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語文說課稿四篇大綱

【熱門】語文說課稿四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語文說課稿四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爲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小精靈兒童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鐘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紮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爲,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啓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爲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爲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鐘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信息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繫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着確定的問題與文本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四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鐘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爲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爲,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通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五環節:效果評價,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閱讀熱情,用時10分鐘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通過“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瞭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的“我手寫我心”形式,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的作者法布爾是怎樣寫出這篇的?他爲什麼要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爲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此,該課文的學習,我積極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理念,遵循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實現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共同提高,並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蟋蟀的住宅

熱愛生活:科學 精緻 舒服

偉大的工程

不辭辛勞:柔弱簡單——浩大壯觀

語文說課稿 篇2

《地球爺爺的手》是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下面結合我對這堂課的理解,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知識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語文教學應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索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以這個理想目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爲重要。因此,在我的課上提倡學生們的自讀感悟,培養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如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時,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是我朗讀了一遍,然後問學生,你們在聽老師的朗讀以後,你們聽懂了什麼?這樣能把學生對這段話的理解講出來,如果還有一定難度沒有講出來的,我就適當地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知識來自生活,我們的課堂更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因此,我在學習小猴請小兔吃桃子的話的前面,安排了一個說話訓練,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想想如果你是小猴,你會怎麼樣請小兔吃桃子呢?這樣就能喚醒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們在交際上的一些禮儀。另外,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的時候,我注意與學生們的實際相聯繫,問問學生還知道地球爺爺的手能幹什麼嗎?激發起學生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3、使朗讀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我在課堂上是放手讓學生學的,在初讀課文階段,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生字的,然後就是卡片反饋檢查,由於這課的生字比較簡單,所以沒有花很多時間。

  4、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

課文是從兒童熟知的“手”入手,引出地球爺爺也是有“手”的`,而且是與衆不同,以此爲切入點,更容易喚起兒童探究的慾望。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識字8》是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本課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並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文。

針對課文的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後,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諺語的意思,初步感受諺語的美;瞭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學生主動地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有主動積累諺語的願望。

教學重點爲: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引發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科學的興趣。

  二、說教法

學習語言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這篇諺語的內容較深,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中,我以學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發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富有童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畫中理解詞語:在議中感悟句意;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境;在說中訓練語言;在評價中激活思維。創設一種言、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運用“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議一議、貼一貼、讀一讀”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樂於參與的活動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生不僅領悟諺語的意思,學會讀懂句子的方法,而且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四、課堂教學行爲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選準切入點,激發興趣

1. 選取農村兒童大多知道的兩個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眨眼就來到。”導入新課,由於貼近學生生活的認知水平,既能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諺語同自然現象的聯繫,爲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之後,以“讀課文,提出你不理解的問題。看誰提出的問題能難倒你的夥伴,難倒老師”爲引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難。同時,讓學生髮現提出問題的快樂。並以此爲切入點,進行句子的學習。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生的一個個問題像一塊塊磁鐵一樣吸住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爲自覺自願行爲。

(二)學生探索的過程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設創各種途徑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知識的獲得有自己體驗的過程。爲此,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最喜歡的句子進行學習,隨機運用下列方法,因學用法。

1. 畫一畫。(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①讓學生憑藉自己的生活經歷,畫一畫“娥眉月”“月團圓”。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相解釋農曆、娥眉、團圓。孩子覺得這個規律既有趣、又親切。②搞清“一年有十二個月,哪個月初三、初四的月亮像娥眉;哪個月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大又圓,從中使學生懂得:普通的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人們長期觀察的結果,③“你認爲初三初四的月亮像什麼?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像什麼?說出你的發現。”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想象,學生就會把作者的認識轉化爲自己的認識,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加以延伸運用。學生的語感得到深化、內化。④指導朗讀讀出對新月、圓月的喜愛。

2. 做一做。(朝看太陽知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學生對北斗瞭解的太少,因此,讓學生觀看北斗星活動的投影片,瞭解北斗,簡單介紹北斗星的指向。通過“做一做”,藉助太陽、北斗圖,分辨方向。以情境激趣,爲學生興趣盎然的思考、朗讀奠定基礎。學生真切地感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就能發現。

3. 議一議。(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①教師故意出錯。“老師也喜歡這句話,也想讀讀可以嗎?”教師讀的過程中,故意丟掉“低”字,以此引出爭論:有沒有“低”是不是一樣?讓學生通過再讀句子及與同伴地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②讓學生在圖上貼蜻蜓,檢查學生對“低”的理解,使學生明確“江湖畔”的意思,理解句意。“低”字的處理,抓住了這句諺語的關鍵,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4. 演一演。(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寒。)這句諺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我採用以下方法突破難點:①先出示上半句,明確諺語寫的是誰,在句子下板書:大雁。再讓學生自己解釋“北飛”“天將暖”,教師隨機在句子下板書:

大雁 北飛 天將暖

大雁 往北飛 春天

最後用句衛子下面的詞語排列句子,達到理解句子的目的──春天。大雁往北飛。②總結方法,運用方法,學生自己來學習下半句。③通過老師的疑問“春天大雁往北方飛,燕子往哪兒飛?秋天,燕子往南方飛,大雁往哪兒飛?”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懂得: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鳥,春天一同飛向北方,深秋一同飛加南方。④演一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開始起飛。請問,你們去哪裏”“深秋,你們又去哪兒呀?”讓學生以自己創作的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5. 讀一讀。(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個句子淺顯易懂,只要學生讀一讀就能理解。

(三)朗讀課文,提煉昇華

1. 在小組裏展示自己。再給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充分保證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並提出要求:背下你最喜歡的一句諺語。如果你有本領,也可以背下你喜歡的兩句、三句。目的在於:一是在讀中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二是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讓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 小結。諺語是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的規律,也是科學知識。這些規律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不信,我們可以回憶一下:一場春雨,十場春雨。一場春雨一場暖,十場春雨要穿單。這樣,學生就有了成就感──我們不僅學會了諺語,而且會編諺語呢!我們身邊真的處處有科學!他們的求知慾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3. 向自己的小夥伴介紹自己收集的諺語。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課標

從課程總目標、本冊教材內容標準兩方面說。

(一)語文課程總目標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分別是:

1、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3、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

4、在語言發展的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

體現工具性的目標是:

1、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2、學習漢語拼音,學說普通話。

3、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4、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6、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

以上課程總目標的制定,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內容標準:

從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四方面來說。

(1)漢語拼音教學要求: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品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2)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254字,會寫其中的126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的教學要求是: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4)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是: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踊躍發表自己意見。

二、說教材

我將從教學內容、編排體例,編寫特點,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三方面說。

(一)教材內容結構和編排體例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積累與運用”“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幾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認識新同學。然後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0課,包括21個聲母,6個單韻母,18個複韻母,和15個整體認讀音節的學習。然後是識字(一)、12篇課文、識字(二)、5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5課,每課識字9-10個。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254個常用字,寫其中126個筆畫簡單的字。

17篇課文分作三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繫。在每個單元之後設積累與運用,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4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識字和課文單元后面,使他們在創設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二)編排特點

1、綜合性

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出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啓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漢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強了趣味性、及早獲得了成就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又如,在課後練習的積累與運用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了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2、科學性

漢語拼音、寫字、認字、閱讀的編排都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全冊要求認字334個,識字的編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律。採用象形字、會意字、看圖識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形式,使兒童在識字過程中瞭解文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38個生字,結合寫字指導,幫助學生逐步瞭解生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的基礎。

3、時代性

這冊教材體現了人文性,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例如《做操》、《馬路上》體現了孩子們勞動的生活情操。此外,古詩、詩歌在教材中也有所體現。

4、趣味性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的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學習認字、拼音。在連、塗、畫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三)、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1、橫向式整合。

教材採用多種形式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在教材中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計劃的安排在一個有機整體裏,以漢語拼音爲例,每一課都安排了精美的插圖,隨情境圖出現了一些拼讀兒歌和音節,這樣學生在學習拼音時也認識了生字,把學習拼音、識記生字、積累詞語、發展語言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

2、縱向整合。

本冊教材的制定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以漢語拼音爲例,本學期漢語拼音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讀準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韻母、聲母、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學說普通話。到了一年級的下學期,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認識大寫字母,鞏固拼音的要求,在以後學習中,繼續依靠拼音學習生字,各個學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充分實現了語文課標設計的整體性,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說教學建議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及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建議在一年級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精神的集中和輕鬆愉快的體驗並存於整個課堂,構建開放、富有活力的“快樂課堂”。

下面我以“情景教學爲主線”介紹我對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1、“漢語拼音教學”,建議創設通話情景,教學過程以活動和遊戲爲主,與學說普通話和識字教學相結合,增強課堂趣味性。

2、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教學建議在情境中識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寫字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語言描述和動作體驗對寫字筆畫、筆順進行指導。例如對筆畫“撇、捺”的指導,可以形象的把“撇、捺”比喻成人體的胳膊,書寫這兩個筆畫時。要想胳膊一樣自然的舒展開,要不然就會很彆扭,孩子們通過誇張的縮胳膊、聳肩體驗到了對筆畫的正確書寫。

3、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我採用的“形體表演法’,及聲音、表情、動作爲一體,以達到一種生動、形象的再現情景效果。例如《做操》一課,反覆的形體演讀,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速的背會課文。

4、口語交際教學。

建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恰當運用插圖,發揮圖畫作用,教師積極參與,形成有效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