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說課稿集合8篇大綱

【熱門】說課稿集合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說課稿集合8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和老師們:

你們好!

首先感謝洛旺小學給我提供一個與大家共同探討教學的機會,讓我在這次教學研討中得到了很大的鍛鍊。現在我針對所上的《雲雀的心願》這篇課文說說自己的思路和設計理念。

一、說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本着“主線簡明,細節飽滿”的思想,本課的教學以讀爲主,通過個性閱讀、分析品味,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教學中,我充分運用我校“兩型四步愉快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採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中,我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以喚醒、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我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把寶貴的時間交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感

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展示自我。

二、說教材

1、《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精彩的童話故事,寓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於有趣的故事中,展示了小云雀和媽媽在飛行途中對沙漠、江河惡劣環境的抱怨,對比了綠化的重要,並且提出了要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明確目標。

2、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能通過字裏行間來分析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意思,一部分學生已經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課文的獨特理解,這對文本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礎。加上我課前對洛旺小學老師、學生的瞭解,發現本校教師已經基本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以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這些條件爲我教學的開展提供很大的幫助。

3、說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學段要求及學生情況,我設定了以下兩點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讀課文。

2、通過學習,能說出破壞環境造成的危害,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

學習重難點

能說出破壞環境造成的危害,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以生爲主,以讀爲本”的精神和“兩型四步”教學模式的要求,課前讓學生預習好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課中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運用“自讀自悟法”和“討論法”進行學習。通過學生的讀——找——畫——說等活動,使他們走進文本,明白“森林的重要性”,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合作探究的過程中。

四、說教法

主要是以讀代講,同時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的多種感官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學習目標。

在以讀代講中:讓學生在充分朗讀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中抓住關鍵詞句,明白森林的作用和破壞森林會造成哪些災難,由此感受森林的重要性。然後全班交流閱讀收穫,明白保護環境迫在眉睫。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將文本讀透,讀出語言的魅力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

四、說學習互動流程

1、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用圖片引入,讓學生大概瞭解雲雀。談話引出課題,接着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帶着明確的目標走進文本,學習課文。

2、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因爲有了學生的預習作爲前提,所以我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直奔重點,要求學生自主完成:自己通讀課文,說說雲雀的心願到底是什麼?接着用追問的方式引出全文的中心句:森林

實在是太重要了!用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尋找小云雀爲什麼會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句話的答案的興趣。

3、緊扣重點,走進文本,尋找答案。

出示課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13自然段,說說雲雀和媽媽都到過哪些地方呢?

讓學生找出小云雀和媽媽飛到過的地方,並且找出描寫每一個地方的都有哪些自然段。當學生彙報雲雀飛到過的地方時,順勢引導雲雀每飛到一個地方肯定有所見所聞,於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合作學習:

出示課件:小云雀和媽媽飛到沙漠、大河、森林時看到了什麼?(畫出相關語句)小云雀從媽媽的話中知道了什麼?

(溫馨提示:以小組爲單位選擇雲雀和媽媽飛到的一處地方進行 學習,然後填表)

因爲小云雀和媽媽旅行的地點都是按飛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景象和介紹森林的作用的方式來描寫的,具有雷同點,所以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對這三個地點進行選學,而且也填表的方式來降低學習的難度,最後分組彙報。這樣既可以節約學習時間,又可以在小組彙報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同時在小組間的彙報中來突破課文的重難點。然後再通過對話的分角色朗讀來感悟語言的魅力和文本的意境。

曾有人說過,“對於教育,教是爲了不教。”所以在整個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本着拓展延伸既要與文本有聯繫又要讓學生感興趣的宗旨,我設計了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你們有什麼保護森林的好辦法?請 寫下來,交給我,我將替你們轉交給彝良縣林業局。

5、回顧目標,檢測效果

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傳統的一問一答的啓發式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積累去自主閱讀,通過朗讀、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談話中思考,感悟,從而讓語文教學充分體現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恰當地運用激勵機制來激發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自由地說,盡情地讀,任意地論,從而不斷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真正地培養和發展。

五、 說板書設計

19、雲雀的心願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沙漠 防風固沙

蓄水防洪

調節氣溫

《雲雀的心願》一課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很零散,但是板書又不能太繁瑣 ,因此我只抓住了作者主要要闡述的雲雀的心願和森林的作用來進行設計,這樣既簡潔明瞭,又有助於輔助學生回憶課文內容。

六、 說課後反思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從古到今,教育家們始終不斷的改革,不斷的創新,但還是達不到完美。因此只能說在不斷的實踐中追求更好,沒有最好。對於我的這堂課,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情瞭解不夠,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更沒有全面的掌握,所以在教學中還存在牽引得太多,放手的度不夠,但還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請大家多提意見和建議。

說課稿 篇2

課文介紹:

本課選自鄂教版教材第二單元,本單元閱讀部分以“大海”爲話題組織了五篇課文,以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大海的風貌,闡釋着人與大海的關係。

本文屬於學者型散文,其知識含量的豐富,思維方式的獨特體現着智慧的魅力。只有飽學之士才能寫出如此大氣的文章,讀文如睹其人。文章通過對海的博大、壯闊的描述,引出有關海的種種聯想,進而引出海與人類的關係,從作者深邃學習思考中,我們懂得了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人類心靈的家園。

我將本文的說課按照說教學目標,說教材的重、難點以及教法、學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這幾個環節展開說課。

一、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要求,遵循本單元及本課的特點,設定的教學目標是:

1.學生能飽含激情的朗讀課文,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因爲語文課標要求,學生能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編寫閱讀提綱的一般方法。

3.品味文中的雅詞妙句和含義深邃的句子,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這篇文章而言,它不僅語言詩味濃郁,而且思想內涵深邃,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想內涵)。

4.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深切感受到海的博大、壯闊,並由對海的表象認識上升到對海的內在認識,即感受到有生命力的海,海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搖籃,是心靈的家園。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二、教材的重點、難點

我將本課的重點設計爲:編寫閱讀綱要和品味語言。

難點:理解作者由海而產生的聯想和深邃的思考。

三、教法

我選用的是讀書指導法和美點尋蹤法。

1、讀書指導法:我的具體做法是學生在朗讀前,老師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體情況去處理閱讀效果,或輕,或重,或強,或弱……並同時指導學生掃清閱讀的文字障礙。

2、美點尋蹤法:首先讓學生朗讀,在把握全文閱讀綱要後,讓學生對選擇的優美語句進行賞析,老師再點拔指導。

(這樣不但在教學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使教學的實際意義更大。 )

四、學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①對於本文,學生自身必須有相當深厚的知識沉澱和開闊的眼界,才能理解。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與大海有關的歌曲、詩歌、文章圖片及各種與大海有關的科技、奇聞趣事等,對海先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的能力。

②我將此環節還安排在賞析探究中,由於本文是一篇氣勢磅礴,內蘊豐富,哲理深邃的大散文,對於文本的解讀不可能單一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

(新課標提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五、教學手段

1、運用配音朗讀。

由於本文內容不僅展現海的浩蕩、磅礴的氣勢,而且讓人心胸爲之開闊,我採用了一曲能引發沉思的輕音樂,並伴有海浪、海鷗的聲音。這樣,營造了一種意境,更能讀出這種情韻,也更能讓學生進入角色,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並由此產生共鳴。

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現在我想從六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一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目標是引導學生從大自然中發現美、感悟美,並指導學生用美的語言表現美。《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讚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勵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春》是本單元第一篇課文,由《春》這一課開始,爲學習後面三篇關於自然的課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礎,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2.課標與課文:

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春》這一課就是要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豐富多彩,進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倡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理念,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領悟並欣賞作品準確生動、清新優美的語言,體會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

②過程和方法:本課主要採用啓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訓練學生讀、寫、聽、說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情感,領悟作者細緻的觀察與準確描寫的方法。

5.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設計:

新《課標》建議,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這一思想,我設計了“回憶春天——感受春天——品味春天——暢談春天——歌詠四季”這五個教學思路。前三個環節讓課堂成爲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第四個環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最後一個環節由春天引申向四季,進行仿寫訓練,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

2.學法指導:

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對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在這一堂課上,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幾個過程來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第一,通過查閱工具書獨立解決生字、生詞的習慣;第二,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啓發、討論培養學生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第三,通過圈點勾畫、抓關鍵詞等方法來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第四,熟讀、背誦優美文段的習慣。

  四、教學流程

(一)情感導入——回憶春天

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了陽光明媚,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象,就會有無限的生機。草綠了、花開了燕子回來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妙筆生花描繪了春天。如杜甫的《絕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師生齊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春的美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民篇《春》。(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說明】喚取學生對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爲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理清思路——感受春天

1.老師配樂範讀課文。思考:作者爲我們描繪了關於春天的幾幅圖畫?

【設計說明】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紹作者,檢查生字詞,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隨着音樂,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

2.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朱自清寫《春》時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從課文中找出依據)

【設計說明】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全文的結構思路,即“盼春——繪春——頌春”。

(三)、研讀賞析——品味春天

1.精段頌讀:

朱自清先生將讚美、喜愛之情融於景物之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小草,花兒,柔風,細雨,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那麼,這五幅春景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反覆朗讀,讀出作者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設計說明】根據抒情散文的特點,本文宜多讀少講,以讀代講,以讀導學,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活動中細細品味本文節奏明快、樸實清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寓教於讀,寓學於讀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展開聯想,創造形象思維,與作者產生共鳴。

2.精心潛讀:

同學們讀的好源於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語言的精彩之處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提示〗語言賞析的切入點:①抓關鍵詞

②抓主旨句

③抓修辭句

④抓感情或含義深刻句

方法:圈點勾畫

【設計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啓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3.配樂朗讀:

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過細緻的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他們以鮮明的感情色彩。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放音樂,學生自由朗讀)

【設計說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

(四)質疑反思

1.你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設計說明】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也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2.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面對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突出了文章主題,使學生領悟文章主旨,培養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五)審美訓練

1.拓展延伸——暢談春天: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有人說“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還有人說“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以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天的詩文互相交流。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就考察了學生動手蒐集資料能力。同時,學生運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豐富學生知識,培養他們全面的語文素養。而且在展示作品過程中,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歡樂。

2.學以致用——歌詠四季:

剛纔我們爲那一片片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爲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爲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天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在我們驚歎這些作家精彩的文筆的同時,你是否也有一些躍躍欲試,想要小試牛刀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文采的平臺。

仿寫練筆: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圖畫,以夏、秋、冬爲話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設計說明】這是學生學習遷移的過程,讀寫聽說關鍵是要落在寫上。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這一環節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六)結束語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春天是美麗的,大自然中美麗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學們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你的筆去描繪美!

  五、板書設計

朱自清

宏觀: 山 水 太陽

景:{

微觀: 草 花 風 雨 人

情: 新 美 力

【設計說明】板書設計求新、求實、求精,便於學生把握文章脈絡,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說課反思

1.這篇課文我沒有設計檢查生字詞環節,因爲如果象以往一樣把它放在引入課文之後講授新課之前,則破壞了文章的整體美感。而且,學生通過預習和老師的範讀,生字詞一關已能基本解決。

2.以往《春》的教學,注重逐段逐層的分析,沒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所以這次教學設計,我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着重突出閱讀教學。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讓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裏翱翔。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排球正面雙手墊球。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爲依據,以最終使學生終身受益爲宗旨。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讓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鍛鍊的能力,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養成終身體育態度和習慣。以學生髮展爲中心,採用形散而神不散的組織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個性。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學習目標是以“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爲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鍛鍊手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心健康。

1、認識目標:通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墊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80%以上的學生能學會排球墊球技術的基本動作。能自主學習與鍛鍊,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認真練習,通過遊戲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4、社會目標:培養學生羣體意識以及認識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價值。

三、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墊球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接發球和防守最常用的主要技術。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墊球的教學將爲學生以後的課餘鍛鍊和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四、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爲高二學年。體育的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是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啓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階段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想所感自由創編“玩”排球的球性練習,來激活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交往,以及合作進取,快樂學練,主動積極參與,融趣味和興趣爲一體,提高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感受在快樂中練習的樂趣。教師通過引導、語言激勵,等手段使學生對排球的自編、自創練習,形成多樣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活興趣,展示個人、小組、集體之間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主動參與學練、積極進取。同時在歡快、和諧、愉悅的氛圍中,使身體各關節得到全面鍛鍊。既表現出師生友情,又體現出學生熱愛體育,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主題,又起到熱身健體,益智育心的真正目的。組織形式爲自主練習和分組討論。

(二)學習和發展階段

1、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怎樣才能把球墊好,墊球的要領是什麼。老師把各小組的意見進行綜合點評整理和歸納,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出正確的墊球姿勢、手形、要領。

2、自由組合,自由練習:

經過教師點評後學生自由體驗墊球的方法,動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練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教師通過引導和創設情景使學生在練習中能夠主動發現墊球的多種練習方法,如:一人雙手持球固定於小腹前,另一人做雙手墊固定球練習;相距3——4米一人拋球,另一人墊球;距離3——4米連續對墊球;一人一球連續向上方墊球和多人組合墊球等練習方法。組織爲自由組合、分組練習。

並通過練習逐步熟練掌握墊球的方法。使學生在體驗、嘗試、學練的過程中主動參與,認真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在教、學、練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重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滿足學生的創造欲,不過分強調行動一致,提倡“形散而神不散”。

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幫助,同時鼓勵學生互相評價,指出不足,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三)小型比賽

爲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墊球技術,因此安排了小型教學比賽。

學生自己設計比賽場地和比賽規則。比如:學生自己畫出場地,在沒有球網的情況下以中線爲界進行對墊比賽,可以允許連續擊球或者四次將球擊到對方場地等等。隨着比賽的進行,根據實際情況在規則上可以進行自我調整。學生按自身能力自由分組,可以採用互幫互帶等多種組合辦法進行比賽。

通過小型教學比賽,爲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的練習氛圍,積極動腦思考,發揮集體的智慧,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合作意識和團結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恢復整理階段

自我展示: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已的練習成果,盡情去展示自我,瞭解自我,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的要義,在輕鬆愉悅的情景中促進肢體進一步的放鬆,同時消除了激烈運動而產生的緊張情緒狀態。同時鼓勵學生對展示的動作做出評價,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評價和欣賞能力。

最後教師用概括性的語言總結本課,強化所學的知識,誘發下節課的學習慾望。

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1、 本課的地位: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是初三年級思想政治課教材第九課的第二框內容。本課圍繞“公民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權利與義務”,闡述了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權利、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和履行法定手續;在家庭成員中,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法定的權利義務關係等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雖然距離中學生的生活比較遠,但是恰恰是任何人都不能迴避的。能否建立起民主和睦的家庭關係,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幸福,還直接影響到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的穩定。因此,讓學生了解公民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權利和義務,從小樹立法制觀念十分必要。所以,本課是“公民與法律”板塊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全書中佔有重要地位。

2、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子女對父母的義務”。

因爲這一問題最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特別是近年來,隨着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許多孩子被視爲“小皇帝”、“小太陽”,備受父母及親屬們的關懷,甚至溺愛。因此培養教育他們具有孝敬父母和長輩的優良品質,反對不尊敬父母,甚至xx、遺棄父母等行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這一問題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明確要求開展家庭美德教育,通過“子女對父母的義務”這一總是的教學,使子女切實發行贍養扶助父母和老人的義務,對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分重要。

本課的難點是:“父母對子女有撫養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無條件的,而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是有條件的;未成年的中學生沒有經濟來源,他們普遍認爲贍養扶助父母是將來的事情。對於上述問題,初中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要教育他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父母的撫養,並自覺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會有一定的難度。

3、 本課的特點:

每個學生都生活在家庭中,學生根據自己家庭實際情況,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課的觀點,而且本課也以事例見長,通過大量列舉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學生對權利與義務的瞭解與認識。

4、 本課的側重點:

本課的側重點在於理論知識和現實事例同在,通過鮮活的事例,使學生容易接受相關的知識和觀點。

5、 本課的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將本課內容的教學目標確定爲3個方面。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懂得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關係中法定義務的,要受到道德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父母有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之間的義務。情感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父母爲培養教育子女花費了許多心血,應當銘記父母養育之恩,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公民。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夠初步運用法律知識觀察、辨別家庭關係中各種現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教學模式:中學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和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模式。

2、教學流程圖:

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 → 教師根據情境和教材提出一些問題 → 學生對所給情境進行討論、發言→ 教師和學生得出結論

3、理論依據:馬克思認爲,人是具有能動性的,所以人不是教育的消極產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力,而不能把學生看作是被“塑造”的消極客體。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

“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不僅符合瑞士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的“結構主義”理論,也符合美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結構主義認爲,教育過程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教師的作用是指導者、輔助者、協作者,學生纔是教育過程的真正主體,所有教育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爲中心進行的。當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探索、思考離不開教師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學設計,更離不開協作學習過程教師畫龍點睛的引導。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深入發掘教材的內涵,提煉重點和難點,精心地爲學生的學習創設足夠的、容易被接受的“情境”,喚起學生長期記憶中有關的 知識或表象,從而使學生能夠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當前學到的新知識。

3、 知識點銜接:

(1)導入新課:

以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激活學生知識體系爲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啓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儘快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

通過“材料1”的討論,來引出“父母與子女關係包括的內容”;通過出示“材料2”和“材料3”,來得出“父母與子女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然後讓學生談談他們親身感受的最深最難忘的幾件事,如可以讓學生談談“父母關心自己生活和健康的最難忘的幾件事”,“父母對自己進行教育,感受最深的幾件事”等等,使他們動情,從而真正體會到父母撫養、教育和保護子女的艱辛和一片苦心。同時教育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父母的撫養和教育保護。通過“材料4”,來引入子女對父母的義務;通過討論“父母有經濟收入不必贍養”、“不與父母住在一起無法撫助”、“父母傷害了我們的感情和身心健康,我們不願意贍養他們”、“父母沒有對自己盡撫養教育的義務,現在我們也不盡贍養義務”“我們是中學生,沒有經濟來源,贍養扶助父母是長大以後的事”等,使學生明白,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扶助,包括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安慰三個方面,並且是法定的義務。

(3)小結:

三、 學法設計:

1、學情設計:

目前的中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他們受到了父母 、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多方面家庭成員的關心愛護。許多人習慣於接受來自別人的愛,而不習慣去幫助別人。但是,學生比較喜歡聽“故事”,容易接受和記住教師所舉的“實例”,而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比較難於接受。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重事例、輕理論”的現實情況。初三年級學生經過了八年義務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同化新知識的知識體系和對事物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而且他們每個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就可以去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掘他們的潛在力量,來活躍課堂。

2、學法指導: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這些信息來同化新知識,並將新知識放置在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適當位置。

3、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是平等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進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觀點。

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本組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爲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十分豐富。學生可以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中,體會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荷葉圓圓》這篇散文詩輕快活潑,充滿童真童趣。特別利於啓迪學生智慧,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課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學習這篇課文會讓我們感受到充滿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其中二至五自然段結構相近,是重點部分,要注意激發想象,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語言文字訓練。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後“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針對如何激發一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我設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朗讀,自讀自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教師應充分發揮文本潛在的價值。讓學生學習文本就是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支撐點,有了這樣的支點,他們纔能有“千里之行”的語文學習與研究足跡,也纔能有“行千里”的語文素養髮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大量朗讀的時間和朗讀的形式,有自讀,齊讀,指名讀,挑戰讀,到最後的邊做動作邊讀,一系列的朗讀層層遞進,從讀通,讀懂,品讀,情感也得到昇華。

採用 “圖片式”板書,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中讀懂課文,在讀中體會荷葉帶給四個小夥伴的快樂,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2.能根據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初步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學寫“朵、機”兩個字。

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如何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成爲教學中的一大問題。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很重要,爲理解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首先就設計帶着問題自由朗讀全文。能解決問題,就說明對全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課文充滿童真童趣,段落結構相同,因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讀自悟,個人朗讀、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提出具體的朗讀要求,讀後評價,使學生朗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夥伴讀文,邊讀變想,邊讀邊演,抓住不同小夥伴的不同表現,隨機認讀詞語,根據重點詞語自編動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會了朗讀,在他人的評價中產生了信心,就會自然而然的喜愛朗讀

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降低了背誦的難度。鼓勵學生背誦別人背誦的段落,激發了他們超越他人的信心和勇氣。小組表演競賽,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朗讀訓練,學生一定會對朗讀產生興趣。長此以往,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變成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爲,閱讀的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____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美術教科書第八冊中第4篇課文《真情對印》活動二對稱剪紙。下面我將着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對這節課活動二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剪紙是兒童最爲喜好的手工活動。依託兒童之所好,以“節慶窗花”的營造爲題材內容,開展適合其發展條件需求的紙工學習活動,是本課確定的學習任務。學生運用折、設計、剪、的方法,將正方形的彩色小紙折剪出一個個漂亮的窗花。學習內容結合手工與平面造型的表現特點,具有比較簡單的綜合趨向。學習活動的展開應注意激發兒童的學習慾望和表現熱情。通過富有創意的情境設置,幫助學生進入角色表現,做到充分發揮自主精神、體現個性特點,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由於學習材料滿足了兒童的欲求,抓住興趣點便能產生刺激興奮的作用,學生的操作表現在普遍情況下呈現積極狀態。折剪作爲一種方法,學習難度不高。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習剪對稱紋樣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2、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耐心的工作習慣,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想象、創造思維。

  四、教學重難點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新課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1、對剪出美觀、漂亮的對稱紋樣的教學。

2、操作過程中的耐心、準確和細緻。

  五、教法

這是一堂手工製作課,我決定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談話法:師生通過談話、交流,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讓學生了解折剪的基本知識、技能。

2、演示法:這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之一。它最能體現手工美術製作課的基本特點。老師通過親手操作演示給學生看整個過程,讓學生對剪紙的方法步驟易於學習掌握,以便指導學生自己的親手操作。

3、啓發引導法:知識的傳授,離不開教師的啓發引導,教師不能全權代勞,應根據實際情況啓發學生善於動腦動手,創造性地製作新穎獨特的剪紙圖案。

4、師生互動指導法: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過程,與學生打成一片,發揚人性化學習,教師成爲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積極組織者、指導者。

  六、學法

所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緊密結合的,有了恰當的教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有恰當而積極的學習方法,學生纔能有目的的消化掉老師傳授的知識,才能真正學有所成,發揮出“教學相長”的功效。我認爲,小學美術中的手工製作課,學生應該運用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獨特的學習方法,於是我採用了:

1、操作練習法:工手工,就是要讓學生動手工作,動手練習,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即學到了知識,又體念到了動手製作的樂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維及藝術創作能力,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

2、討論法:識學習中的一些問題,讓學生相互探討解決,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特性;其中,教師要給予恰如其分的組織與指導。

3、觀摩法:工製作課,離不開學生的觀察。學生在學習製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只要放開視野相互觀摩,看一看老師或同學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取長補短,以利於提高自己的製作水平。

4、展示法:同學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心裏面自有一種自豪感、成就感;同時又相互比較,學習人家的長處,達到共同學習提高的目的。

  七、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受,揭示課題

1、每當辦喜事和過盛大即日時,同學們往往看到窗戶上貼有剪紙窗花,還記得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嗎?(欣賞窗花實物)。

2、揭示課題:真情對印(活動二):對稱剪紙

(二)、掌握規律和方法

1、剪紙欣賞。(欣賞多媒體中的剪紙)

2、欣賞中理解對稱紋樣:學生進一步欣賞對稱剪紙紋樣,理解對稱紋樣的含義。

對稱紋樣:相同的紋樣,圍繞中心向四面重複展現,或在中心線兩側出現相同的紋樣。(多媒體展示對稱含義)

學生舉出一些對稱的事物。大家想不想學習怎樣剪對稱的圖案呢?

3、領會製作步驟和方法(先觀看多媒體的示範,教師再示範,然後讓學生總結出剪對稱紋樣的步驟):(1) 折:有兩面對稱、三面對稱、四面對稱、五面對稱四種折法。(按照多媒體上的示範)(2)設計紋樣。(3) 剪。(4) 展開。

4、糾正四種錯誤的剪法(多媒體展示)

(三)、作業佈置

根據老師教的方法步驟,利用教的幾種折法剪二到四個對稱紋樣。

(四)、自主表現(多媒體打出“折剪訣竅”的字幕)

學生自行設計、製作對稱紋樣。教師巡視、輔導學生操作:

1、啓發、指導學生至少熟練掌握兩種折法。

2、指導學生剪的時候要耐心、準確和細緻。

(五)、評價拓展

1、作業展示、講評。

2、對稱遊戲:(學生在多媒體上操作比賽)(1)智力拼圖。

(2)真情派對。

(3)開心找字

  八、板書設計

4、真情對印——對稱紋樣

製作步驟、方法:(1)折:有兩面對稱、三面對稱、四面對稱、五面對稱

(2)設計紋樣。

(3)剪。

(4)展開。

在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當一個引導者,讓學生儘量的手、眼、腦都活躍起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任。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調動了主體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達到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

以上便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8

  一、換位體驗活動

在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手帕,自己蒙上眼睛,摸索着前進。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換位體驗明白盲人走路的艱辛。

接下來我讓學生拿出柺杖,蜷起一條腿,慢慢前進。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瘸腿前行的困難。

然後我讓學生觀看他們最愛看的動畫片《寶蓮燈》(但只是無聲的畫面)。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聾人的痛苦。

三次體驗活動過後,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假如你是殘疾人,你會怎麼樣?在自己深刻的換位體驗後再談自己的感想,學生自然會感觸頗深。此時,我再次讓他們看《千手觀音》舞蹈演員訓練的畫面,引導他們明白:這個舞蹈的成功,這些聾啞人演員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他們是值得我們學習,令我們敬佩的。至此我想,學生的心目中一定對如何對待殘疾人有了新的認識了。

  二、感受“他也行”

這是我設計的第二個活動環節。首先完成過渡:其實,在我們這個可愛的社會中,殘疾人通過努力也能取得成功。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吧。完成過渡之後,我讓學生觀看音樂神童周舟的小時侯的故事。我想同齡人的事蹟更容易激起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關愛同齡殘疾人的慾望也一定會在他們心中萌芽。

看完周舟的事蹟介紹後,我再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觀看殘奧會上運動員比賽和領獎的精彩圖片。作爲一箇中國人,看到中國運動員在運動會上拿到獎牌肯定會非常激動。這一點,我想孩子也不會例外。出示這些圖片,就是想激發學生對殘疾人運動員的敬佩。聽故事和看圖片就是想讓他們明白殘疾人和平常人沒有區別,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他們,甚至要更加關愛他們。

其實到這兒我僅僅讓學生們接觸到的是殘疾人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一些成功的典型。爲了不使教育陷入一個誤區,避免學生忽視對那些平凡的殘疾人的關愛和幫助,我便帶領學生進入了下一個活動環節。

  三、讓我們“走近他們,瞭解他們,關愛他們”

走近普通殘疾人,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達到讓學生產生關愛和幫助身邊每一位殘疾人的意識才是我本節課教育的宗旨。爲此,我向學生出示了一組對比性的圖片:

一部分是倍受社會幫助和關愛的普通殘疾人的圖片;

一部分是遭到個別人歧視和欺負的普通殘疾人的圖片。

看完圖片後,我讓學生辨析對錯,找出原因,討論交流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形成正確的認識可以直接指導學生以後的行爲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因爲只有把意識落實到行動中,纔是完成了真正的教育。

接下來,我又組織他們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在你們身邊有殘疾人嗎?你以前是如何對待他們的?以後你準備如何對待他們?你看到周圍有人欺負殘疾人嗎?以後如果被你看到了,你怎麼辦?這一系列的問題將直接使學生反省自己並指導他以後的行爲。

由名人到普通人,由個體推廣到集體,通過對殘疾人生活的全面瞭解,促進學生產生關愛和幫助殘疾人的慾望。到此爲止,應該說同學們已經產生了這種慾望,爲了使這種慾望更加強烈,我又適時出示了一組介紹我國社會關愛殘疾人的圖片:

1人民幣上有盲點幫助盲人觸摸它的數額。

2公共汽車上有專門爲殘疾人提供的座位。

3馬路上有專門爲盲人設置的盲道。

4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助殘日,我國號召全社會幫助和關愛殘疾人。

通過這個環節的介紹,我想讓學生明白關愛和幫助殘疾人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四、總結延伸,推向高潮。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大家討論:是不是我們只需要關心中國的殘疾人就夠了?這一問題的切入,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愛心無國界。只要是殘疾人,我們都應該義無返顧的去關愛和幫助。

明白了這一道理後,我讓學生欣賞製作的DV(人們關愛、幫助殘疾人的片段剪輯)並配上《世界需要熱心腸》的音樂。看着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畫面,我想對學生的教育一定會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他們的心田。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