

② 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幾個自然段,找出這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五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似,主要寫小動物們對小露珠的讚美。我讓學生帶動作邊表演邊誦讀讚美的話語,通過表演“蹦到大荷葉上”、“爬到草稈上”、“落在花朵上”等動作,讓學生體會小動物們的可愛。接着提問:“小露珠像什麼呢?”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語句:“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進行簡介板書(鑽石、水晶、珍珠)。

③ 學習第六自然段

“不光小動物們喜歡小露珠,植物們也很喜歡,爲什麼呢?”讓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這段教學,我抓住重點詞語“光彩熠熠”、“生機勃勃”和重點語句“把所有的植物都裝點得格外精神”作爲感悟的突破口。並指導學生讀出喜悅的感情。

3、總結全文,背誦(1—6)節。

最後我讓學生感情朗讀全文,並做總結。總結時,我提出以下兩個問題:①你們喜歡小露珠嗎,爲什麼?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學生說出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更美。②你喜歡這美麗的大自然嗎?爲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大自然動物、植物和小露珠的和諧、融洽和美麗。這篇課文語句優美,是語言積累的好材料,所以我指導學生背誦課文,讓學生在朗朗的背書聲中結束這一課的教學。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節課內容的濃縮,我本課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

閃亮、透明、圓潤(外表美)

15、小露珠

無私奉獻(心靈美)

說課稿 篇3

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紙品樂陶陶》,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紙品樂陶陶》是湘版四年級上冊第三課的教學內容,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趣味性強,富於新意,符合新課標理念。本課中所選材料是學生熟悉的各類紙材,通過捏、搓、卷、折、粘等手段進行藝術造型,將生活中的美經過自己的再創造,運用到生活中去。所表現的形象裝飾性強,美感十足,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的良好素材。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爲兩個活動,我選擇的內容爲活動一。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他們已經接觸過撕紙、摺紙、剪紙等紙製品藝術造型的設計,具備一定的動手製作能力,較繪畫而言,他們對手工製作更感興趣。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過渡時期,他們性格活潑,具備一定的合作與交流能力,是學生創新思維成長的關鍵時期。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20xx版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本節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掌握紙團、紙繩粘貼畫的方法技巧,感受紙製材料的特性,培養動手能力、造型能力等美術素養。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參與活動,體驗製作的樂趣,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作品的美感,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養成耐心細緻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於指導學生掌握紙團紙繩的製作及拼貼方法,培養美的情感。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設計製作出有創意且精美的裝飾畫。根據教學需要,課前,我會安排學生準備好皺紋紙、固體膠等必備用品。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指導思想。本節課,我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採用啓發法、演示法、比較法引導學生掌握基本技能,採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大膽創造,使課堂呈現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氛圍。

  五、教學過程

最後,我重點說說教學流程。我將本節課的設計確定爲四個環節:“賞析範作,激趣導入→討論交流,掌握技巧→創作表現,體驗樂趣→展評交流,拓展延伸”

環節一:激趣導入,賞析範作

美術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課一開始,教師問同學們:在你們身邊看到過的',摸得着的,你認爲什麼最美?讓學生大膽發言,充分感觸身邊的美麗物體,激發了情感的同時,也爲後面的創作打下基礎。然後我請大家共同欣賞我事先準備好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欣賞。誰能告訴我這個作品是由什麼做成的呢?讓學生近距離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受材質的美感,體驗它的淺浮雕效果。引導學生髮現這些漂亮的作品原來都是用紙團和紙繩拼貼成的,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充滿着創造。作品賞析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順利地導入了課題――紙品樂陶陶。

環節二:討論交流,掌握技巧

同學們:你們想親手製作喜歡的粘貼畫嗎?師生一起交流方法。 本環節具體分爲三個步驟:

首先,嘗試製作紙團和紙繩,體驗紙材的使用方法。教師先讓學生自主練習一至兩分鐘,再集中就相關要點與學生展開交流。爲什麼有的紙繩很粗有的很細?怎樣使紙團的大小基本一致?怎麼搓紙繩不易鬆散?通過演示、指導,使學生掌握紙團大小、紙繩長短、鬆緊與搓的手法,材料的選取有關係,讓學生在初步操練中感悟美術的獨特魅力,同時爲後繼學習奠定了基礎。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通過嘗試,學生興致高漲,躍躍欲試。這時,教師適時拋出問題:“準備好了這些紙繩和紙團,你想用它們製作什麼畫面呢?”通過描述,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表象,從而完成作品的初步構思。教師適時歸納,動植物、人物、風景等簡明的圖案均可作爲本次創作的素材,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最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簡要說出製作的步驟:構圖――塗膠――拼貼,教師將“畫→塗→貼→壓”四環板書在黑板上,並強調製作的要點:作品大小要適宜;色彩搭配要合理。根據皺紋紙的特點和色彩搭配原理,我們選擇黑色卡紙作爲底版,這樣效果會更好。

環節三:創作表現,體驗樂趣

考慮手工活動所需時間較多,我安排兩人爲一組共同完成任務,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他們的集體智慧與團結協作能力。在創作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構思及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可以讓其自由發揮,有的學生可能基本方法還沒有很好的掌握,教師要適當的進行指導與幫扶,充分運用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出新的形象。同時,活動中需強調用剪刀時應注意安全,並注意環境衛生的維護,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活動中,教師可播放一定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體驗美術創作帶給他們的樂趣。

環節四,展評交流,拓展延伸

學生將自己的創意轉化成爲具體成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種創新。完成創作的小組將各自的作品粘貼到相應的展區後,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他們的觀察和感受,發現自己作品中的閃光點,並相互欣賞,產生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教師根據激勵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結合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學生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積極的態度和創新意識,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最後,教師向學生展示幾幅用其它不同材料製作成的裝飾畫,引導學生欣賞,將美術與生活聯繫起來,感受相似的美學原理,完成知識的遷移。教師用“美和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希望同學們都能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總結全課教學。

  六、教學評價

在美術術語中,有這樣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紙品樂陶陶》一課從賞析入手,以賞析結束,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全課設計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倡導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的發展,有助於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鹼金屬化合物是高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鈉是鹼金屬元素的典型代表。而過氧化鈉是一種重要的鈉的化合物。學過過氧化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以後其他鹼金屬元素的學習有着重要意義,也有利於本章知識的系統掌握。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的:瞭解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過氧化鈉的氧化還原反應,掌握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和水,酸等的反應。並瞭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掌握過氧化鈉與氧化鈉的區別與聯繫。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探索精神使學生會主動地學習化學。

三,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1,新課的導入:過氧化鈉爲什麼可以作爲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裏氧氣的來源?過氧化鈉可以作爲羽毛等的漂白劑而氧化鈉卻不可以,這又是爲什麼呢?這些聯繫到生活的話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老師就可以輕易地把好奇的學生帶到新課的教學內容之中。

2,新課的講解:

(1)通過現場演示可讓學生了解過氧化鈉的一些物理性質

(2)寫出過氧化鈉和氧化鈉分別跟水反應的方程式,通過兩個方程式的對比,讓學生掌握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特點以及氧化鈉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區別與聯繫。1)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而氧化鈉與水是非氧化還原反應。2)氧化鈉與水反應無氧氣生成,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有氧氣生成,這就是過氧化鈉可以作爲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裏面氧氣的來源的原因。而且在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中,過氧化鈉既作爲氧化劑,又作爲還原劑。3)兩者都有氫氧化鈉生成。

(3)過氧化鈉跟二氧化碳的反應與過氧化鈉跟水反應類似,可用相同方法分析。

(4)爲了讓學生深入瞭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並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用實驗方法驗證過氧化鈉的漂白性。

1)將過氧化鈉粉末假如到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變紅後褪色,而向過氧化鈉跟水反應後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只變紅不褪色。現象解釋:開始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使酚酞變紅,繼續加入過氧化鈉則煺色。通過以上實驗演示,說明過氧化鈉有強氧化性,將酚酞氧化使其煺色。

2)將一有色羽毛放入試管,加水,再加過氧化鈉粉末,也可見有色羽毛煺色。

(5)爲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主動思考的精神,讓學生討論:過氧化鈉是否是鹼性氧化物

(6)用列表法比較過氧化鈉和氧化鈉。

氧化鈉過氧化鈉

顏色狀態白色固體淡黃色固體

生成條件常溫下生成,不穩定加熱或點燃鈉生成,穩定

所喊鍵型離子鍵離子鍵,非極性共價鍵

跟水反應只生成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

跟二氧花碳反應只生成碳酸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

用途制氫氧化鈉,用途少做供氧劑,氧化劑,漂白劑

(7)歸納總結:讓學生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能對知識有個系統的掌握,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8)反饋學習: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對有疑問的地方提問,最後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加以強化,使學生對本節的內容能更好的掌握。

說課稿 篇5

“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的灑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多麼優美的詩句!它出自於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也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春雨的色彩》。

  一、教材分析

課文以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羣鳥爭論: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來讓學生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本文共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三隻小鳥討論的內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寫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要通過多種活動,濃墨重彩地讓學生積累語感,體會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你、們”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朗讀表達感受。

3.培養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4.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熱愛春雨,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設計

基於以上分析,教學設計我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第一、綜合性設計,溝通語文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溝通與生活的聯繫,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第二、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

第三、誦讀法設計。

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第四、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現代媒體課件,通過圖片、歌曲、表演、錄音來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第五、自主性設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基本流程是:

一、在導入部分,老師聲情並茂地說:孩子們,春天來了,春雨姐姐也來了,你們聽,它輕輕地落到了地上,它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呀?師生共同模擬雨聲,“沙沙沙”。之後,多媒體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模擬雨聲是喚起孩子已有的感覺經驗,把輕快的音樂融入課堂,是激發學生對春雨的喜愛,更好的讓孩子入情入境。)

二、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利用課題,引起學生思考:孩子們,你們知道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嗎?(看圖片,出示課題)接下來,我放映直觀形象的圖片,形象生動的描述課文燕子、麻雀、小黃鶯對春雨的爭論,創造出優美的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美。)

三、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環節,老師先提出讀書要求,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接着同桌互相檢查是否讀正確、通順了。最後,指名讀課文。一方面有老師方法的引導,另一方面有學生的互相幫助,互相評價。

四、讀完課文,來認讀生字新詞。出示生詞圖片時,把他們稱作孩子們的新朋友,從心理上增加親切感,採用齊讀,指名讀,搶讀多種形式,並側重於後進生,儘量使每個孩子都掌握住,爲熟讀課文打好基礎)

五、品讀課文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藉助通過圖片、表演、錄音等形式來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春雨的美,激發學習興趣。

處理課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引導朗讀。細細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麼樣的聲音呢?應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老師再示範讀,要引導學生讀得輕一點,慢一點。學生體會讀,互相聽讀,最後在指名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驗春雨的特點。

處理課文第二部分,

首先看小鳥圖片,提出中心問題: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以它通領全文。

接着分小組讀課文,表演.1.老師說:今天,參加爭論的有小燕子、麻雀、小黃鶯。他們想找聰明能幹的孩子代表自己發言。誰願意當他們的代表呢?(學生舉手表決。)

學生先看要求,然後小組內分配角色、讀課文,戴頭飾練習表演。分角色是爲了學生從心理上更親近文本,提高興趣,分小組,是讓學生更放鬆的,充分的個性朗讀,進行體驗。)

小組表演之後,是全班交流:我宣佈“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爭論會現在開始!請一名小燕子先發言((放映圖片,學生代表戴着頭飾,讀)讀完之後,我說:綠色,多麼柔和的顏色,小燕子把“綠色的”讀得多美呀!教教我們讀,好嗎?在請其他小燕子教讀,最後齊讀。同樣麻雀,小黃鶯的發言也是這樣處理,

分角色朗讀,配合多媒體將無聲的語言轉化爲聲情並茂的有聲語言,讓學生以自己創作的動作和語言,來表達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使朗讀成爲享受,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是表演法設計。

五、理解課文,體悟感情之後,是對課文的拓展。

1.我提出:春雨還會是什麼顏色的呢?看一看老師眼裏春雨的顏色吧!觀看其他春雨圖片,以此打開學生思路。緊接着提出:小朋友眼中春雨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呢?小組討論,可以畫一畫,可以按照句式說一說。老師打出句式要求。小組說完之後,在全班內交流。這樣,一方面打開學生思路,一方面從課文中學習、練習語言表達。

處理結尾,直接引讀第6自然段。

總之,這個環節就是運用知識的遷移,有梯度地安排語言訓練,引導學生從模仿表達到自主表達,創造源於課文、源於生活的形象,深化感受。

  六、在總結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春雨是什麼顏色的?讓我們聽聽春姑娘的話吧!(錄音播放“春姑娘”的話)。

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間萬物,使大地呈現勃勃生機;春雨雖無色卻又美如畫,帶給我們五彩繽紛的世界。

以童話形象歸納,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印象深刻,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愛的情感。

  七、擴展閱讀部分,出示描寫春雨的古詩

這樣是爲了緊緊圍繞春雨,從小鳥眼中的春雨,到老師眼中的春雨,再到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最後到詩人眼中的春雨。體現從文本到生活,再到拓展的文本。

  八、讀完古詩,音樂響起,再次齊唱《小雨沙沙》。歌聲中開始,歌聲中結束。

  九、課後作業是:畫出你眼中春雨的顏色。(看要求)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讓學生充分畫出來,互相交流。來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然後把學生作品整理成一個春雨主題的展覽。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說教學目標:(請老師們參考教師用書“教學評價要點”和“主題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通過活動感受到家人做家務勞動的辛苦,懂得關心父母,會積極主動做家務。

2、積極主動做家,在體會做家務勞動辛苦的同時,能珍惜並學會感激家人的勞動。

3、認識勞動工具並瞭解勞動工具的用處,學會使用勞動工具。

  (二)行爲與習慣

養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行爲習慣和品質。

  (三)知識與技能

瞭解一些簡單的做家務勞動的方法、知識與技能,並能在家人的幫助下,總結、提煉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四)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觀看視頻圖片、討論交流、想象活動、表演活動等方法進行體驗。

說教學重點:(請老師們參考教師用書“主題設計思路”和“圖意說明)

通過活動感受到家人做家務勞動的辛苦,懂得關心父母,會積極主動做家務。這是本課的重點。它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感受,一個是關心。“感受”是“關心”的基石。即只有對家人做家務勞動的辛苦有了真切的體驗,纔有可能水到渠成也懂得關心父母,會積極主動做家務。這個重點體現課程內容標準“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能用自己的方式,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本課由“感受父母一天的家務勞動”、“願意幫助家人做家務”、“做家務的方法”、“對家人的關愛” 等四個主要部分組成(課件相應出示相關教材圖片)。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特徵: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和主體性。學生通過引導、議論、比賽、遊戲,體驗感受父母的勞動等,激發學生的勞動想法,學會關心父母,積極主動做家務。

  說教學難點:

養成積極主動做家務的行爲習慣和品質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於一年級的兒童來講,養成一項習慣和品質並非一節課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我主要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等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我來學做家務活》一課體現的是“家庭”這一環節的勞動主題。主題教學目標是:感受家人做家務勞動的辛苦,學會用自己的方式關心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這一主題由“感受父母一天的家務勞動”、“願意幫助家人做家務”、“做家務的方法”、“對家人的關愛”四個環節圖景組合而成。本主題重點體現課程標準“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能用自己的方式,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等內容。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特徵: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和主體性。學生通過引導、議論、比賽、遊戲,體驗感受父母的勞動等,激發學生的勞動想法,學會關心父母,積極主動做家務。教材四個方面的主題部分都是圍繞我們這一教學重點採取層層遞進方式設計的。

  三、說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結合教師用書“活動設計參考”以及本校本班學生實際進行)

現在部分家長溺愛孩子,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幹,促成了部分孩子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缺乏家庭責任感,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針對學生身心特點和生活實際,在設計這一課時我以活動爲主線,設計了“爸爸媽媽真辛苦、我們來學做家務、家務活大比拼、媽媽,讓我來做吧!”等環節,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特徵: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和主體性。學生通過引導、議論、比賽、遊戲,體驗感受父母的勞動等,激發學生的勞動想法,學會關心父母,積極主動做家務。

針對這三個教學目的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工作:

(教師)1、蒐集家長做家務活的照片和圖片。

2、準備勞動工具的圖片及其說明。

3、準備抹布、少許洗衣粉和兩個水桶。

  (一)我們擬通過“活動一:“爸爸媽媽真辛苦”來幫助學生感受勞動的辛苦。

1、角色互換,體驗家務。

我在上這節課的前一天佈置學生“和爸爸媽媽互換角色,當一天的家長,做一天的家務活。”讓學生體驗做家務活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

2、說一說。

與同桌互相介紹自己父母的職業,上班與回家的時間,在家的時候父母經常做什麼。

【學生的回憶過程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因爲有過角色互換的過程,學生在回憶父母在家做家務的過程中,對父母的辛苦更有體會。】

3、補一補

課件出示一些家長在家做家務活的圖片,讓學生觀看的同時想一想,爸爸媽媽在家還做了哪些家務活,補充成一本完整的相冊。

【父母做家務的場面一一浮現,學生更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4、說一說,想一想,填一填。

描繪辛苦一天的父母。(要求學生從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進行描述)

然後,想一想,爸爸媽媽辛苦一天,最希望什麼?你又會幫他們做些什麼呢?

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媽媽買菜回來,我 。

爸爸拖地,我 。

媽媽疊衣服,我 。

媽媽幫我整理書包,我 。

總結板書:積極主動做家務

【這一環節是對細節的強化,讓學生在體驗和描述父母的辛苦之後思考怎麼做,從對勞動的體驗自然過渡到主動爲家長做家務活。】

 (二)我們擬通過“活動二:“我們來學做家務”來幫助學生體會勞動的快樂。

1、想一想,說一說。

課件出示家務活的名稱,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會做的家務活,要用什麼工具,怎樣做?

【這一環節是爲了讓學生更深一步感知家務活都有哪些?該怎麼做?通過全班交流讓不會做家務的學生也對家務活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2、考一考

四人小組合作,讓會做家務活的學生出題,讓其他學生說說怎麼做,會做的孩子做補充指導,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

3:跟我學做家務活

會做家務活的孩子做示範抹桌子和掃地。

【通過活動,達到學生指導學生做家務的目的。】

  (三)我們擬通過家務活大賽,把教學重點落實延伸到學生的社會生活中去,力圖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動。

1、比一比

比賽的內容是掃地比賽和抹桌子比賽,全班分八個組,四個組做掃地比賽,四個組做抹桌子比賽。

2、評一評

最後,邀請其他任課老師作裁判。評一評,哪些小組做的最好?

【孩子在比賽的氣氛中感受到做家務活的快樂,促使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幫父母做家務。老師們的參與更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老師的肯定更能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四)我們擬通過“活動四“媽媽,我來做” 把做家務活的快樂延續到課後,同時通過活動促進親子關係。

說課稿 篇7

1說教材

1.1教材分析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這一節,講述了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兩個方面的知識。在性別決定方面,以人爲例講述了XY類型的性別決定方式。在伴性遺傳方面,以人的色盲爲例,講述了伴性遺傳的現象和伴性遺傳規律。這部分教學內容,實質上是關於分離規律在性染色體遺傳上的作用。

1.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人口教育。

(2)基礎知識目標:

A、以XY型爲例,理解性別決定的知識

B、以人的色盲爲例,理解伴性遺傳的知識。

(3)基本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1.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材重點:性別決定、伴性遺傳的傳遞規律和特點。

(2)教學難點:伴性遺傳的機理及傳遞規律

2說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及教具進行教學:

(1)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習情趣教學方法。

(2)精心設疑激趣,以趣激學的教學方法。

(3)培養思維.強化訓練,倡導合作共學的教學方法。

(4)教學用具:錄像、投影片、計算機和色盲檢查圖。

我注重了設計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渴求知識、探索真理,誘發他們強烈的學習願望的教法,使他們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能獲得一仲滿足、一種快樂、

3說學法

學習指導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願學、樂學、主動學、會學,在於提高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因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培養興趣,強化思維,反覆練習。

4說教學過程

我認爲。一個能鼓舞自己的學生學習的教師就是好教師。教師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如何才能激發起學生的這種強烈的學習願望呢?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4.1 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在上這節課時,我先用錄像展示雞蛋孵化→小雞→生長髮育→成雞的簡短而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說一說“這錄像展示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景?成雞又分雌雄性別,它們在外形上有什麼區別?”

①這些生物個體同是由雞蛋(受精卵)發育而成的,爲什麼有的發育成雄性個體,有的發育成雌性個體?

②爲什麼有些性狀的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關聯呢?要正確回答這些間題,就讓我們來學習‘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吧!”這樣置學生於知與不知的矛盾中,使學生產生價值取向,注意力開始集中起來,準備主動積極投入新問題的解決過程。

4.2 基礎知識目標A的學習 用計算機演示“人類男女染色體組型示意圖”的課件(男女不同的一對染色體在不停閃爍),讓學生比較兩者有什麼不同點?這些不同點可以說明什麼問題?通過類比、推理、歸納,很自然就可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因而產生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再設問,“性染色體是怎樣來決定性別的呢?”再用計算機動態模擬“人類性別決定示意圖”的課件。由於此時學生正處於積極主動學習狀態,經教師啓發點撥,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以舊爲新,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地愉快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的基礎知識目標A的學習任務。在講完新知後,用投影片提出兩個問題:“生男生女是由母親決定的,這仲說法對嗎?爲什麼?在戰爭年代,一國王想讓他的國家男丁多些,而制定了一條法律……。問國王能如願嗎?爲什麼?”讓學生相互討論,運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並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人口教育。

4.3 基拙知識目標B的學習 首先展示“色盲檢查圖”這一“教具”,再通過投影片投影“一個色盲患者家系譜”,讓學生從這個色盲患者家系圖譜中找出特點。着重講解色盲遺傳機理,啓發學生寫出男女婚配六仲情況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現,然後按四人爲一小組討論,讓學生在明膠上寫出遺傳方式圖解,每一仲婚配的遺傳方式,各請一代表到講臺,在投影儀上敘述自己的答案,並把四種遺傳圖解都留在投影儀上,經過講評糾正,共同總結出色盲遺傳傳遞規律及特點。

對於這一知識的學習,我不是將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師生主客體角色互換中得以解決,使學生實現其思維活動的兩次飛躍:一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即對色盲遺傳現象的解釋到X連鎖隱性遺傳規律的揭示);二是從抽象再回到具體的飛躍(即用紅綠色盲的遺傳原理用於實踐,解決各種人羣色盲的遺傳方式),使學生做到知識和能力的同步發展,始終處於愉快、積極主動求知的精神狀態之中,完成了教學目標中基礎知識目標B的學習任務。

4.4 讓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自由提問 學科學的目的在幹應用科學。如何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間題,這是與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分不開的。針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的特點,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後,我安排學生進行答疑活動,即由學生自己結合新知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討論、提問和答辯。如果學生提不出間題,就給予提示誘導,鼓勵學主大膽地對已知結論和未知事物進行懷疑、聯想和想象,促使學生對科學的探索形成自己新的思路、新的觀念和新的思維方法,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裏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通過了解相框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學習如何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和製作小相框,並用來美化、裝飾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實現“學以致用”,完成“設計·應用”領域所設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小相框的選材、設計、製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材料製作新穎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來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大膽創新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動手製作的細心品質。

三、教學重點:

材料的的創新與小相框的多種造型的設計。

四、教學難點: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設計。

五、課前準備:

圖畫紙、黑白筆、生活中的小相框實物;各種製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廢舊物品。課件、示範作品。

課前,教師準備課件,示範作品,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的材料的準備纔是至關重要的。學生的材料準備得好,準備得齊全,才能更好地進行想象和創造,才能製作出有創意的作品。於是,提前一週,我就開始佈置本節課所需要的材料。平常,我也是這麼做的。

六、教法學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結合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研討學習法,交流討論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採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小組合作等方式掌握本課的內容。

七、教學設計:

(一)播放相冊,激情導入。

課前,我收集了六(2)班的部分同學的照片,用照相機翻拍,輸入電腦,用相片處理軟件進行了處理,然後製作成電子相冊。這也是我的一種嘗試。因爲,買了相機之後,我家電腦中存下的相片越來越多,我就有一個想法:我要是能自己製作電子相冊,那該多好呀!可是這個想法一直沒有付諸實踐,因爲我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動手。自從定下本課之後,我就思考、研究、學習,從網上下載相關的軟件,然後製作成了這一簡單的電子相冊。當電子相冊播放的時候,我看到了同學們眼中的驚喜。有了這種感覺,就有了良好的開端。然後,我話鋒一轉,引導學生觀察相片的變化,繼而很自然的導入課題。

(二)自主探究,總結方法。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是讓學生欣賞課件中提供的相框圖片、大家準備的相框實物和我自己製作的示範相框,並且研讀課本中的學生作品。完成課本中的三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1、可以用什麼材質來製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麼樣的相框造型與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樣將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由於事先欣賞了圖片,觀摩了實物和我的示範作品,學生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以上的三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然,本課的難點是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設計。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的確很傷腦筋,因爲在我自己製作的過程中,我頗動了一番心思,於是基於整塊襯板和另做支架的想法,我做了檯曆式、支架式和掛式的三種範例。當然,學生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嘗試,或許有更新穎的更好的辦法。找到方法了,事情就好辦了。教師示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學生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教師示範一下,就會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製作變得簡單一些,順利一些。通過觀摩教師的示範,提煉簡單明瞭的板書,學生的製作就變得更輕鬆自如了。

(三)自由創作,適時點撥。

自由創作階段,是決定本課成敗的關鍵所在,學生是否有作品出來,是否能展現本課的成效,就要看學生的作品了。只是,這種製作課費時又費力。於是,我就留下足夠的時間,播放輕鬆活潑的歌曲,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作品。我相信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一定能做出新穎的、精美的、有創意的相框來。

(四)展評作品,分享快樂。

課堂上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並鼓勵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展評作品,既是對學生成果的肯定,也是該將本節課畫上完美的句號了。

(五)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設計,設計的目的是爲了方便生活和美化生活。在學習小相框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創新思維及造型能力、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體驗變廢爲寶、化腐朽爲神奇的樂趣,並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美麗的丹頂鶴》是小學語文教科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它在第八單元是第16課。

2、教材分析:

我初讀這篇課文,第一感覺就是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字裏行間流露出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課文篇幅不長,層次清楚,內容生動,語言通俗易懂。

但是,作爲老師我也從來沒有親眼見到過丹頂鶴,很難有真實的感受,要讓學生只靠讀書就能體會丹頂鶴的美麗、高雅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後來,我不斷地鑽研教材,並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有關丹頂鶴的知識、圖片、音像資料。在此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和高雅。當我拿起書來再讀課文的時候,是情不自禁地將這種對丹頂鶴的喜愛、欣賞融入課文的字裏行間,相信一年級的小學生讀完課文也會被丹頂鶴特殊的美所深深的吸引。

3、教學目標分析: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第一課時的教學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圖文對照來展開合理想象,感受丹頂鶴的外形美和姿態美。

(2)瞭解詞語旅伴、嵌、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等的意思。

(3)通過學習,在樂讀中懂得丹頂鶴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在教學時,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我引導學生從課文中領略丹頂鶴的美麗、高雅的難點,而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在教學中的比例相對較少。

二、說教法:

以讀爲主,讀中感悟,通過朗讀訓練,整體把握知識內容和情感態度。根據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爲輔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語言描述、動作體驗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三、說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課文重點詞語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學法指導上主要以激趣爲主,學生在愉悅情景中自讀、領讀、比讀、演讀。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

四、說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丹頂鶴的美,懂得丹頂鶴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第二課時:學習本課生字,練習背誦

五、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丹頂鶴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黑板上貼出丹頂鶴的圖片,引出課題,板書丹頂鶴。然後問學生,丹頂鶴長得怎麼樣?這是什麼樣的丹頂鶴?引出美麗的,板書完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後教師再範讀,最後再開火車讀,讀後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能發現別人身上的閃過點,便於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而且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激起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得到了情感的薰陶。

(三)深入挖掘、直奔重點

這部分的教學,以二、三自然段爲主品讀感悟,品味美麗,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1、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丹頂鶴美在哪裏?以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很容易被丹頂鶴美麗的外形、顏色吸引。這時,我就因勢利導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同時指導朗讀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講解潔白、黑的重音,翅膀邊兒後面的停頓。並利用黑板上貼的丹頂鶴圖片,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所描寫的丹頂鶴身上的顏色。一白一黑色彩鮮明、清清爽爽。

第二句把鮮紅鮮紅的頭頂比作紅寶石,通過多媒體放大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丹頂鶴頭頂的鮮紅、富有光澤,並理解,什麼是嵌。然後,指導朗讀鮮紅鮮紅的,並提出問題:爲什麼不用一個鮮紅?讓學生體驗到丹頂鶴頭頂紅的程度,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順勢理解課題上的丹,理解丹頂鶴名字的由來。

2、由丹頂鶴名字的講述,緊接着我將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拿出先講,將文本重新編排,提問:它除了叫丹頂鶴這個名字以外,還叫什麼?引出仙鶴一句。從而引出第三自然段的講解。

3、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時,我藉助丹頂鶴貼片,將丹頂鶴的腿、脖子、嘴用一個長標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感受到了丹頂鶴的形體美。文中描寫丹頂鶴的姿態很高雅,對高雅一詞學生很難理解,必須藉助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的形態來理解和感悟。所以我在這裏充分藉助了多媒體手段,以及讓學生帶動作的表演,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及肢體語言,理解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從而體會丹頂鶴的高潔、優雅。

(四)、迴歸整體、拓展延伸

1、在學完2、3自然段後問學生:這樣美麗的丹頂鶴究竟生活在我們國家的什麼地方呢?從而進行了1、4自然段的略學。

2、《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開闊視野,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所以我進行了知識的拓展:多媒體課件出示扎龍自然保護區的圖片,讓學生體會扎龍的美,告訴學生扎龍就在我們省的齊齊哈爾,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油然而生,接着說:這麼美麗的丹頂鶴,真讓人喜愛,遺憾的是全世界的野生丹頂鶴僅剩1200多隻,可喜的是其中竟有800多隻生活在我國,並被列爲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我們應該感到驕傲。這樣美、這樣珍貴的丹頂鶴,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很自然進行了保護野生動物的德育教育。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學生談收穫

2、我用自編的三字經總結課文

春天到,百花開。丹頂鶴,飛回來。

頸翅黑,身體白。紅寶石,頭上戴。

腿脖嘴,長而美。鶴延年,神仙愛。

扎龍區,故鄉在。護珍禽,記胸懷。

三字經代替了教師的長篇總結,學生拍手誦讀,節奏歡快,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憶,又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佈置作業,課文講了黑龍江省嫩江流域是丹頂鶴的第一故鄉,我讓學生課下查查資料或問問家長,丹頂鶴有第二故鄉嗎?在哪裏呢?這樣又進行了知識的拓展,使知識更加完整。

七、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力求美觀簡潔,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丹頂鶴的美,便於理解課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